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含详细解析和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
《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含详细解析和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含详细解析和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项中加点字的读音为:
fū/fú
jūtì
/chó
u。
CA项中加点字的读音为:
jué
mò
/mó
liǎo/liá
o。
D项中加点字的读音为:
kuà
ng/guǎngpiāo/biāochó
u/zhù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壁垒
易拉罐娇生惯养独竖一帜
B.咋舌顶梁柱责无旁贷黯然失色
C.静谧蒸溜水花枝招展立竿见影
D.提练满堂彩无动于衷别出心裁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要注意把握同音字、形近字等。
A项,“竖”应改为“树”。
C项,“溜”应改为“馏”。
D项,“练”应改为“炼”。
3.古诗文默写(8分)
(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2)嗟夫!
__________________,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范仲淹《岳阳楼记》)
(3)马致远在《天净沙·
秋思》中借景抒情,表达羁旅之思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勾勒出英雄驭马挽弓、冲锋陷阵的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显示出英雄仗剑杀敌、报效朝廷的气概。
3.答案
(1)思而不学则殆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报君黄金台上义提携玉龙为君死。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诗句的默写识记和默写能力。
本题难度不大,考试注意平时要准确的背诵重点诗篇中流传千古的名句,能够正确的书写,不出现错字、别字即可。
(1)—(3)题是机械的识记题,根据自己的识记积累,填出上句或下句即可;
(4)题为理解性默写题,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调动自己的识记积累才能回答。
(1)“思而不学则殆”中的“殆”是难写字,不要写成“待、黛”等。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的“尝”不要写成“常”。
(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涯”不要写成“崖”。
(4)“弓如霹雳弦惊”的“霹雳”易写错,要注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中的“携”字容易少写一横,要注意。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
(1)殿宇藏魔君,仙观有灵根。
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在该地发生的故事。
①龙虎山伏魔之殿(《水浒》)②万寿山五庄观(《西游记》)
(2)历险时有伙伴,困境中存温情。
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体现人物间的深情厚谊的故事。
①格列佛与葛兰达克利赤(《格列佛游记》)②阿廖沙与小茨冈(《童年》)
4.答案
(1)①示例:
在龙虎山伏魔之殿,洪太尉不听劝阻,执意找开封条和大锁,放倒石碑,掘动石龟,致使被镇锁的一百单八个魔君出世。
②示例:
唐僧师徒四人路经万寿山五庄观,徒弟偷吃了观里的人参果,悟空又推倒了人参果树,师徒被扣留,两番逃走都被抓回。
悟空请来观音菩萨,医活果树。
师徒继续西行。
(2)①示例:
格列佛刚到大人国,被一位农夫利用,巡回表演挣钱。
农夫的女儿心疼格列佛,成为他的葛兰达利赤(小保姆),并一路照顾。
格列佛到皇宫得宠后,仍请她做小保姆,不忍分离。
阿瘳沙染坏了外祖父的桌布,因此挨打,小茨冈替他挡鞭子,阿瘳沙很感激他。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把握。
解答时,需熟悉名著内容,扣住关键点来作答。
两道题都是要求复述故事,要按照“什么地方,谁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将故事叙述完整。
如选“龙虎山伏魔之殿”这个故事,要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点明故事的主人公“洪太尉”,并交代清楚洪太尉的所作所为。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分)
这两年,民谣歌曲走进大众视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首民谣歌曲走红,________?
靠的是口语化的故事,靠的是浅吟低唱的曲调,靠的是简谱的风格。
归根结底,_________。
那些或诗意或质朴的歌曲,是当下年轻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情感的真实流露。
5.答案①民谣歌曲走红靠的是什么②(民谣歌曲走红)靠的是真实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衔接与连贯,解答时,要结合横线前后的语句进行品味、分析,进而填写上与前后文意相一致的语句。
联系第一处横线后面的“?
