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8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223220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8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8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8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8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8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8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8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8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8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档格式.docx

3教学难点

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课前准备

(1)实验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复习渗透作用原理及其发生条件,并做好预习,理解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目的要求和方法步骤;

(2)材料器具:

洋葱、黑藻;

蔗糖、KNO3、清水;

天平、显微镜、秒表及其他实验器材等。

5教学方法

合作式探究教学法

6教学过程(见下表)

教学步骤及教学意图

教师及学生活动

教师

学生

(1)复习旧知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提问:

比较处在一定液体环境中的植物细胞与渗透装置,两者有哪些相似之处?

若将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到较浓的溶液中,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将向细胞的哪一侧运动?

而如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将会出现什么有趣现象?

 

学生思考、回答。

(2)引导学生探究选择洋葱鳞片叶、黑藻叶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目的是为学生顺利“作出假设或猜想”并进行创新提供帮助。

虽然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容易观察,但一般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是透明的,若要成功观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除非……?

图片展示洋葱鳞片叶细胞的结构。

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细胞的结构,理解其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图片展示黑藻叶细胞的结构。

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黑藻叶细胞的结构,进一步思考黑藻用作实验材料的可行性。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哪些问题需要探讨,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为什么要选择0.3g/mL的蔗糖溶液作实验?

学生思考、讨论、假设,提出探究问题,如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在什么质量浓度范围内质壁分离?

在什么质量浓度范围内不发生质壁分离?

在什么质量浓度以上发生了质壁分离之后不能复原?

(4)学生实施探究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交往合作能力。

其中教师有意提供了KNO3这一实验试剂,主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尊重科学事实、实事求是的良好态度和学风。

观摩学生实验,其中应格外注视使用了葡萄糖这一实验材料的探究小组,适时恰当地予以指导。

看其是否能敏锐地观察到“质壁分离自动复原”这一事实,及能否真实的记录数据,并继续在下面的“分析实验结果,各小组进行交流评估”步骤中予以关注。

学生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蔗糖/KNO3溶液,分组实施探究活动,自己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通过“质壁分离自动复原”这一事实认识到植物吸水与吸收矿质元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5)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各小组进行交流评估,目的是培养学生推理能力、批判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认真聆听学生发言,最后总结。

各研究小组进行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各小组相互进行评估,交流心得(成功的经验、出现的问题及其改进的措施等)。

(6)进一步探索:

测定细胞的渗透浓度,本步骤是前面探究活动的延伸,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

教师首先指出:

引起50%左右的细胞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浓度,称之为细胞液的等渗浓度。

接着提问:

怎样测定细胞的渗透浓度呢?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测定。

(7)布置作业,目的是复习和巩固学习成果。

课外作业:

①在操作步骤(6)中如何更精确地测定细胞的渗透浓度?

②某植物细胞已经萎焉,如何判断其活性。

7教学反思

(1)尽量为学生创造探究活动的机会。

兴趣是动力之源,兴趣是成功之母。

高中学生的自主独立意识已经相当强,教师应激发其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进行教材规定的学生实验教学时,切不可简单局限于课本中的“条条框框”,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实施探究性实验活动。

(2)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育学生创造的激情。

教师必须设置好探究历程的梯度,并且不能超出学生当前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水平,并适时、恰当地给学生创新提供帮助,使其能享受成功喜悦,激发并能维持学生的创造热情。

(3)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探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一方面应严格遵守教材理论,但不一定拘泥于课本。

如本实验中教师有意提供了KNO3这一实验试剂,虽然实验结果与教材设计有所区别,但只要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就可以深化对植物细胞渗透吸(失)水原理的认识,并进一步理解植物吸水与吸收矿质元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使知识实现升华。

更为重要的是,本探究活动的设计突出了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力度,如观察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尊重科学事实、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和学风等,这对于学生日后独立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十分有益。

另一方面应将探究实验活动的成果予以适当拓展、延伸,进行应用创新活动。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9新人教版必修1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能力方面:

1、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对探究活动进行设计

2、进行关于职务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相当于半透膜。

解决方法:

(1)通过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渗透现象。

归纳总结渗透作用的概念、条件、原理、结果,指出半透膜的特性。

(2)通过分析水分进出红细胞的状况,总结出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

2、教学难点:

