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真题.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13863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真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真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真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真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真题.doc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真题.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真题.doc

2016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要求()

  A.各级政府及时下达升学指标

  B.适当增加考试次数

  C.建立学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

  D.将各种竞赛成绩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升学的依据

  2.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方向是()

  A.全面普及学前教育B.全面普及义务教育

  C.全面普及中等教育D.全面普及高等教育

  3.一般认为,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是在()

  A.唐朝中期B.明朝中期C.清朝末期D.辛亥革命以后

  4.《学记》云: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这句话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教学相长B.长善救失C.循序渐进D.启发诱导

  5.教师将自我的教育观念转变及教学能力提升的过程写成自传,通过积极的自我反思,进而明确专业发展方向的教育研究方法是()

  A.教育叙事B.样本比较C.教育实验D.抽样调查

  6.教师组织学生创办墙报,布置教室,设计班徽,以独特的班级文化来影响学生品德。

这种德育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B.情感陶冶法C.说服教育法D.品德评价法

  7.教师分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判断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新知的条件。

这种评价方式是()

  A.形成性评价B.差异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

  8.我国政府通过在国外设立“孔子学院”,让更多的外国民众学习汉语,了解中国,喜欢中国。

这说明教育可以()

  A.创造更新文化B.传播交流文化

  C.选择提升文化D.筛选保存文化

  9.教育相对于社会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

下列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论述正确的是()

  A.教育的思想和内容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无关

  B.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不会受政治制度的影响

  C.教育不受生产关系的制约

  D.教育要先行,可以超前于当前经济发展水平

  10.下列表述中属于社会本位论的是()

  A.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B.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C.社会要求会阻碍个体素质的发展D.教育目的应根据个人发展需要制定

  11.学校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B.是否有活动场地

  C.是否具有活动内容D.是否有活动工具

  12.“昔孟母,择邻处”;“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这两句话所指的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是()

  A.遗传B.环境C.学校教育D.个体主观能动性

  1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揭示了教育的()

  A.个体功能B.社会功能C.经济功能D.政治功能

  14.1956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

下列与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共同构成三大教育目标的是()

  A.思维目标B.态度目标C.价值观目标D.动作技能目标

  15.教师模拟组织了一场话剧,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人物心路历程。

该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是()

  A.演示实验法B.谈话交流法C.情境教学法D.读书指导法

  16.“坚持真理,惩罚分明”体现了教师的()

  A.职业良心B.公正意识C.教育义务D.专业荣誉

  17.与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共同构成教育基本要素的是()

  A.受教育者B.教育领导者C.教育方法D.教育内容

  18.关于视听材料的逼真程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越逼真学习效果越好B.中等程度的逼真度效果最佳

  C.越模糊学习效果越好D.学习效果与逼真程度无关

  19.张老师在教学生区分形近字“慢”、“漫”、“谩”、“幔”时,将四个字相同的右半部分用白色粉笔写出,相异的左半部分用彩色粉笔标出,张老师用了知觉的()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

  20.有些人生病时又想病快点好,又不想吃苦药。

这种冲突属于()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

  21.学生将《辛丑条约》的内容“赔款、禁止人民反抗、允许外国在中国驻兵、建领事馆”浓缩为“钱禁兵馆”四个字,并用“前进宾馆”来帮助自己记忆。

该生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A.自我提问法B.位置记忆法C.视觉联想法D.谐音联想法

  22.“元素周期表”的学习,深化了学生对以前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理解。

这种迁移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逆向、负迁移

  23.在学生动向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往往会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现象。

这种现象称为()

  A.扇贝现象B.蓄势现象C.高原现象D.掩蔽现象

  24.教师期望效应又称为()

  A.晕轮效应B.酸葡萄效应C.马太效应D.皮格马利翁效应

  25.教师发现班里有一名学生缺课,就会想到该生缺课的各种可能性。

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A.集中思维B.辐合思维C.发散思维D.自觉思维

  26.“左手画圆、右手画方”描述的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注意的()

  A.广度B.分散C.分配D.转移

  27.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趋势是从无律阶段、他律阶段到()

  A.超律阶段B.节律阶段C.纪律阶段D.自律阶段

  28.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能认识行动的社会意义,并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社会的要求。

这种意志品质称为意志的()

  A.自制力B.自觉性C.果断性D.坚韧性

  29.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相对较易,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相对较难。

