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届高三质量普查调研历史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53425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届高三质量普查调研历史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届高三质量普查调研历史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届高三质量普查调研历史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届高三质量普查调研历史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届高三质量普查调研历史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届高三质量普查调研历史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届高三质量普查调研历史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届高三质量普查调研历史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届高三质量普查调研历史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据此可知的是

A.有夏一代的历史存在B.汉字字义的自然流变

C.商人曲解夏朝的历史D.汉朝时推行文字改革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以‘人在烈日下’之形,表示‘炎热的夏天’之意”“东汉许慎对夏字解释时才增加了‘中国之人’的释义”可知,“夏”字的内涵在后世的社会发展中被不断地丰富,被赋予了更多的政治含义,这反映了汉字字义的自然流变,故选B;

甲骨文中的“夏”字并没有国家或者民族的含义,且我们也不能仅凭一个字的内涵就确定某一段历史的真伪性,夏朝是否存在,还需更多的直接性的证据支撑,排除A;

“夏”字表示“炎热的夏天”之意,这是符合象形文字的造字规则的,并不存在曲解的说法,排除C;

许慎个人不代表政府的行为,由此我们无从得知汉朝时期是否推行过文字改革,排除D。

2.南朝时,梁武帝“少时学周孔”,“中复观道书”。

“晚年开释卷”;

陶弘景一手创立了道教的神仙世界,却在晚年宣称,自己是胜力菩萨下凡。

这反映出当时

A.文化信仰的多元化B.儒学受到严重冲击

C.佛教开始传入中国D.政府注重道德教化

【答案】A

【详解】材料“少时学周孔”体现了儒家学说,“中复观道书”“创立了道教的神仙世界”体现了道家学说,“晚年开释卷”“胜力菩萨下凡”体现了佛教思想,体现了这时期儒家、道教、佛教的流传与影响,反映了文化信仰的多元化,A项正确;

材料体现了人们对儒释道三教的信仰,没有体现儒学受到严重冲击的现象,B项错误;

西汉末年佛教已经开始传入中国,C项错误;

材料体现了个人的信仰,没有体现政府的行为,D项错误。

3.下表是一位学者对唐宋时期美术家的地域分布所做的统计,有人据此得出“经济重心南移导致文化重心南移”的结论。

这一分析过程

A.严谨解读了材料的内容B.准确运用了唯物史观

C.忽视了政治因素的影响D.所依据的史实不正确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北宋灭亡后,北方为少数民族政权所统治,南宋政权只能将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来,而文化发展的重心也随之南移,故“经济重心南移导致文化重心南移”的结论显然忽视了政治因素对文化重心南移的影响,选C;

结论忽视了政治因素对文化重心南移的影响,不是严谨的解读,不是唯物史观运用的结果,排除AB;

史实本身并不存在问题,只是思考的角度过于片面,从而得出了不严谨的结论,排除D。

4.1380年,朱元璋废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各部置尚书一人,总管本部政务,下设左右侍郎。

至清代六部尚书和侍郎均称堂官都有权直接上奏,出现意见分歧则由皇帝裁决。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六部成为权力中枢B.尚书行政职能减弱

C.丞相职位分置多人D.君主专制逐步强化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由明代的废丞相权归六部到清代六部和侍郎直接上奏,出现分歧由皇帝裁决,可见皇帝独裁专断权力的强化,故D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六部、侍郎和皇帝关系的变化,而不是六部权力中枢地位的巩固,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可知尚书行政职能没有变化,变化的是皇帝对六部的控制力,故B项错误;

根据史实,朱元璋废除丞相而不是将丞相职位分置多人,故C项错误。

5.清末湘系大员刘坤一曾指出:

“今中国轮船,非招商局不可,虽许他人合股,其权操之局员,是利在数人而不在众人。

藏富于民之道,亦似不如此。

”其体现的主旨是

A.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保护洋务派的垄断利益

C.抵御外国资本的经济渗透D.解决军工企业运输困难

【分析】

【详解】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

根据材料“今中国轮船,非招商局不可,虽许他人合股,其权操之局员,是利在数人而不在众人”结合所学可知刘坤一的意思可以允许参股轮船招商局,不允许华商建立自己的轮船运输企业,目的是保护洋务派的垄断利益,故选B;

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是材料主旨,A错误;

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材料是维护洋务派民用企业的垄断地位,没有体现解决军工企业运输困难,D错误。

6.20世纪初,梁启超一度认为,中国该有一位“大独裁者”,“以铁以火陶冶吾国民二十不年、三十年乃至五十年,夫然后与之读卢梭之书,夫然后与之谈华盛顿之事。

”这反映出他希望

A.仿效德日的君主专制B.抵制民主革命的发展

C.以强权应对外来侵略D.为维新变法准备舆论

【详解】20世纪初,面对革命派的形成和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梁启超呼唤“大独裁者”,认为中国需要用铁血政策管理三五十年,之后再推行卢梭倡导的民主和华盛顿推行的共和制度,反映出他希望抵制民主革命的发展,B项正确;

材料没有仿效“德日”实行“君主专制”和“应对外来侵略”的相关信息,AC两项错误;

20世纪初维新变法运动已经破产,梁启超希望中国有一位“大独裁者”出现,不是要为维新变法准备舆论,D项错误。

7.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毛泽东说:

