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部分专题2古代诗歌鉴赏考点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部分专题2古代诗歌鉴赏考点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部分专题2古代诗歌鉴赏考点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诗歌运用了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二、规范答题——“三四三”
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准确判定表达技巧。
而如何准确判定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既与个人所构建的表达技巧知识网络有关,又与规范的审题有关,更与个人掌握的判定方法有关。
要规范答题,需要“三注意”“四审题”“三步骤”:
(一)准确判断表达技巧三注意
1.立足整体
即把所给的判断材料当作一个整体来看,不是只看其中的一个片段。
如判断“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所用的表达技巧,就不能单看“城中桃李愁风雨”这半句而认为是“拟人”,而应把两句联成一个整体看,则为“对比”。
2.把握关系
关系即诗词中材料和材料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
因为诗词讲究简洁、凝练,又受诗句长短限制,所以在诗词中,材料之间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诗句之间的组合关系。
这种关系就是写作技巧,即表达技巧。
这样看来,几乎所有的表达技巧都表现为“关系”:
借景抒情是情与景的关系,托物言志是物与志的关系,动静结合是动与静的关系,对比是甲与乙的关系,衬托是主与次的关系,虚实结合是虚与实的关系。
因此,善于抓住这些关系,技巧就容易判定。
3.辨析易混的表达技巧
有些表达技巧很相似,需要分辨清楚。
如“借代”与“借喻”、“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衬托”与“对比”等。
(在“重难突破”栏目中重点讲)
(二)题目四审
表达技巧题的审题有“四审”,一审题型(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二审范围(是局部还是整体),三审角度(“大角度”还是“小角度”),四审数量(答一个还是多个)。
1.审题型
从题干提问的形式来看,题目类型主要有两种:
明考题型和暗考题型。
所谓明考题型,就是直接要求答出表达技巧,题干中明确含有“艺术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等信息。
这是主要题型。
所谓暗考题型,就是题干中不直接含有“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提示,而是以“如何写”“怎样写”“如何表现”“赏析”等用语来提问。
对于暗考题型,答题时必须有表达技巧在其中。
2.审范围(区间)
指鉴赏范围的大小。
诗歌依照范围大小,分为局部型和全诗型。
局部型是指对诗歌的某句某联(阕)等表达技巧的判断,全诗型是对全诗的表达技巧的判断。
分清范围对做题大有帮助。
“整体看手法”,意谓鉴赏全诗的表达技巧首先从表现手法角度切入;
“局部看修辞”,意谓鉴赏局部的表达技巧首先从修辞手法角度切入。
3.审角度
此类题的提问角度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大(宽)角度,即题干直接提问表达技巧(艺术技巧、艺术手法)是什么;
一种是小(窄)角度,即具体到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行文结构等方面的某一个。
分清提问的大小角度是答题的关键。
大角度,要从几个角度入手,优先考虑某个角度。
小角度,角度很明确,不能乱答:
问修辞,就不能答成表达方式;
问表达方式,就不能答成修辞手法,等等。
不能混淆概念,答错角度。
4.审数量
在答题时,要注意根据题干提示的相关信息审清楚答题的数量,即要分清楚题干中“一”与“些(多)”、“主”与“次”的区别。
题干中说“哪种”,则只能答一种;
题干中说“哪些”,则要多角度切入,不能少答;
题干中说“主要(突出)”,则一般只答出一种,至多两种。
因此,要求答一个的,绝不能答多个;
要求答多个的,绝不能少答;
要求答主要的、突出的,绝不能答次要的、不突出的。
这样,才能确保答题的规范和准确。
(三)规范表达三步骤
表达技巧题答题分三步:
找出诗歌运用的表达技巧,或抒情手法,或描写手法,或修辞手法→结合具体诗句阐释这种表达技巧是如何运用的→分析表达技巧在塑造形象、表情达意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或诗歌传达出的情感。
三步答题法:
根据不同的问法以及赋分情况,表达技巧题可分为不同题型,不同的题型答题的步骤有所不同:
(1)简单型,只要求答出所用的表达技巧。
(2)分析型,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对手法分析说明。
(3)完整型,要求在前两步基础上再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题时主要根据具体问法来判断题型,也可以参考该题的设问数量和分值分配情况来判定。
一般来说该小题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问题构成且各自之间不相关联,或者说该小题只有一问且赋分在一分或两分以内,则可以确定为简单题型,答题时只需要答出相关术语即可;
如果该小题题干用语是“分析”“说明”,则可以确定为分析题型,要先指出手法,然后分析手法;
如果该小题只设置了一个问题且赋分较高(一般达到三四分或以上),则可以确定为完整题型,答题时就要考虑步骤的完整性、要点的齐全性,力求做到立足文本,点面结合,答题规范。
[即时小练]
1.(2018·
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
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审题:
审题型:
审范围:
审角度:
审数量:
审答法:
答:
明考型 局部(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小角度(修辞手法) 两种(数量) 分析型(分析)
[解析]该句运用了比拟和排比的手法,意思说诗人顿时诗兴大作,迫不及待要同风雪争先,表现出诗人高昂的诗兴。
雪片与暴风搅作一团,诗人的诗情又同飞雪互相纠缠。
排比的手法写出了风雪的劲猛,渲染了湖上风雪翻飞之景象,别具一种雄壮的阳刚之美,描绘出一幅壮观的江天风雪行吟图。
[答案]比拟、排比。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2.(2018·
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雨过至城西苏家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 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
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明考型 局部(颈联) 大角度(艺术手法) 哪些(数量) 分析型(说明)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运用的艺术手法。
首先要知道“颈联”为哪一联,同时认真分析这一联的内容。
诗歌颈联对仗工整,其中“花飞”对“柳拂”,“衣袖”对“鞍鞯”,“红香湿”对“绿色匀”。
而“柳拂”运用了比拟的修辞。
同时本诗从视觉(红、绿)、嗅觉(香)、触觉(湿)等多角度进行了描写。
[答案]①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
②比拟,如“柳拂”。
③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
类型一 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其中在诗歌创作中用到的主要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尤其是描写和抒情,用得最为普遍。
这两种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
一、描写
表达方式
方 法
作 用
描写
讲究
角度
远景与近景、俯瞰与仰视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进行具体描写和刻画
方式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技巧
正侧面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细节描写等
描写从对象上看主要有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考查的重点是景物描写。
根据考情,这里重点谈谈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白描与细节描写、视角与色彩六种技巧。
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这两种描写多用于人物的刻画,正面描写指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直接表现人物;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例如形容女子容貌美,“明眸皓齿、貌若天仙”即为正面描写,“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则为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有时比正面描写更能使对象鲜明、突出,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余地。
2.动静描写
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又可分为:
①以动(声)衬静,如王籍《入若耶溪》: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②动静结合,如戴叔伦《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③以静写动,如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庐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④化静为动,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3.虚实描写
(1)虚写,不是写眼前的实景,而是写想象中的景象。
“虚”包括三方面:
第一,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诗云:
“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