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热单元简析及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40812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热单元简析及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热单元简析及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热单元简析及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热单元简析及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热单元简析及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热单元简析及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热单元简析及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热单元简析及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热单元简析及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对观察结果选择合适的方法(文字或图示)进行描述和交流。

尝试用模型解释微观现象。

学习正确使用酒精灯、温度计等仪器开展观察实验活动。

授课时间2014年3月18日第4周星期二第9页

课题

1、热起来了

教学课时

1课时

任课教师

曹殿芳李雪梅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过程与方法:

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并养成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

教学重点

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教学难点

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

教法

引导发现

学法

分析归纳、合作探究、实验验证

教具

温度计、毛巾、

学情分析

小学生对冷热现象的关注和探索也是经常和普遍的。

比如根据天气的冷热增减衣服;

把压瘪了的乒乓球,浸人开水里烫一下,让乒乓球重新鼓起来;

喝太烫的开水时会加人一些凉水,等等。

这个单元的起始课就从“怎样给身体增加热量”的话题开始,让学生讨论,我们的身体从周围获得热量的途径和方法。

怎么让自己感觉热起来,学生有很多的体验:

运动、晒太阳、用电暖器取暖……也包括加穿衣服。

对于小学生来说,增减衣服是习以为常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与学生握手感觉手凉手热。

提问:

你有什么办法使我(或你)的手热起来吗?

(板书课题:

热起来了)

师:

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

(摩擦产生了热)

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

1、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2、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板书时分四类板书1、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

2、外界物质吃进我们身体变成热;

3、自身运动产生热的;

4、保温的)

3、分析使我们身体热的原因

分析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

加穿衣服后,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感觉热起来呢?

讨论汇报(加穿衣服使我们热起来的原因-----衣服能生热;

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

三、研究衣服否生热的问题

1、师:

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

说明什么?

2、学生交流。

3、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

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

4、小组讨论: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加穿衣服是不会给身体增加热量。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5、交流研究方法。

6、学生分组验证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行交流。

四、小结:

1、通过实验,你们现在是怎么认为的?

2、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3、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

4、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新的问题?

作业设计

回答:

我们经常使用那些方法是自己热起来?

板书设计

1、热起来了

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吃食物(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跑步等运动(血液循环加快)

加穿衣服、盖被子----(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

教学反思

1、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

我从寒冷的天气入手,让学生说一说使我们手热起来的方法,并随后和学生一起从慢到快撮手,现场亲自体验热起来的感觉。

接着通过如何让手热起来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搓手使手热起来背后蕴涵的科学道理,并由此打开思路,引导学生回忆平时让身体热起来的其他方法。

搓手活动,自然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

2、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

授课时间2014年3月19日第4周星期三第10页

2、给冷水加热

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1、从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受热后产生的变化。

2、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乐于发现新的问题,愿意积极探索。

1、关注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2、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

演示实验

实验法、合作探究

小塑料袋,水槽;

热水,冷水;

天平,试管;

气球皮,剪刀,橡皮筋。

课件

这部分的内容主要与本册第一章《沉和浮》的内容有关,物体的沉浮由物体的体积和物体的重量共同来决定,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来探究水在变热过程中的体积、重量的变化。

当然,学生在以前也学过控制变量的实验,本课就是在控制重量不变的情况下,水变热,体积会有什么变化,热水袋会有什么现象,让学生投入到为什么会产生热水袋沉浮的这种现象的探究中。

当然,学生的预测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见,预测有沉的,也有预测是浮的,当然这也正是我们的教学资源!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冷和热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同学们你们有办法感觉出冷和热吗?

(生:

自由发言)。

2、在我们的桌子上就有一杯冷水、一杯热水,你能分清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分辨。

)(板书:

冷热)

(用手摸、用嘴尝、看杯口的小水珠……)

3、那你有什么方法让冷水变成热水呢?

