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报书范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250953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22 大小:7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报书范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报书范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报书范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报书范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报书范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报书范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报书范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报书范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报书范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二○○八年四月

填写要求

1.请逐项认真填写,填写容必须实事,表达明确严谨。

空缺项要填“无”。

2.格式要求:

申报书中各项容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

表格空间不足的,可以扩展或另附纸;

均用A4纸双面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

3.“所属类别”请填写:

创业教育、软件工程、文科、生命科学、经济学、法学。

4.著作、教材、论文须已刊登在正式期刊上或为正式出版物,截止时间为2008年5月31日。

1、实验区基本情况

实验区名称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所属类别

生命科学

建立时间

2003年3月

实验区负责人

玉花

性别

民族

朝鲜

出生年月

1961.04

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

教授/院长

联系(手机)

电子

lyhshen126

03

通信地址

省市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126信箱

邮编

150040

东北林业大学为教育部直属重点高等学校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是一所以林科为优势,并兼具多学科,具有雄厚生物学基础的综合性大学。

分别于1997年和2001年启动建设“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经过几年的培养模式探讨,创建了“德育为先、推进素质教育;

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坚实学科基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型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确定了适合国家“十一五”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需求,以培养生物产业领域中研究和应用人才为明确目标,为国家培养社会急需和促进生物产业发展的精英人才。

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在教学体系、教学容、实践教学、素质培养、创新思维和跨学科培养等重要的教学环节的探索过程中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和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具体前期工作包括:

1、建立了生物产业技术实训平台,加强了学生生物技术产业化训练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主要培养生物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领域领军人才,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依托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优势教学和科研资源,融合各学科科研特色与优势,首先建立了以细胞培养平台为基础的多个生物产业技术实训平台(单克隆抗体制备纯化技术平台、干细胞诱导培养技术平台、生化制药技术平台、植物生物反应器生产高效人参皂甙技术平台、小型微生物发酵制备技术平台等),把科学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生物产业应用技术,并通过对学生开放、学生参加兴趣小组、开展创新性试验研究、开展综合性和设计性试验、综合实习、选修实习与毕业实习等环节,以自愿选择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生物产业应用性技术进行强化培训,培养社会急需的生物技术产业高素质应用型领军人才。

这种新的创新培养模式已经开始运作,自2005年以来对3届本科生进行300多名毕业生进行培训。

2、创建了科学的育人观、构建了创新性的人才培养体系

自创新实验区建设以来,形成了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观和综合发展与个性培养相结合的质量关,建立了以和谐教学氛围推动创新思维敏锐、学识素养高、研发技能强、人格品质优秀、团队合作意识强的人才培养体系,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获得了一批高水平的教学成果。

几年来,在“生命基地”的各项检查验收以与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中“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均受到有关专家的肯定与好评。

3、开展了“五大建设”,构建“三大平台”

实验区成立后,以高素质领军型应用型生物学人才培养为核心,通过推进“五大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综合性实践教学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建设)”、搭建“三大平台(实验教学平台、实训教学平台、创新教学平台)”,建立了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长效机制。

4、强化了师资队伍和实验实习条件建设

通过修、外培与外引,建立了一支精于学术、勤于育人的双师型“三高(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师资队伍。

通过科研究实力雄厚的学科群的建设,为生物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领域领军人才培养奠定了极为坚实的基础。

学校投资1820万,建设了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与生物产业技术实训平台,为基地人才培养提供了先进的公共实验、实训平台和良好的技术支撑服务。

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近5年学校平均每年投资近400万元,已经建立了帽儿山、凉水、九三油脂、哈药集团和生物技术研究院等10多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实习基地,为学生由理论到实践,进行创新研发提供了外延平台。

通过创新教学平台建设,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贯穿教学全过程,把知识置于解决特定问题的具体情景和科学发展的背景框架中来理解,通过学生主动探究来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素养,构建了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平台。

人才是高校的“主产品”,能否适应社会的需要,是大学实现自身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

我校“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正立足于为振兴东北老工业服务,深化学、研、转、产立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培养生物学、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医药等产业的具有创新能力、创业素质的应用型生物产品研发和产业化专门人才。

2、指导思想

2-1.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和定位)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人才培养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求创新”的教学与产业相结合的教学理念,确立“夯实基础、拓宽知识、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承和能力培养并重、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并重的人才培养思路,建立“基础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综合教育”层层递进的课程体系和注重个性发展的培养模式。

