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说课稿省级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21871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说课稿省级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说课稿省级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说课稿省级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说课稿省级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说课稿省级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说课稿省级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docx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说课稿省级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说课稿省级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说课稿省级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docx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说课稿省级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说课稿

一、使用教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二、实验器材:

蜡烛、试管架、破损的试管或玻璃管(带缺口)、小烧杯、黑色背景纸、玻璃片、小木条、火柴、澄清石灰水

三、实验改进要点

(一)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

1、验证产物中有水

(1)书本上的设计:

将一个干冷的烧杯直接罩在火焰上方(见图1)。

图1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2)笔者的改进:

把蜡烛固定在试管架上,外面罩一支由破损的试管(一端带一缺口)制成的玻璃管,实验时把干冷烧杯放在玻璃管上方(见图2)。

图2改进装置

2、验证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1)书本上的设计:

将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直接罩在火焰上方(见图3)。

图3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2)笔者的改进:

将本实验分成三个步骤进行:

在玻璃管上方收集产物(见图4)。

图4收集产物

向小烧杯中倾倒澄清石灰水(见图5)。

图5倾倒石灰水

振荡小烧杯,并观察浑浊的情况(见图6)。

图6石灰水变浑浊

(二)探究蜡烛熄灭后产生的白烟

1、书本上的设计:

熄灭蜡烛后,用火柴去点燃白烟,让白烟重新引燃蜡烛(见图7)

图7点燃白烟

2、笔者的改进:

(1)在蜡烛后放一黑色背景纸,吹灭玻璃管保护下的蜡烛,观察白烟(见图8)。

图8蜡烛熄灭产生的白烟

(2)点燃玻璃管上方蜡烛熄灭后产生的白烟(见图9)。

图9点燃白烟

四、实验设计思路:

本实验按照三个步骤进行:

点燃前、点燃蜡烛、熄灭蜡烛

(一)点燃前:

通过观察外观,闻气味,切蜡烛,观察密度和溶解性的方式总结蜡烛的几点物理性质

(二)点燃蜡烛:

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现象以及发生的变化,通过以下实验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

1、验证燃烧产物中有水

(1)书本上的设计:

将一个干冷的烧杯直接罩在火焰上方(见图10)。

图10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这样做的不足之处包括以下几点:

不易抓拿:

蜡烛燃烧会产生热量,教师在演示时,烧杯离火焰比较近,时间一长,烧杯就会很烫,有时还没有观察到现象,已经拿不住了。

燃烧产生的水蒸气也不容易在热的烧杯内壁冷凝成水雾。

烧杯的口较宽,生成的产物易逸散出来,观察不到理想的实验现象。

(2)笔者的设计思路:

由于手不能一直拿着烧杯,所以我利用了一根破损的旧试管经过处理后做成的玻璃管,一面的管口,留一点缺口。

实验时把它罩在蜡烛外面,然后再把烧杯罩在玻璃管上方。

改进之后,不仅固定了装置,解放了双手,而且由于玻璃管管口较窄且长,产物更容易在上方聚集。

同时为了给蜡烛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我选用了一个试管架,实验时把蜡烛固定在试管架的底部,玻璃管放在试管架上方。

那么,在蜡烛燃烧时,热的气体从上方玻璃管的缺口逸出,空气从下面进入,形成气体的对流,为蜡烛的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见图11)。

在实验时,上面的干冷烧杯与火焰有一段距离,热的水蒸气更容易在冷的烧杯内壁冷凝成水雾,现象更明显(见图12)。

图11改进装置

图12产生的水雾

2、验证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1)书本上的设计:

将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直接罩在火焰上方(见下图)。

图13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这样做的不足之处包括以下几点:

烧杯里聚集的产物较少。

采用内壁涂石灰水的方式做这个实验,几乎看不到变浑浊的现象,而且会与上一步出现的水雾现象相混淆。

(2)笔者的改进:

利用以上图2所示装置,聚集更多产物,同时把内壁涂石灰水的方式变为向烧杯中倒石灰水的方式,这样让现象更明显,具体做法见下面内容。

在玻璃管上方收集产物(见图14)。

图14收集产物

向小烧杯中倾倒澄清石灰水(见图15)

