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健康教育课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2433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健康教育课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一健康教育课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初一健康教育课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初一健康教育课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初一健康教育课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健康教育课教学计划.docx

《初一健康教育课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健康教育课教学计划.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一健康教育课教学计划.docx

初一健康教育课教学计划

初一健康教育课教学计划

第一课:

运动系统

第二课:

内脏器官

第三课:

循环系统

第四课:

人体感觉器官

第五课:

人体的调节系统

第六课:

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

(一)

第七课:

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

(二)

第八课:

青少年主要传染病及其预防——消化道

第九课:

青少年主要传染病及其预防——呼吸道

第十课: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第一课:

运动系统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到内脏器官的构造功能积极健康的标准,常见疾病以及保健。

重点:

疾病及保健

难点:

内脏结构

教具:

投影,多媒体教室

新课导入:

NBA篮球比赛片段欣赏

图片展示——体育与健康,力与美

一、构造与功能

1、骨骼和肌肉群

让学生边听讲解边在自己的身体上触摸相关肌肉标志

骨骼标本

2、功能;

⑴支持作用

⑵保护作用

⑶运动作用

3、运动系统发育男女生的差异

二、运动系统健康的标志

1、主观标志(自我感觉标志)

2、客观指标

三、常见疾病与健康的维护

1、骨折

教授学生三角巾、绷带使用基本方法,手臂骨折的固定方法

2、脊柱侧弯

四、健康维护原则

1、注意合理饮食

2、坚持运动适度

3、注意良好的体态

站、行、坐、卧

 

第二课:

内脏器官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到内脏器官的构造功能积极健康的标准,常见疾病以及保健。

重点:

疾病及保健

难点:

内脏结构

教具:

投影,多媒体教室

新课导入:

一、构造和功能

挂图演示:

1、呼吸系统

2、消化系统

3、泌尿系统

4、生殖系统

(多媒体《非常青春》部分)

二、内脏器官健康的标志

1、呼吸系统:

2、消化系统

3、泌尿系统

4、生殖系统

三、常见病与健康维护

1、急慢性扁桃体炎

2、哮喘

3、龋齿

4、蛔虫症

5、遗精和痛经

四、内脏器官的健康维护

1、呼吸系统:

2、消化系统

⑴保证一日三餐有规律

⑵吃饭时避免大量饮水和过度喝饮料

⑶专心吃饭

⑷坚持饭前洗手,饭后散步

⑸不要带不良情绪吃饭

3、泌尿系统

4、生殖系统

 

第三课:

循环系统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到人体循环系统是由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组成。

以及循环系统健康的标准,常见疾病以及保健。

重点:

疾病及保健

难点:

循环系统

教具:

投影,多媒体教室

新课导入:

广告《六十岁的年龄,三十岁的心脏》引入新课。

一、构造和功能

(演示)

1、心脏、血液、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组成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主要功能是泵血。

心的基本结构

2、淋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二、循环系统健康的标志:

1、脉搏:

70~80次/分;60-90次/分(安静时)

2、血压:

80-120毫米汞柱

3、体温:

37℃

4、心电图:

5、血常规:

6、血液生化:

7、淋巴系统检查

三、常见病与健康维护

1、青春期高血压

2、青春期贫血

四、循环系统的健康维护

1、生命在于运动

2、防治感染性疾病

3、有规律地生活

4、保证合理的营养

5、注意环境卫生

6、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7、保持心理平衡

 

第四课:

人体感觉器官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人体感觉器官的基础知识。

重点:

人体感觉器官

难点:

近视

教具:

投影,眼睛模型,多媒体教室

新课导入:

一、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1、眼

眼的构造和功能

2、耳

耳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3、鼻

鼻的构造和功能

4、舌

舌的构造和功能

5、皮肤

皮肤的构造和功能

二、人体感觉器官的健康标志

1、视力;

(1)视力正常

(2)视野检查和眼球运动正常

(3)光觉和色觉正常

2、听力

(1)听力正常

(2)无耳鸣和眩晕现象

3、嗅觉、味觉

(三个瓶子闻:

醋、水、酒精、)

三、感觉器官常见疾病与保健

1、近视

(投影演示、物理实验)

预防:

(1)充足营养不偏食,少食糖;

(2)课间休息

(3)注意读书写字距离和姿势;

