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pH监测文档格式.docx
《24小时pH监测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小时pH监测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许多十分繁忙又大力鼓励我的临床研究者对本书编写提出了宝贵意见,没有他们的帮助就不可能完成此书。
十分感谢本书的所有编写者,特别感谢EamonnQuigley博士在百忙之中仔细审阅了全部内容并为本书作序。
并感谢ManfredRitter博士撰写动态γ计数检测章节、JonasZaar先生提供原始插图。
缩写对照表
CIIP 慢性特发性假性肠梗阻
CIP 慢性假性肠梗阻
CPM 每分钟周数
DES 弥漫性食管痉挛
DGER 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
EAS 肛门外括约肌
EGG 胃电图
EMG 肌电图
ENS 肠神经系统
ERCP 逆行胰胆管造影
GER 胃食管反流
GERD 胃食管反流病
GI 胃肠道
HAPC 高幅度传导性收缩
HPZ 高压区
IAS 肛门内括约肌
IBS 肠易激综合征
IHD 缺血性心脏病
LES 下食管括约肌
NCCP 非心源性食管动力异常
MMC 移行性运动复合波
PIP 压力反转点
RAIR 肛门直肠抑制性反射
RMC 直肠复合运动
RIP 呼吸反转点
SO 奥狄(Oddi)括约肌
SPT 定点牵拉法
SLE 系统性红斑狼疮
TLESR 短暂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
UES 上食管括约肌
第一章 消化系统解剖学
胃肠道(GI)可简单地描述为一条由口腔至肛门的中空、肌性管道。
按其不同的内径及功能特征,胃肠道可分为以下几部分:
·
食管
胃
小肠
结肠
直肠
肛门。
另有两个实质性消化器官,肝脏和胰腺,分泌消化液经引流小管到达小肠(图1.1)。
消化系统的作用是消化食物,即粉碎食物并转变为最小成分,以使机体能用来构筑和滋养细胞并提供能量。
1.1 胃肠道管壁的基本结构
整个消化管管壁可清楚地分为几层,其组成如下(图1.2):
粘膜
粘膜是中空器官的内膜。
将管腔内容物与肠壁内部结构分隔开,由上皮层、固有层和粘膜肌层组成。
图1.1消化系统。
图1.2胃肠道管壁的基本结构(图为食管的各层结构)。
食管和末端肛管的上皮为鳞状上皮,其余消化道粘膜由柱状上皮细胞组成。
在不同的器官,这些细胞的结构也不相同。
上皮层下的粘膜固有层中有毛细血管网、淋巴管和肠相关淋巴组织的免疫细胞,是抵御病原体侵袭的第一道重要防线。
粘膜下层
粘膜下层位于粘膜下。
粘膜肌层是一层薄的肌肉,将粘膜层和粘膜下层分隔开。
粘膜下层含有血管、淋巴管和称之为粘膜下神经丛(Meissner神经丛)的神经网。
在食管,此层还包含分泌粘液的腺体。
肌层
肠壁的肌肉包括数层肌纤维,每层肌纤维排列方向不相同。
大部分消化器官有两层肌肉,内环肌和外纵肌。
但胃例外,其还有一层斜行肌;
结肠也较特殊,其外纵肌层沿结肠纵轴形成三条分散的肌带(结肠带)。
肌层的神经网称为肠肌间神经丛(Auerbach神经丛),位于环行肌与纵行肌之间。
除了包含上食管括约肌(UES)的近段食管,及包含肛门外括约肌的远段肛管两者的肌层是由横纹肌纤维组成之外,胃肠道肌肉一般是由平滑肌纤维组成的。
外层/浆膜
浆膜是一层结缔组织,构成消化器官的外层。
胃和小肠的浆膜与腹膜(一层浆膜)相延续。
1.2 胃肠动力的神经调节
消化系统的神经调节是很复杂的,并且大部分都在人们的意识控制之外(不随意的),但近段食管和肛门是可受意识控制的。
此处的肌层由横纹肌组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可随意控制的。
消化道的其余部分受自主神经(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和肠神经系统(ENS)(存在于肠壁内的神经细胞丛)调节。
图1.3(a)肠神经系统(肌间神经丛和粘膜下神经丛)位置。
(b)图示肌间神经丛和粘膜下神经丛作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转换神经元。
胃肠道的神经支配可分为外来和内在两部分(图1.3)。
外来神经支配
外来神经支配主要通过躯体运动神经或自主神经系统来完成(图1.4)。
躯体运动神经
咽及近段食管横纹肌运动的神经支配主要通过颅神经的运动神经元完成。
肛管横纹肌运动则由阴部神经控制。
图1.4胃肠道自主和躯体运动神经支配。
自主神经调节
消化道大部分是由自主神经控制的(不受人的意识控制)。
自主神经系统可分为两部分:
副交感神经系统,包括迷走神经,主要作用是促进胃肠运动。
