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心理策略1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151033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告心理策略1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告心理策略1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告心理策略1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告心理策略1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告心理策略1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告心理策略1Word下载.docx

《广告心理策略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告心理策略1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告心理策略1Word下载.docx

广告策划主要是是针对消费者的策划,因此,有效的广告策划首先应该研究消费行为的规律。

如图2—2所示的消费者决策过程模型(ConsumerDecisionProcessModel,即CDP模型)这是一个简单的版本,代表了一个消费者头脑中的形成购买决策的核心路径,它主要有以下7个主要步骤:

(1)需求确认;

(2)搜集资料;

(3)购买前评估;

(4)购买;

(5)使用;

(6)用后评价;

(7)处置。

第二节广告活动中的认知心理

在AIDMA法则当中,注意(Attention)、兴趣(Interest)、与记忆(Memory)都有是与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过程有关的,因此,广告传播首先要善于激发人们的认知需要。

一、广告与注意

成功的广告需要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如果不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它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更不用谈广告的效果了。

(一)注意的一般特点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外界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有两个基本的特征,一是注意的选择性,二是注意的集中性。

能够引起消费者注意的因素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从主观上来讲,是指消费者是否已经具备了购买商品的需要、愿望、动机以及对于某些商品的兴趣等等。

从客观上来看,是指新奇的、相对突出的、运动变化的刺激物及其对消费者感官的刺激强度与效果。

(二)广告注意的动机

消费者对广告的注意主要动机可能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之一:

1.广告能向消费者传递了特定的商品信息,对消费者有用;

2.广告的某种刺激形式独特、强烈,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3.好的广告创意可以能供人消遣,具有娱乐性。

(三)引起注意的广告策略

1.如何引起消费者的无意注意?

人们对广告的注意,通常是源于无意,而无意注意的发生与刺激的外部特征和主体自身的状态有关。

引起消费者无意注意的具体策略有以几个要点:

(1)大小与强度;

(2)重复或变化;

(3)动态与静态;

(4)色彩及对比;

(5)版面或位置;

(6)突破与新奇;

(7)标语与口号。

2.如何引起消费者的有意注意?

引起消费者有意注意的具体策略有以几个要点:

(1)注意迎合消费者的需求;

(2)善于捕捉消费者的兴趣;

(3)充分运用艺术感染力;

(4)恰当运用悬念手法。

图2-2 

消费者决策过程模型(CDP)的一个简单版本

二、广告与知觉

(一)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大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人们对客观事实的知觉经常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变形或歪曲现象。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知觉的选择性,二是知觉的偏见。

(二)知觉的选择性与广告策略

这种知觉的选择性,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

1.客观因素

(1)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

(2)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3)对象的组合;

2.主观因素

(1)需要和动机;

(2)兴趣;

(3)性格;

(4)气质;

(5)经验知识;

(三)知觉的偏见与广告策略

知觉的偏见是人们在感知事物的时候,由于特殊的主观动机或外界刺激,对事物产生一种片面的或歪曲印象的心理过程。

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首因效应

即第一印象的强烈影响。

事物给人最先留下的印象往往有强烈的作用,左右着人们对事物的整体判断,影响着人们对事物以后发展的长期看法。

2.近因效应

即最近或最后印象的强烈影响。

事物给人留下的最后印象往往非常深刻,难以消失。

3.晕轮效应

即一种以偏概全、以点概面的片面知觉。

人们在认识事物或人的时候,往往会从对象的某些突出的特征或品质推广为对象的整体印象和看法,从而掩盖了对象的其他特征或品质,形成某种幻化的知觉。

4.定型作用

即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的影响,也称“刻板印象”。

人们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凭借自己以往形成的固有经验和固定的看法去判断评价某类人或事物的特征。

四、广告与想象

一、想象的一般特点

1.什么是想象?

想象是指用过去感知的材料来创造新的形象,或者说是在人脑中改造记忆中的表象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2.想象的种类

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想象可以区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两大类。

无意想象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

有意想象是指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在有意想象中,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二、广告构思中的想象与创造

1.广告想象的依据

广告的创作活动,总是要从一定的目的出发而进行。

因此,广告想象的依据是广告的主题,它反映了厂家对广告的基本要求,只有依据这个主题进行创作,才能达到向人们传达信息的目的。

2.再造想象与广告创作

为了加深广告接受者对于广告信息的理解与记忆,广告的设计者应该注意发挥广告对于消费者在广告接受过程中所具有的再造活动特点,在广告作品的设计与表现手法上,尽量刺激人们的欲望,能给人们的再造想象活动提供尽可能多的线索,使广告的接受者能充分发挥再造想象的作用,更好地理解记忆广告的信息。

 

3.创造想象与广告创作

(1)把不同的形象综合起来,形成新的形象,即旧要素的新组合;