(4)定期检查视力

2、沙眼

 

 

第五课:

人体的调节系统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调节系统的基础知识,通过师生的互动让学生感受人体是个有机的整体,具有很强的生理调节功能。

重点:

调节系统的基础知识

难点:

神经系统

教具:

投影,多媒体教室

新课导入:

动画《终极细胞战》片段引入:

人体是个有机的整体,具有很强的生理调节功能。

包括:

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免疫调节

一、三大系统的构造和功能

二、调节系统健康的标志:

1、一般的健康状态

2、膝跳反射(演示)

3、角膜反射(演示)

4、各项检查(投影医院的检查单)

三、常见病与健康维护

图片展示:

1、癫痫

2、呆小症

3、地方性甲状腺肿

4、艾滋病

四、人体调节系统的健康维护

1、学会科学用脑

2、注意饮食结构,不要随意进补

3、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

 

第六课:

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急救基础知识

重点:

急救基础知识

难点:

心肺复苏术

教具:

投影,多媒体教室

导入新课:

导入语:

人人与“急救”有关,因为谁都难免分发生一些危急情况,甚至意外伤害。

即使自己未受到病痛伤害,在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中,在旅游出差的路上,有时也会遇到紧张突愕的场面,需要你伸出援助的手。

所以,学点急救知识实在是件重要而有意义的事情。

 

  一、急救从家庭开始 

  美国每次年约有70万人死于心脏病急症,其中1/2是死于“医院外”,即在病人家中和送往医院的途中。

根据北京急救中心1990年1月至1994年6月共四年半的时间内大量日常统计资料,88%的猝死发生在家庭。

对猝死的年龄分析表明,50~59岁这个年龄组占的比例最高。

 

  一些其他的意外,诸如吃错了药,食物中毒,煤气中毒,小儿气管异物,老人噎食等,家庭也是最常见的发病环境。

因此,急救的“第一现场”是家庭。

做好家庭急救,对于挽救危重病人的生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让生命重现辉煌 

  例如急性心肌梗塞的死亡病例中,约有1/2以上是死于发病一小时内。

究其原因是发生了严重的合并症。

所谓“第一目击者”就是病人身旁、周围的人,就是广大的民众。

平时积极提高民众的急救意识和急救技能,一旦发生意外,如能在现场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病人就能及时得到周围人们的有效的救治。

三、急救电话——救护第一步。

急救电话是急救通讯系统中重要的一环,急救通讯系统是急救反应的中枢,应急工作的前哨。

它负责急救信息的接收、传送、应召、指挥与协调等联络工作,使医院外和医院内急救工作各环节协调紧密结合,迅速反应,运行无阻。

当发生重大灾害事故和成批伤病员时,急救通讯系统成为国家、城市、地区和医疗急救指挥联络系统。

 

  “120”——中国的急救电话号码 

  呼救电话讲什么:

语言必须精练、准确,重要的一定要讲清楚,无关的话不讲,以免耽误时间。

 

  电话中一般要讲清以下几点:

 

  

(1) 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 

  

(2) 目前最危急的状况,如神志不清、昏倒在地、心前区剧痛、大出血、呼吸困难等发病的时间、过程、用药情况,以及过去的病史与本次发病有关的部分; 

  (3) 病人家庭或发病现场报道场的详细地址和电话号码,以及等候救护车的确切地点,最好是在有明显醒目标志处; 

  (4) 意外灾害事故还需说明伤害性质、受伤人数等情况。

 

  急救医生根据上述呼救内容,携带急救药品装备,准确及时赶到现场,迅速救援。

 

四、急救前如何对病人进行最简单的检查?

 

对受伤或发病的人进行急救之前,首先必须观察病人的变化。

通常在现场应检查的最简单、最重要的项目就是心跳、呼吸。

 

1) 心跳:

婴儿每分钟心跳130~150次/分钟,儿童110~120次/分钟,正常成年人心跳次数为每分钟60~100次,心脏跳动的节律一般与全身大动脉搏动的节律相同。

检查脉搏通常选用较表浅的动脉,最常采用手腕部靠拇指一侧的桡动脉,还可选用耳前的颞浅动脉,颈部气管旁的颈动脉等。

检查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并齐按放在患者近手腕段拇指一侧桡动脉上,压力大小以能清楚感到搏动为宜。

