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统计概述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00358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1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统计概述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41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统计概述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41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统计概述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41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统计概述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41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统计概述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1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统计概述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41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统计概述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1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统计概述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1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统计概述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通过

授课教师

教学资源

课件、微课、学习通APP、微信等。

教学内容

一、企业劳动效率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二、劳动效率统计的意义与任务

三、企业劳动效益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四、企业劳动效益的分类标准及统计意义

五、企业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的关系

六、劳动生产率指标与劳动效益指标统计与计算的原则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学法

教法

1.问题教学法:

教师设置思考问题,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

2.小组讨论法:

以学生为中心,针对任务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学生自主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度。

3.“启发引导”教学方法

由教师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自主思考,教师再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归纳总结出一般规律或概念。

在启发引导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知识与能力的主动构建者,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6.“案例分析”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分析和研究现有的案例,来解释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并推动教学内容的发展与完善。

学法

1.小组探究法:

通过组内讨论学习,共同完成小组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每位组员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并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

2.自主学习法:

学生在课前通过超星泛雅平台自主学习微课、完成课前测试等,为课堂学习储备知识。

教学过程

序号

教学起止时间

活动类型

活动描述

1

10

分钟

教学

活动

1.通过学习通APP考勤

2.点评上次课程的课后小测

3.回顾上节重点内容

4.发布新课导入任务

学生

1.登录学习通APP进行签到。

2.反思不足。

根据自己课前测试的错误,反思自己课程准备工作的不足,重新思考测试错误问题的答案,回答教师提问。

2

20分钟

教师理论讲解:

知识点1

一、企业劳动效率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一)劳动效率的概念

劳动效率是企业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产品的能力,或者劳动者通过劳动产生单位劳动成果所消耗的劳动量。

前者可以理解为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产品的数量与相应的活劳动消耗量的比值,后者可理解为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的劳动消耗与相应劳动成果的比值。

劳动效率主要反映劳动者的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量之间的对比关系。

劳动效率不仅能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与劳动效果,而且是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企业提高劳动效率,能够节约劳动时间,表明人们在生产中劳动效率的提高。

企业的劳动效率是企业人力资源利用效果的集中体现,因此劳动效率统计与分析是企业人力资源利用情况统计与分析的核心内容之一。

(二)劳动效率的表现形式

企业的劳动效率通常情况下用劳动生产率来表示通过计算劳动生产率来表示劳动效率的大小。

前面讲到劳动效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

按照劳动效率的这个定义,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有两种形式。

(1)用单位劳动时间所创造的劳动成果来表示,公式如下

式中的劳动成果可以用劳动产品总产量、总产值、附加值、增加值等多种形式来表示,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产值)越多,表示企业劳动效率越高;

反之,则越低。

因此,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产值)数量的多少和劳动效率的高低是成正比的。

统计上一般将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量的比值称为劳动效率的“正指标”

(2)用单位劳动成果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公式如下

以上公式表明平均单位劳动成果所耗用的劳动消耗量越少,则劳动效率水平越高;

单位劳动成果消耗的劳动时间的多少与劳动效率的高低是成反比的。

所以,统计上一般把劳动消耗量与劳动成果的比值称为劳动效率的“逆指标”劳动效率指标受时间、产量(产值)、劳动消耗等因素的影响,将劳动效率指标分为不同种类可以满足不同的分析目的。

劳动效率的正指标与逆指标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其经济意义完全一样,从纯数学的角度来看,正指标和逆指标互为倒数。

企业劳动效率统计一般采用正指标,而劳动定额的统计多采用逆指标。

【课堂提问】:

劳动效率的概念是什么?

通过学习通抢答功能,第一名回答问题,如果第一名回答错误,邀请下一个名次的同学回答问题。

回答正确每题加平时成绩1分,回其答错误0分。

其他同学通过学习通APP课堂提问模块线上答题,并获得相应的分数,系统会记录得分。

作为期末成绩中的平时成绩。

3

10分钟

知识点2

1.劳动效率统计的意义

劳动效率是一个经济范畴。

企业劳动效率的提高表明了社会劳动的节约、成本的降低以及盈利的增加,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供了物质保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劳动者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提高劳动效率必然成为发展生产的主要途径。

劳动效率水平的高低,对于加速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社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各企业劳动效率的提高,是改善和提高劳动者物质文化生活的基础,有利于增加工业总产值,提高全社会全员劳动生产率;

(2)提高劳动效率不仅可以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而且还会增加企业效益,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3)工业生产的增长,不能单纯依靠增加劳动力的数量,而主要是靠提高劳动效率来实现的;

(4)通过对企业劳动效率的统计分析,能够使企业根据不同劳动效率水平招收劳动力及确定经济发展速度;

(5)通过比较培训前后劳动效率的变化来反映各企业技术培训的效果;

