《压强》说课稿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296274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压强》说课稿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压强》说课稿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压强》说课稿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压强》说课稿文档格式.doc

《《压强》说课稿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强》说课稿文档格式.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压强》说课稿文档格式.doc

所以平时需注意激发学生的认识需要,使学生对物理有兴趣,学习有信心,对于物理教学有着巨大的作用。

知识方面:

学生在前两章书中学习了力学的初步知识,有初步的受力分析能力。

也已经历了简单探究实验的过程,对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自然规律有一定的认识。

对探究的七个要素: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分析结论,评估与交流都不陌生。

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但通过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

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实验学习方法的引导。

学生的认知冲突:

由于前两章的学习,学生以为压力一定就是重力产生的,会对压力的正确理解造成困扰。

而且学生的形象思维不够,对受力面积的理解不到位。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通过实例和作图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压力、感知压力的作用效果,分析总结出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再通过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引入压强的概念。

三、说教学目标

鉴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压力的概念及压力的方向,正确地画出压力的示意图。

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并能描述压强概念的建立过程。

3.能熟练写出压强公式、单位,并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计算。

4.会利用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控制变量法。

2.在压强概念的学习中,理解比值定义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2.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四、说教法、学法:

依据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探究式学习的教育理念。

本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发现自然规律。

五、说教学过程

1、引入

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如生活中用的针、要磨得很尖,刀要磨得很快。

我们的书包带都比较宽,载重汽车的轮子比小轿车的轮子多)引入新课。

(这些问题,在第三版块中还会让学生讨论,以达到学以致用,前后呼应。

2、新课教学

(1)压力的教学

压力是学生认识的难点。

我通过列举具体实例和作图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压力、感知压力的作用效果,分析总结出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并利用课件展示压力与重力三要素的不同。

(2)压强的教学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探究活动,比较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回顾比值定义速度的方法类比引入压强的概念。

①提出问题并猜想,探究活动的关键在于让学生的质疑并提出猜想,而学生猜想应建立在已有经验上,是有依有据的。

为了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除了让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例和“想想议议”,还设计了一个际体验——笔戳手。

并问:

两个手指都受到笔的压力,但手的感觉一样吗?

区别在哪?

那么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通过图例分析及实际体验,让学生有依有据地提出合理猜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②设计实验

为给实验设计降低难度,也方便学生明确设计思路,我特意设计以下几个问题引导:

1.如何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探究过程中应采取什么方法?

3.如何改变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

容易想到用海绵、细沙、橡皮泥等材料,也解决了实验方法的问题。

因这部分内容是探究性学习活动,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结论容易获得。

所以,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我给学生提供的实验器材有:

压强小桌、砝码、细沙、海绵、橡皮泥等。

引导学生可不同的小组选用不同的器材,如小桌、砝码与细沙;

木块、砝码与海绵;

木板、砝码与气球等。

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进行探究,并做好实验表格的记录。

实验后,各小组代表台前展示实验方案,并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实验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教师引入:

在物理学上,压力的作用效果用压强来表示。

(并板书:

压强)

进入压强公式的教学:

问题3:

现在你会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了吗?

当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都不相同时,我们如何比较压强的大小呢?

比如,怎样比较一块橡皮和一本字典对书桌的压强呢?

引导学生回顾比值定义速度的方法类比引入压强的公式。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阅读课本30页下面的内容,自学压强的公式、符号、单位,(抽学生板书),并仿照1米/秒的物理意义说出1帕的物理意义:

某物体在1m²

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N。

并补充:

帕是很小的单位:

两张作业纸对桌面的压强约为1帕。

一个人双脚站着对地面压强为1万多帕。

点拨:

S指受力面积,不是接触面积,也不是物体的表面积。

即受力面积是物体间发生挤压部分的接触面积。

对于例题的学习,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点评,深化答题规范意识,加强对于压强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应用.

那么,知道了什么是压强,生活中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呢?

(3)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的教学

回顾引入时列举的生活中的事例,结合课本31页实例,及“想想议议”,引导学生根据公式p=F/S进行分析,它们各自是需要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

主要是通过改变什么量来实现的?

你还能举出哪些生活中控制压强的例子?

根据具体的事例,学生自己讨论后,自然而然的总结出结论:

1.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增大压强;

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可以增大压强。

2.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可以减小压强。

此时教师补充说明:

任何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损坏。

所以,路面、桥梁上会有限重标志。

最后,再由学生根据板书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不周到的地方其他学生进行补充,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就这些了。

自然,还要对学生学习的知识情况进行检验,课件展示习题,做后师生共同订正,并预留课下作业,这节课的教学活动结束。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肯定有许多不当之处,敬请评委老师点评。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