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群体(老人、儿童和妇女)问题分析.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24396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守群体(老人、儿童和妇女)问题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留守群体(老人、儿童和妇女)问题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留守群体(老人、儿童和妇女)问题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留守群体(老人、儿童和妇女)问题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留守群体(老人、儿童和妇女)问题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留守群体(老人、儿童和妇女)问题分析.doc

《留守群体(老人、儿童和妇女)问题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守群体(老人、儿童和妇女)问题分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留守群体(老人、儿童和妇女)问题分析.doc

此表由评阅人填写

评价项目

满分

得分

总分

教师签字

选题正确

15

论点、论据

40

材料、数据

20

写作规范性

15

字数要求

10

论文编号:

z201301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

乡村传播学

论文题目:

留守群体(老人、儿童和妇女)

问题分析

学生姓名苏志强

专业土木工程

层次高起专

批次121

学号086

学习中心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东校区

2013年6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1生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

1.1留守老人…………………………………………………….…...…1

1.2留守妇女………………………………………………….……...…2

1.3留守儿童………………………………………………….……...…3

2对策及建议...…………………………………………………………4

2.1针对留守老人……………………………….…………………...…4

2.2针对留守妇女…………………………………………....…………5

2.3针对留守儿童……………………………………….…………...…6

4总论..……………………….………………………………………..8

参考文献..………………………………………….…………………..9

留守群体(老人、儿童和妇女)问题分析

[摘要]:

近十年以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加快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农村青壮年男女外出打工、经商,家中留下年老父母和年少子女,形成一个特殊群体。

称之为“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群体。

也有称谓“6199部队”之说。

因为我自己本人老家就在河北邢台农村,自己也是外出打工群体中的一员,对于与我同一处境的家庭生活状况有着更深的了解与感受。

其中反映出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

[关键字]:

留守管理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批向城市转移必然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群体的大量存在,进而引发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和越来越严重的社会矛盾。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6261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

我国农村“男耕女织”的传统生存方式在许多地方已不复存在。

但由于受户籍、住房、教育等约束,打工农民要携家带口在城市立足并非易事。

所以,许多农民工不得不把家人留在农村,自己单枪匹马到城市闯荡。

由此,农村便形成了一个以妇女、儿童和老人为主体的庞大留守群体,人称“386199部队”。

1生存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留守人口面临的各种问题已逐渐显现:

父母的外出使留守儿童无法得到正常亲子家庭所给予的照料、关爱和教育,往往还要过早分担家庭的生计压力,面临着各种成长风险;丈夫的外出使留守妇女不得不独自承担生产、抚育、赡养等家庭责任,身心负担加重的同时,长期的两地分离更增加了婚姻关系的不稳定性;子女的外出使养老的载体与对象发生了分离,传统家庭养老的功能受到侵蚀,“养儿防老”日渐成了老迈父母们遥不可及的愿景。

这些问题看似只是农村家庭自身的问题,但事实上已经超越了家庭的范畴,是我国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阵痛”,也是无法回避的新的社会问题。

而农村留守群体的福祉关乎社会公正,关乎农村的和谐与发展,因此,对农村留守人口问题的深入研究与探讨迫在眉睫。

1.1留守老人

1.1.1经济收入不高,生活质量较差

除部分留守老人享受低保外,绝大多数老年人没有参加城乡养老保障,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劳动所得和子女贴补。

农村老人的劳动主要是种地,但因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活如若雇人来干,成本提高,所以很多老人农忙时都舍不得花钱请人帮忙,自己干起来则非常吃力。

1.1.2生活缺乏照顾,管护孙辈负担重

子女外出打工后,大部分老人与孙辈组成"隔代家庭",还有不少留守老人的子女全部外出打工,仅留下老年父母及未成年的孩子,留守老人基本上没有子女在身边照顾。

因此,老年人害怕生病,很多老人都谈到"有子女在身边要安心得多,有个照应。

"并且留守老人还要照顾孙辈,有的孙子年龄小,不能离身,给老人农作及家务劳动带来极大不便。

1.1.3隔代教育问题突出,心理压力大

因为农村老人多数识字不多,无法辅导小孩学习。

现在农村交通、通讯状况得到迅速改善,电视、网吧到处有,孩子自控能力差,这让老人极度担心却又无法监督管教。

1.1.4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

子女外出后,电话就成为留守老人与子女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的主要途径。

有些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子女们一去多年杳无音讯。

留守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

特别是随着年龄增高,留守老人行动越来越不方便,他们与外界的接触也相应越来越少,除了看电视、聊天,老人基本上没有别的消遣方式,有的独居老人有心里话没处诉说,有时间没处打发,极易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1.1.5医疗问题突出,健康保障亟待加强

农村留守老人不少人疾病缠身。

虽然子女务工带来家庭收入提高,加之新农合的实施,农村就医条件有所改善,但总的来说仍处于较低水平,留守老人普遍存在“小病扛,大病拖”的现象。

1.2留守妇女

1.2.1劳动强度大,健康意识较差

身兼多重角色,劳动强度大,健康受损。

由于丈夫外出打工,留守妇女不得不担起干农活的重任。

她们不仅要起早贪黑地操劳于田间地头,还要抽空照顾老人和孩子。

农忙时经常忙得顾不上吃饭,累得直不起腰,即使身体不好也得硬扛,有限的精力与超负荷的劳动之间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她们的身心健康。