虽然有许多不同的神经递质,但乙酰胆硷仍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促进平滑肌活动和激素分泌的神经递质。
副交感神经系统利用肠肌间神经丛(如下)作为转换神经元
交感神经系统主要作用是抑制胃肠运动,其神经纤维通过一系列神经节到达肠肌间神经丛(如下)。
去甲肾上腺素是交感神经系统最重要的神经递质。
内在神经支配
胃肠道的内在神经支配是通过ENS完成的,ENS为影响胃肠运动的一个复杂而高级的内在调节器。
胃肠道运动主要是在ENS作用下产生的。
ENS直接从肠道获得信息,在或不在自主神经系统的参与下迅速产生相应的应答。
因此,ENS常称为“肠道的微型大脑”。
ENS的神经也被认为是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平滑肌细胞、肠粘膜腺体,以及其他壁内神经细胞之间的转换神经元。
通过这种方式,自主神经系统,或实际上是中枢神经系统,可调节ENS的活动。
ENS由两个不同的神经网络组成:
肠肌间神经丛(Auerbach神经丛)是位于环肌层和纵肌层之间的神经网络
粘膜下神经丛(Meissner神经丛)是位于粘膜下层,在粘膜层和环肌层之间的神经网络。
1.3 胃肠动力的激素调节
胃肠道动力和括约肌压力也透过消化道分泌的许多激素来调节(表1.1)。
表1.1消化道激素。
激素
来源
作用
胃泌素
胃窦
增加下食管括约肌压力,促进小肠蠕动和胆囊收缩。
胆囊收缩素
十二指肠和空肠
促进胆囊收缩。
减缓胃排空并减少小肠蠕动。
胰泌素
十二指肠和空肠粘膜
通过增加幽门压力抑制胃排空,抑制小肠和大肠运动。
胃动素
十二指肠
加速胃排空,调节移行性运动复合波。
生长抑素
胰腺(朗格罕斯岛)和下丘脑
抑制许多胃肠激素分泌。
在动力方面的作用尚不清楚,进流质后加速胃排空。
抑胃肽
上段小肠粘膜
当小肠充盈时减缓胃排空。
胆囊收缩素-CCK;
抑胃肽-GIP;
下食管括约肌-LES。
1.4 食管
食管的主要作用是将食物运送到胃。
它是一个肌性管道,长约25cm,两端有括约肌:
即上食管括约肌(UES)和下食管括约肌(LES)。
食管括约肌有助于保持吞咽过程中的食管排空,也可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喉和口腔。
食管在三个水平处略为狭窄(图1.5):
上食管括约肌
受主动脉和左主支气管压迫的食管中段
食管通过横膈处。
异物如食物等易在这几处梗阻。
UES由环咽肌组成,环绕上段食管并附着于环状软骨。
食管环行肌内层亦与UES相延续。
上食管括约肌在防止食管内容物反流至口腔和喉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防止梗噎和误吸。
下食管括约肌
LES由平滑肌组成,常位于食管由胸腔进入腹腔的横膈水平。
LES在胃与食管之间保持症一个高压区,对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起主要作用。
图1.5 食管。
食管壁
食管壁厚3-4mm,与所有的消化道壁相似,它主要有四层结构(图1.6)。
图1.6食管壁结构。
(a)横纹肌层的近段结构。
(b)平滑肌层的远段结构。
食管内层粘膜由鳞状上皮细胞组成,延伸至Z-线即转变为胃的单层柱状上皮。
Z-线环绕成Z字形,标声着胃和食管粘膜的分界。
在正常人,Z-线或磷状-柱状上皮相接于LES水平(距食管和胃贲门解剖交界约2cm处)。
粘膜下层由胶原和弹性纤维组成,含有粘液腺分泌粘液,对食管起保护膜及润滑作用。
食管肌层分两层:
内环肌层和外纵肌层。
这种肌纤维的排列有利于食管蠕动收缩以及食管管腔内容物向胃传送。
组成食管肌层的肌纤维有两种(图1.7):
图1.7食管体部横纹肌和平滑肌分布图解。
横纹肌纤维组成食管的近段1/3以及UES。
虽然这部分食管由横纹肌组成,但对它的随意调节却是有限的(如吞咽开始时),大部分是自主控制的
平滑肌纤维。
接近食管远段,管壁的平滑肌纤维渐增多。
远段1/3食管完全由平滑肌纤维组成,这些纤维完全由肠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支配。
外层
食管咽部的外层由富有弹性的结缔组织组成,能在食物通过引起食管扩张时伸展开。
在腹部,食管通过膈肌后被腹膜包绕。
神经支配
近段食管横纹肌的运动神经支配,来自起源于脑干迷走神经的运动神经。
每条运动神经纤维直接终止于数条可激活的横纹肌纤维(图1.8)
远段食管平滑肌的自主神经支配通过副交感和交感神经系统来完成。
所有到达食管的副交感神经均来自迷走神经。
图1.8运动神经直接到达数条横纹肌纤维。
肠神经支配
肠肌间神丛(Auerbach神经丛)支配肌层的运动。
这个神经网络位于食管环肌和纵肌层之间。
食管的粘膜下神经丛分布稀少(图1.3)。
1.5 胃
人体胃的容量是可变的,基础条件下可容纳200-300ml,但能增大至1-1.5L。
胃有5个主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