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谱解析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21529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波谱解析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波谱解析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波谱解析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波谱解析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波谱解析复习提纲.docx

《波谱解析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波谱解析复习提纲.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波谱解析复习提纲.docx

紫外-可见光谱:

Ø电子光谱

Ø朗伯比尔定律A=εcl

Ø发色团、助色团

Ø红移、蓝移是什么?

导致红移、蓝移的因素?

ØK、B、E、R带分别对应哪种跃迁?

根据波长以及摩尔吸光系数判断是哪个带?

Ø苯胺在酸性条件下E2和B带(均为π-π*跃迁)均发生蓝移,苯酚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红移原因?

Ø共轭烯烃的紫外吸收位置计算规则及应用

Ø紫外溶剂的选择

红外光谱:

Ø分子光谱

Ø基本公式:

Ø红外的分区:

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

Ø红外吸收波数的计算公式

Ø分子振动自由度的数目:

线性分子3n-5,非线性分子3n-6

Ø红外活性

Ø影响红外吸收频率的因素(考虑折合质量以及双键性增强或减弱):

质量效应、电子效应(诱导效应、中介效应、共轭效应)、空间效应

氢键对羰基和羟基吸收频率的影响

Ø各类化合物的特征吸收:

烷烃:

C-H:

3000以下

1460cm-1:

CH2的变形振动(δ)和CH3的反对称变形振动(νas)

1375cm-1:

CH3的对称变形振动;异丙基和叔丁基此处吸收峰发生裂分,前者强度相似,后者低频峰比高频峰强度大很多

烯烃:

C-H:

3050±50

C=C:

1650

顺反式的判断(CH面外弯曲振动吸收峰不同)

炔烃:

C-H:

3300

C≡C:

2100(注:

C≡N:

2250)

芳香烃:

C-H:

3050±50

C-H:

1650-1450(1-4个峰)

C-H面外弯曲振动对应的苯环取代类型:

苯:

670;单取代:

750,700;二取代:

1,2-取代(750)、1,3-取代(800,700)、1,4-取代(820)

醇酚醚:

OH:

3300宽峰

醇酚的C-O伸缩振动:

1200-1000;区分伯仲叔季醇(1050、1100、1150、1200)

醚的C-O-C伸缩振动:

反对称伸缩振动1275-1060,对称伸缩振动弱

甲氧基:

C-H对称伸缩振动2850-2815,较一般甲基频率低,对称变形振动从1370移到1460

羰基化合物:

1.醛酮:

1715左右,醛C-H伸缩振动:

2820-2720两个峰

2.羧酸(二聚体):

3200-2500(OH伸缩)、1710(C=O)、920(二聚体OH非平面摇摆振动)

3.酯:

1730(C=O)、1200(C-O-C非对称伸缩)

4.酸酐:

两个羰基的对称和反对称伸缩1750、1800,开链酸酐两峰强度相似,环状低波数峰强

5.酰胺:

a)伯酰胺:

1690-1650(C=O)、3350和3180(NH2的反对称和对称伸缩)

b)仲酰胺:

1680-1655(C=O)、1550-1530(C-N-H弯曲振动)、3470-3400(NH伸缩)

胺:

1.伯胺3490、3400(NH2反对称伸缩、对称伸缩)

2.仲胺3500-3300(一个吸收峰)

3.叔胺无NH峰

Ø解析顺序和原则:

“先特征后指纹;先最强后次强;先粗查后细找;先否定后肯定;解析一组相关峰”

核磁共振氢谱:

Ø核磁共振研究的对象:

具有磁矩的原子核,即有自旋的核。

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偶数的原子核无核自旋,自旋量子数I=0,如12C,16O,32S;其余核均有核自旋,且若其质量数为奇数,I为半整数;质量数为偶数,I为整数。

Ø基本公式:

υ=γ2π×B,其中B=B0(1-σ)。

因此,屏蔽常数σ越大,在扫频模式下,共振频率越小,信号偏向低频;在扫场模式下,则所需外加磁场越强,信号偏向高场。

Ø化学位移:

以某一标准物质(通常为TMS)的共振峰为原点,令其化学位移为零,其他质子的化学位移是相对于TMS而言的。

公式为:

δ(ppm)=(υ样-υ标)×106/υ标

Ø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1.诱导效应

2.共轭效应

3.各向异性(芳环、双键、三键)

氢键和溶剂效应

Ø各类质子的化学位移:

1.烷基氢:

饱和烷基0.8;烯丙位或其类似物碳氢~2;烷氧基~3.5

2.炔氢:

脂肪端炔1.8;芳香端炔~3

3.烯氢:

5.25(取代基影响很大)

4.醛基氢:

10

5.芳环氢:

7.27

6.活泼氢:

化学位移不太固定;峰形宽、钝;重水交换可确定

Ø自旋偶合和自旋裂分

1.邻近磁核存在相互作用引起共振峰的分裂。

可看成是邻近核引起的屏蔽或去屏蔽作用。

对于自旋量子数I=1/2的核,化学位移差远大于耦合常数时(一级谱图),峰裂分满足n+1规律。

强度之比满足二项式展开式系数比。

2.向心规则:

两组峰内侧高外侧低。

可据此寻找相互偶合的两组峰。

3.耦合常数(J):

4.同碳耦合2J常为负值(sp3碳为12Hz,sp2碳一般为2Hz)

5.邻碳耦合3J常为正值(大小与两碳氢键夹角相关,开链脂肪族化合物为7Hz;烯邻碳3J反>3J顺,分别为18和12Hz左右;芳氢3J为8Hz)

6.远程偶合:

超过3个键的偶合,J值较小,小于3Hz

7.质子与其他自旋核的偶合:

2D(I=1),13C,31P,19F(I=1/2)

Ø自旋系统级图谱分类

1.化学等价:

(与不对称碳相连的CH2两个氢不等价)

2.磁等价:

3.一级谱图:

产生条件及出峰特点(P131)

4.二级谱图:

5.常见自旋系统的分类:

AX,AB,A2,AX2,AMX(M峰的裂分何时为t峰?

