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重科与三一重工财务报表对比分析doc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144457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联重科与三一重工财务报表对比分析doc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联重科与三一重工财务报表对比分析doc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联重科与三一重工财务报表对比分析doc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联重科与三一重工财务报表对比分析doc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联重科与三一重工财务报表对比分析doc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联重科与三一重工财务报表对比分析docWord格式.docx

《中联重科与三一重工财务报表对比分析doc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联重科与三一重工财务报表对比分析doc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联重科与三一重工财务报表对比分析docWord格式.docx

2、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整个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呈现比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3、工程机械对售后服务有非常高的要求,行业存在比较明显的规模效应。

4、行业投资规模比较大,属于人力、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对新进入者来说,行业进入壁垒比较高。

三、国内工程机械产品市场竞争格局

国内工程机械行业主要分为挖掘机、起重机、混泥土机械、路面与压实机械、装载机。

叉车、推土机、桩土机械市场规模比较小。

挖掘机市场:

产品可细分为大型挖掘机、中型挖掘机、小型挖掘机。

挖掘机是工程机械领域中技术难度最高,但是利润最大的子行业。

目前,国内挖掘机市场竞争力量主要有国内企业,韩日企业和欧美企业;

总体上欧美企业产品处于产品高端区,韩日企业产品属于产品中端区,国内产品属于产品中低端区;

生产厂商集中度不高,企业间竞争比较激烈。

而供应商集中度比较高,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强。

消费者议价能力一般。

挖掘机几乎没有替代产品。

叉车市场:

叉车又可以细分为集装箱叉车、内燃叉车和电动叉车,国内下游企业需求比较分散。

国内品牌占据中低端市场,而外资企业如林德、TCM等占据高端市场。

目前来说,行业集中度比较高,杭叉、合力合计占有市场的50%以上。

产品进入壁垒比较低,企业可以进行组装式生产,未来行业竞争格局可能恶化,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

装载机市场:

装载机主要用于煤炭、矿石等物料装卸、公路铁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工程建设、建筑施工等。

国内装载机市场上竞争力量主要是国内企业。

市场需求有一定的增长,但是增长空间不大。

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市场的影响程度较小,国内市场厂商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目前国内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7%左右,出口销售收入所占比例大约为20%。

混泥土市场:

混泥土机械主要产品有混泥土搅拌输送车、混泥土搅拌楼(站)、

拖式混泥土泵、混泥土泵车以及配料车等辅助设备。

市场对产品可靠性、售后服务要求比较高。

国内混泥土机械的关键零部件,如搅拌主机,液压马达减速机、搅拌输送车底盘、称量系统、电控系统等,大部分都需要从国外进口,产品水平起点比较高,主要性能指标基本与国际同类产品持平。

行业利润率比较高,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下:

第一、行业集中度比较高。

竞争格局基本为中联重科以及三一重工双寡头的垄断局面,两公司市场份额合计占有率超过了80%。

行业进入壁垒比较高,售后服务水平及泵车的技术都有非常高的要求,预计这两家公司的垄断格局将持续一段时间;

第二,国内许多大中城市出台相关政策,禁止现场搅拌,水泥散装率由现在的44%提高到60%左右;

第三,国内目前只完成进口替代,国际市场潜力巨大,尤其是在泵车领域,还需要部分进口;

出口已经突破高速增长的临界值,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的出口都可能保持翻番的增长。

工程起重机械市场:

工程起重机械又可分为汽车起重机、履带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国内市场需求比较大。

国产品牌基本上已经取代了进口产品。

国内产量占全球汽车起重机领域市场份额超过60%。

桩工机械:

主要产品为打桩机、凿岩机、隧道掘进机、旋挖砖机等。

产品技术含量高,单价高,目前需求非常旺盛,产品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情况将决定需求空间的扩大程度。

2004年时三一重工仅处于起步阶段,但是目前已经占据旋挖砖机市场份额的40%左右,国内比较有竞争实力的竞争对手有徐工集团、山河智能等,由于行业规模不大,难以支撑一家大型企业。

路面与压实机械市场:

路面与压实机械国内主要产品有铲运车及平地机、筑路机。

摊铺机、压路机、沥青搅拌设备、其他压实机械。

其中沥青搅拌设备还需大量进口,价格昂贵。

目前来说,三一重工产品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由于行业规模比较小,加之国内公路投资趋势逐渐减缓,因此增长空间不大。

四、中联重科概述

1、中联重科简介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2年,2000年10月在深交所上市,2010年12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作为制造和研发重大高新技术装备企业,中联重科为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如能源工程、建筑工程、交通工程、环境工程等提供服务。

公司注册资本77.06亿元,员工3万余人。

2012年,中联重科下属各经营单元实现收入900亿元,利税过120亿元。

中联重科经营领域涉及建筑起重机械、工程起重机械、混泥土机械等多个工程机械子行业,

中联重科自上市以来,每年的复合增长率超过56%,目前中联重科共有13大类别产品、66个产品系列,640个产品品种都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中联重科还拥有目前世界上最齐备的产品链。

研发的有自主品牌的产品在七十多个国家畅销。

中联重科的发展采取外延式发展与内源式发展并重的策略。

先后收购了湖南机械厂、、浦沅集团、中标实业、陕西黄河工程机械集团、意大利CIFA公司、湖南车桥厂、华泰重工、信诚液压,于2007年整体收购母公司建机院的经营性资产,实现了整体上市。