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1)通过名人名言使学生认识到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对有关知识现象深入思考,提出相关问题,开展合作学习,利用小组活动讨论确定有价值的问题。

三、教学用具:

ppt、实验材料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讲述法、启示法、演示法自学讨论法

六、教学程序

引言: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每时每刻与环境进行着物质的交换,物质的进进出出都要细胞的边界——细胞膜。

这一节课我们共同来探究水分进出细胞的情况。

首先我们来探究渗透现象。

第1课时

(一)、渗透现象

[问题探讨]:

演示“渗透作用实验”——介绍实验装置,指导观察实验结果。

在屏幕上打出渗透现象示意图提问:

⑴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

⑵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的液面还会升高吗?

⑶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

学生讨论总结。

教师归纳讲述:

⑴半透膜的特性:

水分子等小分子可以通过,蔗糖等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⑵渗透作用的概念:

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⑶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有浓度差。

⑷原理:

当溶液浓度A>

B时,水分子就通过半透膜由B流向A;

当溶液浓度A<

B时,水分子就通过半透膜由A流向B;

当溶液浓度A=B时,则处于动态平衡。

⑸渗透作用的结果:

水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进行双向扩散。

从宏观观察,水分是由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直到达到动态平衡。

(二)、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请同学们回忆细胞膜制备的实验。

分析“水分进出哺乳动物红细胞”的实验现象。

在屏幕上打出“水分进出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状况”示意图。

2、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

⑴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能够透过细胞膜吗?

⑵红细胞的细胞膜是不是相当于“问题探讨”中所说的半透膜?

⑶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时,红细胞一定会由于吸水而涨破吗?

⑷红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于什么条件?

3、学生讨论总结

4、教师归纳讲述

⑴动物细胞的吸水:

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的浓度。

动物细胞的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的浓度。

动物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等于细胞的浓度。

⑵动物的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

(三)、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1、请学生观察图P61成熟细胞模式图,并阅读图左有关内容概括出:

⑴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央有大液泡。

⑵原生质层:

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膜之间的细胞质。

2、教师讲述

进行科学探究的方式多种多样。

一般来说,探究一般方法和基本步骤是:

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开展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3、组织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

屏幕上打出“爱因斯坦曾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⑴观察现象:

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的现象:

①白菜剁碎准备做馅时常常要放一些盐。

稍等一会儿可见有水分渗出。

(失水)②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

(失水)③蔫了的青菜放入清水中浸泡一会儿,菜叶变得硬挺起来(吸水)

老师展示课前准备好的萝卜条吸水和失水实验。

介绍实验过程。

展示实验结果。

⑵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结合一些吸水和失水现象,深入思考提出想探究的问题,并与本小组同学交流。

最终确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例:

一位同学提出:

“植物细胞会出现失水的情况吗?

”另一位同学提出:

“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会失水?

”通过讨论,大家认为植物细胞会不会失水,现象中很明显,第二个问题更有探究价值。

⑶作出假设

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作尝试性的回答,也就是作出假设。

例如,某小组提出的问题是“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吗?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作出的假设是:

“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他们的理由是:

植物细胞膜和液泡膜都是生物膜,它们具有红细胞的细胞膜基本相同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做菜馅时因为放了盐,菜中的水分大量流出,这与红细胞失水很相似。

⑷设计实验:

你所作的假设即使是有依据的,也仅仅是一种推测。

这种推测是否正确,还需要实验来检测。

(见P62参考案例)

⑸进行实验:

按照实验方案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将每一步的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例如,上面的实验方案结果如下:

中央液泡大小

原生质层的位置

细胞大小

蔗糖溶液

变小

原生质层脱离细胞壁

基本不变

清水

逐渐恢复原来大小

原生质层恢复原来位置

⑹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分析结果与你的预期是否吻合,是否支持你的假设,最后得到实验结论。

例如,上面的实验结果与预期基本是吻合的,由于植物细胞有细胞壁,且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所以植物细胞不会有明显的缩小和膨胀,但出现了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分离和复原。

由此,我们可以获得结论,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⑺表达和交流

将本小组探究的问题、过程、结果和结论与其他小组交流,听取他们的质疑并进行解释。

如果有必要,对本小组的实验方案进行修改。

⑻进一步探究

植物细胞会由于过多吸水而涨破吗?

(不会,因为植物细胞有细胞壁)

(三)、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