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19487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40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进入另一个阶层,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

下列选项中,最能促进社会流动的是

A.“立嫡以长不以贤”

B.“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2.《汉书·刘辅传》注引孟康说:

“中朝,内朝也。

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

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这一做法

A.继承秦代的三公九卿制

B.强化丞相为首的外朝权力

C.目的是强化皇权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孟子》中记载: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主要反映了

A.西周初年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

B.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

C.诸侯有对周王具有朝觐述职的义务

D.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

4.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

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真可以说是日理万机。

为解决这样一问题,明太祖

A.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C.设立内阁分理政务

D.设立宰相分理政务

5.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

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A.促成了统一民族的形成

B.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C.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D.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6.下图是中国唐朝三省六部制和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实质问题的选项是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A.唐朝是专制制度,美国是民主制度

B.唐朝的决策权在尚书省和皇帝

C.美国的制度更符合美国国情

D.唐朝中央实行三权分立的制度

7.“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

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

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

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

”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

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人人平等

8.在17、18世纪,西欧出现了学习罗马法的热潮;19世纪初,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

这说明罗马法

A.是欧洲近代历史上比较完备的法典

B.推动了拿破仑对外不断扩张

C.为欧洲资本主义提供了立法的范本

D.成为推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武器

9.伯利克里时期几乎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雅典人相信抽签是天意所归,赋予它以一定的神圣意义,因此也更显得公平。

这表明雅典

A.政治环境阻碍人文思潮产生

B.旧有贵族退出政治舞台

C.提供了相对广泛的参政机会

D.宗教势力操控政治生活

10.《十二铜表法》规定:

“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这反映了

A.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贵族的利益得到维护

C.平民的利益得到维护

D.帝国的稳定得到保障

11.下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

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

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12.秦代承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汉朝设置中朝、尚书,魏晋南北朝的门下省与中书省等皇帝的秘书机构建立并发展起来。

从历史发展角度看,这些机构的设立反映了

A.三省六部制的形成与发展

B.中权机构建设的逐步发展

C.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与强化市供以

D.社会结构日益变化与更断

13.美国国会参议院可以以三分之二的多数否决总统(政府)的提案,国会与政府可以出现重大政治分歧,这表明

A.总统要对国会负责

B.总统无权

C.国会对总统有制约作用

D.国会拥有最高权力

14.近代法国频繁地更换宪法,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

这反映了

A.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B.封建残余势力复辟导致政治危机

C.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D.外国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

15.华盛顿曾形容当时美国政府是“一个半死不活的、一瘸一拐的政府”。

为解决此问题,美国采取的措施是

A.制定联邦宪法

B.掀起独立战争

C.发动南北战争

D.实施“新政”

16.新版《世界上下五千年》在描述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时,对其中一次革命活动以“‘进口’的国王”为题加以论述。

这一历史事件最可能是

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D.德意志帝国的统一

17.近代以来,英美两国先后确立起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共和政体,成为其他国家纷纷效法的榜样。

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A.国家元首均为选举产生

B.国家权力中心均在国家元首

C.体现了分权与制衡

D.内阁均必须对议会负责

18.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

不得与他州或外国政府缔结协定或盟约”。

这些规定体现了

A.共和制原则

B.总统制原则

C.分权制原则

D.联邦制原则

19.1862午,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在议会演说中疾呼,“当代重大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

他所说的“重大问题”,是指

A.建立民主政治

B.完成德意志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

D.抵制工人运动

20.自大革命以来,法国就像一个政治制度的试验场,君主立宪制、君主制、共和制,循环多变,轮番实行。

第三共和国时期,以非武力的争斗成为主要形式,合法斗争成为各阶级、阶层的首选方式。

法国从此稳固了民主共和制。

这主要说明

A.政治制度的选择过程中必然充斥着暴力斗争

B.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C.和平方式取代暴力才能推进政治制度建设

D.政治制度的确定与完善有时要经过各种尝试

21.有人说,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砸开我们这个封闭的铁罐头,中国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

此语意在说明鸦片战争

A.暴露君主专制统治弊端

B.改变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C.打破清朝闭关锁国状态

D.客观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22.《鸦片战争:

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写道:

“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

”材料主要说明

A.国人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B.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

C.英军笼络了下层民众

D.清政府已经完全失去了民众支持

23.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

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24.在太原会战中中央军、晋军正面防御,八路军攻击敌军两翼。

115师切断了忻口与张家口、北口的敌军交通线;120师切断了忻口与大同的交通线;129师陈锡联偷袭了阳明堡机场,削弱了日军对山西战场的空中威胁……这说明

A.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是抗战主力

B.太原会战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C.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D.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型

25.“文学是时代的一面镜子”。

茅盾在《林家铺子》里有这样一段描写:

“林小姐的一双手在那堆衣服里抓捞了一会儿,就呆呆地站在床前出神。

……她爱这些东洋货,她又恨那些东洋人;好好儿的发兵打东三省干吗呢?

不然,穿了东洋货有谁来笑骂。

”小说刻画的场景最有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

A.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辛亥革命

D.九一八事变

26.1935年前后,蒋介石极为重视西南地区的建设与稳定,多次敦促在财政金融上向四川倾斜,指出:

“此时方针,当重在先定川局,再图大局之挽救。

”这说明他

A.对抗战艰巨性有较充分的认识

B.在为战时工业的内迁积极准备

C.在抗战相持阶段实行消极防御

D.“围剿”红军取得阶段性胜利

27.2017年初,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学界部分专家认为,虽然海峡两岸此前都习惯称之为“八年抗战”,但从学术界根据史实的研究成果来看。

“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科学。

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概念的转变具体反映出

A.历史评价具有主观性

B.历史史实的不确定性

C.历史评价取决于时代的现实需要

D.史学研究成果推动历史观念的转变

28.1937年7月《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提出:

“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中共中央这一决定,主要是基于

A.八路军取得百团大战的胜利

B.国民党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C.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D.日军攻陷南京,制造大屠杀惨案

29.在某次会议上,有代表提出俄国没有一个政党愿意夺取政权,列宁即席反驳道:

“有的!

任何一个政党都不会放弃这样做,我们的党也一样,它随时都准备夺取全部政权。

”这一会议的背景是

A.罗曼诺夫王朝腐朽反动的统治

B.四月提纲明确了继续革命的任务

C.七月事件促使斗争策略的改变

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

30.在学习《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一课时,张小明同学为方便记忆,在历史老师的提示下,总结出这样的歌谣:

“二月革命掘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

七月流血抛幻想,十月革命现曙光。

”下列对“掘沙皇”、“方向”、“幻想”和“曙光”的理解正确的是

A.“掘沙皇”指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建立社会主义政权

B.“方向’’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社会主义政权

C.“幻想”指沙皇主动进行改革,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

D.“曙光”指推翻封建沙皇专制,建立社会主义政权

31.俄国共产主义小组中曾有一个女成员写信问马克思,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是否可以在俄国实现,马克思直接回答说不可能。

可是后来的事实恰恰相反,社会主义革命第一个在俄国成功了。

其客观原因是

A.俄国资本主义大工业最发达

B.俄国工人阶级力量最强大

C.列宁同志提出了科学的革命理论

D.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32.巴黎公社主要是由普通工人组成……公社一举把所有的公职、军事、行政、政治的职位变成真正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

这说明巴黎公社政权

A.具有无产阶级专政色彩

B.旨在建立工农联合政府

C.解决了人类不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