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中国重大气象灾害及减灾对策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20388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20年中国重大气象灾害及减灾对策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近20年中国重大气象灾害及减灾对策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近20年中国重大气象灾害及减灾对策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近20年中国重大气象灾害及减灾对策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近20年中国重大气象灾害及减灾对策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20年中国重大气象灾害及减灾对策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

《近20年中国重大气象灾害及减灾对策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20年中国重大气象灾害及减灾对策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20年中国重大气象灾害及减灾对策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

近20年中国重大气象灾害及减灾对策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哈尔滨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近20年中国重大气象灾害及减灾对策

研究

 

院(系)

理学院地理系

专业

地理科学

年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不存在任何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的现象。

我同意本论文作为学校的信息资料使用。

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

论文类型:

理工类

评语:

本文讨论了近20年来中国重大气象灾害的类型和分布,并提出了相应的较为完整的防灾减灾体系。

选题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文章结构安排较合理,层次分明,论述比较充分,主题观点突出,语言较流畅,逻辑关系清楚。

该生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一般,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较强,但是分析问题不够深入,缺乏个人见解。

论文格式符合规范要求,达到了学士论文毕业标准,同意参加论文答辩。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评语及评分

该同学按毕业论文任务书独立完成了全部工作量;查阅了相关中英文文献,具备了基本的阅读外文资料的能力;论文结构比较合理;论据正确,分析准确;论文概念清楚,文理较通顺,图表较规范,结论正确,无原则性错误。

从完成论文情况来看,该同学具备初步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要求。

该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叙述论文主要内容,回答问题基本正确,无原则错误。

答辩小组经过充分讨论,根据该生的论文质量和答辩中的表现,同意评定论文成绩为中等,分数为79。

综合指导老师、评审人及答辩小组的意见,该同学毕业论文成绩评定为中等。

成绩:

中等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

年月日

院(系)学位评定委员会意见:

签字:

年月日

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意见:

签字:

年月日

毕业论文(设计)评语及成绩

目录

摘要1

ABSTRACT2

前言3

第一章我国气象灾害特点及危害4

1.1气象灾害的特点4

1.2气象灾害的危害4

第二章中国气象灾害的典型分类及主要分布地区6

2.1干旱灾害6

2.2洪涝灾害7

2.3台风灾害8

2.4寒潮与冷冻灾害9

2.5沙尘暴10

2.6雪灾11

第三章中国减轻气象灾害的措施及对策13

3.1气象灾害防御基础单元能力建设现状13

3.2气象灾害防御基础单元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13

3.2.1总体的规划与设计,配套资金的投入13

3.2.2组建社区气象灾害防御管理自治组织,完善社区气象灾害防御的组织体系13

3.2.3制定完善细致的社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14

3.2.4建立社区突发气象灾害应急响应认证制度14

3.2.5社区加强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提高居民避灾、自救能力14

3.3建立防御机制应遵循的原则14

3.3.1坚持“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原则14

3.3.2坚持“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14

3.3.3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重点、以预防为主”的原则15

3.3.4坚持“依法防灾、科普先行、科学防灾”的原则15

3.4气象灾害防御高效机制建立的思考15

3.4.1实现气象灾害防御信息的高效共享15

3.4.2科学规范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15

3.4.3实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渠道的共享16

3.4.4实现防御设施和救灾物资的共享16

3.5气象灾害减灾对策16

3.5.1行使有效方法减轻气象灾害16

3.5.2加强与气象灾害相关的灾害学研究17

3.5.3减灾分区与分区减灾对策建议17

第四章分区减灾18

4.1城市减灾区18

4.2东部沿海减灾区18

4.3中部减灾区18

4.4西部减灾区19

4.5海洋减灾区19

第五章结论20

参考文献21

致谢22

摘 要

近年来,由于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的加剧,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异常,各种自然灾害发生非常频繁,特别是各种气象灾害如干旱、洪涝、台风、沙尘暴的频繁发生,使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本文从发生次数较多或影响范围较大的几种气象灾害举例,详述其分布特点、造成的危害,并提出解决的原则及对策。

关键词:

气象灾害;减灾对策;减灾原则

ABSTRACT

Inrecentyears,becauseofthegreenhouseeffect,theglobalwarmingintensifies,leadtoglobalclimatechange,allkindsofnaturaldisasters,abnormalveryfrequently,especiallythevariousmeteorologicaldisasterssuchasdrought,flood,typhoon,sandstorm'sfrequent,thenationaleconomyandpeople'slifeandpropertysafetysuffersthedifferentdegreesofloss.Thispaper,fromthefrequencyrangeisverylargeorinfluencemoreseveralmeteorologicaldisastersforexample,indetailingthedistribution,theharmcaused,andproposesthesolutionoftheprinciplesand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Meteorologicaldisasters;Mitigationmeasures;Principleofdisasterpreventionandmitigation

前 言

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每年遭遇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等。

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大背景下,各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更加频繁,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不断加重,气象灾害的突发性、反常性、不可预见性日益突出,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巨大损失。

