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如何听评课文字Word文档格式.docx
《校长如何听评课文字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长如何听评课文字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校长听评课的意义
听评课的根本目的在于揭示教学规律,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素养,深化教学改革。
首先,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看似平常的课堂蕴含着众多的教学规律。
教与学、讲与练、主导与主体、学知识与学做人、学会知识与提高能力、全面要求与因材施教这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出,在课堂教学中展开,又在课堂教学中运行。
它以何种形式来组合,又以何种形式来优化就可能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
怎样来认识课堂教学规律和抓好课堂教学质量呢?
校长听课评课及后续的总结与引导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
随着教育的发展,要求校长深入课堂,贴近师生,参与实践,由过去居高临下的指挥者,监控者,旁观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力求通过“听评课”等一系列的评价体系来“催化”教学过程,将课堂教学由“一潭死水”变成“有源活水”。
其次,从教学时间上看,课堂教学占据学生的时间最长。
据统计,一个学生小学阶段就要上9000多节课;
有90.48%的在校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
第三,从教学效果上看,不同的课堂教学会带来不同的学习效果。
当前,减轻学生负担是一个热门话题,大家都从不同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
但减轻学生负担的根本还是要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下功夫。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向40分钟要质量。
由此可以看出课堂不仅是师生的主阵地,也是校长的主阵地,校长听评课意义重大。
二、校长听评课的功能
首先,听课评课有教学管理功能。
听课评课对教学工作有检查、指导、督促、评估等作用。
搞好了听评课活动,就等于加强了学校的教学管理,它既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也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听课评课有教研科研功能。
比较有层次的听评课活动既是教研活动,又是科研活动。
它能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它既是一个验证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将实践操作升华为理论的过程。
第三,听课评课有激励发展功能。
听课评课对于开阔教师的视野,激励他们上进,发展他们的教学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引导教师走教学能力螺旋式上升的道路。
领导在听课评课中通过教学典型,树立榜样,激励教师向上,领导对教师的肯定,本身就使教师有一种成就感,不断地肯定会使他不断地成长。
同时听评课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特点,突出教学风格,激励教师当名师,当专家。
第四,听课评课有教学诊断功能。
有的教师教学质量一直很差,为了查清原因,有针对性地去听这位老师的课。
在评课时,对课做出综合分析。
在分析过程中,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问题。
要对教师把握课标、使用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双基训练、教学程序诸方面做一透视,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指出具体改进的意见。
第五,听课评课有评估考核功能。
通过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听课评课具有多功能性。
它集管理、指导、交流、激励、协调、沟通为一体,是最直接、最具体、最有效地研究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抓住了它,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三、校长听评课的基本类型
1、调研课
这种听课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校教学情况。
首先了解教师执行课标和教学计划情况,了解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改革情况,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身心状态等。
甚至可以看到学校后勤工作是否有漏洞,如桌椅是否齐备,无损坏等。
同时也是为了督促教师的教学工作。
这种听课带有“突然性”,是领导监督、督促教学的一种最经常、最普遍的形式。
这种听课在运用上有一定的灵活性。
开学后的一两周听课,主要了解教师有无充分的准备,以达到督促目的。
再如,学生对某教师讲课反映意见多,领导在听课之后,就可针对性地予以解决。
还有领导上任伊始,需要普遍听一听课,以便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再比如,期中或期末为了了解教学进度执行情况,或观察学生和班级的有关表现而去听课。
另外,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和研究问题,这种类型的听课,也可以采取蹲班跟踪听课。
这种课在评时应突出一个“实”字,倡导一个“促”字。
评课时一定要实事求是,是一说一,是二说二,成绩说够,缺点说透,同时要因人制宜,灵活多样,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知导人。
2、指导课
指导帮助型听课多数是对教学能力较差,新上岗的青年教师,或发现某些教师教学薄弱环节,领导去听课,而后给予帮助指导,使这些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要进行指导,校长就应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和教学经验,这种指导是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领导要同教师一起备课,研究课标、教材、教法、设计教案,必要时还要指导试讲,每次听课后应及时交换意见。
成长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勇于多花费时间,连续听一段时间课,直至该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不足有了明显的改进为止。
这样的听课类型要提前摸查情况、做好计划、按照不同时段,一个一个指导。
3、总结推广课
推广性听课,目的是帮助有建树的教师总结推广他们的教学经验。
这类听评课,主要对象是教学有造诣的中老年教师。
这种听课具有选择性,要求首先发现好的经验,领导在听课时要有眼力,善于进行观察、鉴别,能够帮助教师将其一般性的经验上升为理性,找到规律性的东西,能够发现教师本人还不能自觉认识的、自身独特的、潜在的教学能力。
总结推广经验可以是全面的,也可以是单项的,一般说来,单项更容易搞得深一些。
4、观摩课
这种听课的目的在于进行教改实验,实验的课题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由学校领导提出。
也可以针对教师进行单项实验提高。
特别是领导对那些有志改革,敢于创新,不怕失败而乐于实验的教师,充分予以大力支持,感情鼓励。
对教改观摩课的评议,应突出一个“研”字,倡导一个“争”字。
评课时,大家要以良好愿望出发,不存偏见,不抱成见,紧紧围绕教改的主要课题,畅所欲言,充分肯定其成绩经验,认真分析其问题不足,切实提出其改进措施,从而使教改试验不断完善,日臻成熟。
同时对于突出的优点,有推广价值的新方法、新举措,要大张旗鼓的表扬鼓励,让观摩引领大家的发展。