强调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注重在探索和研究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强化教学容的集成与整合、增强教学活力;

强调师生互动,突出教学与训练方法的科学研究特色,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在整个在校学习过程中,将建立科学的生物学知识体系、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融为一体,实现生物技术产业化应用人才目标。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

要实现高素质生物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全面落实四个转变,即人才培养模式要从单一学科背景下的专业对口教育向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教育转变;

教育功能要从以传授前人知识为主向以培养认知能力和技能素质为主转变;

教学组织形式要从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转变;

教学方式要从单向知识传授向双向师生互动、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型教学方式转变。

通过“四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四结合(上下游结合、学研产结合、不同学科交叉结合、国外结合)”、“两配套(政策配套、投入配套)”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改革的定位

高素质生物产业应用型领军人才在走出校园、投身社会时需具备三种基本素质:

首先具有雄厚的知识基础;

其次是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能较快地适应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竞争环境,具备较强的创业竞争力、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第三是高尚的人格素质,拥有良好的沟通交流、团结协作精神,以自身的乐业、爱业、敬业精神服务于社会。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人才培养旨在培养有较宽口径的专业适应能力,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创业能力的人才,既能为生物产业、生态环保、生物医药等领域进行研发和产业化的领军型高级人才,又可作为应用型的从业人员,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

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示区建设成区域和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示区。

2-2.理论研究(社会调研情况,对本领域人才培养规律的独特认识,承担与实验区相关的教学改革项目情况,关于实验区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著作等)

社会调研情况就我国当前的历史阶段而言,教育领域存在的主要矛盾和根本问题是:

多年来传统教育思想倚重于知识传承,把传承性教学置于中心位置,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培养出的人才大多欠缺批判思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21世纪生物学有了飞速的发展,大量的生物产业在兴起,生物产品也大量开始进入市场。

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对高素质生物产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有强烈需求。

目前,我国的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共有700多个教学单位招生,每年招生在58000人左右。

这些学生毕业以后平均约有50%进入国外的研究生层次继续学习,尚有50%学生直接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参加工作。

目前生物技术的人才培养多集中在农业,植物,生物制药,生物大分子技术基础研究等领域。

近三年来,我们走访了我国北方地区74家知名企业、科研院所。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生物技术类创新型应用人才有较大的社会需求量,但从毕业生就业岗位来看,从事常规实验室工作者占有较大比例,10左右从事研发性与产业化工作。

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大学生从事研发的能力有待提高、创新素质有待加强、缺乏创业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与企业对研发和产业化人才的要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这就要求我们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培养与应用性产业技术的训练相结合。

对本领域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出在生物高新技术领域从事研发与产业化工作的领军人才。

一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源于实践,高水平的实践教学是学生掌握理论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独立动手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科学问题的有效载体。

因此,该领域人才的培养需要较高水平的实验实习平台和多样性的实践环节的配套支撑,特别是我国的生物技术领域的高端研究与生物技术产业还落后于发达国家,社会尚未形成良好的自主生物产业的平台与应用型生物学人才的培养平台。

因此,通过“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强化生物技术人才实践能力与从业能力的培养尤为必要。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在发展迅速、具有国际通用性、可比性强的生命科学领域对复合创新型生物学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高等生物学教育要想在创新人才培养的竞争中取胜,必须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强化科研能力训练、重视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创新,拓展学生个性发展空间,为国家培养一批基础知识扎实,创新意识强,动手能力突出,团队精神兼备的优秀人才。

通过“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进行深入持久的教学改革,可以探索出一条培养生物高新技术领域从事研发与产业化工作的领军人才的有效途径。

承担与实验区相关的教学改革项目情况近年来“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区承担多项教学改革研究,包括“分子生物学分级式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等16项教学研究项目(附表1-2),获奖19项(附表1-1),并在《中国农业教育》等刊物上发表教学论文20篇(附表2),编写正式出版教材或专著32部(附表6)。

3、培养方案

3-1.培养目标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人才培养目标为:

培养既具有扎实的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多学科交叉的专业知识和工具性知识,又具有较强的生物学研究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能用现代生物学技术提升生物技术产业等领域科学研究、产业研发的应用型高素质领军人才。

3-2.方案设计与可行性

为了实现以上培养目标,必须建立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构建起科学的生物学知识体系、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容、教学方法、管理体制、培养方向等诸多环节进行深入和持续的改革,构建“规化、分层次、综合型、开放式”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体系,融合科研与教学容,实施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模式,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