1.2.2精神压力大,防范力量减弱

丈夫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妇女们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负担,既主内又主外,能力精力有限,疏于子女教育。

留守妇女承担着农业生产、家务劳动双重负担,往往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问题。

丈夫常年在外,形成不是单亲的“单亲家庭”,孩子缺少父爱,母亲无暇照料,这种情形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许多留守妇女文化程度偏低,对子女重养不重教,甚至一味迁就、溺爱,容易造成孩子心理、性格的畸形发展,使之成为“问题孩子”,孩子的教育问题也让留守妇女头疼不已。

男性劳动力外出后,家庭防范力量减弱,留守妇女还担心家庭遭遇偷盗,担心被异性骚扰,安全感大大降低,留守妇女常常感到孤独,没有安全感。

她们既担心老人、小孩和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害,也担心疾病、灾祸等突发事件的发生,还担心身在花花世界的丈夫抛妻弃子当“陈世美”。

留守女人除了忙农活照顾孩子和老人外,成年累月与寂寞相伴,一两年甚至三年五载难见丈夫,长期“守活寡”,有些甚至导致家庭破裂。

1.2.3文化生活少,综合素质偏低

虽然很多村委会建立了农家书屋、农民活动场地,健全了各种体育设施,但由于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大部分留守妇女在农闲时节的娱乐活动主要是带小孩、看电视、串门子、打麻将,极少读书看报、学习知识。

由于社会交际圈狭窄、思想观念落后、知识更新慢,导致部分留守妇女无力对子女进行有效的教育与监管,与丈夫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直接影响到婚姻质量和家庭稳定。

1.3留守儿童

1.3.1家庭教育缺失

留守儿童主要由亲戚或祖辈进行隔代抚养,受到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不能在学习给予帮助和指导,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

多数留守儿童每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屈指可数,打电话成为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的主要方式。

由于亲情缺失,监护不力,导致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亲情关系淡漠,性格大多存在孤僻、任性、冷漠、自卑等现象。

1.3.2行为习惯较差

隔代教育"重养轻教",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心理、行为上的偏差,有的不听教导、不服管理,甚至出现打架斗殴、抽烟喝酒、迷恋网络等不良行为。

1.3.3安全缺乏保障

留守儿童年龄小、力量弱,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对突发性事件也缺乏应变和自救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遭受伤害或侵害他人,加上不少留守儿童上学路途较远,尤其是女孩,人身安全令人担忧。

2对策及建议

2.1针对留守老人:

2.1.1弘扬尊老、爱老、养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要加强对农村年轻人的孝道教育,大力评选表彰孝老敬老好儿女、好婆媳等先进典型,以典型影响人、感染人,形成尊老爱幼、团结和睦的社会风尚。

要引导年轻人加强与父母的沟通联系,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关心老人的身体、心理,让老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2.1.2加强活动场所建设

充分发挥农村老年协会和老年活动室的作用,组织老人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2.1.3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留守老人大多体弱多病,门诊费用大。

按照目前农村医疗保险规定,只有住院才能报销,且报销比例较低,因此要在逐步提高住院费报销比例的同时,建议把60岁以上的农村参保老人门诊费纳入报销范围,切实解决他们看病难的问题。

2.1.4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一方面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把符合条件的农村老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另一方面动员留守老人子女积极为其缴纳农村养老金,保证老有所养。

2.1.5引导留守老人自我调节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如可以引导他们参加村里的文化活动,参与邻里纠纷调解、社会治安管理等,帮助村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在充实生活内容的同时,转变思想观念,充分享受到现代文明的成果。

2.2针对留守妇女

2.2.1建立活动阵地

充分发挥"妇女之家"作用,组织留守妇女开展文娱活动,举办各类知识讲座,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系列活动。

2.2.2开展技能培训

把留守妇女教育培训纳入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整体规划,开展科技知识、创业技能、法律咨询、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学习和培训,提升留守妇女基本素质和致富能力。

2.2.3加强政策扶持

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出台有利于留守妇女的创业政策,实施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项目,帮助留守妇女创业致富。

2.2.4做好维权工作

充分发挥妇女儿童维权服务站等阵地作用,开展农村民间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工作,组织留守妇女参与平安村庄创建和平安家庭创建活动,营造安定团结的农村社会治安环境。

2.2.5加强人文关怀

农忙时节,各村要合理安排和协调人财物,通过生产互助、换工、义工等形式,帮助留守妇女搞好农业生产。

要深入基层,深入留守妇女家庭,给留守妇女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2.3针对留守儿童

2.3.1净化社会环境

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清理网吧、校园环境整治活动,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

2.3.2健全留守儿童档案

学校应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加大价值观念引导、亲子之间沟通交流、家庭教育与心理疏导的工作力度,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

2.3.3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通过举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强化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监护;规范家长学校和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管理,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娱乐等方面的服务,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3.4实施关爱工程

继续开展“爱心妈妈”牵手“留守儿童”活动,动员社会各界与农村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爱心妈妈重点开展“双互”“双访”“双联”活动,即互认互知,访班主任、访委托监护人,“爱心妈妈”每月定期以电话、见面、书信等形式与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