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与地图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13707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4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仁爱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与地图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仁爱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与地图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仁爱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与地图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仁爱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与地图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仁爱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与地图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仁爱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与地图教案文档格式.docx

《仁爱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与地图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仁爱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与地图教案文档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仁爱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与地图教案文档格式.docx

目标

1.认识到人类与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能简单地看地理事物

2.利用好奇心,培养地理兴趣

3.理解"

4.怎样学好地理

引桥

突破

教法

研讨式

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内容

及过程

群体智慧设计

个性化批注

目标导学:

一、激情导入:

  "

今天是同学们在初中学习的第一节地理课。

大家对地理课很陌生,但是,在生活中有很多自然现象和生活习惯都与地理息息相关,如:

 

1.为什么会有季节的变化?

2.为什么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

3.非洲人皮肤为什么那么黑?

选择"

生活与地理"

这个话题为切入点。

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经历与体验,这个主题比较容8易贴近学生,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引发共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二、感知求疑:

(阅读课本1—3页)

导学问题:

1.学习地理知识有什么作用?

 2.你知道或者见过哪些有名的地理景点?

 3.我们这里的人们、傣族人、因纽特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

  活动:

1.介绍地域风情

2.展示一处你曾经看到的自然景观。

三、探究内化

1.如何理解"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

中的"

一方"

,是指一个地方或区域,"

水土"

是指该地方或区域的自然环境和资源。

所谓"

,是指不同的地理环境有不同的资源条件,居住在那里的人们就有不同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换句话说,某些带有地方或地域色彩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能够折射出当地的地理环境,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活动:

举例说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书中六幅图片围绕"

生活"

主题,分别从服装、交通等日常生活诸方面选材,即从小处着眼,说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样一个大问题。

课文中选择的生活实例,很可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但是他们并不一定思考过这些生活中的实例与地理有什么必然的关系。

课文抓住学生这个知识上的"

空白点"

,并由此提出问题,把生活与地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盎然的兴趣中迈进地理课的大门。

2.怎样学好地理课程

A通过那些途径收集地理信息

生活中处处蕴含地理信息

电视、图书、互联网

B从哪些方面思考地理问题

C在生活中大自然中学习

四、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学习要求:

1.课前准备好上课用品,所发放的试卷一律用书夹夹好,不得丢失。

2.上课认真听讲,不得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

课堂上该背的必须背会,组长验收,老师抽查。

当堂任务完成,时间若充裕的话,可以看课外书。

3.作业要求:

书面作业每周两次。

练习册学多少做多少,不定时抽查。

教学

反思

 

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记住地轴、两极、赤道、纬线、经线、本初子午线。

3.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划分和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能力目标

1.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观察地球仪,认别经纬线、经纬度、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3.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德育目标

人类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认识过程,体现着人类认识自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科学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

因而教育学生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念。

●教学重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3.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4.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1.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判读。

2.东西半球的划分。

3.借助经纬度及经纬网知识,使学生对空间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归纳等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地球仪、经纬仪。

2.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第二课时纬线和经线

第三课时利用经纬网定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地理。

学习地理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生活和生产。

那么,学习地理从哪开始呢?

(学生议论)对,从认识人类的家园——“地球”开始。

多媒体画面1浩瀚的太空,星光灿烂。

配上音乐,推出旋转的地球和课题。

[讲授新课]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提出问题晴空万里,我们能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

十五的夜晚,我们能看到月亮像一个明亮的银盘;

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个什么形状呢?

学生回答球体(球形)。

设问过渡我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是无法看到地球整体面貌的。

那么,古代人是如何逐步认识了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呢?

多媒体画面2图略(课本P2图1.1“天圆地方”)

读图思考我国古代为什么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评价点拨。

设问引导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产生了疑问,很多现象说明大地不是直觉的那么方方的、平平的,大地又变成了个什么样呢?

多媒体画面3图略(课本P2图1.1“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请同学们说说当时人们臆想中的大地是个什么样,并举例说明“大地不是平面的”。

组织活动1.学生描述、举例。

教师评价。

2.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进行以下几项活动:

列举事例:

模拟观船①模拟“海边看船”。

让学生参照课本P4图1.3,边模拟,边记录体验,如有到过海边亲身体验过的同学,可以交流印证。

实验行船②实验“桌上行船”。

让学生做一个对比小实验:

把纸船在桌子上推移,平视纸船,看到船的部位有没有变化?

观察照片③观察“月食照片”。

让学生观察课本P4图1.4,指出地球的影子是哪一部分?

