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王武丁相关问题述略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158382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王武丁相关问题述略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商王武丁相关问题述略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商王武丁相关问题述略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商王武丁相关问题述略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商王武丁相关问题述略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王武丁相关问题述略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商王武丁相关问题述略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王武丁相关问题述略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商王武丁相关问题述略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史记·

殷本纪》说:

  “帝阳甲之时,殷衰。

自中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

帝阳甲崩,弟盘庚立,……殷道复兴,诸侯来朝,以其遵成汤之德也。

帝盘庚崩,帝小辛立,是为帝小辛。

帝小辛立,殷复衰。

……帝小辛崩,弟小乙立,是为帝小乙。

帝小乙崩,子帝武丁立。

这段是说盘庚在迁殷之前,大商经过了九世之乱,已经非常衰微了,到了盘庚之时,迁都于殷,振兴了一下,可是时间不长,到了他弟弟小辛的时候又衰落了,前后大概也就二十来年的时间,在这短短的一段时间的“复兴”恐怕不是那种大的复兴,但是“复衰”一定是衰的挺厉害,这个时候殷商要想继续下去,就需要一位有雄才大略的王的治理。

商人很幸运,他们这个时候有了商王昭,也就是武丁。

  有人认为武丁即位的时间很早,说“武丁即位时的年龄约在二十岁左右”[1],这个说法很难让人接受,《书·

无逸》里记载的周公说:

“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

作其即位,乃或亮阴,三年不言。

其惟不言,言乃雍。

不敢荒宁,嘉靖殷邦,至于小大,无时或怨。

肆高宗之享国,五十有九年。

”说高宗武丁在位五十九年,而《汉书·

杜钦传》说:

“高宗遭呴雉之戒,饬己正事,享百年之寿,”《汉书·

五行志中之下》也说武丁是“致百年之寿”,这是今文家说,他们认为高宗武丁享国五十九年,活了一百岁,说明武丁的寿命很长,即使是不到一百岁,大概也得九十岁以上,那么他即位的时候应该是在三十岁以后了,如果他真的活了一百岁,那就应该是四十一岁即位。

正因为他即位甚晚,所以周公才说他“旧劳于外,爰暨小人”,就是说他在外面吃苦受累时间很长,情况和“小人”一样了,从这一点上来推断,武丁可能本来不是太子,他没有即位的资格,所以才被发往民间去劳作,后来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回到国都当了商王。

侧面的证据就是《尚书·

说命上》记载武丁对傅说说的一段话:

“台小子旧学于甘盘,既乃遯于荒野,入宅于河,自河徂亳,暨厥终罔显。

”武丁自己说本来跟着甘盘学习,后来“遯”于荒野,《说文》:

“遯,逃也”,可见是发生了什么意外,武丁逃至荒野,这段时间很长,所以说他“旧劳于外”。

  如果他即位的时候只有二十岁,刚刚成年,怎么能称得上是“旧劳于外”呢?

所以我认为今文家们说他活了一百岁还是有历史根据的。

  从卜辞的情况来看,目前发现的卜辞以武丁时期的数量最多,说明他的确在位的时间很长,而且从卜辞的记载来看,他的许多妻子、子女、大臣,都是死在他在世的时候,这一点可以说明他的寿命也很长。

  周公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夏商周断代工程考订他的在位时间是公元前1250—公元前1192年,如果他即位的时候是四十一岁,那么他应该生于公元前1291年,死于公元前1192年。

二、武丁在位时期大商的国家情况

  首先得说说大商固有的国家体制,赵诚说:

  “先商时期,有着众多的方国,商方即其中之一。

随着社会发展,这些方国逐步联合,其中较为强大的方国被公认为是联合体中的首领,如商方。

其首领方国的领袖既是联合体中的王,如商王。

商方以大邑商为中心。

由于商方成了首领方国,其领袖成了王,其行动一般都超出了商方的范围。

……通过商代这种由方国逐步联合组成的社会,在往前发展就形成了象周武王建立的集中统一的国家。

这个国家虽然也有众多的诸侯国,但那是由周天子分封和认可的,与商代那种在部落或氏族的基础上形成的方国,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从整体上来讲,商王只是方国联合体重的领袖,周王却是能够封建诸侯的天子,在实质上也有区别。

”[2]

  这种联盟式的国家本来就很难管理,需要有一种强有力的手段把这些方国团结起来,这种手段主要是军事力量,而军事力量则要建立在经济实力的基础上,如果王室衰败,其情况可想而知。

