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秘密》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284804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燃烧的秘密》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燃烧的秘密》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燃烧的秘密》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燃烧的秘密》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燃烧的秘密》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燃烧的秘密》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燃烧的秘密》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燃烧的秘密》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燃烧的秘密》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学难点:

了解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酒精灯镊子蚊香盒火柴木片纸板布条干树枝动物毛皮蜡烛棉花瓷砖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在一块用棉花贴着“火”字的瓷砖上沾上酒精,点燃后观察。

师问:

看到什么?

研究过火吗?

燃烧是我们平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你仔细观察过物体在燃烧过程中的变化吗?

二、探究新授

(一)观察不同物体燃烧时的情景。

1、出示不同物体。

问:

你的桌上有哪些可以燃烧的物体呢?

(木片纸板布条干树枝动物毛皮蜡烛)你认为这些物体在燃烧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自由说,师给予鼓励,引导大胆思考)

2、选择其中一种材料燃烧进行观察。

你准备怎么做?

实验中要注意什么?

(实验前先把窗户打开以便通风,看看周围有没有易燃易炮物品,并准备好湿毛巾以备灭火使用)

3、提出实验要求。

CAI出示:

1、实验时用镊子夹住可燃物,放在蚊香盒点燃。

2、观察物体燃烧时的火焰颜色、气味、灰烬或其他现象,并做好记录。

4、观察不同物体燃烧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用手捏一捏布条(或其它)燃烧后的灰烬有什么感觉?

有些一下就碎了,有些却很硬,这是为什么?

5、小组内分工合作,尤其要注意安全。

6、学生分组实验,师巡视指导。

7、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师予以引导肯定。

8、选择其它物体燃烧,观察、汇报物体燃烧时的现象和生成。

(二)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1、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现象。

木片、纸板、布条、干树枝燃烧后可以看见生成的灰烬,蜡烛燃烧时火焰均匀,持续时间长,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2、提出实验要求。

将干烧杯和内壁沾有石灰水的烧杯分别罩在点燃的蜡烛上,观察烧杯内壁有什么变化?

3、学生实验、交流汇报。

4、教师小结。

干烧杯内壁上有水,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

沾有石灰水的烧杯内壁上,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了,说明蜡烛燃烧后还生成了二氧化碳。

这可能有些同学不太明白,我们做个小实验:

往澄清的石灰水里吹气,看看石灰水怎么样了?

我们吹出的是二氧化碳,说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5、认识不可逆变化。

小实验:

点燃纸飞机。

物体燃烧后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燃烧过程是可逆的还是不可逆的?

(纸飞机还能回到原来的样子吗?

)物体燃烧的不可逆性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三)认识燃烧与生活的关系。

1、出示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燃烧的图片或影视片段。

人们是怎样利用燃烧的?

2、燃烧又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出示燃烧带来的灾难。

(森林大火、瓦斯爆炸等。

3、小结:

燃烧可以用来烹调食物、加工工具、取暖以及机器能源,而燃烧引起的爆炸、火灾等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将人们的生命财产化为灰烬。

因此,科学地利用燃烧非常重要。

4、指导学生认识有关燃烧的标识。

5、课后延伸。

讨论怎样才能做到安全用火,布置写一篇安全用火的短文或设计制作3-5个安全用火的标识牌,挂在合适的地方。

 

一、设计理念

以科学课程标准、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在生活中学科学,利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

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我设计了《燃烧的秘密》一课,设计的出发点是本着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去完成科学学习,用自己的学习去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首先从辨别毛线的真假这个生活小常识导入,然后引导学生动手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变化”为主线,而这一课正好体现“变化”这一主题。

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从中获取科学知识,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

本课教材虽然只有一个探究活动,但这个活动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观察多种物体燃烧。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所以不作为重点,只需5、6分钟即可。

第二部分探究“蜡烛燃烧生成了什么”,让学生通过猜想、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整理资料等探究活动,了解物体燃烧后生成了新物质,燃烧过程是不可逆的。

第三部分认识燃烧给人们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用火意识。

三、目标分析:

(一)科学探究目标

探究燃烧过程中出现的现象以及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结论。

2、愿意辩证地分析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燃烧过程中生成了哪些新物质。

2、能通过实验发现燃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列举2个以上的实例说明燃烧的利与弊。

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让学生亲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蜡烛燃烧生成的物质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四、教法和学法

教法:

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

1、以燃烧毛线为线索,以实验探究为重点,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亲历探究活动的全过程。

