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委党校研究生考试政治理论.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14513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委党校研究生考试政治理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委党校研究生考试政治理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省委党校研究生考试政治理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省委党校研究生考试政治理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省委党校研究生考试政治理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委党校研究生考试政治理论.doc

《山东省委党校研究生考试政治理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委党校研究生考试政治理论.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委党校研究生考试政治理论.doc

2015研政治理论部分

一、概念解释题

1.资本(P15)

答:

是一种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是一个特定的政治经济范畴,它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2.货币(P12)

答:

就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具有五个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3.抽象劳动P11

答:

抽象劳动是撇开各种具体形态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其内容就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一定支出,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者的社会生产关系。

4.生产关系

答:

生产关系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是生产力的社会形式。

它包括: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产品的分配和消费关系。

5.上层建筑

答: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和社会意识形态两部分,也就是社会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的结合。

6.价值规律P12

答:

马克思认为,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

其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归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以价值为基础进行交换。

7.使用价值P10

答:

商品具有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效用,物的有用性构成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它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实现。

8.资本积累P17

答:

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

9.可变资本(P16)

答:

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仅创造出自身价值而且创造出超过自身价值的价值。

10.实事求是P95

答: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务的内部联系,既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11.理性认识(P97)

答:

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借助思维对感性材料的加工而获得的对事物全面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12.主要矛盾P100

答:

是指在事物复杂的诸多矛盾中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的矛盾,其他的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13.共同富裕P204

答:

是相对贫富悬殊、两极分化而言的,是指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普遍富裕,人人共享发展成果,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14.循环经济

答:

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15.民主集中制P257

答: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16.自由人联合体P27

答:

所谓自由人联合体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所谓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指人的能力全面提高,人的社会关系日益丰富和发展,人与人自然的关系和谐,人的多样性需要得到满足,人的自由个性充分发展等。

17.矛盾的特殊性P100

答:

事物内部包含的矛盾特殊性,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认识矛盾的特殊性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P194

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文化。

它构成了我们国家软实力的核心,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标志。

二、辨析题

1.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答: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认识的目的不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改造世界。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和认识发展的最终目的。

2.对新事物要肯定一切,对旧事物要否定一切。

答: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根据辩证的否定观,要全面的看待事物,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新事物是在批判地继承了旧事物中的一切积极的有生命力的因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新旧事物之间就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3.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唯一动力。

答: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同一性和斗争性都不能孤立的起作用,使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4.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思想状态,要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实事求是。

P145

答: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统一于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更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

5.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答: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法律只有得到严格执行,才能彰显其价值和权威。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内容,严格执法是我国新阶段依法治国的重要目标,充分表明法律得到全面实施是法治本身的基本要求。

如果执法不力,法律再完善也终究是一纸空文。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6.发展才是硬道理,这里所说的“发展”是指经济发展。

答: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发展是指全面发展,科学发展,既包括经济发展,也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发展。

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答: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第一,认识是在实践中发生的。

第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克服了以往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机械性、直观性,是认识论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认识来源于实践,把辩证法和实践引入了认识论,不仅解决了正确地说明世界的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问题在于改造世界。

8.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为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人民群众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

9.计划与市场的多少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P174

答: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是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10.强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就是要劫富济贫搞平均主义。

P203

答: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核心是要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更好地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1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

答: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1)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都是为了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从而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运动形式。

社会革命是社会制度的根本质变,是用新的社会形态代替旧的社会形态,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发展;改革则是同一社会制度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2)中国的改革实际说明“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立足本国国情,总结实践经验,根据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和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自觉地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从而使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各方面的进步。

所以邓小平说: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1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答: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这一制度根本不同于西方国家实行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一党制,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人民政协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13.提高立法质量,必须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答: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

14.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P41

答: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实践标准又具有确定性不确定性。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1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只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有力手段。

答: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民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政治民主化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16.中心工作是各项工作中关键性的工作,所以只要用全力抓住它,其他工作会自行解决。

P102

答: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中心工作是各项工作的带关键性工作,抓住了它,就能做到“纲举目张”。

但其他工作也并非不重要,其他工作反过来会影响中心工作。

17.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P190

答: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依法治国必须坚持而不能否定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完善而不能削弱党的领导。

18.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

答: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

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也更为繁重和紧迫。

这就要求我们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三、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P1

答:

(1)社会化大生产的社会历史条件

(2)资本主义弊病的暴露和经济危机的发生。

(3)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

2.简述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

答:

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

唯物史观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以剩余价值理论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殊运动规律。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支柱。

3.马克思关于货币职能的论述。

P12

答:

货币具有五个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4.如何理解马克思揭示的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P12

答:

一是财富和价值的区别,财富的源泉不仅是劳动,还有其他生产要素。

二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包括一切生产劳动。

5.什么是价值规律?

P12

答: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以价值为基础进行交换。

6.简述马克思关于资本的特殊性质的论述。

P15

答:

第一,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第二,资本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体现出的资本家雇佣工作的剥削关系。

第三,资本是一个运动过程。

7.什么是劳动力的价值?

P14

答:

劳动力商品价值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二是维持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三是劳动者学习专门的劳动技能所必要的教育或训练的费用。

8.列宁是如何论述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的?

P43

答:

他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直线,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

这一曲线的任何一个片断、碎片、小段都能被变成独立的完整的直线,而这条直线能把人们引到泥坑里去。

9.列宁关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论述。

P42

答: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发展观,二者对立的实质在于对事物发展的动力或泉源的看法不同。

形而上学用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因而是僵死。

辩证法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因而是活生生的,只有辩证法才能提供说明事物运动本质的钥匙。

10.毛泽东是如何论述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

P66

答: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