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4章第2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备课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196947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4章第2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备课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4章第2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备课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4章第2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备课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4章第2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备课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4章第2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备课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4章第2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备课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4章第2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备课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4章第2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备课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4章第2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备课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①看教材P88~90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并完成[思考交流]1;

②看教材P90~93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并完成[思考交流]2。

建议方式:

同学之间可讨论交流。

→→→步骤3:

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

互动方式可利用[问题导思]中1、2、3的设问逐次进行。

→步骤4:

教师通过[例1]和[图表活动解读]中教材P89图4-2-3的解读,讲解研析知识“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总结[方法技巧]。

→步骤5:

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图表应用]和[当堂双基达标]中的1、2、3、4的设问,验证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

→步骤6:

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互动方式可利用[问题导思]中1、2、3、4的设问逐次进行。

→步骤7:

教师通过[例2]和教材[思考解答]的解读讲解研析知识“谋求人地关系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步骤8:

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5、6题,验证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

→步骤9:

先由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学习的主要知识,然后对照[课堂小结]以明确掌握已学的内容。

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了解不同历史阶段人地关系思想的特点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2.结合实例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和基本原则。

3.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树立人类发展与环境对立统一的辩证观。

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重点)

2.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重点)

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

1.史前文明——人类适应自然时期

(1)生产力水平:

极低,人类以渔猎和采集为生。

(2)人地关系:

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乎其微,只是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与环境是一种依赖的关系。

2.农业文明——人类利用、改造自然时期

人类发明了越来越多的劳动工具,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能力。

人类大规模地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等农业自然资源;

人对自然的依附性大大减弱,对抗性增强。

(3)出现的问题:

大多源于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变得日益简单和脆弱。

(4)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但产生了科学的萌芽。

3.工业文明——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时期

科学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人口数量急剧膨胀、经济实力空前提高,各种机器、设备竞相发展。

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4)环境问题:

已经上升为从根本上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1.引起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生产力的发展,加大了人与自然接触的深度和广度,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加强,这些都改变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

随着人口的增加,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后,人们就开始探索如何解决各种矛盾。

因此,人地关系的认识就在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演变着。

谋求人地关系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

(1)背景:

20世纪后半叶,工业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严重,并且影响经济顺利发展。

(2)提出: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名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纲领。

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1)定义:

既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2)内容

(3)内涵:

经济的、社会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公平性原则

(2)持续性原则。

(3)共同性原则。

2.“为了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把环境放在首位,停止一切对环境的开发利用。

”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提示】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可持续发展不排斥对环境的开发利用,仍然重在发展,所不同的是,可持续发展强调对环境的开发利用要与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相协调,要注重质量,其开发利用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问题导思】 

1.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有没有环境问题?

【提示】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由于人口少,人类活动的能力和范围小,对环境的影响弱,环境问题主要由洪涝、干旱等自然原因引起。

有时群体采猎造成生物资源破坏,引起物种灭绝,但是这种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并不严重。

2.“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些言论“过激”在什么地方?

有何危害?

【提示】 这些言论片面夸大了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会导致人们盲目追求征服自然,其后果是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甚至威胁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

3.“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反映了怎样的人地关系思想?

【提示】 反映了因地制宜的思想。

 

时期

生产力水平

人地关系

人类活动

环境问题

史前文明

低下且发展缓慢

被动地适应环境,对人地关系认识肤浅

以采集和狩猎为主,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有限

生物资源遭破坏,引起物种灭绝。

但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并不严重

农业文明

耕作、灌溉技术得到发展,对自然的开发利用程度加大

人类试图改造自然,对自然依附性减弱,对抗性增加

开发利用土地、水、气候等农业自然资源

环境遭到破坏,如大规模地开垦耕地使大面积森林和草原遭到砍伐和焚毁;

农田扩张使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变得日益简单和脆弱等

工业

文明

科技突飞猛进,生产力极大地提高

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机器和矿物燃料的大规模使用,使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高度

环境问题日趋尖锐,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逐步从局部扩展到全球

现代

空前发展

重新认识人地关系,提出人地协调的新型伙伴关系

在认识、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适度、有效地改造自然,探求人地和谐统一,推动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逐步趋向协调,环境问题逐步得到控制

 (2013·

咸阳高一检测)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图乙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

(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

(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思路点拨】 从图甲中提取有关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和相应的生产水平之间的关系和图乙中人类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等有效信息是关键。

【解析】 第

(1)题,图乙所示人类开发环境力度加大,并造成了一定的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已经影响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即人地矛盾出现并已激化。

在原始社会由于人口数量少,生产力落后,不会出现此种情况。

(2)题,我国江南丘陵地区,由于降水多,土壤侵蚀严重,如果广泛修建梯田,必然导致森林减少、生态系统更脆弱,同时由于植被破坏也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

第(3)题,古代由于人们不能正确地认识人地关系,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往往直接放火烧山、围湖造田,从而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

第(4)题,影响人地关系的主要因素包括人类的思想认识,人类作用于环境的能力(科技、生产工具)以及人口数量等几方面。

【答案】 

(1)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更加脆弱。

(3)放火烧山,围湖造田。

(4)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人类对人地关系的理解,人口数量。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则

1.在共同性原则要求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是一样的吗?

【提示】 不一样。

发展中国家基本处在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仍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并开始关注资源与环境问题;

发达国家已处于可持续发展的高级阶段,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其主要目标,在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方面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

2.有位哲学家说道:

“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时,文明开始了;

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时,文明结束了。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提示】 当人类开始砍倒第一棵树时,说明人类开始有意识地利用和改造自然,但是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一味地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地开发自然,忽略了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使得自然资源的数量急剧下降,可再生资源失去了再生的能力,但是人类仍然无节制地开发利用。

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时,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就消失了,人类失去了生存环境,人类文明也就消失了。

3.“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这句话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什么原则?

【提示】 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4.“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什么原则?

【提示】 体现了共同性原则。

1.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

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具体如下图所示。

2.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三项,其具体的内容、要求与案例如下表所示。

原则

内容

要求

案例

公平性

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

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

人类需要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只有一个地球——关心与共享”“世界万物,生命之网”

持续性

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

人类应做到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保持合理的人口规模,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没有破坏的发展”

共同性

各国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地区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广东实验中学)2011年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南非德班闭幕,会议最终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绿色气候基金等方面达成多项成果。

专家预计,在强化低碳情景下,中国将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

读下图(圆形大小反映的是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有关碳排放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化率与碳排放总量呈正相关

B.人口大国的人均碳排放量较大

C.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放量较大

D.中国、美国应承担相同的减排责任

(2)德班会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体现的是(  )

A.持续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公众的接受与参与

(3)美国和加拿大先后退出《京都议定书》,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一主要原则?

(  )

A.共同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

【思路点拨】 由图中各国人均CO2排放获取有效信息,再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