让学生通过猜想、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整理资料等一系列活动,了解物体燃烧后生成了新的物质,燃烧过程是不可逆的。

2、走进生活,学习科学。

结合生活实际,图片、录像认识燃烧的双面性,增强安全用火意识。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突破教学难点。

学法:

采用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步步深入,了解燃烧的实质,初步掌握燃烧的知识。

1、毛线、纸片、布片、木片、干树叶、玉米皮、蜡烛等常见可燃物。

2、铁盒、火柴、烧杯、石灰水、干布、湿毛巾、实验记录表。

3、课件、自评表。

五、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一开始,创设一个生活小情境:

前两天,老师到超市里去买毛线,可五颜六色的毛线令人眼花缭乱,不知怎样辨别真假羊毛线,于是老师带回了一些,你能帮老师一个忙吗?

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积极想办法,各抒已见,认为可以用燃烧的方法辨别毛线的真伪。

然后请几名学生动手演示,发现毛线燃烧有气味,有灰烬生成。

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也为学生了解“物体燃烧有新的物质生成”做了铺垫。

(二)燃烧物体,观察现象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记录等活动感知燃烧产生的一些基本现象。

刚才在燃烧毛线时,学生已有一些感性认识,因而我只设计了一个活动和一个讨论交流。

一个活动是让学生烧一烧,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材料,如木片、纸片、布片等,让学生在烧中观察,在观察中提高感性认识。

我为学生准备的是两种材料的布条,以便于学生清楚地认识它们在燃烧变化中的相同与不同。

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出示安全提示。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操作中的错误,排查各种不安全因素。

实验结束后及时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尊重孩子们的发现,同时及时给予小组恰当的评价、鼓励、发扬他们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

(三)亲历过程,探究秘密

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生成了新的物质,燃烧过程是不可逆的,它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因此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学生亲历猜想、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整理资料、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的全过程。

我首先引导学生对“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进行猜想,学生的猜想可能只停留在感性认识上,这时我呈现出为学生准备的材料(蜡烛、火柴、烧杯、石灰水、干布),提示步骤,继续引导学生猜想。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观察实验中产生的现象。

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到烧杯壁上有水珠,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

也会发现倒过石灰水的杯壁上有一层白色物质,但不知是什么。

这时,我为学生补充一个小实验,请一名学生向两个杯中吹气,一个杯中是清水,一个杯中是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现象,从而了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杯壁上白色物质是石灰水变浑浊了,从而明白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接着用动画为学生把刚才看到的现象在演示一遍,加深学生的印象。

通过学生猜想、动手探究、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做中学”的教学理念。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填写实验报告单,这样既动手又动脑,使学生明白不论是毛线燃烧,布片燃烧还是蜡烛燃烧都会生成新物质。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获取科学知识。

(四)走进生活,认识燃烧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科学,利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这一环节,紧密结合生活,我设计了两个活动,一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燃烧的认识。

然后通过一组图片(燃烧对人们有利的图片)、一段录像(燃烧造成的危害)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燃烧的了解和认识:

燃烧既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如烧水、做饭、燃烧毛线辨别真假等,也给我们带来了危害,造成了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使学生懂得科学的利用燃烧尤为重要。

第二个活动是认识有关燃烧的标识,如易爆品、易燃品、禁止烟火等,增强学生安全用火的意识,对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

整堂课以燃烧毛线为线索,不仅使课堂前后照应,而且加深对燃烧的认识,从而增强环保意识和安全用火意识。

六、教学评价

小学科学课程评价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的考察,不断地得到教学实施中反馈信息,及时对产生的问题进行调整解决,使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和良好的状态,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评价内容中,不仅要考查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科学概念规律的理解与掌握,还应包括学生的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能力,科学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变化和进步。

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如:

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

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相结合等。

本节课的评价方式灵活多样,各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

例如:

在“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这一环节中主要采取教师评价,奖励小卡片、鼓掌等;

在“燃烧物体、观察现象”“亲历过程,探究秘密”这两个环节中结合实验报告单进行书面评价,采取书面材料评价与团体评价,个人评价相结合。

在“走进生活,认识燃烧”这一个环节中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利用评价表自评。

另外,我还为学生准备了一些实物作为奖励,如漂亮的书签等,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

[原创]《燃烧的秘密》教学设计

2、能对蜡烛燃烧时是否产生新物质进行假设。

3、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4、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结论。

5、能说出燃烧过程中生成了哪些新物质。

6、能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各举2个以上的事例说明燃烧的利与弊。

7、能把自己知道的其他安全标识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