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试题资料届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最新试题资料届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试题资料届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旋涡。
他的这种见解,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是完全正确。
无独有偶。
在六十多年前,一位名叫密卡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美国东海岸和欧洲西海岸同纬度的地区都有一种蚯蚓,而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
这是为什么?
这个疑问,引起了当时正在研究大陆和海洋起问题的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
魏格纳认为,那小小的蚯蚓,活动能力有限,无法跨越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情况,正好说明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本是连在一起的,后裂开形成了两大洲。
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为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和海洋的起》一书。
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
他看到儿子睡觉时,眼珠子突然转动起。
他感到奇怪,连忙叫醒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个梦。
这位医生想,眼珠子的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
于是他以儿子、妻子和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写成论,指出当人的眼珠子转动时,表示睡者正在做梦。
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用眼珠子转动次数和转动的时间,测量人做梦的次数、梦的长短。
洗澡水的旋涡、蚯蚓的分布、做梦,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然而,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岂止三个?
它说明科学并神,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那么,当你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必能发现真理。
1.解释词语。
(1)追根求
(2)见微知著
2.本的中心论点是
3.议论常用的论证方法有A,例证法;
B,引证法;
c,对比论证法;
D,比喻论证法。
本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4.出与“打破沙锅问到底”意思相反的一个成语。
答
5.本谈到的发现真理必须具备的三个条是
(1)
(2)
(3)
6.根据第三段的内容回答问题。
(1)中加“”和“发现者”、“创立者”的位置能否互换?
为什么?
(2)中加“□”的语句是什么意思?
(3)中画“——”的语句在含意上与第八段中的一个词语相照应,这个词是
7.这篇议论的论述结构是
8.读过这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
说搭配有术
1马超为父报仇,起兵反曹,攻下西京长安,兵指要塞潼关。
曹操立即派曹洪、徐晃率一万人马去守潼关,给他们十天期限十天内失了潼关,皆斩;
十天外,没有责任。
2二人到了潼关,马超兵天天在关下骂大街,直骂曹操八辈儿祖宗。
曹洪多次要出战,徐晃苦苦劝阻,到了第九天,徐晃一个没留神儿,曹洪领兵杀出关去,结果关掉了。
曹操大怒,指责徐晃,说曹洪年轻,徐晃你是干什么吃的?
徐晃叫冤,说我死劝活劝,少将军就是不听,我有什么办法!
徐晃其实有一段潜台词没说你明明知道曹洪年少不懂事,你却让他当一把手;
出了事你又让我这个当副手的当替罪羊,这平吗?
不就因为曹洪是你的堂兄弟、哥们儿吗?
曹操没辙,只好虚晃一枪,下令把曹洪拉出去斩了,众将一求情,也就免了。
3后,孙权也想演这么一出戏。
关羽轻敌上当,把荆州的边防军撤到北边去对付曹兵,荆州空虚。
孙权把大将吕蒙召,对他说,你和我兄弟孙皎一块儿领兵去袭取荆州,如何?
吕蒙当场反对你认为我行,就单独任命我负责;
你觉得孙皎合适,就单独让他干,不然的话,他仗着和你的关系,与我不配合,出了事谁负责?
孙权一看计谋被揭穿,忙说,由你当总司令,让孙皎在后边替你押运粮草。
结果一举拿下荆州。
4曹操和孙权都不是饭桶,而且是有眼光的领导。
他们识才、爱才、用才,但却有私心,在用人问题上搞搭配,卖西红柿搭茄子。
曹洪、孙皎是自个儿的堂兄弟、亲信,想提携重用,可又担心他们没有那个本事,于是就想出一个搭配的办法,干出成绩,自己哥们儿当然有份,而且是主要的那一部分;
出了纰漏,也有替罪羊。
5曹操和孙权的做法,不同于那些帮派头子、“大王”,一味地拉帮结伙,任人惟亲,只是有点私心,用搭配术遮掩,所以比较隐蔽,有很大的欺骗性,但危害不可小视。
军事要塞潼关丢了,整个战局处于被动,曹操还差一点当了俘虏,割须弃袍,狼狈不堪。
曹洪、孙皎不是不可以培养、提拔,而是不能一下子就放到重要的领导岗位,那样一,他们能力不够,可仗着“上头有人”,往往乱拍板,不听劝,一意孤行会闹出事。
一些单位,一些地方,一二把手长期不和,工作一团糟,其功过是非明眼人看得清清楚楚,可就是得不到解决;
实在搞得不像话了,就个“一律问斩”,一块儿免职,或者一直调离。
局外人往往搞不懂。
其实,如果顺着曹操、孙权的思路去理一理,大约就会看出门道儿了。
1、本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本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例一,例二
3.本大篇幅写了古人事例,的目的是评古还是论今?
4.本只举曹操在用人问题上搞搭配的例子可以吗?
