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26831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为“景物聚集”主题,安排了《姥姥的剪纸》、《牛郎织女》和《安塞腰鼓》三篇课文。

习作4,还有一个练习。

教学目标:

    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会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动情地朗读来感受姥姥与“我”相处时融融的亲情。

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

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同情。

展现了中华民族古老淳朴的民间文艺风情,显示了生命的活跃和强盛。

抒发了中华民族挣脱了束缚与羁绊、闭塞与保守后的欢乐和痛快、思索和追求。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具体语言情境中展开想象,产生意境,感悟文章中心。

课时分配:

    《姥姥的剪纸》                         2课时

    《牛郎织女》                           2课时

    《安塞腰鼓》                           2课时

     习作4                                 2课时

     练习4                                 3课时

姥姥的剪纸

教材分析:

    《姥姥的剪纸》一课中,“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

抓住这条主线,披文入情,就能走进姥姥与作者的情感世界。

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思念。

在课文中的插图,也形象地表现了姥姥与“我”相处时融融的亲情。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

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情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情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构想:

    为了加深学生对姥姥与“我”情感的理解,还可以将这部分内容中的几幅“牛兔图”展示给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加以想象,学生明白这些“小兔骑牛图”“老牛小兔啃草图”等等,意思是说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就好象姥姥对“我”的喜爱与呵护。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会本课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课题

    1.人人都有姥姥,她们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白或黑,或普通或神奇……你的姥姥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她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你和她的感情怎么样?

    2.有个叫笑源的人,她和姥姥的感情非常深厚,他的姥姥最拿手的是剪纸。

为了表达他对姥姥的深切思念之情,他特地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姥姥的剪纸》。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了解课文大意。

    2.指读课文,及时正音:

“择、猪、爽”为翘舌音,“屯”为前鼻音,“爽”为后鼻音。

并纠正字形:

“岂”上下结构,下面为“己”,不出头。

“刁”下面为提,不是撇。

    3.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深入人心。

    4-6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在“我”的刁难下,尽展技艺。

    7-12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了与“我”的浓浓深情。

    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对远方的“我”的挂念,姥姥的剪纸是“我”永远的回忆。

    三、学习第一部分

    1.指读第一节,“左邻右舍”“都”贴着姥姥的剪纸,说明了什么?

大家为什么都喜欢姥姥的剪纸呢?

    2.自由读课文2-3小节,思考上述问题。

    3.交流

    A.技艺高超   “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材料平常,方法简单,居然“要什么有什么”“无所不能”,从正面表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邻居的赞叹,“下蛋、打鸣”则从侧面反应了姥姥剪纸的逼真。

(指导朗读,读出剪纸的逼真、人们的赞叹)

    B.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

“任谁开口都行”可见姥姥人缘极广;“撩起、擦擦手”可见姥姥干脆利落,说剪就剪;“说吧,派啥用场?

往哪儿贴?

”可见姥姥的爽朗,剪纸有针对性,会剪的东西多,各有用处。

“接着干活”可见姥姥的勤劳。

    4.指导朗读。

    作者的姥姥就是这样普通的老人,因为她有着所有普通妇女的美德——勤劳善良。

但是说她普通却不又普通,她身怀剪纸绝技,广结善缘。

她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女性啊!

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搜集资料:

我国还有哪些民间艺术?

板书设计:

姥姥的剪纸

心灵手巧

技艺高超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学生学习过程:

    一、学习课文4-6小节

    1.课文中说,姥姥的剪纸技艺深入人心,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你们想见识一下精美的窗花吗?

好,现在老师就满足大家的愿望,欣赏一些精美的剪纸作品。

电脑展示。

看了这些剪纸作品,你有什么话要说?

    2.是呀,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

从课文第四小节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呢?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一下。

    3.自读交流

    A.“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得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

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梅'便完成了。

    “死死地捂住、摸着剪”说明剪窗花难度之大,“工夫不大”说明姥姥动作熟练,完成速度快。

由此可见她技艺高超。

    B.“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形象生动”说明姥姥的剪纸惟妙惟肖,“无可挑剔”是说我没有办法找到毛病,说明我打心眼里佩服姥姥的剪纸技术。

    展示“喜鹊登梅”的剪纸,这就是姥姥剪的“喜鹊登梅”,我们来欣赏一下。

看到这里,我们对姥姥不由产生了一种什么感情?