何时为dd峰?

取决于AM和MX的偶合常数是否相同),A2X2

Ø解氢谱三要素:

1.计算不同类的氢峰面积之比(注意将不同种类的氢分开积分);

2.结合峰面积,分析峰的裂分情况(s,d,t,q,m,dd,dq等)。

注意:

(a)区分q峰和dd峰(观察个裂分峰的相对强度)以及区分d峰和两个紧挨着的单峰。

(b)可判断CHx间的连接关系。

(c)相互偶合的两组核,偶合常数相同,即峰的裂距相同。

偶合一定是相互的!

3.根据化学位移值推断氢的种类(活泼氢、羧酸氢、醛氢、芳环氢、烯氢、炔氢、饱和碳氢,连杂原子烷基的氢)

核磁共振碳谱:

Ø特点:

灵敏度低、分辨能力高(氢谱0~15ppm,碳谱0-300ppm)、峰强度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碳数多寡,但不能像氢谱那样准确计算。

Ø几种去偶碳谱:

1.质子宽带去偶(全去偶):

每种碳只出一个尖锐的单峰

2.偏共振去耦:

根据峰的裂分数目可知碳上氢的数目,即可知碳的类型

3.DEPT-135:

季碳不出峰,CH和CH3出正峰,CH2出倒峰。

4.DEPT-90:

仅CH为正峰,其他不出峰

Ø各类化合物碳的化学位移

1.醛酮:

~200

2.羧酸及其衍生物:

~170

3.芳环、烯烃、氰基:

100-150(苯:

128.5;与CN等三键基团、Br、I相连的碳化学位移变小;五元杂环3位碳110左右)

4.炔:

~80

5.饱和烷烃:

60以下(一般40以下考虑为与碳原子相连的烷基碳,40-90考虑与O/N/X/NO2相连)

Ø碳与其他自旋核的偶合(31P,19F,2D)

1.五价磷与碳的1JC-P为50~180Hz,三价磷1JC-P小于50

2.碳氘偶合按2n+1规律裂分(如:

氘代试剂溶剂峰)

Ø解碳谱要点:

1.全去偶碳谱中峰的个数(注意识别TMS峰和氘代溶剂峰),判断分子有无对称元素。

若碳数小于分子式中的碳数,说明存在对称元素,反之则无。

(含2D、19F、31P时例外)

2.若有偏共振去偶谱(n+1规律)或DEPT谱,则判断伯仲叔季碳各有多少个。

3.根据化学位移值判断碳的化学环境。

4.芳环区可判断大致取代类型(苯环6个碳可能出1、2、3、4、6根峰)。

有机质谱:

Ø检测对象:

带电离子

Ø离子源:

电子轰击源EI、化学电离CI、电喷雾离子化ESI

EI为硬电离,其他为软电离

Ø质量分析器:

磁分析器、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TOF、四级杆、离子阱质量分析器

Ø各种离子:

分子离子(电离顺序:

n>π>σ)、准分子离子(用软电离时易产生)、碎片离子、同位素离子、重排离子、亚稳离子、奇电子离子(分子离子、重排离子)、偶电子离子、母离子、子离子;基峰、相对丰度

Ø裂解规律:

Stevenson规则、偶电子规律、氮规律、最大烷基丢失、离子稳定性

Ø裂解机理:

α断裂、i断裂、σ断裂、麦氏重排、逆DA裂解

Ø能写出以下几类化合物的裂解反应(重点!

注意单箭头和双箭头的使用):

1.醚/胺:

α断裂、i断裂

2.羰基化合物(如酮、酯):

α断裂、i断裂、麦氏重排

3.烯:

麦氏重排(六元环过渡态,1,2是双键,断3,4和5,6)

4.环己烯:

逆DA裂解

5.芳烃:

α断裂得77或91/65/39;麦氏重排92

6.卤代物:

α断裂、i断裂、rd

Ø解谱要领:

(1)元素信息:

1.观察有无S、Cl、Br等的同位素峰,判断该类原子存在与否,找出分子离子峰。

2.通过氮规则判断氮原子的个数

3.由碳的同位素峰推断碳的个数

(2)m/z峰:

判断谱峰对应的碎片离子是什么?

(一些特征的碎片离子应熟悉,如15、29、43、57、71,77、91、92、105、31、42、58、60、74、88)

(3)Δm/z峰:

根据两峰的差值判断丢失的中性片段是什么?

(如烷基自由基、水、乙烯、CO等)

(4)结合分子量、不饱和度(如何算?

),推断结构。

每次布置的作业请认真完成。

期末考试说明

试卷中各章内容所占比重:

UV-Vis:

10%;IR:

20%;1HNMR:

30%;13CNMR:

20%;MS:

20%

题型:

(1)选择题:

10×2’=20’

(2)简答题:

2×5’+2×10=30’

(3)谱图解析:

2×10’+2×15’=50’

(4)对本课程的评价和建议?

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