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Word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285616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Word格式.doc

《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Word格式.doc(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Word格式.doc

加热液体

3.(3分)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资源,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已迫在眉睫,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

A.潮汐能 B.煤 C.石油 D.天然气

4.(3分)人体中含量在0.01%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下列元素不属于微量元素的是(  )

A.铁 B.锌 C.碘 D.碳

5.(3分)如图是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镨元素的元素符号为Pr B.镨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9g

C.镨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59 D.镨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6.(3分)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工业上可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B.氧气支持燃烧,是一种高能清洁燃料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

D.氧气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7.(3分)如图表示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B.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为7:

22

8.(3分)欲将粗盐提纯并用所得精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速度

B.蒸发时,待蒸发皿中晶体全部析出后停止加热

C.配制溶液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D.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

9.(3分)下列常见材料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

A.合金 B.玻璃钢 C.普通玻璃 D.塑料

10.(3分)如表是小滨制定的食谱单,为使营养均衡,在“你的补充”栏可以选填的食物是(  )

主食

米饭、馒头

菜肴

炒鸡块、红烧鱼、油炸花生米

饮料

牛奶

你的补充

A.煎豆腐 B.炸大虾 C.凉拌黄瓜 D.蛋糕

11.(3分)有X、Y、Z三种金属,其中Y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而X、Z不能与稀硫酸反应;

将Z浸入X的盐溶液中,Z的表面有X析出,则X、Y、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X、Y、Z B.Y、Z、X C.Y、X、Z D.Z、X、Y

12.(3分)我市邹平特产“长山山药”中含有被医学界成为“药用黄金”的薯蓣皂素,其化学式为C27H42O3,下列有关薯蓣皂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薯蓣皂素中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碳元素

B.薯蓣皂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8

C.薯蓣皂素中含有21个氢分子

D.薯蓣皂素是由27个碳原子、42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

13.(3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拒绝使用含磷洗衣粉

B.提倡绿色出行,尽量少开私家车

C.废旧电池随意丢弃

D.加强水质监测,禁止污水排放

14.(3分)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使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

26

1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

B.乙是反应物

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

4

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5.(3分)小滨对某无色溶液所含溶质的记录,合理的是(  )

A.HCl、NaOH、Na2SO3 B.KNO3、ZnCl2、FeCl2

C.AgNO3、H2SO4、NaCl D.NaOH、Na2CO3、NaCl

16.(3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图①是给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

B.图②是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入氧化钙固体

C.图③是向pH=1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

D.图④是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粒

二、填空题

17.(4分)试用化学符号填空:

(1)氯化镁中镁元素为+2价  ;

(2)表示的微粒是  ;

(3)溶于水使溶液温度显著降低的氮肥  ;

(4)常温下为液体的金属  .

18.(6分)分析图中内容回答问题,

(1)左图中海水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海水含有大量氯化钠、氯化钠是由  (填离子符号)和Cl﹣构成.

(2)右图试管A中气体的化学式为  ,试管B所对应的电源是  (填“正”或“负”)极;

(3)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A.水分子不断运动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

C,水分子大小不发生变化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

(4)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B.氢原子和氧原子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C.氢原子和氧原子种类发生了改变D.氢原子和氧原子质量发生了变化.

19.(4分)在野炊活动中,同学们携带了铁桶、牛肉、面条、蔬菜、食用油、食盐、味精、食醋、去污粉(有效成分为碳酸钠)等用品.

(1)携带过程中,小滨不慎将食盐、去污粉的瓶子混淆了,若将它们重新区分,应选用  (填所携带物品的名称).

(2)小崔生火后在“灶”上悬挂铁锅时,小心调节铁锅到合适的高度,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序号):

A.使用焰心加热B.使用内焰加热C.使用外焰加热

(3)烹饪牛肉汤时,为了解汤的咸味.小秀同学取锅中少量汤品尝,取少量汤进行品尝就可知道整锅汤咸味如何,是因为溶液具有  (填一条性质).

(4)野炊结束时,小俊用干布抹去铁锅表面的水渍,这样的目的是  .

20.(4分)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

(2)M点的含义是  ;

(3)t1℃时40gA物质加入到50g水充分断搅拌,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4)将t2℃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降到t1℃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

21.(6分)海洋中蕴含丰富的资源.

(1)海水淡化是解决淡水资源不足的重要方法,下列方法中,可以使海水淡化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滤纸过滤B.吸附C.沉降D.蒸馏

(2)从海水中提炼出来的重水(D2O)可作原子能反应堆中的减速剂和传热介质,重水中重氢原子(D)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则重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3)利用海水制取纯碱和金属镁的流程如图所示,试回答问题:

①1925年我国化学家  创立了联合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其第Ⅲ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步骤Ⅴ中所加试剂是  .

22.(6分)如图为几种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各字母代表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略去),已知:

①五种物质中均含铜元素,且化合物中铜元素的化合价均为+2;

②A为单质,在空气中加热后生成黑色物质B;

③X溶液与铁反应可得到A;

④X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可得到D,同时有白色沉淀生成;

⑤D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 E.试推断:

(1)E的化学式是  .E与某种酸反应可实现E→X转化,该酸的名称是  .

(2)试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B的化学方程式:

  ;

②X→A的化学方程式:

  .

三、实验题

23.(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工业炼铁的化学原理,试按要求填空:

(1)硬质玻璃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写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中首先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  .

(3)装置中导管末端加一点燃的酒精灯的目的是  .

24.(7分)某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模仿物理课上学到的“串联电路”,设计了如下气体制备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试看图回答问题:

资料卡片:

①红磷的着火点为250℃;

②饱和NaHCO3溶液可用于吸收HCl气体;

③20℃时,碳酸钠在乙醇中几乎不溶解;

④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1)装置A可作为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因为  且反应条件均不需要加热;

(2)反应开始后,B中充满氧气,但红磷仍未燃烧,原因是  ;

(3)装置G中有干和湿的pH试纸各一张,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湿的pH试纸显示pH约为5,干的pH试纸显示pH为7,同学们可得到的结论是  .

(4)若装置H中溶液为饱和状态,反应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现象是  .

(5)反应完成后同学们对装置D中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装置D中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小滨认为溶质只有CaCl2;

小崔认为除CaCl2外,可能还含有  ;

【实验与结论】小滨取反应后装置D中部分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发现溶液颜色呈无色,于是小滨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反思与评价】小崔认为小滨的实验方案是错误的,理由是  ,为验证后一种物质是否存在,小崔同学可采用  (填字母序号):

A.碳酸钠溶液B.石蕊试液C.锌粒来代替酚酞试液.

四、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0分)

25.(10分)小滨同学为了测定某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12.5g珍珠粉样品,进行四次高温煅烧、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重复操作(杂质不参加反应),记录数据如下:

操作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剩余固体质量(g)

10.8

9.6

8.1

试计算:

(1)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g.

(2)求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3分)(2017•滨州)下列实验室中的交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

A、锥形瓶被摔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铁架台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酒精灯燃料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浓硫酸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质量怎么增加是因为具有吸水性,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2.(3分)(2017•滨州)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分析】A、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分析判断.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