夏王桀就是因为召集的“有仍之会”导致了众多的会盟方国背叛,最后被成汤用武力击败,使夏人失去了盟主的地位。

可见对这种联合体式的国家来说,会盟方国的背叛是最致命的问题。

  武丁在位初期,国家是相当混乱的,主要是内部诸侯叛乱不朝,外部敌国骚扰入侵,大商这个方国部族联盟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局面,这从他早期的卜辞中可以看出来,据王宇信、杨升南对于卜辞的统计,武丁时期共征伐了81个方国或部族,而在早期征伐的就有40多个,占了一半多,到了中、后期就明显减少了,各占二十个左右。

但是,这些初期征伐的方国除了狗方算是其中的强大的敌人,其他都是比较小的,而且都是距离大商王畿不远的方国,但是到了中、后期开始征伐土方、狗方、贡方、龙方、人方、周方等较大较远的方国,他的王后妇好还把土方给灭了,并在土方的都城唐邑作了个新大邑,就标志着把土方的地方给占领了。

可见武丁初期国家动荡混乱,他开始先征服王畿附近的一些比较小的叛乱不朝的方国,把身边安定下来,并且发展国力,等国力壮大了,才开始大规模地兴兵,做到了“柔远能迩”。

  三、卜辞中记载的武丁治国之策

  武丁治理国家的手段,从卜辞里能看出来一些,如:

  1、充分利用宗教和占卜的力量:

大概商代人都是这样的,《礼记·

表记》就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所以武丁不断地祭祀百神和祖先,他的时候祭祀的对象最多最复杂,至少比他后来的商王要复杂、要多,使用的祭品也最多最好,他这样做不仅仅是要祈求祖先和神灵的保佑,而是要利用宗教的力量把国人们团聚在一起,《书·

高宗肜日》里的祖己对武丁说“惟天监下民典厥义”,“王思敬民,罔非天胤,典祀无丰于昵”,其实就是说要武丁利用好祭祀来“敬民”,这一点武丁做到了,他的时代留下来得卜辞祭祀占了很大的部分。

他运用宗教的手段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宋镇豪说:

“武丁之所以能‘复兴殷道’,一改‘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败政局面,实现‘邦畿千里,维民所止’的宏图,其利用宗教‘率民以事神’,不能不说是重要的成功因素之一。

”[3]

  对于占卜,武丁也是相当重视,他几乎无事不卜,虽然看上去是在预测吉凶祸福,但更深一层的是有它的独特作用的,宋镇豪认为“卜人的占断有效的维护着神的旨意和人王尊严之间的统一性,商王在占卜过程中握有决定性的权威。

说明这种三卜制是建立在信奉神灵和服从人王的社会制度基础上的,是借宗教崇拜信仰以树立对人王的绝对服从。

”[4]武丁就是通过占卜这种手段,把自己的尊严建立起来,增强了对臣属和人民的威慑力和控制力。

  2、使用武力,征叛伐敌:

到了小辛的时候,殷道复衰,到了武丁的父亲小乙的时候没见有什么起色,内部是本来的附属方国叛乱不朝,外部是四夷敌国的侵袭骚扰,可谓是内外交困。

主要原因大概是大商当时没有一支能由王直接领导的军事力量,要征伐敌国或叛乱方国,主要的军事力量还要靠那些附属方国出兵来组建军队,如果这些方国不肯配合,商王也就没有办法。

到了武丁的时候,他注意组建由自己统率的军队,他的时代就作了三师,“‘三师’的军队,在武丁时就已有,武丁卜辞有‘中师’之称,有‘右师’,宋镇豪认为‘当还有左师’,其说有据。

《合集》5506、5512上两片同文,词云:

‘乙未卜,宾,贞立事于南,右从我,中从舆,左从曾。

’‘右、中、左’即右师、中师、左师。

”[5]殷商时代的“师”人数很多,李学勤、杨升南、肖楠等学者研究认为殷商的每一师大概有一万人左右,三师就是三万人,到了武乙和文丁时期的卜辞中又有“王作三师右、中、左”的卜辞,学者认为“这应是此时的一次扩军行动,商王国军队从武丁时的三个师扩大到六个师”[6]。

他有了三师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征伐那些叛国和敌国,而且有了军事威慑力,那些不想听命的方国也不敢造次了。