图15倾倒石灰水

振荡小烧杯,并观察浑浊的情况(见图16)

图16石灰水变浑浊

(三)熄灭蜡烛:

吹灭蜡烛,观察现象,再探究白烟的成分

1、探究蜡烛熄灭后产生的白烟

(1)书本上的设计:

熄灭蜡烛后,观察白烟,之后用火柴去点燃白烟,让白烟重新引燃蜡烛(见图17)。

图17点燃白烟

这样做的不足之处包括以下几点:

蜡烛熄灭产生的白色的烟,不易观察到。

吹灭蜡烛的同时,白烟也会被吹散,再点燃白烟的成功率较低。

燃着的木条离白烟较近,部分没看清楚的同学会认为这是木条直接把石蜡又重新点着了。

(2)笔者的设计:

在蜡烛后放一黑色背景纸,吹灭玻璃管保护下的蜡烛,观察白烟,这样白烟很容易被观察到。

之后再去点燃熄灭蜡烛产生的白烟,再玻璃管的保护作用下,白烟不容易被吹散,实验的成功率更高。

同时,燃着的木头与石蜡有一段的距离,现象更加明显,让白烟的可燃和石蜡的复燃更有说服力(见图18和19)。

图18点燃白烟

图19蜡烛重新被引燃

五、实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途径,初步学会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

2、能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初步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蜡烛各层火焰温度的不同,初步建立对比实验中控制变量的思维。

2、通过蜡烛燃烧产物的探究实验,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学会书写探究活动报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蜡烛物理性质以及燃烧中所涉及的问题,体会化学实验注重实证的特点,初步形成尊重事实、科学求证的意识

2、通过对实验的参与激发学生们对化学知识的求知欲

六、实验教学内容:

(一)点燃前:

通过观察和简单实验总结蜡烛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硬度、密度、溶解性)

(二)点燃蜡烛:

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三)熄灭蜡烛:

观察蜡烛熄灭后的现象,实验探究产生的白烟的成分

七、实验教学过程

(一)点燃前:

1、教师展示石蜡,提出任务:

同学们只通过观察,能总结出蜡烛有何物理性质(见图20)

图20蜡烛

2、学生代表通过闻石蜡气味、切石蜡、观察石蜡在水中的情况,总结石蜡的气味、硬度、密度和溶解性(见图21、22)

图21切蜡烛

图22蜡烛在水中的现象

(二)点燃蜡烛:

1、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并总结变化(见图23)

图23燃烧的蜡烛

2、讲解蜡烛燃烧时的三层火焰,通过实验比较出蜡烛的三层火焰的温度(见图24)

图24比较三层火焰的温度

3、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先由学生们设计出能探究产物的实验,教师分析缺点后,进行改进后的实验

(1)验证产物中有水:

利用图25的装置验证产物中有水。

图25验证产物中有水

学生们通过观察到水雾的现象,总结出产物中有水,师生分析改进装置的优点。

(2)验证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见图26、27、28)

图26收集产物

图27倾倒石灰水

图28石灰水变浑浊

学生通过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总结出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师生分析改进实验的优点。

(3)总结蜡烛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三)熄灭蜡烛:

1、观察蜡烛熄灭后的现象(见下图)

图29蜡烛熄灭后产生的白烟

2、学生们对白烟提出猜想,通过点燃白烟的实验,验证白烟的成分(见图30和31)

图30点燃白烟

图31蜡烛被重新引燃

3、通过观察现象,得出白烟的成分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4、比较改进前后实验的不同之处,分析改进后实验的优点

(四)作业布置:

完成实验报告

八、实验效果评价

对比书本上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使用器材简单易得,并且普及了破损仪器循环使用的环保意识。

实验改进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简单实用,不管是实验用的对比效果更强烈的背景黑纸,还是实验步骤的改进,抑或是实验器材的巧妙运用,都使实验现象比改进前更加明显。

只有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才能让学生们从现象中分析出实验中蕴藏的化学知识,体会实事求是的科学思想。

但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本班学生人数较多,后排学生观察不太清楚蜡烛燃烧时的现象,若使用即时的投屏软件,学生对本实验的掌握情况,会更加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