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154540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

《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

  校本课程开发在农村中小学的课程改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体现农村中小学办学特色、满足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教育需求、促进农村中小学生个性发展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为了适应中小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了三级课程管理的新策略,许多农村中小学纷纷开展了开发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验。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情况,吉林省临江市教育局组成调研组,对我市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了抽样调查。

并对其目前的状况,存在的问题,今后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反思,相信会对农村中小学具有极积的普遍意义。

  一、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成绩与问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全市有80%以上的中小学开设了校本课程,大多数中小学的校本课程采取了以学科加特长发展为主的形式。

有40%左右的中小学自编了校本课程的教材,相当多的学校开展了具有校本课程属性的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个别中小学正着手对中小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模式进行研究,其中花山中心校的《农村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模式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效。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全市许多中小学的校本课程密切结合了当地的资源,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

其中,花山中心校的经验有较强的典型性。

该校根据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地理特点,开展了具有校本课程特点的“三小三贴近”主题系列探究活动。

这一活动的目标是:

体现“以人为本,实践先行”的办学理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实践能力,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使他们学会多渠道的获得知识、技能,并通过这一活动提高教师的课程改革理念和专业水平。

这一活动包括以下内容:

花山的传说故事、自然风景、交通状况、建筑设计、特产、致富项目、环境保护、开发建设等等。

这一系列探究活动,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与实践,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有效地激发了师生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许多农村初中把“绿色证书”教育作为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这些课程密切结合当地的农业生产,贴近学生的生活,实用性较强。

例如,花山镇中学,根据本地发展庭院经济的要求开设了《绿叶类山菜栽培技术》、《测土施肥》、《温室栽培》等课程。

这些课程的开设,对于促进教育为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起到很大作用。

这些学校的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研究学生、研究农村的生产与生活,了解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并据此确定校本课程的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编写有关教材。

教师的主体性得到了提升,专业水平得到了提高。

  校本课程的开发激发了农村中小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他们的探究意识,实践能力,促进了他们的个性发展。

调查显示,我市农村中学80%以上以往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校本课程这块平台上,重新认识了自我,重新激发了学习上进的信心。

这些学生的进步,得到了教师的赞许和家长的认可。

究其变化的发展原因,我们认为至少有两点:

一是这些学校校本课程在形式和内容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

二是这些学校的校本课程及其有关活动使学生们站到了同一个起点,他们不再有过去的学业优劣之分,个人的努力和成绩能够得以显现和肯定。

中小学生从校本课程中体会到成功与自信,为他们的转变与发展提供了契机。

  总的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农村中小学校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它是农村中小学课程发展的一个新的切入点。

然而,在当前的条件下,农村中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并非尽善尽美,其不完善之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校本课程的课时常被挤占。

在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校本课程由于课时少,又不是上级抽测科目,往往不受重视。

在这些学校中,校本课程的课时经常被国家课程占用,导致校本课程形同虚设,只是课程计划中的一个概念。

  其二,校本课程的开发缺乏必要的基础性条件。

调查中发现,许多农村中小学办学经费不足,办学条件很差,教师结构不合理,开设校本课程的难度很大。

特别是“绿色证书”的教育需要一定的生产实习基地,专业化的任课教师和具有相当技术含量的课程,对于许多正常运转都难以维持的农村中小学校来说这些条件都是难以实现的。

 

  其三,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不高。

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初中,只在初一、初二开设少量校本课程,在初三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校本课程了。

有近半数以上的教师认为:

学生的国家课程成绩是上级评价教师的标准,校本课程在中考中根本得不到体现,搞校本课程开发出力不讨好,划不来。

  其四,大多数农村教师对开发校本课程意义不甚了解。

他们之所以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是为了响应上级的号召。

他们很少有人以学校、学生乃至教师自身发展角度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更不清楚校本课程的开发要解决哪些问题。

他们往往把校本课程的开发等同于知识的选择和教材的编写,使校本课程的开发重形式轻过程,形式单一,资源不足,选择性也很差,效果不甚理想。

  总之,农村中小学的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严重不足。

这些不足和缺陷,已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和农村学生个性的发展,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推进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对策

  坚持以学生为本,开发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的最终目标,是增强课程的活力与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它要求教师必须主动地研究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教育与课程发展的规律,研究与开发可资利用的课程资源。

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追求为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统一。

坚持以学生为本,首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并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发出多样化并具有选择性的校本课程,这应当成为我市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着眼点。

也是农村教育为“三农”服务最主要的切入点。

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消除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之间以及普通文化课和职业技术课程之间“一手硬、一手软”的“两层皮”现象。

要把国家课程方案的基本要求和为“三农”服务要求,统一于农村中小学课程,使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教育统一于农村中小学的培养目标,在实现国家规定的基础教育基本要求的同时联系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这是推进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促进农村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根本之策。

  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制度,保障校本课程顺利开发

  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后,学校和教师的主体地位逐渐受到重视。

但由于农村中小学的教师,大部分都身处不利条件,往往处于弱势地位。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他们存有严重的自卑心理。

因此,只有建立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保护制度,赋予农村中小学教师课程开发中的权利,才能激发广大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

要通过制度的建设,引导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地开发具有本地农村特点、适合于学校教学和学生发展需要的新课程;

同时要鼓励教师在充分论证可行性的基础上,大胆地对国家课程进行调查和改编,以实现“课程的校本化”,这是我市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出路。

  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促进教师本职工作和校本课程开发的紧密结合

  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低,缺乏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

这是阻碍农村中小学课程开发的一个难题。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农村中小学教师对观摩教学、教研活动、专家讲学和脱产学习这四种培训方式,最青睐的是观摩教学和教研活动。

他们认为,这两种方式密切地结合他们的工作,能够有效地解决他们在校本课程开发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其他两种方式往往很难结合农村中小学的实际,而且时间太短,难以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面对的各种问题。

由此可见,广泛发动农村中小学教师开展有关校本课程发展的教育科学研究,是加快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进程的重要方式。

建议农村中小学,在校本课程开发时,把工作任务作为课题进行研究,促使教师把完成本职工作与校本课程开发紧密结合,把自身发展与现实需要紧密结合。

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通过研究、反思、评价等方式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结果,进而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对策,有效地推进农村中小学的课程改革。

这是一种既能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又能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双赢”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