  上面说过,武丁在位的五十九年间,至少征伐了81个方国,早、中、晚期都在不停地用兵,许多时候都是他亲自随军“御驾亲征”。

到了他之后的王,征伐的对象就少多了,祖庚、祖甲的时候只有2个,廪辛、康丁的时候有17个,武乙、文丁时有28个,帝乙、帝辛的时候有8个,都远远不能和武丁的时期相比。

可见武丁时期在用武力征服和御敌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基本上把原来散乱的大商众方国又重新聚拢起来了,为大商的重新振兴奠定了基础。

  3、重视农业和畜牧业:

武丁时期占卜农业的卜辞很多,有占卜“受年”的,有占卜“王叀省田”的,有“王令众人协田”的,有王令大臣省廪的,命令臣子们从事农业生产,甚至他的王后妇妌、妇好以及其他诸妇等也从事农业生产,足见武丁对农业的重视,所以学者们认为“农业是商代的主要生产部门”[7];

在畜牧业方面,“畜牧业同农业一样,是商代的重要经济部门。

”[8],郭沫若说:

“殷代的畜牧业应该是相当繁盛的。

因为祭祀时所用的牲数很多……”[9],又说:

“后人所有的马牛羊鸡犬豕的六畜在当时都已经成为了家畜,而在这六种普通的家畜之外还有后人所没有的象”[10]。

这里只举一个例子,卜辞说:

“丁巳卜,争贞:

降册千牛?

不其降册千牛千人?

”,争是武丁时期的卜人,“降册”是为了准备一次祭祀登记牺牲数,一次祭祀就要用牛一千头,可见武丁时期的畜牧业之发达。

  武丁对农业和畜牧业的重视,使商的国力大大增强,这也是他能不断对外用兵的经济后盾,因为用兵打仗就是一种经济实力的打拼,古今一理。

  另外,武丁对手工业和商业也很重视,他让自己的儿子子弓作“司工”,管理着“多工”或“百工”,这些“工”就是手工业者。

  在商业方面,武丁重视商品的交易,他甚至派出重臣去进行贸易,比如有条卜辞说“戊寅卜,内,呼雀买”,内是武丁时的卜人,雀是武丁的重要大臣,“买”就是去交易作买卖,“呼雀买”就是武丁让雀去交易买卖什么东西。

手工业和商业也促进了大商经济的发展。

  4、使用联姻的方式对附属方国进行控制:

联姻的方式就是武丁从附属的各个方国娶妻,形成了他的“多妇”现象,卜辞中所见的武丁的妻子,据胡厚宣统计有67位,宋镇豪统计有121位,王宇信、杨升南统计有95位,她们的妇名结构主要是妇+名,这个名主要是她所来自的方国名在加上个女旁,比如妇好,是来自子方;

妇妌,来自井方等等,学者说“这些女子应来自该国,她们来嫁于商,显然带有政治联姻的性质,《礼记·

郊特牲》‘娶于异姓,所以附远厚别也’即此,为的是扩大国家的统治基础。

”[11]武丁的这些妻子中,称“后”的就有18位,但有资格进入周祭谱与武丁配享的只有有三位:

妣戊妇妌、妣辛妇好和妣癸。

  至今我们不知道妣癸的妇名是什么,但是在妇好墓中出土了一组铜器,共有26件,上面刻着“司巧母”和“司巧母癸”的铭文,这个“巧”字的写法是“毚”字去掉下面的“兔”加个“丂”,李学勤先生认为这个字从丂声,读如巧,所以这里就用巧字代替。

李学勤先生认为这个“巧”是妇好在娘家的私名[12],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就是武丁的配有妣癸的妇名。

笔者这里比较倾向于后者,因为在两个方尊上明白地写着“司巧母癸”,显然就是她庙号为癸,而妇好的庙号是“辛”,妇好墓里出土的文物上就刻着“司母辛”、“好”和“妇好”,按照大商的惯例,一个人不可能有两个带天干的庙号,所以那个“司巧母癸”必定是另有其人,她就是武丁的另一个配偶妣癸,“巧母癸”三个字是合书的,如果按照卜辞人名倒合书之例,也可以读作“癸母巧”,和妇妌又称“妣戊妌”的情况相似,妣癸可能本来的妇名就叫“妇巧”,但是卜辞中没有。

  自从李学勤先生提出来“巧”是妇好在娘家的私名之说后,学界群起而响应,举例子也都是仅举“司巧母”的例子,“司巧母癸”的例子绝口不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