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成就和对策教学案中图版选修5.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17095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成就和对策教学案中图版选修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成就和对策教学案中图版选修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成就和对策教学案中图版选修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成就和对策教学案中图版选修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成就和对策教学案中图版选修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成就和对策教学案中图版选修5.docx

《高中地理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成就和对策教学案中图版选修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成就和对策教学案中图版选修5.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成就和对策教学案中图版选修5.docx

高中地理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成就和对策教学案中图版选修5

第一节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成就和对策

 

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与成就

——————情景导入先思考———————

2016年5月1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遥感卫星三十号发射升空。

遥感卫星三十号将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

思考探究:

遥感技术可用于哪些自然灾害的监测?

提示:

台风、沙尘、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形成,森林火灾、赤潮等突发性灾害的发现。

——————基础知识要记牢———————

一、中国防灾抗灾救灾的工作方针

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发生频率高。

2.防灾抗灾工作方针

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3.救灾工作方针

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

二、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与成就

1.灾害监测

(1)地位:

是防灾减灾工程的先期性措施。

(2)监测手段:

卫星与航空遥感监测、地面网监测、水面和水下监测等。

2.灾害预报

(1)意义:

减灾准备和各项减灾行动的科学依据。

(2)内容:

对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及程度预先作出的警报,分为近期、中期和长期预报。

3.防灾

(1)地位:

是灾前为有效减少灾害损失采取的防避措施。

(2)内容:

①灾前准备好一定数量、不同种类的救灾物资,分为生活、救生、医用和取暖御寒物品四大类。

②确定合适的储备地点,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为天津、哈尔滨、沈阳、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西安。

4.抗灾

(1)定义:

运用修建工程设施等各种手段来抵抗自然灾害。

(2)举例:

在大江大河流域修建水利防洪工程、抗旱工程,在沿海岸线修建了防护工程。

5.救灾

形成了一个从指挥运筹到队伍组织,从抢救到医疗,从生活到治安,从物资供应到维护生命线工程的严密的系统。

6.灾后重建

(1)定义:

是指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开展的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的活动。

(2)救助灾民的形式:

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等。

(3)我国的防灾减灾:

①工作方针:

“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

②制定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

③建设减灾项目工程。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

时间段

防灾减灾工作

主要内容

手段或形式

灾害发生前

灾害监测

监测灾害的先期性措施

卫星与航空遥感监测、地面网监测、水面和水下监测等

灾害预报

减灾准备和各项减灾行动的科学依据

根据灾害发生前的各种先兆和监测获得的各种资料

防灾

灾前减少灾害损失的防避措施

准备好救灾物资,确定储备地点

抗灾

抵抗自然灾害的手段

大江大河流域修建防洪工程、抗旱工程,沿海岸线修建防护工程

灾害发生后 

救灾

对灾民进行的救护和救济措施

从指挥运筹到队伍组织,从抢救到医疗,从生活到治安,从物资供应到维护生命线工程的严密系统

灾后重建

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活动

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

二、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巨大成就

成功抗御灾害

1991年特大洪灾、1994年17号台风、1996年丽江地震、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和2008年汶川地震

重大减灾项目工程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工程、农作物的重大病虫鼠害监测网络工程、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

国际减灾合作

获得了“开展减灾活动最好国家之一”的美誉

———————应用体验不可少——————

我国为提高灾害应急能力,建立了十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

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不属于我国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的是(  )

A.沈阳        B.哈尔滨

C.重庆D.成都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救灾物资储备种类和储备基地的选择都是由受灾种类决定的

B.我国把救灾物资分为生活、救生、医用和取暖御寒物品四大类

C.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是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交通通行能力

D.遇灾时若采用空运救援,从储备基地出发,最远的地方在4小时之内到达

3.下列选项属于救灾物资四大类中救生类物品的是(  )

A.救灾食物B.破拆工具

C.医疗器械D.单帐篷

解析:

1.C 2.B 3.B 第1题,我国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的选址应满足救灾物资及时到达灾区的需要,故应考虑其分布、通达性、安全性等,因此设立成都为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就不再设立重庆。

第2题,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是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

从储备基地出发,最远的地方可以在7个小时之内到达。

第3题,救灾食物是生活类物品,医疗器械是医用物品,单帐篷是取暖御寒类物品。

4.读灾后恢复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适当的位置填上相应的内容。

(2)我国多年来坚持的防灾抗灾工作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救灾工作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减灾的主要管理部门是________。

解析:

根据图中核心措施的具体内容不难填出修复、重建的应为灾区的生命线与生产线。

我国减灾的主要管理部门是民政部。

答案:

(1)从上到下依次是:

将灾害造成的损失减轻到最低 生命线 生产线 增强对未来灾害的抵御能力

(2)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

(3)民政部

P56思考提示 1.这些主题涉及了洪涝、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热岛效应等灾害,易受损失的机构是学校和医院,易受损失的人群主要是妇女和儿童。

因为病人、妇女和儿童是弱势群体,在灾害中避灾和抗灾能力弱。

2.山区同学可以选择地质灾害与生命主题,平原地区可以选择旱涝灾害与农业生产的主题。

P59思考提示 防灾减灾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国的防灾减灾手段主要有灾害监测、灾害预报、防灾、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等。

同时,防灾减灾又是一项社会行动,所以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是我国防灾减灾工程的一项重要手段。

  

                       

防灾减灾的对策

——————情景导入先思考———————

据新华网消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部门通过加快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已于2015年年底前实现我国各类灾害预警通过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实时发布,应急信息发布全国统一联动。

思考探究:

材料反映了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的哪项策略?

提示:

加强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

——————基础知识要记牢———————

1.建立灾害管理系统

(1)建立灾害应急管理体制:

①大灾:

由中央直接指挥、统一部署,各部门分工负责,军队积极参与。

②一般灾害:

由地方政府分级管理,以地方为主、中央为辅的模式管理。

(2)成立国家减灾中心。

2.实施减灾策略

(1)加强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报。

(2)大力推进减灾系统工程。

(3)实行减灾分区管理。

(4)减灾要与资源开发、环境建设统筹规划。

(5)加强减灾法制建设,提高全民减灾意识。

(6)加强国际合作。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建立灾害管理系统

二、自然灾害的防御

———————应用体验不可少——————

1.(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解析:

洪灾原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自然原因,暴雨集中,地形平坦,排水不良;二是人为原因,人类活动集中在洪灾多发地区(河谷地带)。

洪灾的应对措施主要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以及人类搬离灾害高危险区等。

答案:

原因:

该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

居民点地处谷地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

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淹没农田和房屋。

措施:

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

或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

2.(山东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

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气候原因。

(2)指出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

解析:

(1)题,首先根据图中经纬网判断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属于长江流域,再结合我国雨带推移特点判断。

(2)题,结合A、B两地的地形、地势特征差异,以及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等方面,从造成洪涝灾害的原因差异方面进行分析,可总结得出措施。

答案:

(1)6月份。

受夏季风影响,进入梅雨季节,降水量大,多暴雨。

(2)A地:

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B地:

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

P63思考提示 

防灾减灾对策

主要作用

建立灾害管理系统

 

灾害应急

管理

快速统计、评估和管理灾情,并对灾害进行系统监测与分析,以改进有关防灾减灾的对策)

中央政府防

灾救灾管理

职能部门

成立国家

减灾中心

我国灾害的信息收集、综合、制作、发布,直接为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决策服务    

 

实施减灾策略

 

加强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报

加强监测预报,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大力推进减

灾系统工程

统筹规划、系统安排各种减灾救灾工作

实行减灾

分区管理

有利于重点、分层次地实施减灾工程,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减灾要与资源开发、环境建设统筹规划

保护资源、环境,使森林、淡水等资源不至于减少,环境得到好转

加强减灾法制建设,提高全民减灾意识

有利于减轻自然灾害,改善环境

加强国际合作

有效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P66思考提示 五项措施之间的关系:

前四项措施中的前一项措施依次是后一项措施的实施条件,第五项措施是前四项措施实施的保障。

五项措施构成一个完整体系如下:

                         

一、选择题

四川汶川地震后,根据《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家减灾委紧急启动国家一级救灾应急响应。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属于灾中应急行动和对策的是(  )

①对生命线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 ②对次生灾害源进行检查加固 ③对灾区进行民间救济 ④按照救灾预案进入应急状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2.救灾应急预案(  )

①主要目的是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

②应急预案主要是在灾中应急中发挥作用

③对于不可准确预测的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也毫无办法

④各应急机构应职责分明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1.B 2.C 对灾区进行民间救济属于灾后恢复工作。

救灾应急预案主要目的是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主要是在灾害应急中发挥作用,各应急机构应职责分明。

读我国主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京珠高速广东粤北段沿线受灾,从图中调运救灾物资最近的基地是(  )

A.a           B.b

C.cD.d

4.图中b、c两个救灾物资储备基地中,应大量储备的物资是(  )

A.冲锋舟B.食品

C.矿泉水D.棉衣

解析:

3.B 4.A 由图中经纬度可知,a为南宁,b为长沙,c为武汉,d为郑州。

粤北段高速离长沙最近。

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发洪水灾害,应大量储备冲锋舟。

读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完成5~7题。

5.关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