近20年来,中国平均每年因各种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800多万公顷,造成人员死亡4400多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800多亿元,受重大气象灾害影响的人口达4亿人次,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3%。

因此,加强国家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在灾害发生时给予政府和社会公众足够的科学避灾指导,是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必然选择。

人类社会至今仍然没有足够的能力改变自然,但却可以依靠现代科技的力量,掌握一些自然灾害发生发展的规律,预测一些自然灾害变化趋势。

减轻气象灾害必须立足于预防,因此,加强国家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和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预报警报服务,提高全社会防御灾害的能力和水平,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第一章我国气象灾害特点及危害

1.1气象灾害的特点

(1)种类多。

主要有暴雨、洪涝、干旱、热带气旋、霜冻低温、风雹、连阴雨和浓雾及沙尘暴等。

(2)范围广。

一年四季都可出现,而且无论在高山、平原、高原、海岛,还是在江、河、湖、海及空中,处处都有。

(3)频率高。

我国从1950—1988年的38年内每年都出现旱、涝和台风等多种灾害。

(4)持续时间长。

同一种灾害常常连季、连年出现。

(5)群发性突出、连锁反应显著。

气候条件往往能形成或引发、加重洪水、泥石流和植物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产生连锁反应。

(6)灾情重。

联合国公布的1947—1980年全球因自然灾害造成人员死亡达12113万人,其中61%是由气象灾害造成的。

1.2气象灾害的危害

气象灾害对工业、交通、农业的危害尤其严重。

工业方面,无论是厂址的选择、厂房的设计还是原料储存、制造、产品保管和运输等各个环节,都受温度、湿度、降水、风、日射等气象条件的影响;交通方面海、陆、空交通都受风、浓雾、能见度、暴雨、冰雪、雷暴、积水等气象条件的影响农业方面,风、雨、雪、雹、冷、热、光照等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活动都有很大的影响。

这些影响集中表现在对江南早稻育秧期。

有影响的春季低温连阴雨,对晚稻抽穗扬花有影响的寒露风,北方冬麦区的小麦干热风,对水稻、高梁、玉米和大豆等有影响的东北夏季低温,对农作物收获有影响的华南及江淮秋雨和干旱、雨涝、霜冻、高温、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

据统计,从1990年至2010年的20年里,我国的农作物因遭受水旱、风雹、霜冻等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受害面积达3300公顷,其中受灾的面积为1400公顷,每年因灾损失粮食达200亿公斤以上。

第二章中国气象灾害的典型分类及主要分布地区

2.1干旱灾害

干旱通常是指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

干旱灾害在我国分布范围较广,因为我国降水有空间分布不均、季节分布不均和年际分布不均的特点,导致我国南北方地区均易出现旱情(如图2-1)。

图2-1中国年度降水量变化图

自2002年秋季开始,东北大部降水一直偏少,2003年度冬春降水量又普遍较常年偏少3-8成,尤其2003年1-5月东北地区平均降水量之少仅次于1993和1965年,是自1954年以来第3个少雨年,同期气温普遍偏高,致使东北西部和内蒙古东部旱情较重,部分地区自1999年以来连续5年出现干旱,而2003年的干旱又明显重于前几年。

据5月中旬统计,东北地区受旱面积达660多万公顷,近千座水库干涸,数百条河流断流,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大面积农田无法正常播种,数百万农村人口的生活用水出现困难。

另外,大兴安岭林区由于持续干旱,加之气温偏高,多次发生森林、草原火灾。

2010年中国西南大旱是2010年发生于中国西南五省市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重庆的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

一些地方的干旱天气可追溯至2009年7月。

3月旱灾蔓延至广东、湖南等地以及东南亚湄公河流域。

截至3月30日,中国耕地受旱面积1.16亿亩,其中作物受旱9068万亩,重旱2851万亩、干枯1515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526万亩;有2425万人、1584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1]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西南受旱五省(区、市)累计投入抗旱资金41.1亿元,投入劳力2526万人,投入抗旱机动设备114万台套、运水车38万辆次,保障了当前1939万因旱饮水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

2.2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是因为出现大雨、暴雨或持续性降水造成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

洪涝灾害对我国的影响十分巨大,我国降水多集中于5-10月份,利于洪涝灾害的形成;并且洪涝灾害的出现还会引发其他自然灾害,比如病虫害、滑坡、泥石流等。

我国的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南方和东部水资源充沛、降水量大的地区。

1998年入汛以来气候异常暴雨频繁.长江出现全流域性大水东北嫩江、松花江暴发百年不遇的超记录特大洪水一时间夹风裹雨浊浪翻滚的洪水,以南北夹攻之一齐向我们奔袭而来。

南方长江干堤经受9次洪峰的轮番冲击,大水前顶后涌连续近70多天超警戒水位;北方浊流一浪高过一浪,惊涛拍打着一些仅能抵御20~50年一遇的洪水的堤防。

水位高是1998年长江洪水的显著特点,比1954年洪水尤甚。

水位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