(在板书“冷”“热”之间画:

师生自由讨论(出示课题:

给冷水加热)。

……

二、给塑料袋里的冷水加热

在密封的小塑料袋里装满冷水,然后浸入热水中,仔细观察冷水袋的变化。

2、根据看到的现象尝试做出解释。

3、小组讨论,谁的解释更有说服力。

4、全班交流。

5、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哪些因素有关?

6、冷水由沉变浮能不能用物体沉浮的几个因素来进行解释?

7.全班交流思考。

热水在冷水中上浮和哪些因素有关?

8.指名学生回答(板书:

体积、重量),对冷水袋上浮的原因做出自己的推测

(启发学生从影响物体沉浮的主要因素重量和体积大小方面去思考促使水袋上浮的可能原因,最后把问题聚焦到在水的重量不变的情况下体积的变化引起了水袋的沉浮。

三、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

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我们的推测呢?

为了把实验做好,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投影出示实验单,了解实验单内容。

提示设计计划可以参考课本方法。

2.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把方案写在教师预备的计划单上,每组一张,小组讨论完成。

研究计划第()小组

研究的问题

是水在变热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实验方法

实验器材

我们的发现

我们的解释

3.全班交流实验方案。

怎么给水加热?

(酒精灯、热开水)

试管里的水要不要装满?

为什么?

(空气的因素要排除)

怎么判断它的轻重有无发生变化?

(天平是否平衡)

体积变化怎么判断?

(气球皮有没有鼓出来)

4.师:

现在我们开始进行研究,就按照同学们设计的实验计划进行实验,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提示,可能对你们做实验有所帮助。

(投影出示:

温馨提示:

试管可在水槽里装水、扎气球皮,橡皮筋一定要扎紧,不能漏水,尽量不要有空气。

加热过程中请仔细观察气球皮的变化。

天平要仔细调节平衡,为减小误差,测重量前后一定要把试管外壁的水擦干净。

5.学生开始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6.小组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水变热后重量不变,体积增大。

(板书:

重量不变,体积增大)

四、总结巩固

1.整理分析

水在变热过程中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指名回答)

投影出示:

全体齐读。

我们对热水在冷水中上浮又怎么解释呢?

(指名回答)

2.巩固提高

教师出示电热水壶。

(1)生活链接:

为什么烧开水时,水壶中的水不能装得太满?

(2)我们来判断:

相同体积的50℃的热水和10℃的冷水相比较,()

A.两者一样重B.热水重C.冷水重

同样重的50℃的热水和10℃的冷水相比较,()

A.热水的体积大B.冷水的体积大C.体积一样大

解释热水在冷水中上浮现象。

2给冷水加热

冷——沉热——浮

水受热------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给冷水加热,学生能够回答出许多简单易行的方法。

比如说火烧、电加热、放在开水中、放在太阳下,总而言之,都需要热源。

将冷水放在热水中的确能将水加热,我及时进行了总结,避免让学生的关注点仅停留在温度的改变上,还会出现哪些结果呢?

学生们进行简短讨论后,预测现象。

多数学生认为会沉下去,理由是冷水比热水重。

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冷水受热后有可能还会升上来.为什么冷水会漂浮起来呢?

在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的变化中,首先需要引导学生从体积和重量变化上来研究这个问题,我按研究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学生通过自主实验:

把一个装冷水的试管放进热水杯中,观察到橡皮膜,从而推导出冷水受热体积会膨胀。

再把这个热水试管放进冷水杯中,观察到橡皮膜凹下,从而推导出冷水受热体积会缩小。

通过两次对比研究,学生很自然得出:

水受热后体积会增大,水受冷后体积会缩小,而重量不变。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重视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重视学生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

学生在本次探究活动中小组合作意识,从而使探究活动顺利进行下去。

授课时间2014年3月21日第4周星期五第11页

3、液体的热胀冷缩

1、理解热胀冷缩的概念。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

1、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2、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

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

引导发现法

实验法合作探究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体系上看,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