这说明情绪具有()

  A.动机功能B.信号功能C.适应功能D.组织功能

  30.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教学观是()

  A.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甄别和选拔学生

  B.教学应以大量重复训练为主要途径

  C.学生是接收知识的工具

  D.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31.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报告《教育:

财富蕴藏其中》,其核心思想是教育应使受教育者()

  A.学会认知B.学会做事C.学会共处D.学会生存

  32.下列属于教师依法享有的权利的是()

  A.参与本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实验B.周末校外补课获得额外的报酬

  C.对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D.对品行不端学生采取必要体罚

  33.儿童发展的未完成性涵盖了人的发展的()

  A.确定性B.可选择性C.可塑性D.开放性

  3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设置的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包括()

  A.劳动与技术教育B.信息技术C.研究性学习D.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35.小明看到同班的小强,原来物理成绩与自己差不多,后来买了一本非常好的辅导书,认真系统地学习一段时间,现在解题比自己快,成绩也大大超过自己,于是也买来这本书学习。

小明的做法属于()

  A.观察学习B.替代性学习C.顿悟学习D.模仿学习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36.班级授课制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其优点之一是能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37.课程标准是对学校课程的总体规划,它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38.采用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的方式比采用单纯的反复阅读方式的复习效果更好。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9.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40.简述学校教育促进学生良好性格发展的主要途径。

  41.简述对学生进行动作示范教学的基本要求。

  42.《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确定的教师专业能力包括哪几个方面?

  五、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43.下面是一位老师与几名初中学生的对话:

  师:

同学们最不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生1:

最不喜欢三类老师。

首先是长得丑的!

  师:

相貌靠遗传,老师自己恐怕做不了主!

  生1:

那可以穿漂亮一点啊!

我们每天关在学校里上课,上得头昏眼花,可有的老师呢,都什么时代了,还整天穿样式那么土、颜色那么灰暗的衣服,实在太low了,弄得人真是一点听课的激情都没有啦!

  师:

呵呵,看来老师得多买几件漂亮衣服,时尚一点,养眼一点!

  生2:

对对对!

我讨厌的第二类老师就是长得丑还喜欢对学生板着脸的。

其实长得不好看、穿得土气一点也不是很要紧,多笑笑就不丑了!

最怕的就是性格不好!

  师:

看来同学们喜欢性格开朗的美丽老师!

第三类呢?

  生3:

上课闷死人的老师!

我们天天干坐着听课真的很累的,老师为什么不能让我们每节课笑上几次,让我们开开心心地学习呢?

  师:

同学们怎样才会笑呢?

  生3:

觉得新鲜有趣、好笑好玩,觉得很开心,就一定会笑!

老师备课的时候,干嘛不备下这个呢?

  师:

同学们希望老师课堂上能够新鲜讯息多一点,语言幽默一点,课堂形式有趣一点,课堂气氛快乐一点,对吗?

  生4:

对对对!

我发誓,只要哪个老师能够让我每节课笑上三次,哪怕长得再丑,穿得再土,性格再不讨人喜欢,我都认了!

  (资料来源:

梅丽曼:

《关键是我们要“懂”初中生》,《人民教育》2016年第2期,第29页,有改动。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现代教师应扮演哪些角色?

  

(2)教师应该确立什么样的学生观?

  (3)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4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教育是基于理念的行为,绝不是一种简单的操作行为,教育价值观支配着每一位教育人的教育行为。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目标从“双基”到“三维”再到“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学校和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处理好课程、课堂、评价的关系,深入研究知识、技能、人格、文化等教育元素的育人功能,实现学科教学的本质回归。

(资料来源:

中国教师报,2016年5月18日,有改动。

  材料二:

2016年3月,中国教育学会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认为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九个方面。

该意见稿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资料来源:

中国教育报,2016年5月18日,有改动。

  材料三:

上海市莘庄中学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根据《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开设了基于DIY学园的综合实践课程——人文阅读、时政读报、青春放歌、新视觉素描、篮球专项训练、劳技创意制作,分层、分类实施,促进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进而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处理,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入体验,为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资料来源:

中国教育报,2016年3月23日,有改动。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核心素养,谈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新课程的培养目标。

  

(2)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3)核心素养的提出,对于学生的发展有何作用?

  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省级示范中学初三学生吴某,从小就是老师们喜欢的听话的乖学生,他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初一到初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