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猜想的意义和教学.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2171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数学猜想的意义和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数学猜想的意义和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数学猜想的意义和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数学猜想的意义和教学.doc

《浅谈数学猜想的意义和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数学猜想的意义和教学.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数学猜想的意义和教学.doc

浅谈数学猜想的意义和教学

  数学猜想,是指根据已知的条件和数学基本知识,对未知量及其关系所作出的一种似真判断。

它对数学的发展,探索思维能力的培养,个性品质的形成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加强数学猜想的教学,教会学生掌握这种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灵活运用这种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现就如何进行猜想的教学,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猜问题的规律

  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设计些开放型问题,放手让学生去猜想、探索。

这对培养学生的智力、能力很有好处。

例如,已知给出下列算式:

32-12=8=8×1,52-32=16=8×2,72-52=24=8×3,92-72=32=8×4,……,观察上面一系列等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用代数式表示这个规律。

通过观察所给的一系列等式,引导学生得出猜想。

这时学生就能根据特殊情况所发现的规律:

相邻两个奇数的平方差是8的倍数,设n为自然数,相邻两个奇数为(2n-1)与(2n+1),从而推得—般规律是:

(2n+1)2-(2n-1)2=2×4n=8n,然后再引导学生用具体值加以验证。

  二、猜定理、猜公式

  现行教材所表示的是经过逻辑加工的严格的演绎体系,表现为概念、定理公式、例题、练习组成的数学系统,往往看不到公式的发现过程,只看到完美的结论。

突出定理和公式的发现过程,就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背景材料出发,通过观察、试验、类比、归纳提出需要证明的猜想,让学生体会到寻求真理的兴趣和喜悦。

例如,梯形中位线定理的教学。

先让学生回顾“三角形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后,教师设问“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类似也有一个中位线定理,谁能来叙述一下?

”当学生回答:

“平行四边形中位线(一组对边中点连线)平行于另一组对边,并且等于它们(或者它们和的一半)。

”教师引导:

如果我们把梯形的两腰中点连线叫做梯形中位线,那么它是否也具有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类似的性质呢?

不少学生经过画图,用图形直观得出梯形中位线可能也平行于两底的猜想。

教师继续追问:

“中位线EF的长度与两底又有什么关系呢?

”从而把学生引入到“心求通而不得”的愤悱之中。

接着进一步引导:

有位数学家这样说过,在解决问题时极端情形往往是很有用的。

为此是否先来考察梯形的极端情形,看它能否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经过点拨和讨论,发现梯形有两个极端情形。

①当上底AB很短很短时,可暂视为三角形,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要猜想中位线EF也可能等于下底CD的一半。

②如果上底AB和下底CD非常接近时,可视为平行四边形,于是猜想:

EF平行于两底且等于两底AB和CD。

当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跃跃欲试时。

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取特殊值进行试验,找出规律,大胆猜想。

经过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的公式或定理,无论从思想感情上,还是在学习兴趣上,都要比直接给出公式或定理再加以证明更富有吸引力。

  三、猜问题的条件和结果

  现在投放于课堂练习和作业的数学题的特点是条件、结论明确,解题的过程、依据单一。

但是要发展学生能力,促使学生数学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主要还取决于他们解探索性题的能力。

猜问题的条件和结果就是一类探索性问题。

  1.猜问结论成立的条件。

这类问题的特点是:

给出结论,不给出条件或条件残缺,需要探索结论成立的条件。

解决这类问题的总体思路是:

采用分析法,把结论看作已知进行逆推,探索结论所需具备的条件。

  2.猜问题的结果。

对于探索性问题,引导学生猜想问题的结果,明确目标,将探索题转化成常规的解答题。

在这当中,明确目标,是研究问题的起点。

先猜想问题的结论,等于明确了方向,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具体,使证明具有目标和针对性。

  四、猜解题方法

  解一些难度较大,结构较复杂的题,需要我们通过观察、验证的基础上运用猜想等探索思维。

提出猜想的过程就是从观察事物的表象到提示事物本质的过程,是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过渡的过程。

这样,我们可以认识到,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特殊化是进行数学猜想的常用方法。

  牛顿讲过: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猜想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开放性题型,让学生大胆地猜想、探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