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最新Word文件下载.docx
《区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最新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最新Word文件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是镇(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益性质不变;
二是镇(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履行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不变;
三是合作双方人员、财务、固定资产隶属及管理模式不变,实行资源共享、自负盈亏;
四是财政投入体制不变。
(三)目标管理原则。
合作双方须全面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及临时指派的工作任务。
派驻单位必须全面提升被帮扶单位的诊疗水平和业务能力,确保派驻人员到岗到位并认真开展工作。
三、工作目标
(一)构建多种形式的医联体。
1.XX年,启动区域医疗共同体(以下简称:
医共体)建设试点,区级医疗机构至少与1-2家镇(乡)卫生院、镇(乡)卫生院至少与1-2个村卫生室联合建立医共体,加快推进以区级医疗机构为龙头、镇(乡)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区、镇(乡)、村立体化管理。
2.XX年,启动远程医疗协作网建设试点,加强区级医疗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的远程医疗网络建设,发展完善面向基层医疗机构的远程医疗协作网,区内技术能力较强的二级公立医疗机构向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
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资源纵向流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
3.区级医疗机构除参加我区医联体外,可分别与已建立长期稳定对口支援关系的市级医疗机构和其他省部级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积极参加医联体建设。
鼓励医疗机构与周边市、区医疗机构组建跨区域的医联体。
(二)医联体建设目标。
1.到XX年,全面建设医共体,区、镇(乡)、村三级联动发展,并向社会办医疗机构延伸,整体提高医疗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提高区、镇(乡)、村三级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减少住院病人外流,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
2.到XX年,全区区级医疗机构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远程医疗协作网,并向各类专科、社会办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
四、工作内容
(一)统筹医疗资源,推进分级诊疗。
建立双向转诊合作关系,重点畅通向下转诊通道。
按照“分级诊疗原则”,制定分级诊疗目录。
一般常见病留在镇(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
轻度疑难复杂或急性期的常见病,由区级医疗机构派专家指导镇(乡)卫生院就地治疗;
受镇(乡)卫生院技术条件所限难以诊治的,应转往区级医疗机构诊治;
村卫生室和镇(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来的病人,区级医疗机构应优先安排入院。
区级医疗机构与镇(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在区级医疗机构完成难度较大的诊治且病情平稳后,转回镇(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级医疗机构派原经治医生跟踪病人至镇(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后续诊治工作。
大力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鼓励由二级公立医疗机构或业务能力较强的医疗机构牵头,支持社会办医疗机构向医养联合体发展,提升医养服务能力,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住院、康复、护理、生活照料及临终关怀等一体化、便利化的连续性健康服务与养老服务。
(二)实现资源共享,搭建远程医疗协作网。
加快远程医疗协作网建设,以高速互联网网络、电子病历系统等现代服务支撑技术为基础,全面优化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区、镇医疗卫生机构的合作。
利用前期医疗信息化示范县建设做好的铺垫、打好的基础,探索建立全区远程医学影像、远程心电诊断等中心,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慢性病医疗机构开放,推行“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服务模式。
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实现医联体内部医学影像检查和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
探索医联体内处方流动、药品共享与配送机制。
(三)实行多点执业,建立业务指导机制。
在医联体内,医务人员在签订帮扶或托管协议的医疗机构内执业,不需办理执业地点变更和执业机构备案手续。
区级医疗机构有计划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安排免费进修和专业技术培训,同时,针对镇(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能力短板,定期委派骨干医生到基层成员单位进行技术指导,通过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科研和项目协作等多种方式,有效下沉优质医疗资源,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一批能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慢性病的医务人员。
加强中医药特色诊疗区建设,推广中医药综合服务模式,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推动中医药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加强全科医生培养,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为重点,在医联体内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特别是开展“互联网+”模式的电子签约服务,通过微信公众号、手机APP预约就诊、预约接种、网络问诊等创新方式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计生特殊家庭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重点人群,实现慢性病、传染病的全程跟踪。
加强对医联体内部签约服务的考核,通过签约服务,鼓励和引导居民在基层医疗机构首诊,上级医疗机构的预约门诊优先向家庭医生开放并下放预约权限,通过预留号源、预留床位、开通转诊患者绿色通道等方式,对转诊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
签约居民享受连续处方优待政策,通过长处方、延伸处方、集中配送等形式加强基层和上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探索建立医联体内慢病药品代采制度,方便患者就近就医取药。