(6)通过对企业劳动效率进行统计分析,为研究和提高企业劳动效率提供服务;

(7)劳动效率指标是考核和评价企业经营业绩最主要的指标之一;

(8)劳动效率指标还是确定劳动报酬、制订劳动定额的依据。

2.企业劳动效率统计的任务

劳动效率指标是评价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的。

通过对大量企业劳动效率的统计,可以发现各企业消耗的劳动与所获取的劳动成果的大小关系,以及与先进企业或行业的劳动效率的差距,促使落后企业采取相应措施,努力提高劳动效率。

企业劳动效率统计研究的基本任务主要有:

(1)计算各企业劳动效率水平;

(2)计算劳动效率的增长速度;

(3)对各企业劳动效率水平和变动情况进行横向比较,找出其中的差距及制约因素;

(4)研究决定劳动效率变化的各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揭示其发展变化趋势;

(5)研究和分析劳动效率的变化对社会总产量及劳动力变动的影响,推广提高劳动效率的最佳途径。

劳动效率统计的意义

 

4

知识点3

1.劳动效益的概念

劳动效益是指劳动者在单位劳动消耗量内获得实际收益的能力,或者劳动者通过劳动产生的单位实际收益所消耗的劳动量。

这里的劳动消耗量指在劳动过程中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耗费。

劳动成果指其所产生的物质效用和经济收益。

实际收益不同于实际收入,实际收入指劳动成果(一般指劳动者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经销售后实现的总价值,而实际收益指实际收入中扣除成本后的纯收入,也就是通常说的盈利部分。

物质效用是通过生产量、劳务量、品种、质量、服务年限等,满足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的某种需要,着重从使用价值形态方面考察;

经济收益是通过资金、成本、利税等价值形式反映的利益,着重从价值形态方面考察。

一般把劳动占用和劳动耗费量称为“投入”,把劳动成果称为“产出”。

企业劳动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值,即称为劳动效益。

在实际工作中,无从使用价值形态还是从价值形态考察,要衡量企业劳动效益要体现出达到预定目标的程度,只有劳动的“产出”大于“投入”才有劳动效益。

2.劳动效益的计算公式

根据劳动效益的概念,有两种计算方式。

(1)用单位劳动消耗量产生的实际收益来表示,即

劳动效益=实际效益/劳动消耗量

由于单位劳动消耗量所带来的实际收益与劳动效益成正比,统计上习惯称为“正指标”。

(2)用单位实际收益所消耗的劳动量来表示,即

劳动效益=劳动消耗量/实际收益

由于单位实际收益所消耗的劳动量与劳动效益成反比,统计上习惯称为“逆指标”。

与劳动效率的计算公式类似,劳动效益的正指标和逆指标在数学上互为倒数的关系。

实际收益不等于实际收入吗?

【历年真题】:

【2017年7月真题·

单选】用来表示劳动效益的“逆指标”是(D)。

A.单位劳动时间所创造的劳动成果

B.单位劳动成果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C.单位劳动消耗量产生的实际收益

D.单位实际收益所消耗的劳动量

通过学习通随堂练习功能让全班学生进行练习,回答正确+2分,回答错误0分,课堂积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利用随堂练习功能,尽量地照顾到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有回答问题的机会。

利用真题训练,以便检测、巩固、拓展所学知识。

5

知识点4

(一)劳动效益的分类标准

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角度看,劳动效益是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量之间的比值,反映社会再生产各环节、层次对人力资源利用的效果。

根据社会再生产各环节、层次划分,劳动效益可分为以下三类。

1.单个企业劳动效益和社会整体劳动效益

单个企业劳动效益是指从单个企业、单位范围内进行核算的劳动效益;

社会整体劳动效益是从一个部门(地区)乃至整个社会进行核算的劳动效益。

单个企业劳动效益是社会整体劳动效益的基础。

它们之间是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总体上是一致的,但有时会出现冲突。

从宏观经济效益考虑,单个企业劳动效益要服从社会整体劳动效益。

2.内部劳动效益和外部劳动效益

一个企业经济实体范围内的劳动效益称为内部劳动效益;

与该企业相关的经济实体得到的劳动效益称为该企业的外部劳动效益。

一些内部劳动效益较高的企业并不一定形成较高的外部劳动效益,因为缺乏劳动经验的交流;

相反,一些企业内部劳动效益较低,内部劳动资源与外界充分流动的条件下有可能形成较高的外部劳动效益。

3.直接劳动效益和间接劳动效益

直接劳动效益是指一项劳动活动本身直接体现出来的经济收益;

间接劳动效益是指通过某一劳动活动间接反映在其他活动方面的经济收益。

直接劳动效益和间接劳动效益是按照劳动效益的计量难易程度划分的。

直接劳动效益较容易计算,间接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