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西方经济学任务5:小组学习----收入差距过大的症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电大西方经济学任务5:小组学习----收入差距过大的症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西方经济学任务5:小组学习----收入差距过大的症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部门的效率包括两方面:
一是生产效率,它指生产或者提供服务的平均成本;
二是配置效率它指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否能够满足利害关系人的不同偏好。
(2)经济学中的公平:
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经济学中的公平指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分悬殊,要求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
公平概念:
第一,收入差距大小适宜的公平观。
这种观点把收入差距大小作为判断社会分配公平与否的标准,在当前西方理论界比较流行。
这是以结果的均等作为判断公平与否的标准,而没有考虑收入的渠道和手段。
第二,按劳分配的公平观。
这种公平观默认“不同等的个人天赋”所形成的不同收入的“天然特权”。
要求废除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切实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这种原则摒弃了平均主义的分配体制,认同劳动者通过诚实劳动和努力可以得到更多回报,体现了激励原则。
第三,机会均等的公平观。
这种公平观强调的是在市场竞争中给每一个人提供均等的机会。
第四,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是分配尺度、分配过程、分配规则的公平,而不是单纯的结果公平。
对个人来说,即使参与分配的机会均等、公平竞争,而实际分配的结果也可能是不均等的。
(3)我的理解:
在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应当更多地强调让人们拥有公平竞争的机会,即机会平等,而不是片面地强调收入平等。
在经济领域,正是公平竞争后的结果不平等,促使效率的提高,推动社会的发展。
如果结果必须是平等的,那么竞争就没有意义;
没有比来一场输赢都无所谓的游戏更乏味的事情了。
结果平等作为一种狭獈的平等观念,是与小农的思想相联系,与商品经济原则格格不入的。
而机会平等,则是市场竞争的基本前提。
2.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奥肯定理的含义。
(1)洛伦兹曲线:
(Lorenzcurve),是美国统计学家M.洛伦兹(M.O.Lorenz)提出的检验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方法。
是用以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曲线。
它先将一国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
将这样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
反之,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越小,收入分配越平等。
(2)基尼系数:
(Ginivoefficient)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一个衡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它的经济含义是:
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
基尼系数最小等于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
最大等于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
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
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若低于0.2表示收入高度平均;
0.2~0.3表示比较平均;
0.3~0.4表示相对合理;
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实际基尼系数总是在零和1之间,其数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均;
反之,则越不平均。
(3)奥肯定理: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发现了周期波动中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即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美国一般将之定义为3%)下降2%时,失业率上升大约1%;
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上升2%时,失业率下降大约1%,这条经验法则以其发现者为名,称之为奥肯定理。
潜在GDP这个概念是奥肯首先提出的,它是指在保持价格相对稳定情况下,一国经济所生产的最大产值。
潜在GDP也称充分就业GDP。
3.吴敬琏作为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你是否同意他的上述观点?
请说明理由。
我个人同意吴敬琏的观点。
吴敬琏的观点认为:
收入差距的不正常扩大,归咎于建立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改革和80年代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方针是缺乏依据,有些片面。
“收入的差距扩大”的主要诱因是“腐败、垄断等机会不平等造成的”。
长期以来,人们都强调初次分配讲效率,而忽略了初次分配也存在公平的问题。
这里有一个对于公平的理解问题。
对于公平,可以有两个层次的理解。
第一个层次是机会均等或机会公平。
第二个层次的公平是分配结果的公平。
我国初次分配是否存在不公平的问题呢?
这是肯定的。
例如许多研究发现,我国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最重要的来源,是城乡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但是,城乡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不完全是由于实行市场经济制度的必然结果,而在更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城乡分割的特定制度安排和不公平的初次分配所造成的。
我们要把“效率和公平”两者关系处理好,才能提高我国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我认为,这种收入差距的扩大,是一种自然规律的作用,是经济发展中不可调和的产物。
一国经济的发展同样遵循一定的规律,收入的的差距扩大,正是公平作用的结果。
在机会平等条件下,有能力的人,通过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取得了良好收入的,有利于效率的提高。
从进化论的观点,体现了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
从经济学的观点来说,也体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
在机会平等条件下的结果不平等,吴敬琏认为应做好全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障。
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社会良好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之下,离开了上述的保证,那是空谈经济.
