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经验交流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
《中考复习经验交流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经验交流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知识点考查(约为90个左右,约占总知识点的百分之四十)(初中数学内容共29章,螺旋式呈现,从属于三个领域: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共计复习课时为42课时。
2)数学思想方法考查(3)学习能力的考查(信息的采集、内化与应用)
1、第一轮复习的目的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
(1)过记忆关。
必须做到牢记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没有理解就没有深刻的领悟,没有深刻的领悟,就没有准确灵活的应用。
(2)过基本方法关。
如,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过基本计算关:
如方程、不等式、代数式的化简,要求人人能熟练的准确的进行运算,这部分是决不能丢分的。
(3)过基本技能关。
如,给你一个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
做到对每道题要知道它的考点。
2、具体要求与做法:
(1)选一本好的复习资料作为复习的蓝本。
我校选择的是《全品》,它主要包括听课部分、课时作业、综合练习三部分。
特别是听课部分,包括知识点的归纳、应注意的问题、典例分析,相当于教学案的综合,使复习更具操作性,利于提升复习的效率。
(2)备好课。
(1)研读课标(特别注意课标中可操作性语言,对“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等做出具体界定),以课本为依据,深钻教材,不随意扩展范围和提高要求.据课本内容将有关的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及基本运算、基本推理,基本作图,基本技能和方法等形成合理的知识网络结构,通过网络结构,体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体现知识的联系,体现知识的应用功能,做到遗漏的知识要补充;
模糊的概念要明晰;
零散的内容要整合;
初浅的理解要深化,易错问题要强调。
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关注“双基”所蕴涵的数学本质及其在具体情况中的合理应用。
(2)研读近两年我省中考试卷及全国各地中考试卷,熟悉中考命题的趋向,也就是要研究:
中考必然要考什么?
可能会考什么?
不考什么?
包括哪些基本考点?
哪些是重点?
应该坚守的基本东西是什么?
(3)倡导集体备课,集体讨论,统一备课思想。
(3)选好题。
选题注意:
(1)要符合《数学课程标准》及《考纲》要求
(2)注重挖掘课本习题的功能,抓住基本题型,学会对基本题目进行演变。
(3)选题要符合复习轮次的需要和学生实际,尽可能不涉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4)以《全品》为主,适当补充。
(可多浏览资料,发挥集体力量,划分任务,作为公共资源共享。
)
(4)上好课。
(1)借助数学教研活动,做好经验的交流与传承。
由上届九年级数学教师作经验报告,推荐一些好的做法。
(2)复习伊始,多安排九年级教师的随堂听课,集体讨论交流教学中的优缺点,逐步达成共识,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和方法,帮助授课教师把好度、用好法,提升课堂复习效率。
(3)课堂教学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多提问、多关注中等及中等偏下的学生,尽可能多的让他们多参与课堂,不断展现自己,获取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课堂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调子一定要低。
(4)课堂教学教师不能满堂灌,形式一定要多样,要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氛围。
(5)教师对于知识点的梳理,不能面面俱到,要做合理的删减,突出重难点,穿插以适当的练习。
(6)应以典例来引发对知识的回顾与理解,不能一味的复习知识,人为地将它与应用隔离,效率较低。
(5)分层作业。
在练习的操作上可以分层次布置,基础的练习要全部过关,有难度的题目可选择性的布置,待进生(占百分之三十)只做一些简单的、基础性的、核心的练习,中等及其以上(占百分之七十)学生可要求全部做,或选做多数题,题量要适中,三轮复习下来的训练量大约在800到1000题左右。
以此来减轻学生的负担,避免学生被各科作业拖垮。
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抄袭作业现象的发生。
教师在布置作业前,一定要亲自做题,对试题的难度、练习的时间、试题的取舍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更好的指导学生练习,提升作业的效率。
(6)经常性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反馈作业问题。
对预习内容,不要只布置不落实。
定期或不定期的督促检查,出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和完善,确保预习质量。
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办法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让学生获得教训和反思,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夯实基础,要做到全面系统,也就是要扎扎实实地梳理基础知识。
帮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力求作到“竖成线,横成片”。
将基础知识经过系统梳理和归纳,不仅使知识更加系统。
还能看到知识间的联系,加深理解,激活思维。
使学生思路更清晰,知识更扎实。
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综合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3、第一轮复习应该避免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
重综合而轻基础
俗话说: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复习时有的教师喜欢把着眼点集中在“综合题”、“新颖题”上,而忽视“小题”、“常规题”,这样易导致学生“眼高手低”,也易造成只为班级少数同学服务的复习模式。
实际上有的学生中考成绩不理想,不是大题、难题上丢分多,而是在貌不惊人的“小题”上出错,特别是60分的客观性试题。
因为不能呈现解题过程,这就需要解题过程必须非常“准确”,而这种“准确”是平时训练养成的良好习惯,仅凭在考场上提醒自己要“细心”是没用的。
知识点就像一个个铁环,综合题就是环环相扣的铁链,如果铁环出了问题,铁链就会断裂或很脆弱。
数学思想和方法就像把铁环制成铁链的加工技术。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是要打造一条特别长的铁链,而在于每一环节相连的基本功
