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沛鸿民族中学秋季学期高语文期考试题Word下载.docx
《南宁沛鸿民族中学秋季学期高语文期考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宁沛鸿民族中学秋季学期高语文期考试题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险隘 真谛 怏怏不乐 针砭时弊
B.国粹 编篡 自出机杼 殚精竭虑
C.发祥 喋血 怨天由人 根深蒂固
D.朔风 湮没 殒身不恤 阴谋鬼计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无风三尺浪,小泉首相不顾亚洲人民的普遍反对而参拜靖国神社,是与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抬头分不开的。
B.对于我们这些芸芸众生来说,生命也许并不辉煌,但同样可以闪光;
人生也许并不精彩,但同样可以有滋有味。
C.在这二三年间,郁达夫的确在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背井离乡的寂寞。
D.就个人愿望而言,他强烈地想成为一名工程师,然而他考取的是师范大学,于是他自怨自艾命运不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事实告诉我们,生态危机和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是不受时空局限的。
在生态问题上,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B.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的研制与开发,将越来越提到各国的议事日程上,因为它关系到人类走出人口剧增、环境恶化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出路。
C.联合国医疗署的官员警告说,中国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制止艾滋病的传播,否则不采取紧急行动,今后10年里还会有1000万人成为艾滋病感染者。
D.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由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改善所致。
二、(1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
“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
“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娘以指扣门扉曰:
‘儿寒乎?
欲食乎?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A.东犬西吠
B.客逾庖而宴
C.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D.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墙往往而是
B.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D.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7.下列语句的句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妪,先大母婢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8.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写的都是极其平常的生活细节,尽管题材小,却很能打动人心,“事细而情深”构成了这篇短文的一大特色。
B.这段文字主要写了三件事:
一是大家庭的分崩离析和衰败,二是母亲抚育子女的情形,三是祖母对作者的牵挂、赞许、期盼。
C.这段文字写老妪述说母亲的往事及祖母对自己的勉励之语,虽是琐屑之事,但凄婉亲切动人,给人以历历在目之感。
D.这段文字,将大家庭的分崩破落之感慨,对祖母、母亲的深深怀念与眷恋及自己怀才不遇,功名未成之喟叹与对亡妻恩爱情深的真挚感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12分)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
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
始筮仕,决以蓍①,怀英遇“坎”②,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
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③,即劝京决策南向。
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
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
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
“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
义端曰:
“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④,力能杀人,幸勿杀我。
”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
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
“我缘主帅来归朝⑤,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
献俘行在⑥,斩安国于市。
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
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
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
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
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
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
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
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
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
[注]①蓍(shī):
一种草。
古人用来占卜。
②坎、离:
均为卦名。
坎在八卦中的方位为北方,离为南方。
③掌书记:
节度使的属官,掌管文书笺奏,亦可参议军务。
④青兕(sì
):
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
兕:
犀牛一类的野兽。
⑤缘:
因为。
归朝:
归顺南宋朝廷。
⑥行在:
皇帝所在的地方。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师蔡伯坚师:
以……为师
B.弃疾间与之游游:
游玩
C.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丐:
给予,给
D.迁司农主簿迁:
升职或调动官职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
A.
不赂者以赂者丧
怀英遇“坎”,因留事金
B.
府吏得闻之,因求假暂归
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
C.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斩安国于市
D.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辛弃疾有勇有谋的一组是
①弃疾曰:
“与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②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③即众中缚之以归④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⑤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⑥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④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嫉恶如仇,早年未南归时,曾劝友人义端归顺耿京,后义端叛逃,辛弃疾追杀之,不念旧情。
B.在耿京授意下,他奉表归宋,受到高宗召见,高宗嘉奖了他,并以节度使印告召耿京。
C.叛徒张安国等人杀耿京投降金兵,辛弃疾急约友人王世隆、马金福直奔金营,于百万金兵中生俘张定国等,处置了叛徒。
D.提点江西刑狱时,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受皇上嘉奖后调京西任官。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相关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
(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2分)
(4)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2分)
14.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①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②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
荷"
的形象?
请指出两首诗中"
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6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8题)(8分,每小题1分)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
(2)忧劳可以兴国,。
(3)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何可胜道也哉!
(4),使我不得开心颜!
(5)出师未捷身先死,。
(6),蓝田日暖玉生烟。
(7)自胡马窥江去后,,。
(8),千载谁堪伯仲间。
(9),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0)苟以天下之大,,是又在六国下矣。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槐花盛开的季节
单士兵
①记忆里,只有在槐花盛开的时节,我才感觉到与春天真正挽手。
那时,槐树蓊郁葱茏,枝叶婆娑,那垂挂于枝头的槐花,似串串珍珠,点缀于青枝翠叶间。
风摆枝条,那静雅的花束,如串串铃铛,翩然摇曳,风情无限,颇具诗意。
这是置身于都市的人无法寻求的古朴与自然。
②少年上学时,沿着扁担河走。
河畔,是一排老枝横虬的槐树。
春日,槐树枝叶浓密,枝桠四周张开,树冠如一绿色巨伞,遮掩着半边河水。
上学时,头顶一树槐花,缕缕槐香送至鼻端,干净浓郁,浸润心田。
眼前不时有落蕊飘扬,那追逐飞舞的蜂蝶萦绕身侧,极具诗意。
如今我仍常感叹,槐树老丑多刺,却能绽放出如此俏丽静雅的花束,来点缀春光,从而使童年的春天变得那么生动美丽。
③那时黄昏,我常斜倚槐树粗壮的似龙鳞环盖着的树干,面对水声潺潺的扁担河,并背书诵文。
那时,点点繁花轻柔舒缓地飘落于一弯清水中,款款漂向下游。
蜂戏白花,蛙鼓清溪,鸟语互答,那种流水落花的意境,清新悦人,恬静淡雅,缥缈静谧,如同置身于童话之中一样。
我常以为,那也是苏北乡村的最美的风情画。
④我于槐花,似乎更有着一份特殊感情。
少时家贫,逢春夏之交,青黄不接之际,家中无以进食。
母亲总带着我来到河畔槐林。
母亲用钩子拽低槐树枝,我提着一个竹篮跟在后面,于繁枝茂叶间,摘下串串白花。
有时,槐花刚经过雨水的浸洗,清新鲜润,嘴馋得忍不住,摘下一串,咂上一口,那甜丝丝的感觉,沁人心脾,久久仍觉清香萦口。
回到家里,母亲会做上一锅槐花饼,香喷喷的,十分可口。
在艰难的岁月中,槐花给予了我们生活最好的馈赠。
⑤忆起我初为文时,曾读过汪曾祺的一篇题为《玉渊潭的槐花》的散文。
文章只在开头说玉渊潭槐花开了,如下了一场大雪。
接下来全文未提及一次槐花,只是将养蜂人的生活琐碎娓娓道来,最后,当养蜂人走了时,才发现玉渊潭的槐花落了。
那份恬淡静雅意境,令人回味无穷。
当时我不禁大叹,散文竟能这样写。
也许是机缘巧合,后来喜欢的几个作家,他们竟都与槐有关。
如将其书斋命名为古槐书屋的,被称为古槐老人的俞平伯;
将其散文结集取名为《槐园梦忆》的梁实秋;
将其诗集定名为《槐聚诗存》的钱钟书等。
读他们的诗文,感觉情味隽永,雅致之极,仿佛置身于悠悠槐花香馥中,透着静趣,静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