指导朗读,读出姥姥的技术高超,以及我的敬佩之情。

    4.我服了,可是还找借口,我怎么说的,姥姥又是怎么说的?

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

    5.出示“我服了,可还耍赖:

'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你差点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

'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从这段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

评价,读得真好,听了她们的朗读,慈爱的姥姥与顽皮的作者形象已经浮现在我们眼前了。

    6.姥姥说,“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巧的意思是?

技巧,巧妙的办法。

从第六节中的那句话可以看出姥姥姥姥掌握了剪纸的技巧,手很灵巧?

    7.理解“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说姥姥的手就是眼睛是因为——姥姥的手有家数,有分寸,有把握,也就是姥姥说的“有准头”;说剪刀好使,就像姥姥延长的手指是因为——姥姥的手非常灵巧,把剪刀运用得灵活自如。

8、熟的意思是?

熟悉;姥姥对什么最熟悉不过?

为什么她会对“喜鹊登枝”最熟悉不过?

她是怎么剪的呢?

    “数九寒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这些词语看出姥姥剪得多,剪得时间长。

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长年累月地剪,使得姥姥对“喜鹊登枝”非常熟悉,所以产生了一些灵巧的方法,剪得熟练。

    8.对于熟能生巧的道理,你有这样的体验吗?

(打毛衣、包饺子) 

    9.姥姥剪纸技艺高超,除了经常练习,熟能生巧,还有什么原因呢?

    “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之极。

    理解:

结合插图理解“身心入境”的神态。

    10.姥姥的专注令我着迷,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之极。

    理解“悦耳之极”,悦耳意思是——动听到了极点。

姥姥剪纸的刷刷声,为什么会如同音乐般美妙动听到了极点?

手法娴熟,如同行云流水,富有节奏、韵律。

    这句话通过我的感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

谁来读一读这一句,表现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二、学习7-12小节

    1.观察姥姥剪纸简直成了一种享受。

密云多雨的夏天,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拴”怎么理解?

这句话的意思什么?

姥姥的剪纸竟然有这么大的魅力,可以牢牢的吸引住我,抵挡得住游泳的诱惑!

可见姥姥的剪纸技艺多高啊!

    2.屋檐下,姥姥剪了几幅图样给我,分别是什么内容呢?

它们都表达了姥姥怎样的感情?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7-11小节,思考一下。

    3.讨论交流牛驮着兔子;牛和兔子一起啃食青草——疼爱

    4.作者的顽皮可爱愉悦着姥姥,姥姥慈祥疼爱感染着作者,屋檐下洋溢浓浓的亲情。

老师请几位同学们来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现出这样其乐融融的场景。

    5.指名分角色朗读,评价。

    6.开始,姥姥是用剪纸来“拴”住我的心,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姥姥的剪纸技艺多么高超啊!

这些兔子和老牛形象各异——引读——

    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无论形象怎么改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引读——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从此段话中你体会出作者饱含了什么感情呢?

(赞美、依恋)

    7.我们能读出作者对姥姥的感情吗?

指读,齐读。

评价。

    8.本段文字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大家可以背下来吗?

    三、学习13小节

    1.姥姥一直用她的剪纸表达着对我浓浓亲情,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

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的剪纸,其中一幅是这样的:

    出示“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连接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

    我明白了姥姥对我有什么“期待”?

    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是啊,无论我走多远,都走不出姥姥的目光,走不出姥姥的牵挂。

出示“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都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当我忆及姥姥的剪纸声时,我的梦境里会出现哪些声音,哪些景物?

从本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小结:

顽皮可爱的作者让姥姥牵肠挂肚,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姥姥让作者魂牵梦绕。

我们再一次被她们之间浓浓的亲情感染了。

齐读

    四、总结课文

    同学们,剪纸不光展示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更体现了姥姥对作者的疼爱牵挂,寄托了作者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它如同桥梁沟通了姥姥与作者之间的感情,宛如纽带,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

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份浓浓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

作业设计:

    1.查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板书设计:

亲情

姥姥的剪纸             “我”

心灵手巧

技艺高超

课后反思:

 

 

牛郎织女

教材分析: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

它有一个特点,它透过平淡的语言,反映了人物丰富的精神内涵。

课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孤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