“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

这就将我们同民粹主义区别开来。

所谓民粹主义,就是要直接由封建经济发展到社会主义经济,中间不经过发展资本主义的阶段。

”这表明此时毛泽东主张

A.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反对蒋介石的民粹主义

C.实现新民主主义的任务D.支持资本主义发展目标

【详解】依据材料“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天经地义”“将我们同民粹主义区别开来”来看,毛泽东同志认为中国需要资本主义的发展,即民主革命完成后,还需要经历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

C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毛泽东同志认为中国应当通过新民主主义,进而过渡到社会主义,与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关,A错误;

蒋介石是大资产阶级代表,主张发展资本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经济,B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毛泽东同志认为中国需要通过发展资本主义进而过渡到社会主义,支持资本主义发展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

故选C。

8.连环画又称小人书,题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和一定的历史时期特色。

下图是1955年出版的连环画册的封面,该书的内容主题是

A.批判封建社会对农民的剥削B.介绍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C.反映群众积极参加工业建设D.表达人民对土地改革的认同

【详解】依据材料“1955年”并结合图片内容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一系列资本主义国家的威胁,对农业等进行改造是实现国家工业化道路的、维护国家安全的一个必要条件,于是在1953-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B正确;

1949年新中国成立已经推翻了封建主义对人民的压迫,A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人民通过社会主义改造走上了新的道路,而不是参加工业建设,C错误;

1952年土地改革已经结束,时间不符,D错误。

故选B。

9.在人类文明早期“公”的观念占绝对的主导地位,“私”的观念被淹没其中,这是世界所有文明社会的共性。

古希腊罗马文明最早开始划分公法和私法,其本质上反映的是公、私观念的对立,这并不是一种偶然。

其主要成因是

A.人文精神的兴起发展B.工商业经济的繁荣

C.小国寡民的政治形态D.法律保护私有财产

【详解】依据材料“古希腊罗马文明最早开始划分公法和私法,其本质上反映的是公、私观念的对立,这并不是一种偶然”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工商业的不断繁荣,人们要求有专门保护自己私人利益的法律,因此出现了和公法相对的私法。

人文精神对罗马法私法的出现有重要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

古罗马曾一度发展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不属于小国寡民的政治形态,C错误;

法律保护私有财产是私法出现的表现,而不是原因,D错误。

10.19世纪中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生产力大幅度地提高,英法德美四国的批发物价指数都有大幅度地下降,到19世纪末,下降最快的德国超过80%,最慢的美国也接近7%。

这一现象

A.动摇了英国在国际市场垄断地位B.导致商品紧缺并引发经济危机

C.激化美德矛盾并导致世界大战爆发D.表明垄断严重威胁到社会发展

【详解】依据材料“19世纪中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生产力大幅度地提高”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导致商品价格下降,尤其是后来居上的美德两国,生产效率提高的更为明显,动摇了英国在国际市场的垄断地位。

A正确;

劳动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会提高商品产量,B错误;

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但美德矛盾并不是二战爆发的主要矛盾,C错误;

材料与垄断对社会发展的威胁无关,D错误。

故选A。

11.塞缪尔·

亨廷顿认为,在二战后的45年里“铁幕”是欧洲的主要分裂线,其后这条线已经东移了几百英里一现在,它是一条一方面把西方基督教民族分离于穆斯林,另一方面把它分离于东正教的界线。

据此可知作者认为

A.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影响国家利益B.不同文明的国家要加强沟通与合作

C.世界处于矛盾冲突的动态发展中D.世界已发展为多极化和多文明状态

【详解】材料表明,西方国家是宗教立国的国家,宗教是国家间最大的分歧,宗教是西方文化根基,它导致了地区文化不可能融合,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影响国家利益,故选A;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要加强沟通与合作”,排除B;

材料反映的是“铁幕”对欧洲的影响,不能说明“世界”的矛盾冲突,排除C;

多极化是一种发展趋势,D表述错误。

12.20世纪以来,许多欧美画家通过对色彩和视觉的深入研究,以夸张、变形和抽象的方法,运用各种新材料来表现相应的主题。

这类作品

A.体现新视角描绘客观世界B.注重表达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C.强调反对传统及自我表现D.突出创作与真实生活的结合

【详解】根据“以夸张、变形和抽象的方法,运用各种新材料来表现相应的主题”可知,这类作品是现代主义风格,结合所学可知,现代主义美术强调反对传统及自我表现,故选C;

A是印象派,B是浪漫主义,D是现实主义,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第Ⅱ卷非选择题

(一)必做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前夕,开始兴建一座大型水利枢组工程一第聂伯河水电站。

该水电站的修建将极大改善第聂伯河的通航条件,使基辅以下流城均可通航,产生的电力可直接供应位于扎波罗热的新建大型钢铁厂,此外对周边诸多城市的供水、灌溉、渔业都大有裨益。

水电站在美国专家组的大力援助下开工建造,1932年大坝具备截流蓄水能力,工程于1939年宣告全部完工。

第最伯河水电站大坝主体为混凝土溢流坝,整个大坝的长度超过1100米,蓄水量33.3立方千米,年平均发电量30亿千瓦时。

第聂伯河水电站气势宏伟,规模宏大,是当时世界上最大和最先进的水电站之一,它的建咸和使用是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性事件,在苏联政府和人民心中具有非凡的政治意义。

----摘编自人教社《高中历史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