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分类模拟题心理学五.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2472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理论分类模拟题心理学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理论分类模拟题心理学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理论分类模拟题心理学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育理论分类模拟题心理学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育理论分类模拟题心理学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理论分类模拟题心理学五.docx

《教育理论分类模拟题心理学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理论分类模拟题心理学五.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理论分类模拟题心理学五.docx

教育理论分类模拟题心理学五

教育理论分类模拟题心理学(五)

一、选择题

1.主要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并著有《教育诗》等论著的教育家是

A.加里宁

B.克鲁普斯卡娅

C.凯洛夫

D.马卡连柯

答案:

D

2.持有“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论”等观点的理论派别属于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答案:

C

3.欧洲中世纪教会教育的内容“七艺”包括“三科”“四学”,其中“三科”是指

A.文法、算术、天文

B.文法、修辞、辩证法

C.哲学、算术、音乐

D.辩证法、几何、音乐

答案:

B

4.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A.增强学生体质

B.向学生传授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

C.进行体育道德教育

D.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

答案:

A

5.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

A.学校的领导和办学体制

B.学校的规章制度

C.国家教育招生考试制度

D.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答案:

D

6.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规定,农村成人教育的重点是

A.扫除青壮年文盲和职业人才培训

B.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C.加强农业知识的教育和实用技术的培训

D.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

答案:

B

7.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曾倡导过“产婆术”,其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A.谈话法

B.讲授法

C.练习法

D.情境教学法

答案:

A

8.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教师分别使用不同的教材交叉地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合作教学

B.复式教学

C.设计教学

D.分组教学

答案:

B

9.从课程管理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B.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C.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

D.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答案:

A

10.教学中,在每节课或学习单元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

这种评价是

A.诊断性评价

B.参照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答案:

C

11.某新学期开始,一个外地来的新生背着大包小包走进北京大学校园。

这时正好有一位老人迎面走来,这位新生走上去说:

“我来办报到手续,行李太多,您能不能帮我照看一下呢?

”老人爽快地答应了。

一个多小时后,新生办完手续回来,看到老人还站在那里看护着自己的行李。

几天后,在开学典礼上,这位新生十分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先生竟是那天替自己照看行李的老人。

这位新生受到了强烈震撼。

这则故事中季羡林先生的做法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环境陶冶法

答案:

B

12.西方学者罗森塔尔证明,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和评价标准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和期望,从而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产生这种影响的师生关系类型是

A.教育关系

B.组织关系

C.心理关系

D.社会关系

答案:

C

13.在实验研究中,实验者安排、控制与实施的实验条件称为

A.自变量

B.因变量

C.无关变量

D.中介变量

答案:

A

14.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

A.注意过程

B.意志过程

C.行动过程

D.意识过程

答案:

B

1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这种现象属于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补偿

D.感觉后效

答案:

A

16.知觉反映客观事物的

A.个别属性

B.整体属性

C.本质属性

D.间接属性

答案:

B

17.当你在电视广告中看到某演员时,能确认他曾饰演过的角色。

这种现象属于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答案:

C

18.心情舒畅或者闷闷不乐等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答案:

A

19.动机具有引发功能、指向功能和

A.适应功能

B.信号功能

C.预测功能

D.激励功能

答案:

D

2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动作技能特点的是

A.动作对象的物质性

B.动作进行的外显性

C.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D.动作认知的观念性

答案:

D

21.有人认为,南方人精明、北方人豪爽。

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属于

A.近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刻板效应

D.首因效应

答案:

C

22.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个性心理特征称为

A.人格

B.能力

C.性格

D.气质

答案:

B

23.在心理咨询中,厌恶疗法的理论基础是

A.行为主义理论

B.人本主义理论

C.认知行为理论

D.精神分析理论

答案:

A

24.在人际交往中,人们都有明显的对自我价值感的维护倾向。

这种现象体现的人际交往原则是

A.情境控制

B.社会交换

C.互相接纳

D.维护自尊

答案:

D

二、辨析题

1.在现代社会中教育可以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

答案:

错误。

这种观点过分夸大了教育的作用。

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规律表明,教育是受社会生产方式,尤其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

教育对社会发展虽有作用,但只能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轨道上实现,对社会发展仅起加速或延缓作用,它不能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否则,将导致教育万能论的错误。

2.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教材。

答案:

错误(或不全面)。

教材只是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之一,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还应包括课程计划(或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

3.随意后注意和随意注意都需要付出意志努力。

答案:

错误。

随意后注意是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但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4.能力的形成与知识的掌握同步。

答案:

错误。

一般来说,知识的获得与掌握比较快,而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比较慢。

知识可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积累,而能力则随年龄的增长呈现发展、停滞和衰退的过程。

三、简答题

1.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答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是什么?

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能力?

答案: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逐渐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教师专业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组织能力、自我反思能力等。

3.简述“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德育原则的基本含义及贯彻要求。

答案:

(1)在德育工作中要面向学生集体进行教育,依靠和通过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要进行个别教育,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集体,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

(2)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

①努力培养形成良好的班集体;②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③加强个别教育。

4.简述短时记忆的含义及其特点。

答案:

(1)短时记忆是指信息在人脑中保持1分钟之内的记忆。

(2)短时记忆的基本特点:

①信息保持的时间短暂,最长不超过1分钟;②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③信息容易受干扰,新信息的进入会使原有信息很快遗忘;④信息编码以言语听觉形式为主。

5.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答案:

(1)提出(发现)问题:

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动机。

(2)分析(明确)问题:

从笼统和混乱的问题中,找出问题的关键,把握问题的实质,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

(3)提出假设:

根据问题的性质,运用有关的知识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拟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4)检验假设:

通过实验与实践活动或者头脑中的思维活动,对所提出的假设进行论证。

6.简述良好意志品质的特征。

答案:

(1)自觉性:

个体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目的,能够深刻认识行动的社会意义,并自觉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

(2)果断性:

个体善于迅速明辨是非,合理地采取决定并执行决定。

(3)自制性:

个体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

(4)坚韧性:

个体在行动中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去达到行动的目的。

四、论述题

1.在近代教育史上,曾出现过教学应“以书本为中心”与“以直接经验为中心”的观点之争。

试以“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加以分析论述。

答案:

(1)“以书本为中心”和“以直接经验为中心”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2)一方面,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主要以接受间接经验来实现的。

这些经验是经过前人长期实践概括而来的。

学生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最简捷、最有效的途径。

另一方面,学生要把间接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必须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基础。

(3)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观点忽视了学生的直接经验,而“以直接经验为中心”的观点则忽视了学生对间接经验的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2.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儿童在家庭中生活时间最长,受到父母的影响最多。

因此,心理学家认为“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

试根据上述观点阐述家庭对儿童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答案:

“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这一论断,说明家庭对儿童性格形成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具体体现为:

(1)父母的教养态度:

在专制型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顺从、懦弱等性格特点;在放任型教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多表现出任性、独立性差、自我中心等性格特点;在民主型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活泼、自立、乐于合作等性格特点。

(2)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主要取决于家庭中的夫妻关系。

如果夫妻关系融洽,孩子在家中感到愉快、有安全感,容易形成开朗、活泼等性格特点;如果夫妻关系对立,孩子在家中缺乏安全感、情绪不稳定,则容易形成紧张、焦虑和不安等性格特点。

(3)家庭结构:

破裂家庭的孩子由于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正常的教育,容易形成悲观、孤僻等性格特征;完整家庭的孩子由于能得到父母的关爱,容易形成乐观、开朗等性格特点。

(4)父母言行:

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孩子会经常模仿父母的言行,因此父母的言论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性格的发展。

父母言行一致,孩子容易养成诚实等性格特点;父母言行不一则孩子容易养成说谎等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