(古铜色的部分)说明古铜色影子的边缘呈什么形状?

(弧形)弧形就能说明地球是个球体吗?

(不能,如果地球是圆的或圆柱形,看到的影子边缘也是弧形)

引导思考④思考“高站远瞩”。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站在广阔平坦的田野上,瞭望四周,最多能看到约4000米的地方。

若站得高一些,就能看得远一些。

同理,飞机飞得越高,俯视的范围就越大,这也说明地球不是平面的。

提出问题通过以上实例,证明了大地确实不是平的,是不是就能得出地球是一个球体的结论呢?

(不能)这是人们的猜测和推理,还有什么办法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呢?

多媒体画面4图略(课本P2图1.1“麦哲伦环球航行线路图”)

请同学们沿着当年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路线,结合课本P3阅读材料“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的介绍,进行一次图上旅游,看看证明一个什么事实。

评价过渡学生发言,教师评价后指出:

1519年9月至1522年9月,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球航行,用事实证明了过去人们的猜测和推理,地球确实是一个球体。

但是最科学的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依据是什么呢?

多媒体画面5图略(课本P2图1.1“地球卫星照片”)

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小结过渡教师边小结,边点击在多媒体画面6上依次出现的图片和问题。

多媒体画面6

同学们,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历程。

从一开始人们的直觉感知(点击“天圆地方”)、到后来的猜测推理(点击“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再到用事实论证(点击“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最后的科学证明(点击“地球卫星照片”),从这一认识过程中(点击箭头依次连接以上四图),你感悟到些什么呢(点击讨论问题)?

请以学习小组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大家谈的很好,我们应该学习前人认识自然,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精神;

树立破除迷信,抵制邪教,实事求是,崇尚科学的观念和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

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

提出问题人们在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还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想一想,用哪些资料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呢?

多媒体画面7图略(课本P3图书1.2“地球的大小”)

请大家在笔记本上画出“地球的大小示意图”。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画示意图。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承转过渡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相当于飞机飞行30个小时的航程,时速100千米的汽车日夜不停17天的路程。

人一刻不停地步行绕赤道一圈,大约要一年多才能走完。

这样大的一个地球,人们要认识它,研究它,看到它的全貌太困难了。

如何才能便于我们学习、研究呢?

(教师出示地球仪,有条件的学校可每个学习小组发一个地球仪,配合学生学习)

多媒体画面8

地球仪略图

同学们请看课本P4中间自然段,观察地球仪,以学习小组共同完成以下各题:

1.什么是地球仪?

2.画略图,并指出地轴、北极、南极是怎样确定的?

3.转动地球仪应向哪个方向转?

4.地球仪有什么作用?

5.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总结地球仪的特点。

教师点拨根据学生讨论、交流的情况,利用地球仪,边演示,边补充点拨,并渗透在地球仪上确定方向的知识:

指向北极方向为北,指向南极方向为南。

在确定南北方向的基础上,定出东、西方向,提示学生“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因而演示地球仪转动也应自西向东转,并指导学生演示。

教师要对第5个问题作必要的总结,地球仪与地球实体的不同表现在:

①地球仪是地球大大缩小了的模型;

②地球仪上的能使之绕着转动的地轴,以及绘制的经纬网和经纬度,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

③地球仪上是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地球上不同的地理事物。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是我们“认识地球”的第一节课,同学们不仅明确了人类的家园是一个球体,而且对它的大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还认识了“地球仪”这样一位“新朋友”,它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学习地理。

多媒体画面9根据板书设计师生共同复述本节知识要点,并概括为“一球三数”“一轴二极”。

多媒体画面10

●板书设计

设计1

设计2

●活动与探究

1.随着人类科技手段的进步,目前人类对地球的形状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2.利用生活体验、其他学科知识或上网等渠道,找出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一些证据。

3.美国的孟席斯经过14年悉心考证,得出一个惊世结论:

发现美洲大陆的人不是哥伦布,最早环球航行的也不是麦哲伦,而是早在1421年至1423年间,中国明朝的郑和用了两年的时间完成了环球航行的壮举,将世界环球航行的历史又往前推进100多年。

请收集这一新观点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方法1同学们,生活离不开地理。

比如我们要了解某个国家的首都在哪里?

某两个风景区的位置是什么关系?

某个地区的范围有多大?

如何才能从地球仪或地图上查找表述这些地理信息呢?

这就离不开经纬线、经纬度的知识。

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了。

方法2出示地球仪,让学生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