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42499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95 大小: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教学设计.doc(9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教学设计

第一章第1节人体的稳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能力方面:

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方法:

问答法、举例法、讲解法、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学习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好!

在开始今天新的一章内容学习,首先请大家看几幅图片。

(播放图片,学生观看)

师:

2009年12月29日,“黑河好八连”的战士在哨位上站岗执勤。

当日,地处中俄边境的黑龙江黑河市气温是零下三十五度。

他的体温是多少呢?

是不是也是零下三十五度呢?

2004年7月28日下午3时,天气闷热难当。

重钢股份公司炼钢厂炼钢炉前温度起码超过100℃,他的体温是不是也达到了100摄氏度呢?

生:

不是,应该是37摄氏度左右。

展示抗洪展示图片,抗洪抢险战士可能会面临高温,缺干净水的恶劣生活环境抗洪抢险战士生活环境中蚊虫多,细菌等微生物也多,战士们容易患病。

师:

前面所看到的恶劣环境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

在寒冷或炎热环境中人体是如何维持体温的?

如何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的?

这就涉及到本章所学习的主要内容。

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新课讲解]

师: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问题探讨。

课件展示草履虫和红细胞的图片:

讨论1:

图1和图2各是什么细胞?

请说出细胞的名称。

讨论2:

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异同?

生:

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师:

还记得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有几种吗,他们生活的环境和草履虫有相似之处吗?

二者又有何不同?

学生自由讨论,老师点学生起来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

都是液体环境。

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今天的第一个内容: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课件展示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的剧照。

师:

红楼梦中有这么一句话,女人是水做的,其实不管是女人还是男人都是水做的,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液体成分。

我们就把它称为体液。

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体液 血浆

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组织液

淋巴等

师:

人体内细胞数量很多,存在于细胞内的液体总和大约占2/3,所以细胞内液多。

那么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什么?

生:

细胞外液

师:

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

下面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①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内环境之间有何关系?

②内环境各部分的物质交换关系如何?

细胞内液

体液 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内环境)淋巴等

教师着重讲解几个概念。

血浆:

血液中的液体成分。

组织液:

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

淋巴:

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

内环境:

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教师展示内环境的图片同时请同学们思考几个问题

1、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

提示:

血浆。

2、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

提示:

组织液。

3、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

提示:

淋巴液。

4、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

提示:

血浆和组织液。

5、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

提示:

淋巴液和组织液。

请同学们自习看书并回答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异同点。

相同点:

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

(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

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

(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

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

(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师: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下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的内在联系。

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

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个图来显示。

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叫学生上来画,教师批改、点评、补充)

视频展示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

(多放几遍,加深印象,让学生理解组织液、体液、血浆间的内在联系)

想一想:

在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这三种体液中,O2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什么?

CO2的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什么?

提示:

O2浓度由高到低: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O2浓度由高到低: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细胞外液的成分。

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的资料。

讨论:

1、如何将表中物质按化学性质进行归类?

2、除表中所列成分外,血浆中还可能含有哪些物质?

3、在组成血浆的离子中,哪些离子的含量较多?

它们可能起什么作用?

4、HCO3-、HPO42-可能起什么作用?

课件展示:

二、细胞外液的成份(饼图)

教师总结:

水:

90%左右

1、血浆的主要成分 无机盐:

1%左右

蛋白质:

7%——9%左右

其它物质

2.组织液、淋巴的化学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有所不同。

最主要的差异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师:

在必修1中我们曾学过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来吸水或者失水;红细胞置于清水中渗透吸水会涨破,置于高浓度食盐水中渗透失水会皱缩,那么在细胞外液中细胞会出现这种情况吗?

首先请学生阅读课本,思考问题。

1、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主要指哪些性质?

提示:

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主要指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2、什么叫溶液渗透压?

提示:

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3、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由什么决定?

提示: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4、正常人血浆的PH是多少?

提示:

7.35—7.45

5、人为什么能保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提示:

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6、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多少度?

提示:

37℃左右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一个总结。

(旁栏思考题)

提示:

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这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是血浆的等渗溶液。

如果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

师:

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教师展示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图片。

请学生思考:

氧气是如何进入细胞内的?

食物中的葡萄糖又是如何进入细胞的?

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是如何排出细胞的?

细胞中的尿素是如何排出的?

分别点学生起来回答。

教师点评并总结。

Na+和Cl-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

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

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

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

由此可见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需要以内环境为媒介。

师:

通过以上讨论可以看出,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课堂总结]

课件展示:

内环境的概念、组成、理化性质及物质交换。

请同学们自己在笔记本上试着画出本节的概念图。

教学反思: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3)能力方面:

a.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b.养成自我保健的意识和习惯。

c.运用这方面的知识关爱家人和亲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教学难点

稳态的调节机制。

三、教学方法:

问答法、举例法、讲解法、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学习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一入学的时候进行了体检,体检什么?

有没有验血?

呈现血液检验化验单:

a具体哪些指标查哪些项目?

b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为什么?

c化验单哪几种超出范围,对人体有什么不利影响?

归纳总结答案,内环境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状态,当内环境不稳定时,生命活动难以正常的进行,说明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性。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随着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是如何变化的呢?

展示:

学生的“体温的日变化规律”的调查结果。

请同学根据调查结果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1).比较班级中同一年龄同一性别同学的体温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2).家庭不同成员的体温完全一致吗?

这说明了什么?

(3).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有变化吗?

与当地气温的日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如何?

体温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一个方面,调查结果证明体温处于动态平衡中。

那么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内环境的pH和渗透压也处于动态平衡中呢?

简单说明了内环境中的pH值和渗透压处于动态平衡中。

根据以上内容,引导学生总结稳态概念。

教师强调:

(1)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动态变化;

(2)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定范围内。

一内环境稳态遭破坏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请同学列举几个稳态失调的病例,说明症状和危害。

在同学充分列举的基础上,教师给予适度的补充和修正。

什么原因导致内环境稳态的失调呢?

机体对稳态进行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那稳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呢?

简要介绍稳态概念的提出和发展,并说明稳态概念已成为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人的体温

(2)血浆的PH值

(3)血浆的渗透压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内环境稳态是怎样实现的呢?

下面以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02、C02等化学成分为例来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