注意不要用拇指摸脉,也不可用按压双侧颈动脉。

 

    

(2) 呼吸:

正常人呼吸均匀而规则,成年人每分钟16~20次,小儿每分钟可达20~30次,新生儿的呼吸频率可达每分钟44次。

呼吸的观察主要是看患者胸廓的起伏,除注意一分钟呼吸次数外,还要注意节律是否均匀,呼吸深度是否一致,呼吸时有无异常气味呼出。

重患者呼吸运动极为微弱,甚至不易见到胸廓明显起伏,这时可见薄纸片或小草、树叶、棉花丝等放在患者鼻孔旁,看这些小物体是否来回飘动,即可判定呼吸是否存在。

 

五、家庭急救“八戒” 

  一戒惊慌失措:

遇事慌张,于事无补。

如慌慌张张用手拉拽触电者,只能连自己也触电。

此时应首先切断电源,用木棍等绝缘体使病人脱离电源再行救护。

 

  二戒因小失大:

遇到危重病人,先看病人是否还有心跳呼吸,瞳孔和神志情况如何。

如果心跳呼吸已停止,则应马上做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而不能急于包扎止血(病人已死,止血何用)。

 

  三戒随意搬动:

万一发生意外,家人往往心情紧张,乱叫病人,猛推猛摇病人,搬来拖去。

其实,最好原地救治,切忌随意搬动,特别是脑出血,脑外伤,急性心肌梗塞,骨折病人更忌搬动。

 

  四戒舍近求远:

急救之时,时间就是生命,应该就近送医院,特别是病人呼吸心跳濒临停止时,更不宜送较远处的大医院,要相信小医院完全有能力进行初期急救,急救后病情相对稳定再转送上级医院。

 

  五戒乱用药:

不少家庭备有药品,但使用药物的知识有限,切勿乱用。

如急性腹痛,过量服用止痛药会掩盖病情,妨碍正确诊断。

 

  六戒滥进饮料:

不少人误以为给病人喝点热茶热水会缓解病情,实际上毫无必要。

烧伤病人不宜喝开水,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应禁食禁水,尤其是神志不清病人,更不能硬灌饮料,那样容易灌进气管引起呛咳、窒息。

 

  七戒一律平卧:

并非所有急重病人都要平卧,如失去意识的病人应让其平卧,头偏向一侧;心性哮喘病人让其取坐位,腿下垂,略伏在椅子背上更好;急性腹痛者让其屈膝以减轻疼痛;胸腔积水病人取半坐位。

 

  八戒自做主张乱处理:

平时留意学习一些基本的抢救知识,紧急关头切忌想当然处理。

六、常用急救方法

1、外伤止血法

2、心肺复苏术(录象)

 

 

第七课:

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急救基础知识

重点:

急救基础知识

难点:

中暑急救

教具:

投影,多媒体教室

导入新课:

一、触电

1、急救原则:

A、发现有人触电后,立即切断电源,拉下电闸,或用不导电的竹、木棍将导电体与触电者分开。

在未切断电源或触电者未脱离电源时,切不可触摸触电者;

B、对呼吸和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拳击复苏或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和心脏胸外挤压,直至呼吸和心跳恢复为止。

如呼吸不恢复,人工呼吸至少应坚持4小时或出现尸僵和尸斑时方可放弃抢救。

有条件时直接给予氧气吸入更佳;

C、在就地抢救的同时,尽快呼叫医务人员或向有关医疗单位求援。

用呼吸中枢兴奋药,针刺人中和十宣穴。

在心跳停止前禁用强心剂。

2、预防

  加强安全用电知识教育,定期检查维修电器设备,遵守用电规定,不能乱拉接电线,不能在通电的电线上晒衣物,不能接触断落的电线;雷雨天不要站在高墙上、树木下、电杆旁或天线附近。

二、中暑

周璇,为30-40年代我国著名的电影演员,素有“金嗓子”之称,1957年9月,周璇因中暑高热,导致中暑性脑病,引起周围循环衰竭而死亡,年仅38岁。

1、病因

2、中暑的预防;

A、避免在夏季午后太阳光最强的时间内(中午12点到15点左右)在室外长时间停留或着通风不好的室内埋头学习;B、室内保持良好通风;C、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