(五)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医联体要进一步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充分发挥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在控制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中的作用,建立健全医联体医疗质量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和考核标准,加强对医联体内的质量管理和专业技术指导,严格落实三级医师查房、手术分级管理、术前讨论、手术安全核查、疑难病例讨论、分级护理等医疗核心制度,加强对医疗核心制度的培训和考核,严格执行医疗质量监测、评估和通报制度。
狠抓医疗服务过程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重点人员、重点时段的管理,重点抓好医联体内的院感控制、医疗费用控制、抗菌药物使用、限制类医疗技术备案等工作,认真落实《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严把医疗质量安全关。
五、组建模式
(一)医共体的组建。
区级医疗机构按照全区医疗资源总体布局和区域位置,在已建立的长期稳定对口支援关系基础上,四个区级医疗机构分别组建四个医疗共同体。
其中:
区人民医院与竹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辉山镇卫生院、桥沟镇卫生院组建第一医共体;
区中医医院与金粟镇卫生院组建第二医共体;
区妇幼保健院与XX镇卫生院组建第三医共体;
区精神病医院与冠英镇卫生院组成第四医共体。
区级医疗机构向镇、村级医疗机构派驻专家骨干,重点帮扶提升镇、村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形成“促区帮镇、区镇互动、镇村联动、协调发展”的医疗服务新格局。
医共体成员单位间的组合原则上试行一年,后根据年度运行情况可作调整。
(二)远程医疗协作网组建。
大力推进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区人民医院要进一步巩固与省人民医院、华西医院、市人民医院等三级医疗机构和镇村医疗机构的远程协作关系,使其充分发挥培训和会诊作用;
尚未建成远程会诊系统的区级医疗机构要加快建立。
通过现有区域影像系统和区域心电系统建设,试点成立由区人民医院与竹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冠英镇卫生院、金粟镇卫生院、杨柳镇卫生院、桥沟镇卫生院、石麟镇卫生院、金山镇中心卫生院组成区域远程医疗协作网,探索成立由区人民医院有关业务骨干组成的区域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和区域心电诊断中心,远程医疗协作网内成员单位间按自愿组合的原则试行一年,后根据年度运行情况可作调整。
(三)建立专科联盟。
区级医疗机构要联合上级医疗机构的优势专科和特色技术,积极参与组建若干专科联盟。
通过联盟解决我区公立医疗机构部分科室缺位和服务能力薄弱问题,提升专科重大疾病救治能力,形成补位发展模式。
六、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
启动阶段(XX年9—10月)。
完成医联体结对工作,制定医联体建设实施方案,以及各项配套政策和有关工作制度,召开启动会,组建医共体和远程医疗协作网,完成各医联体机构签约。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XX年10月—XX年10月)。
医联体试运行,启动医联体各项工作,建立合作项目,规范操作推进。
第三阶段:
评估阶段(XX年10月—XX年4月)。
对医联体运行情况进行总结,自我评估,完善各项配套政策和工作制度。
七、政策保障
(一)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
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落实公立医院投入政策,建立财政补助资金与绩效评价结果挂钩机制,加快补齐医联体发展短板。
区级公立医院要主动履职尽责,发挥医联体的集约优势,以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为核心,加大对成员单位的人才、技术、资金、管理的支持。
成员单位要通过医联体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减轻群众疾病负担。
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的产权归属保持不变,继续按照原渠道拨付财政补助经费。
鼓励医联体通过技术支援、人才培养等方式,吸引社会办医疗机构加入并发挥作用。
(二)强化医保杠杆作用。
积极推进医联体内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完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的收费标准和医保支付政策按照各医疗机构自身级别确定。
适当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保支付比例,引导参保患者有序就诊,推动医联体内部形成顺畅的转诊机制。
推动特殊疾病门诊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引导门特病人基层就诊。
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探索制定远程医疗医保支付有关政策。
不断探索完善日间手术和日间化疗诊疗规范,制定日间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有关政策。
(三)完善保障激励机制。
医联体建立责任共担和利益分配机制,调动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积极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按照“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的要求,完善与医联体相适应的规范合理的绩效工资政策,牵头单位和成员单位应在医联体协议中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四)建立绩效考核机制。
强化考核和制度约束,建立与医联体相适应的考核指标体系,转变单纯对业务量的考核模式,重点考核医联体建设成效、技术辐射带动情况、医疗资源下沉情况等,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作情况、大型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基层人才结构改善和服务能力提升情况、基层首诊和分级诊疗制度落实情况,以及医疗费用控制、医保费用控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民健康改善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人事任免、评优评先等的重要依据,并与医务人员绩效工资、进修、晋升等挂钩。
八、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
区卫计局、区财政局、区发改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组建医联体对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重大意义,把医联体建设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和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有力举措,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
(二)强化部门协作。
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责,及时出台医联体配套政策,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