5、评价课
听这类课的目的是为了评定职称或评选优质课或推荐教学能手。
对选优课的评议,应突出一个“严”字,倡导一个“学”字。
即采取统一标准,从严要求,在分析对比中选优,在选优中总结教学经验,将评优与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结合起来,推动教学改革的发展。
四、校长听评课的关注点
听课评课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评价等方面给予关注。
1、目标要完整
新课程明确提出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维目标要求新课程下课堂教学必须从过去重认知轻情感、重结论轻过程、重教书轻育人转化到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全面发展。
课程的功能变了,课堂不再只停留在知识技能的训练上,更应创设氛围情景,注重学习的方法传授,思维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体验和领悟的机会,看教学是否促进了发展,是否引发了继续学习的愿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高尚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观奠定基础。
2、以学论教,引领评价
一堂课究竟应该怎么上?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转换角色,要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要成为合作伙伴,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但是许多教师仍跳不出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怪圈子,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
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
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是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
用现代教育思想来看,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上来看教师怎样教。
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他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最高的艺术欣赏,而认为,“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正是这个道理。
听课评课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弊端有三:
一是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助长教师上“假”课、“花”课,搞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
二是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无助于学生的发展。
3、注重因材施教
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有人说,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似的两颗沙粒;
绿叶出云,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双叶片。
那么也可以说,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就需要我们来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学依据。
4、关注生成
在原来以静态的预设为追求的传统教学,向当今以动态生成为理想追求的教学转型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如何提高预设的能力和促进情境生成的能力?
已成为校本教研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传统的课程强调预设与控制,因此课堂通常由于抑制学生不同的声音和新异的思想火花而缺乏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新课程强调生成与建构,因此是从生命关怀与生存质量关注的高度,在追从学生生命的活力和成长的气息。
有效的生成往往会使教学演绎出意想不到的精彩。
5、注重过程教学
“重结果轻过程”“重讲轻练”这是当前课堂教学两个突出问题,也是危害较大的教学弊端。
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
这是学生既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能力的过程。
由此看出,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
没有过程的结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学生对知识的概念、原理、定理、规律的掌握不是通过自己思维过程获得的,那只能是死记硬背和生搬硬套的机械学习。
重视过程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
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长知识,又增才干。
6、关注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教育即生活,任何科学的理性又终究离不开感性的生活实践。
教育就是沟通科学理性与生活实践的桥梁。
如果课堂教学离开了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那么,课堂就失去了生命的活力。
所以,必须清醒而鲜明地认识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紧密关系。
回归生活,让课堂与生活连接起来,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
只有植根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课堂,才是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新课程强调突破学科本位,砍掉学科内容的繁、难、偏、旧、窄,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学生活中的科学,读生活中的语文,理解生活中的政治、经济与哲学,在生活中把握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体验与感悟道德的力量,成为能动的道德主体。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引领学生去探寻大自然的奥秘,获得合作的乐趣。
生活融入甚至成为课堂教学,课堂本身就是生活,是师生的生命历程。
经历、体验、探究、感悟、思考,构成了教学目标的最为重要的行为动词。
同时,回归生活的课堂教学,并不是否定教材内容的教学,不是不要间接经验的教学,恰恰相反,教学回归生活,可以使既定的教材知识也“生动”起来,使间接经验能真正转化为孩子们的直接经验,与他们更亲近。
这样,教材内容和其他的间接经验才具有教育价值,为学生们所吸引,所接受,所融入。
7、关注课堂结构安排
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
一节好课的结构是:
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体现在几个方面:
教学组织有时效性,即较短时间内组织最有效的教学活动;
自然融洽性,即抓住知识主线,使各教学环节形成流畅的链接;
可调整性,即适时调整优化教学计划;
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与衔接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