误区二:
重题型而轻质量
有的教师在复习过程中一味的追求让学生多见一些新题型,结果却是适得其反。
(1)片面强调题型训练已造成思维定式,产生“负迁移”,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2)题型训练易造成学生“模仿多、记忆多、分析少、思考少”的不良局面,即缺乏质疑、逆向思维与创新。
误区三:
不重视学生的课前准备。
有的教师把课堂教学作为主阵地,这无疑是正确的,但过分依赖课堂,轻视学生的课前准备,结果只会让教与学脱节。
一堂课的效率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所复习内容的提前预习上。
通过课前的预习,学生可以加强对知识点的了解与识记,把握重难点,形成知识网络,总体上把握教师课堂教学的脉络,使听课更加具有针对性。
误区四:
忽视学生的心理调节与激励。
在整个的复习阶段,由于受难度上和时间上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会出现几次拐点。
第一个拐点是:
《函数》,这是数的拐点;
第二个拐点是:
《四边形》,这是形的拐点;
第三个拐点是考前一两周,这是心理压力的拐点。
在这些拐点处,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心理的激励与调节,助其树立信心,平和心态,树立攻坚克难的勇气,顺利渡过难关。
中考第一轮数学复习基本思路是:
回归基础,低起点,多层次;
重视知识的整合,在变式中逐步提升;
抓好中档题,保住基本分,盯住中等生,带动两头学生发展。
(二)第二轮复习
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
第二阶段主要为专题复习。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以纵向为主,按知识点顺序复习的话,那么第二阶段就是以横向为主,突出重点,抓住热点,深化提高。
这种复习是打破章节界限,绝不是第一轮复习的压缩,而是一个知识点综合、巩固、完善、提高的过程。
其主要目标是:
完成各部分知识的梳理、归纳、糅合,使各部分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这轮复习中,应防止把第一轮复习机械重复;
防止单纯的就题论题,应以题论法;
防止过多搞难题等。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第二轮复习的时间相对集中,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
第二轮复习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
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可进行专题复习,如“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开放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专题复习,就是从某一重要的数学知识、技能或数学方法加以展开,纵向深入,对知识和技能的内在联系及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围绕某些典型的问题对学生进行集中训练。
2、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
专题选的准不准,主要取决于对教学大纲(以及课程标准)和中考题的研究。
专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
专题要有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
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
(2)注重解题后的反思。
(3)以题代知识,由于第二轮复习的特殊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基础知识,会造成程度不同的知识遗忘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以题代知识。
(4)专题复习的适当拔高。
专题复习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是第二轮复习的特点决定的,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能力是很难提高的,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是第二轮复习的任务。
但要兼顾各种因素把握一个度。
(三)第三轮复习
1、第三轮复习的形式
第三阶段主要是进行模拟中考的综合训练。
经过前两轮的复习,学生无论从知识的掌握,还是从解题能力的培养都会有所提高。
但在临考前心理上却是很不稳定,因此要进行必要的适应性训练或模拟训练,以提高学生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特别在复习的后阶段,还要注重各种信息的收集、筛选、整理。
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拉练,查漏补缺,这好比是一个建筑工程的验收阶段,考前练兵。
研究历年的中考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2、第三轮复习的具体要求
(1)我们安排专人出模拟题,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总体难度的控制等切近中考题。
(2)模拟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立足中考又要高于中考。
(3)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切忌连考两份。
(4)评分要狠。
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错了的题尽量不得分,让苛刻的评分教育学生,既然会就不要失分。
(5)给特殊的题加批语。
某几个题只有个别学生出错,这样的题不能再占用课堂上的时间,个别学生的问题,就在试卷上以批语的形式给与讲解。
(6)详细统计边缘生的失分情况。
这是课堂讲评内容的主要依据。
因为,缘生的学习情况既有代表性,又是提高班级成绩的关键,课堂上应该讲的是边缘生出错较集中的题,统计就是关键的环节。
(7)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
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
(8)选准要讲的题,要少、要精、要有很强的针对性。
选择的依据是边缘生的失分情况。
一般有三分之一的边缘生出错的题课堂上才能讲。
(9)立足一个“透”字。
一个题一旦决定要讲,有四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一是要讲透;
二是要展开;
三是要跟上足够量的跟踪练习题;
四要以题代知识。
二.实施策略
1.夯实基础。
教师对考点心中有数,注意搞好落实工作。
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灵活运用就是能力!
在双基教学中,网络中的“结点”是最重要的,是双基的核心。
2.加强解题研究,增强教学的选题能力。
(1)课本中典型习题、例题的辐射作用;
(2)近几年安徽中考试题的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