目前,中联重科在中国湖南、上海、陕西、广东以及意大利米兰等地同时生产经营。

除现代化的自动化生产线和加工设备外,中联重科还拥有非常完善的销售网络和比较强大的服务体系。

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2011年排名中中联重科位列第八位;

在全国机械行业100强排名中位列第六,并且进入“全国企业500强”行列。

2、公司主要股东

3、发展战略

(1)、通过并购增强实力中联重科经过二十年,从一个只有数名科研人员创立的小公司发展成“最具全球竞争力的中国企业”。

在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中联重科先后九次成功进行跨国界、跨地域的重组并购,无论是企业实力还是企业规模都快速壮大,逐步成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

经过一系列的并购,奠定了中联重科在行业的领导地位。

(2)、实行产品差异化战略

在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上,中联重科目前生产的13个类别的产品、66个产品系列,700多个产品品种,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全世界最齐备的产品链。

中联重科建立了跨国界、跨地域的新产品研发平台,该平台的新产品研发模式是以“技术集成、高位嫁接、全球合作、上下延伸”,通过有效整合中联重科的全球资源,在产品研发、战略采购、工艺革新、市场渠道等多方面进行深度融合。

例如,中联重科通过拥有的一批独特的混泥土关键技术,年度开发新产品百余款。

2011年,中联重科申报机械方面的专利3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05项,研发的混泥土机械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以及世界第一的记录。

公司还研制了集成式高适应性干混砂浆柔性生产设备及运输、施工成套设备,实现了我国干混砂浆生产设备在高效、节能、环保、多品种干混砂浆生产等方面的技术突破,带动了行业技术提升,在目前国家大力提倡低碳环保、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促进了干混砂浆的推广应用。

(3)、技术、人才、创新三位一体

中联重科拥有一支实力强劲的研发团队。

中联重科目前拥有超过4000名工程技术人员的国际研发团队,包括十八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公司的核心研发团队拥有二十五个主要研究人员,他们的平均服务年数都超过十年以上,由经验丰富的国内和意大利研发机构资深科学家来领导,许多人都在其研究领域内有相当高的知名度。

在拥有强大的科研能力基础上,中联重科建立了二级技术创新平台。

第一级平台为技术人才创新平台、共性基础技术研究平台、科技资源创新平台和信息化创新平台;

第二级平台为各事业部之间产品共同研发平台。

首级平台依托国家混泥土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及工程机械行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机械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刺激平台提供科技资源、共性和基础技术、信息化和技术人才的支撑,形成完备的高端创新体系。

中联重科通过两级平台的两端延伸、自主创新,实现产品升级换代、关键技术攻关以及新产品开发,从而带动企业技术进步。

在创新上,中联重科根据技术发展的方向,细分专业,专业化强化,同时将细分后的专业予以重新整合创新;

同时着重对引进的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依靠自

主品牌的积累在技术研发上加大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形成技术创新机制。

强大的可持续创新研发能力和领先的产品技术优势构成中联重科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中联重科通过围绕一流的研发基地,一流的基础技术、一流的行业人才、一流的验证平台以及一流的管理机制的建设,预计在2015年前达到技术上世界领先,引领全球混泥土机械技术发展,为实现全球发展战略做好全面技术支撑。

新的客户服务模式(4)、创

中联重科始终致力于最大限度的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

2011年,中联重科推品牌服务:

“蓝色关爱”。

四、三一重工发展概述

1、三一重工简介

1994年三一集团投资创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总部位于湖南省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3年7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

600031,股票简称:

三一重工。

自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以来,销售收入增长的速度每年达50%以上。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50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9.54%,净利润86.49亿元,同比增长54.06%,每股收益1.14元,同比增长54%。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工程机械的制造、研发和销售,是国内最大、全球第五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也是世界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产品主要包括挖掘机、混泥土机械、汽车起重机、履带起重机、筑路机械、桩工机械。

在“品质改变世界”的经营理念下,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用于研发的资金达到销售收入的5%—7%,努力使产品质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目前,三一重工在全国已建有十二家6S中心。

在全球拥有169家销售分公司、2000多个服务中心、7500多名技术服务工程师。

近年,三一重工相继在德、美、印、巴建有工程机械研发中心。

三一重工自主经营的机制、独有的经营理念和完善的服务网络,将优质服务和创新服务贯穿于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

三一重工2005年6月成为国内首家股权分置改革企业,并成功实现全流通,

三一重工因此也载入国内资本市场史册。

2、公司主要股东

3、发展战略

(1)、三一重工的发展目标

维持现有的先进技术水平;

成为中国机械装备工业的标志性企业。

(2)、三一重工经营战略

实施专业化经营战略。

以扩大产业规模为基础创造效益,以效益为基础树立品牌;

打造基于核心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行业一流的管理、研发和营销骨干队伍;

服务能力同时超越行业标准和客户期望,成为行业标杆。

(3)、三一重工的产业定位

主导产业为工程机械产业以及租赁业务,通用机械制造业为公司未来目标。

(4)、三一重工的竞争战略

国内市场上采取差异化战略。

力争开发设计出国内领先的前沿产品,促进产品换代和升级;

在品种差异化方面,促使产品的成套化和大型化以及微型化,不参与处于中低端的国内产品的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