5.本的论证方式是,本的标题点明了
6.联系实际,试举例因“搭配术”而滋生了哪腐败现象。
想和做
1两千多年前,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而罔,思而不学而殆。
”意思是说勤求学问而不用心思索,那还是罔罔然无所知;
只是挖空心思去想而不勤求学问,那还是疑难丛生得不到确实的知识。
2一个人从接受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说与记,学与思的过程。
学是思的过程,思是学的基础。
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方能循序渐进而终有所成。
3歌德曾经说过“谁不用脑子去思考,到头他除了感觉之外将一无所有。
”这正如人们摄取食物一样,只学而不思那是不加咀嚼,囫囵吞枣,食而不化,难以吸收,所学知识无法化为已有。
试想达芬奇学画时若不是每画一个蛋都仔细揣摩绘画的技巧,而只是追求简单的重复,他岂能成为一代巨匠?
在马列主义中国的时候,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主义者如果不是学而思,思而行,在吸取理论精髓的同时结合客观实际,而是一味地生搬硬套,那中国革命不早断送在王明之流“左”倾教条主义者手中了吗?
联系现在,我们学习知识,若只用头脑去背,而不整理,那么脑子虽被塞得满满的,却依然茫然无知,无法掌握及活用所学的知识。
4那么,是不是只要多思考而不必学习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孔子云“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
不如学也!
”可以想象一下爱迪生如果整天单纯地想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而不学习基础科学知识并加以实践,那么他能将设想变为现实吗?
而现在,在我们周围有许多人自命不凡,整日空想,好高骛远,认为学习是浪费时间,可结果呢?
都是一事无成,空自蹉跎。
我国进行改革若单只凭主观想象,而不学习正确的科学理论及前人的实践经验,怎样制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我国怎会有今日的腾飞?
5今天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
“吾生也有漄,而知也无漄。
”面对如此浩瀚的知识海洋,只学不思或只思不学都是无法到达光明彼岸的。
只有学与思相结合,在学习的基础上思考,提出见解,才是掌握知识的必由之路。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好高骛远;
(2)空自蹉跎
2.下面a、b两句话分别作为哪两段的结尾句?
选择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要获得知识,离不开思考。
学而思之,方能将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b思考必须建立在学习的基础上,这样的思考才能深化所学,有所创新。
A、a3b5b、a5b3c、a3b5d、a4b3
3.的中心论点是
4.给本划分段落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A、1/2345B、12/345c、12/34/5D、1/234/5
5.第3段画线句子中“这”指代的内容是
6.第4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7.关于学习方面的名言有许多,联系本请你再写出两句。
渭渭不息将成江河
(1)我们读一些科学名著,常常为它们旨意高远、体大思精、立论严谨、搜罗丰富而感叹,同时也不禁要问从哪里找到这么多的思想和呢?
其实,这决非朝夕之功,而是日积月累辛勤劳动的结晶。
(2)据不完全统计,马克思为了写《资本论》,曾钻研过1500种书,而且都作了提要。
这种工作毅力使人惊服。
列宁也是一样,善于从各种中,包括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的学作品在内,汲取他需要的材料。
(3)读书应做有心人。
要善于在平时逐渐搜集对日后有用的,把它们写成笔记。
有各种各样的笔记有些是简单的摘录;
有些加进了自己的见解,成了创作的半成品;
而另一些则是相当完整的精致短篇。
零既备,大器何难!
一旦需要时,就可以在更高、更一般的观点和思想指导下把它们组织起,使之成为有重大价值的科学著作。
(4)相传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是对客挥毫一气呵成的。
但我深信,王勃也一定是平日积累了许多清辞丽句,并且打下了腹稿,做了充分准备,才能当场吐玉泻珠,写出这篇骈体的压卷名著。
(5)1为了研究中国小说史,他从上千卷书中寻找所需要的。
2鲁迅也很重视积累。
3正如他自己所说“废寝輟食,锐意穷搜”。
4《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等书就是他辛勤輯录的成果。
5他的勤奋态度和认真精神,值得我们很好的学习。
(6)达尔是善于直接向大自然索取第一手的能手。
经过27年长期的积累和分析,终于发表了轰动一时的《物种起》,恩格斯称赞它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7)没有渐变,不会有质变;
没有数量,就谈不上质量。
只有平日多学习,多积累,才有可能产生高水平的创作。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大概是这个意思吧!
1.本的中心论点是在哪一段提出的?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
2.本运用许多事实做论据论证中心论点,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些事实(每个事实的概括不超过15个字)。
(4)
3.本第(3)段主要领起下哪几段,下面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第(4)段B、第(4)(5)段c、第(4)(5)(6)D、第(4)(5)(6)(7)段
4.第(5)段语序不当,调整正确的一项是()
A、21435B、21345c、12435D、52143
5.最后一段最后一句“大概是这个意思吧!
”中的“这”指代内容是
6.本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有
7.读完本后,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在读书方面的感悟。
谈“摆阔”
(1)一篇论摆阔、崇阔及效阔的说“摆阔之风不足虑,崇阔之风不可刮,效阔之风为害最烈。
”这一论断说对了三分之二,偏偏在要害的“摆阔”上出了毛病。
因这“摆阔”不但自身实不足取,而且是“崇”、“效”二风之。
“摆阔”从不像搞核武器密进行,而是在光天化日之下、灯火辉煌之中、众目睽睽之所招摇过市,“崇阔”之风焉能滥刮?
“摆阔”又不像发疟疾,其状苦不堪言,而是飘飘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