4.简述我国收入分配的实际情况(城乡、居民、地区、行业等),分析产生分配不公的原因。
(1)我国收入分配的实际情况
现阶段收入分配的总体状况有四个显著特点:
其一,居民收入普遍增加,各个阶层群体都获得了改革带来的实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其二,城乡、地区、行业之间及其内部几乎毫无例外地存在着收入差距;
其三,在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内又普遍地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
其四,收入分配秩序混乱,非常态收入特别突出。
进一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常常运用相对收入不平等分析方法,如“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内部的基尼系数从1978年的0.16上升到1995年的0.28,尚处于合理区间,说明尽管这些年城市有一部分暴富,但大多数居民的收入差距尚不显著。
农村内部的基尼系数从1978年的0.21上升到1995年的0.34,表明农村由于各个家庭成为独立经济主体,收入分配差距比城市要高,全国基尼系数从1978年的0.317上升到1995年的0.445,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且比城市农村基尼系数要高出许多,显示出城乡差距目前仍较大,且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差距是扩大了,更为重要的是,农村、城市、全国的基尼系数都呈扩大趋势。
我国收入分配不公平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①城乡收入差距
中国的城乡差距在世界上是最高的。
按国际一般的情况,当经济发展水平在人均GDP为800—1000美元阶段,其他国家城镇居民收入大体上是农村居民收入的1.7倍,而我国这一比例远高于其他国家,并且呈不断增大的趋势。
②行业收入差距
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是个老问题。
这其中的两个主要原因第一是垄断经济造成了行业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如电力、电信、烟草、金融、保险、民航、铁路等行业,职工平均货币收入加实物分配等,明显高于其他行业。
垄断性经营行业(如金融、邮电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业务量突飞猛进,获得了高额利润,并把其中一部分以不同形式分配给职工,职工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而一些依靠财政补助的基础性行业(如农林牧渔业和地质水利业)和一些充分竞争性行业(如社会服务业、餐饮业和建筑业)由于补贴减少和利润下降,从业人员收入减少。
第二是行业间的收入分配开始向科学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和新兴产业倾斜。
一些传统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和竞争较充分行业的收入在相对下降,其他如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普通高校、商业经纪与代理业等行业、部门职工的工资增长速度都排在前列。
脑力劳动者、技术密集领域的劳动者、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劳动者的收入正在迅速提高。
③地区收入差距
地区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拉大。
上海和北京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幅度相对较快,平均每年要比上一年多增加1.57个百分点,而山西和河南却只比上年多增加0.25个百分点。
近年国家对中西部地区开发的力度有所加大,促进了使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中西部农村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
(2)分配不公产生的原因
①政策上的误区
我国城乡差距之所以显著,这与政府长期的认识和采用的政策有较大的关系。
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为了支撑工业的发展,国家采用人为的方式使资源从农业向工业转移。
同时政府不允许农民“进城”,认为如果允许农民“进城”的话,可能导致现有城市规模急剧膨胀,引发许多社会问题,而且,政府要给城市居民各种补贴,大量农民“进城”,政府将不堪负担。
事实上,这种政策将城乡割裂开来,导致大量的劳力挤在土地上谋生,使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反过来又束缚了工业的发展。
当前农村消费市场启动不了就说明了这一问题。
其它国家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城市化的过程,政府如果限制城市化,经济将永远停留在二元结构上。
②制度转型中的不合理收入。
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对的,也极大的激励了生产力的发展,问题在于许多人似乎忘了先富的前提条件是“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
1984年,我国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但同时伴生的竟是国有资产流失,损了国家而肥了一小撮“内部人”,特别是股份制改造,在一些地方竟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最后一次“免费午餐”。
这些年,因为监督机制缺位,甚至是权力的介入,产生大量黑色收入,导致一部分人暴富,为广大人民深恶痛绝。
另外,还有一些介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灰色收入”。
西方把这种因享有特权而获得的额外利益的现象称为寻租行为。
寻租泛滥,很多人产生严重的不平等。
这些不合理收入,使一些人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在新一轮的角逐中,进一步扩大了贫富差距。
③改革中的一些正常因素也加快了收入差距的扩大。
分配体制的改革,首先要破除的就是平均主义,这必然会带来收入差距的变化。
尤其是要建立市场经济,每个经济主体都根据在市场中的贡献获取相应的报酬,无论是按劳分配还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各主体的市场参与能力不同,所得的收入当然有区别。
(3)减少分配不公的建议:
1、加速城市化进程
经济发展,除了人均收入提高外,还应含有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其中两个最重要的结构性变化是在国民产值中,随农业比重下降而工业比重上升,以及居民在城市人口中的上升。
有序地把一部分农村、牧区人口转化成非农牧业人口。
解决城乡分割,工农牧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突出的问题。
探索建立农牧区社会失业、医疗和养老保险制度,打破城市居民和农牧区人员的明显差异的生活待遇模式。
2、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调整国民收入结构,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农牧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把投入重点转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
通过统筹城乡人居环境、统筹城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建设和社会管理等举措,切实改善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农牧区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为城乡居民提供追求自身发展的同等机会和条件。
完善分配体制,促进社会和谐。
3、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加强落后地区的基础建设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重要政策,但长期以来,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实际是不够的。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接受义务教育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但政府没能创造良好的条件,以致许多居民无法享有这一权利或履行这一义务。
基础教育,从理论上讲应由政府提供,因此轰轰烈烈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