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用汉代儒学.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6066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3.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课用汉代儒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上课用汉代儒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上课用汉代儒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上课用汉代儒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上课用汉代儒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课用汉代儒学.ppt

《上课用汉代儒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课用汉代儒学.ppt(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课用汉代儒学.ppt

第二课汉代儒学,临川二中马广东,儒学的兴起,孔子孟子荀子,创始人发展改造,系统完整蔚然大宗,沉重打击,春秋战国,秦,“焚书坑儒”,汉,成为正统,“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知识梳理,转化实质:

百家争鸣文化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思想控制的加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一、秦始皇“焚书坑儒”,1、背景,

(1)秦朝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制,

(2)儒生批评时政,丞相绾等言:

“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李斯议曰: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廷尉议是。

”,(李斯上奏)“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架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

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

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2、评价,

(1)直接作用:

“焚书坑儒”有特定的历史背景,有利于巩固刚建立的政权,

(2)消极影响:

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谤声易弭怨难除,秦法虽严亦甚疏。

夜半桥边呼孺子,人间犹有未烧书。

”(清初)陈恭尹读秦纪,二、汉初黄老之学,1、背景,

(1)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2)经济残破、百废待兴,(3)人民需要稳定的社会重建家园,秦末农民战争楚汉之争西汉建立,“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人相食,死者过半。

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西汉初年的治国思想:

休养生息(黄老思想),黄老学说:

修身,养生,治国,无为,对外与匈奴“和亲”对内轻徭薄赋,汉惠帝,适应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时间里,黄老思想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

汉文帝,汉景帝,汉高祖,2、影响,

(1)积极: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仓满民富,

(2)消极:

国内矛盾增多,“至汉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边境)廪庾(粮仓)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朽不可食”汉书食货志,丞相权重威胁皇权诸侯坐大威胁中央匈奴威胁边患不止土地兼并豪强势大,汉武帝,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推恩令,打击王国势力建立内朝外朝制度实行察举制盐铁官营,发展经济打匈奴,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目的:

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

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

“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

”“故一则治,异则乱。

一则安,异则危。

”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中国文化概论,董仲舒生平,2、董仲舒个人发挥,

(1)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

天,天下,天子,道之大,原之于天。

天不变,道亦不变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

”,“君权神授”,材料二“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天人合一”,材料三“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天人感应”,“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一方面神化君权,加强皇帝的权威,使得君主的权力神圣化而至高无上;另一方面,又用天意来限制君权,用灾异来警示君主,这是汉代儒学思想的重要发展。

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

董仲舒附会当时政治,写了篇文章,认为这些灾异都是天在表达它的意志,应该诛杀不法诸侯和大臣。

文章上奏前,被告发。

武帝召集大臣进行讨论。

董仲舒的建议引起了许多重臣的愤怒,建议把他定为死罪,但汉武帝赦免了他。

文化发展历程(岳麓版),

(1)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

既要维护君主权威,又要限制君主暴政,心态:

2、董仲舒个人发挥,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2)针对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材料五“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大一统”,材料六“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避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针对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特点:

外儒内法、儒表法里,西汉所确立的政教体系,骨子里乃是法家的“尊君卑臣”,只是吸收了些儒家思想而已,可以说是“外儒内法”或“阳儒阴法”。

(3)针对土地兼并的现实:

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人民和诸侯应该服从他,认为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限田、薄敛、省役。

发挥儒家仁政思想,轻徭薄赋,目的:

缓和矛盾,稳定统治秩序,(4)针对为人处世标准:

材料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祐,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是“天意”、“天志”的自然法规。

目的:

维护封建专制和和等级制度。

“三纲五常”,三纲五常君为臣纲君臣义父为子纲父子亲夫为妻纲夫妻顺【仁】亲也。

对人宽厚有爱心【义】事之宜也。

为人正派,爱憎分明【礼】理也。

待人彬彬有礼,行为端庄【智】智慧也。

处事果断周密【信】诚信也。

做人诚实稳重讲信誉认为“三纲”是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而“五常”是用来调整伦常关系的基本原则。

1、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国家“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巩固统治.(以思想的大一统巩固政治的大一统),加强君权的需要,中央集权的需要,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2、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发挥“仁政”,主张限田、薄敛、省役,轻徭薄赋,4、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特点:

以儒家思想为主,外儒内法,兼有道家、阴阳家等思想。

(继承和改造了先秦儒学),董仲舒阐述的儒学有哪些特点?

(1)使儒家思想政治制度化而伦理道德、身心修养层面的社会功能下降。

(2)使儒家思想宗教化、神秘化。

(1)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当成真理而独尊。

(2)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谈论神学。

(3)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则成为儒者的“政治敲门砖”。

(4)先秦儒学处于充实发展中,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则被当作“圣经”。

先秦儒学:

民间学派,汉代儒学:

官方学说,董仲舒阐述的儒学和先秦儒学有哪些区别?

四、推动儒学发展的教育,1、汉代的太学和郡国学,

(1)太学的特点,中央官学,儒学为主要内容,求取功名为主要目的,清议,指由古代乡里、学校对官吏的批评发展而成的社会舆论,奖褒公卿,裁量执政,评论官吏、朝政的风气为历代所继承。

顾炎武日知录清议:

“两汉以来,犹循此制,乡里选举,必先考其生平,一沾清议,终身不齿。

”,

(2)【历史地位】:

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太学的建立是汉王朝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的表现之一;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3)汉武帝时代,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中央官学,私学,太学,教育选官,2、科举制的发展及其影响,古代儿童启蒙读本中有这样的内容: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如簇。

”,

(1)简介:

科举制是一种考试选官制度。

这一制度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发展在北宋,成熟、衰亡与明清。

(2)选官依据:

考试成绩,清代公布殿试结果的金榜,秀才看榜图,隋朝唐朝宋朝,(3)发展演变:

明清科举考试的程序,童试,“天下英雄,尽入吾毂中矣”唐太宗“唐朝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3)影响:

积极作用:

A、突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大了统治基础B、保证了行政人员的来源,提高了行政效率。

C、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D、从追求公平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消极作用:

A、八股取士人才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

B、科举是最高掌权者诱导、控制读书人的手段。

C、导致专心从事科研的人才力量薄弱,影响科技发展,1(2013重庆文综1)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

该学者应该是()A韩非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C,2(2010北京文综1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D,3(2010天津文综2)史记载:

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

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D,4.(2007宁夏文综30)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C,5.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后世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B确立“家天下”的王位继承制C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B,6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对这一思想准确的理解是()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7有种说法是: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

”其下列言论中,那一种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B,8.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去打他人,不料却误伤其父。

按照当时法律,殴伤父亲是应处枭首的死罪。

廷尉张汤请教董仲舒应如何处理。

董仲舒认为:

父子是最亲近的,听说父亲与人斗殴,儿子自然紧张,要拿木棍去救护父亲,至于误中父亲并非本意,应该无罪释放。

该段材料反映了西汉()A已经废除了严刑峻法B儒家伦理思想影响到到法律C开始推行判例审判制D废除了原始社会同态复仇原则,B,9“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C“臣事居,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D,1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A“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A,11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