”及一连三个“靠的是……”可分析:
该处应填写的是对民谣歌曲走红原因的询问;
联系第二处横线后面的“真实写照”“真实流露”可判断,该处横线上要填写的是对民谣歌曲走红原因的分析,即靠的是真实。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共8分)
材料一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材料二
《二十四节气》图
材料三
“二十四节气”春秋时出现,西汉时完善,使用至今。
比如,人们会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等谚语来组织农事活动,中医养生与治病也会跟着节气走,还有很多活动与节气的内涵相关,如某集团推行“惊蛰计划”,以彰显“不甘潜伏,用于探索”的精神。
(一)仔细观察材料二中的《二十四节气》图,按照一定顺序介绍画面内容。
(二)根据以上几则材料的内容写一段话,介绍“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
(70字以内)(4分)
6.答案
(1)《二十四节气》图由中间的二十四节气时间表和两边的四幅有关节气的插图构成。
中间的时间表将一年划分24个时段,每个时段为一个节气。
两边的四幅插图依次画出与“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相关的农事活动或时令(物候)特征。
(2)示例:
“二十四节气”凝结了中国人的智慧,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它对农事活动和日常生活仍有实用价值,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在进行图文转换时,关注画面,也不可放过图画中的文字;
在进行语言表述时,要把握住题干的要求,有的放矢,追求语言的准确与精炼。
(1)题可按照由中间到两边的顺序来介绍,即先介绍中间的二十四节气时间表,然后介绍两边的四幅插图。
将画面内容介绍清楚。
(2)题可扣住“材料一”中“‘二十四节气’是……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以及“材料三”中“中医养生与治病也会跟着节气走”等内容,组织语言介绍“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共16分)
唯有垂杨管别离
①病房里的岳老师和那个小病号互不相识,他们一个是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但那所小学已经关闭多年,岳老师事实上好多年没当老师了;
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三岁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②在病房里,他们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变作老师和学生。
四十多岁的岳老师,早已被疾病和疾病所带来的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
可是,【A】当她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
【B】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她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
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这里她却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语单词……
③每当病人和陪护者挤满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之中神采奕奕的时刻——她总是有意地提出许多问题来考小病号。
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是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
但小病号生性顽劣,只要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岳老师的问题他便经常答不上来。
比如那两句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
④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
到最后,小病号也愤怒了:
“我反正活不了几年了,还背这些干什么?
”小病号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到了走廊,就开始大哭。
说是大哭,其实并没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一边走,一边哭。
走到开水房前,她没有进去,而是靠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
⑤自此之后,岳老师没有罢手,反倒是教他更多,甚至,跟他在一起的时间也更多。
她跛着脚,跟在小病号后面,给他喂饭,让他喝水,还陪他去院子里,采一朵叫不出名字的花回来,小病号的病更重了,要转院去北京。
听到这个消息,她夜夜难眠。
⑥深夜,借着走廊里的微光,她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
她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
这本教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有加减乘除,也有英语单词。
⑦微光映照下的她,让人感慨:
无论如何,这一场人世,终究值得一过。
死亡是人人都无法逃脱的命运,但是你至少要留下抗争的痕迹。
⑧一大早,小病号就要去北京了。
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
可是,那本教材,虽说只差一点点就要编完,终究还是没编完。
岳老师将它放在小病号的行李中,然后捏了捏他的脸,跟他挥挥手。
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⑨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
开始,她全然没有注意,只是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
突然,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
于是,全病房的人都听到了喊声,是小病号,他在院子里扯这嗓子喊出来的竟然是一句诗:
“唯有垂杨管别离!
”可能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继续喊: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喊了一遍,再喊一遍:
⑩离别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出了那两句诗。
岳老师却没有应答,她正哭泣——一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来,而是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
除了隐忍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
似乎人人都知道,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
(作者:
李修文。
有删改)
7.面对厄运,岳老师带着小病号留下了哪些“抗争的痕迹”?
请简要概括。
7.答案①岳老师在病房里给从未踏足学校的小病号上课。
②岳老师在小病号愤怒发问后,不仅教他更多,还给他喂饭,让他喝水,陪他采花。
③岳老师听说小病号要转院,为小病号编写教材。
④岳老师听到小病号离别时背出了诗,大哭起来。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筛选。
解答时,首先要理解“抗争的痕迹”这个短语的含义,结合对其含义的理解,从文中找出人物相应的事迹并进行概括。
联系本文内容看,“抗争的痕迹”指的是岳老师在身体患病的情况下仍关爱小病号的事迹,也指小病号在生病的情况下仍有所追求的事迹。
文中的岳老师自己身患重病,并且多年没当过老师了,却不嫌麻烦,精心教导小病号学习;
在小病号遇到挫折、不愿继续学习时,岳老师没有嫌弃,又无微不至的照顾小病号;
在小病号要转院治疗时,岳老师又不辞劳苦地为小病号编写了教材。
这些都是岳老师留下的“抗争的痕迹”。
在岳老师的带动下,小病号端正态度,认真学习,终于在临别时背出了曾经被难为住的诗句,这正是小病号留下的“抗争的痕迹”。
8.岳老师两次大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请具体分析。
8.答案第一次大哭的原因:
①小病号“反正活不了几年”的话深深刺痛了她。
②为自己只顾教学,忽视了小病号的感受自责。
第二次大哭的原因:
①为与小病号离别而伤感。
②为小病号背出诗而欣慰、激动。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
解答时,要把握题目的要求,锁定问题所涉及的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