(2)放大或缩小某些广告对象的特殊性质、功用或特点,使消费者对产品产生较强烈的印象。

4.运用想象活动的广告对策

(1)比喻 

即运用人们所熟知的事物作类比,使人产生联想,增强对商品的认识。

(2)寓意 

即运用有关事物间接表现主题,启发人去思考与领会。

(3)比附 

用外表不相关但有内在联系的事物来表现广告商品的形象,给人以生动、深刻的印象。

(4)夸张 

即用显而易见的含义夸张或形体夸张突出商品形象,给人以强烈的印象。

三、广告与记忆

在广告传播中,消费者对广告信息的记忆,是帮助他们思考问题、做出购买决定不可缺少的条件。

(一)消费者的记忆特点

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回忆(再现与再认)等方式,在人们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记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我们称之为记忆系统,它可以用图02-04来表示。

图02-04 

记忆系统

消费者的记忆与其消费活动是密切相关的,从广告心理的角度来看,广告策划人更加关注长时记忆。

从长时记忆的角度来考察消费者的记忆,他们对于广告所传达的信息的记忆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程序记忆

程序记忆通常是以人们操作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如对书写、劳动操作和某种习惯动作的记忆。

2.情景记忆

情景记忆通常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再现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它保存事物的感性特征,具有显著的直观性与形象性。

3.语义记忆

语义记忆通常是以词语的形式,在人们头脑中以思想、概念或命题为内容的记忆。

(二)广告的记忆过程

广告的记忆过程可以相对地区分为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广告识记是指消费者获得广告信息的过程。

广告识记是广告记忆过程的开始,是保持的必要前提,要提高广告的记忆效果,必须有良好的广告识记。

广告的保持是过去接触过的广告映象在头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

当过去经历过的广告传播重新出现时就能够识别出来,这就是广告再认。

广告的回忆就是指不在眼前的、过去经历的广告信息在脑中重新出现映象的过程。

三)增强消费者记忆的广告策略

增强消费者对广告的记忆效果的常用广告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种:

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容量为7土2个组块。

因此,所需记忆的东西越少就越容易记住。

为了使广告信息在更大程度上为消费者记住,就应尽可能地减少记忆内容的数量。

一个刺激的维度指的就是它的特性的数量。

要想增加人们正确辨认刺激的数目,应当设法增加刺激的维度,而不是只在一个维度上作单调的刺激。

利用直观的、形象的刺激物传递信息,能增强消费者对事物整体印象的记忆。

理解是识记材料的重要条件。

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意义识记,有助于识记材料的全面性、精确性和巩固性。

适当的重复是增强记忆效果、延长记忆作用时间的一种重要手段。

根据记忆与遗忘的心理学研究、最初的和最后记亿的事物比较容易记牢,中间部分通常被遗忘。

因此、在广告制作当中,必须注意对广告信息作合理的排列。

在广告传播中,将广告文稿写成诗歌、顺口溜、对联等形式,使之合辙押韵,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从而增加人们的兴趣和注意,能收到良好的记忆效果。

第三节、改变消费者态度的广告策略

一、消费者对商品的态度

态度是一个人对待人、物或思想观念的评估性的总体感觉,是行为前的准备心态。

可以把态度的结构概括为三个要素:

认知的、情感的和行为倾向。

认知的要素指的是我们对态度对象的所有认识。

情感因素实质上是人们对态度对象的评价,它表达了消费者对具体商品的好恶。

在商品的态度中,行为倾向指的是购买的意向。

态度是后天经验形成的,又是可以改变的,那么,我们可以利用有关态度改变的原理促使消费者建立对某一产品或品牌的良好态度。

这是因为如果人们对某件事情或人的评估是正面的、好的,他们就会积极地接近这一态度对象。

如果评估是不好的,他们就会疏远态度的对象。

二、霍夫兰的态度改变说服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卡尔·

霍夫兰在美国陆军主持研究战争中对敌宣传和美军士气的问题。

战后,他回到耶鲁大学继续进行态度改变方面的研究。

霍夫兰关于公众态度改变的研究对于研究消费者态度的改变很有启发。

霍夫兰认为人的态度的改变主要取决于说服者的条件、信息本身的说服力以及问题的排列技巧。

(一)说服者的条件

一个信息是否有说服力,能否令人们信服,首先是取决于由谁发布的,其来源于何处。

马路边上听到的信息与报纸或广播中听到的信息,其说服力显然大不相同。

更重要的是这个信息传播者本身的条件。

霍夫兰认为声誉的最主要成分是专门知识(或专家身分)和超然的态度。

另外,传播者的意图与动机也会影响到信息的说服力。

(二)信息本身的说服力

除了信息传播者的某些特点能够影响信息的说服力之外,信息本身的特点也能影响信息的说服力。

信息立论的特点、信息传播的方式及信息立场与接受者立场的差距等均是影响说服力的重要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