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复习测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174772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现象》复习测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声现象》复习测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声现象》复习测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声现象》复习测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声现象》复习测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声现象》复习测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

《《声现象》复习测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现象》复习测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声现象》复习测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

在海洋中传播距离较远的声音是(  )

A.响度较小的 B.音调较高的 C.能量较小的 D.频率较低的

4.(2016•怀柔区二模)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无风的情况下,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

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C.

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D.

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5.2016年2月7日猴年春晚广东分会场出现如图智能机器人和主持人互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是高科技产品,它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

105m/s

D.能区分机器人和主持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他们的音色不同

6.超声波已经在很多领域都有了应用,最近超声波被研制成武器了,当超声波达到一定能量时就有很大的破坏力.如果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使用一层(  )

A.金属材料 B.绝缘材料 C.真空材料 D.绝缘材料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响度大

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8.如图所示,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样做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化为轻质小球的跳动,便于观察

B.这样做是为了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便于观察

C.该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音叉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小,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越来越小,说明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

9.下列距离不能用声波来测量的是(  )

A.海的深度

B.很长的钢管的长度

C.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

D.相距很远的两高山之间的距离

10.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所记录的成绩比看到枪烟就开始计时的成绩(  )

A.少记0.294s B.少记2.94s C.多记2.94s D.多记0.294s

11.坐在教室里面听老师上课,听不到回声,其原因是…(  )

A.老师说话的声音太小了

B.老师的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加强了原声

C.教室里安静,老师说话的声音太大

D.声音传播太快了,使回声太小听不到了

12.北京天坛公园内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

A.声音的音调不同

B.声音被多次反射

C.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得传播速度不同

13.图中属于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4.如图所示,“会说话的汤姆猫”是一款手机宠物类应用,游戏时,当你对着它讲话,它就会模仿你的腔调学舌,非常好玩.针对这一现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发出的声音由于汤姆猫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B.我们能够依据音色来区分“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

C.若对着手机用很小的音量说话,“汤姆猫”没有反应.说明“汤姆猫”只能接收高频率的声音信号

D.我们发出的声音和“汤姆猫”发出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但二者的传播速度不同

15.甲同学把一只耳朵贴在一根长直铁管一端,乙同学在该管的另一端用力敲打一下,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

A.因为钢铁传声比空气传声快,甲一定能听到两次敲打声

B.因为钢铁和空气传声相同,甲一定听不到两次敲打声

C.因为空气传声比钢铁传声快,甲有可能听到两闪敲打声

D.当钢管足够长时,甲才有可能听到两次敲打声

16.人讲话的声音经空气传入水底被深水中的潜水员听见,在这过程中,不变的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传播速度

17.我们在电塔附近听到的嗡鸣声是(  )

A.变压器发出的 B.电线发出的 C.人耳的错觉 D.以上都不对

18.向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会听到响声,随着瓶内水位的升高,响声的变化规律是(  )

A.音调逐渐升高 B.声音越来越大 C.音调逐渐降低 D.声音越来越小

19.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应大于0.1s

B.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用的时间为V1t/(V2﹣V1)

C.钢轨的长度为V1V2t/(V2﹣V1)

D.钢轨的长度为(V2﹣V1)t

20.“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呼麦”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

B.“呼麦”的低音是声带振动产生的

C.“呼麦”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

D.“呼麦”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等

21.在敲响寺庙的大钟后,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大钟仍“余音未止”,其原因(  )

A.大钟仍继续振动

B.钟声的回声

C.人的听觉“延长”

D.大钟停止了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22.用录音机把自己朗读或唱歌的声音录下来,再播放.同学们听没有什么意外,自己听总感到别扭,觉得不象自己的声音,主要原因是(  )

A.录音机的录音效果差,声音录制后失真

B.录音机录音时使声音的音调发生了变化

C.录音机录音时使声音的音色发生了变化

D.自己听自己的声音,和听录音机声音,两种声音传播的途径不同

23.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错误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调不同

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回声的现象

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碎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二.填空题(共4小题)

24.(2016•哈尔滨)如图所示,“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______而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5.(2016•常州)小明在家里吹奏笛子,悠扬的笛声是由空气柱______产生的,他抬起不同的手指,通过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使笛声的______发生变化.

26.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

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尺的振动幅度不变,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2013年6月11日,“神十”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电视转播时,即便不看电视画面,也能分辨出是哪个航天员的声音,因为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______(均选填“响度”、“音调”和“音色”).宇航员在月球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

27.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看病,听诊器运用了______的道理(选填“声音具有能量”或“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来自患者体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到医生的耳朵中,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利用听诊器可以______.

三.计算题(共3小题)

28.火车从甲站到乙站的正常运行速度是60km/h.有一次火车从甲站出发时迟开了5min,司机把速度提高了72km/h,终于准时到达乙站,求甲、乙两站间的距离.

29.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一辆公共汽车沿着平直的公路匀速行驶,5min内行驶了3km,到站后停车5min,接着又在10min内行驶了12km.求:

(1)该汽车停车前的速度;

(2)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30.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前一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36km/h,后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20m/s,求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参考答案

【分析】

(1)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4)减弱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解答】解:

A、老师讲课的声音发出后通过空气传播到学生耳朵里,故A正确;

B、因为每个人的发声结构不同,电视节目中的“模仿秀”表演者主要是模仿别人的音色,故B错误;

C、因为声音具有能量,医学上的“超声波碎石”是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特性,故C正确;

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利用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声音的相关知识.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

(2)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条:

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3)声音即可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

(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响度放低些,故A错误;

B、用泡沫盒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即阻断噪声的传播,故B错误;

C、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播能量,故C错误;

D、据课本知识可知,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响度的理解、控制噪声方式的理解、声音的利用和声速的理解,是一道综合性的声学问题,但难度不大.

【分析】由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