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1课时学案 湘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129997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1课时学案 湘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1课时学案 湘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1课时学案 湘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1课时学案 湘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1课时学案 湘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1课时学案 湘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1课时学案 湘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1课时学案 湘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1课时学案 湘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

耕作制度

又称⑭熟制,比如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三年五熟等

3.农业社会经济因素:

主要包括⑮市场、交通运输和⑯农产品消费状况等。

(1)⑰市场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的价格。

(2)⑱市场需求对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影响越来越大。

思维活动

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就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吗?

答案 二者是有区别的,如影响南疆长绒棉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水源,而不是光热条件。

南疆光热条件优越,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而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探究点 农业区位因素

探究活动 山东寿光是我国冬暖式大棚的发祥地,海南是全国的蔬菜基地。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海南岛与山东寿光相比,蔬菜生产具有哪些自然条件上的优势?

寿光是如何克服这一问题发展蔬菜生产的?

(2)塑料大棚主要改变农业生产的什么条件?

试分析寿光发展塑料大棚的有利条件。

(3)试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是什么因素的变化促使海南岛成为北京的蔬菜生产基地?

答案 

(1)纬度低,光热充足,降水较丰富,一年四季可连续生产。

 寿光发展蔬菜大棚技术,生产反季节蔬菜。

(2)热量(气温)。

 寿光冬季晴天多;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地下水丰富;

劳动力充足;

种植蔬菜历史悠久;

政府的大力支持。

(3)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反思归纳 农业区位因素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共分为三部分: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条件。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具体案例

气候

光热

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复种指数和产量

我国农作物复种指数自南向北递减;

南方可以发展喜水作物,北方及西部地区只能发展灌溉农业

降水

年降水量小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发展农业必须有灌溉水源

地形

平原:

耕作业;

山区:

林业、牧业、副业、立体农业

南方水田;

横断山区、南方低山丘陵的立体农业

土壤

影响农作物的种类、产量、分布

南方红壤对农作物的影响;

东北黑土与农业生产;

热带雨林砖红壤与植物生产

水源

干旱地区的灌溉水源成为能否发展种植业的关键因素

河西走廊灌溉农业;

新疆绿洲农业

2.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

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商品农业离不开市场,在城市周围郊区发展乳畜业

交通运输

商品农业要求有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荷兰的花卉农业

劳动力的数量、素质、成本,影响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

亚洲水稻种植业离不开丰富的劳动力;

发达国家劳动力少,成本高

政策

有时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的干预,如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商品性生产基地的建设

3.科学技术条件

冷藏技术

提高生产效率,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阿根廷的牛肉远销欧洲

机械、生物化学技术

机械化水平影响农业生产规模、农产品商品率高低,技术条件影响育种、化肥、农药、病虫害防治等

世界商品粮生产国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等;

世界乳畜产品供应国有荷兰、丹麦、新西兰等;

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有拉丁美洲、非洲、东南亚、南亚等

[易误警示] “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的区别

(1)主导因素:

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因为该因素对农业的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就不可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的分布,如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在特有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如果没有这种地势低洼的地形,而是地形平坦,当地的农业生产可能就是水稻种植业。

因此,地形是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的主导因素。

(2)限制性因素:

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一个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成为了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如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等条件优越,但缺少水源,因此,水源就成为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

当限制性因素得到满足、改善,限制性因素就变成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拓展延伸] 如何对农业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农业类型或作物

农业区位的选择

种植业

湿润、半湿润平原和盆地地区

畜牧业

半干旱、干旱地区

水稻

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

棉花

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

甘蔗

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甜菜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柑橘

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

对点训练 农业区位因素

我国某边防站(海拔4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

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

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

据此完成1~2题。

1.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

A.热量B.水分

C.土壤D.光照

2.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  )

A.蒸发量大B.多虫害

C.地温低D.太阳辐射强

答案 1.A 2.C

解析 盖简易阳光房主要是通过保持热量,改变自然条件中的热量条件;

边防站海拔4900米左右,此处不仅气温低,地温也比较低,不适于蔬菜的生长;

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主要解决的是地温低的问题。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B.水源

C.地形D.土壤

4.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

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

A.稻田B.鱼塘

C.果园D.菜地花圃

答案 3.C 4.A

解析 第3题,由题干信息知该图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图中显示地形类型是山地丘陵,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布局了水产养殖业、种植业和林业,判定该地农业类型是立体农业。

第4题,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的推进,市场对水果、蔬菜及乳畜产品等农产品需求量扩大,使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呈现种植业比重下降的新变化,反映在土地利用上是粮食种植用地规模减小。

综合提升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

同期,上图所示国家成为所在大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国。

(1)说明该国有利于花卉生长的自然条件。

(2)概述该国发展花卉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答案 

(1)(地处低纬)雨热较充沛,(地势较高)常年光照充足,气候温暖,年温差小。

(2)通过航空运输,可以方便联系北美、欧洲等花卉消费市场,该国(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廉。

(政府决策)推动花卉种植和出口。

解析 第

(1)题,花卉生长的自然条件是气候温和、水量适宜等。

该地区位于赤道地区,且海拔高,气候温暖,年温差小,蒸发较小,雨量较充沛,光照相对充足,适宜花卉生长。

(2)题,花卉生产需要便利的交通运输和广阔市场。

该地自身市场较小,只能利用航空运输运到国外北美、欧洲等花卉消费市场;

该地劳动力廉价,成本较低;

政府政策的扶持,有力地推动花卉种植和出口。

[基础过关]

1.农谚“人在屋里热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说明热量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之一,以下关于热量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热量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

B.热量制约农作物的产量

C.热量关系到农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D.热量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答案 D

解析 在一定程度上,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2.下列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与农业生产的组合,不正确的是(  )

A.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生产——气候

B.江西泰和县千烟洲立体农业——地形

C.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的“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市场

D.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水源

解析 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主要取决于市场和交通的变化。

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下图。

当地1月平均气温为3℃。

完成3~4题。

3.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

A.珠江三角洲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D.松嫩

4.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需求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D.国家政策

答案 3.B 4.A

解析 第3题,由题意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地1月平均气温为3℃,应位于我国南方,排除C、D;

而珠三角的1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所以排除A;

同时该地又有油菜的种植,所以选B。

第4题,由图可知,该地的种植结构由原来的以水稻为主转变为以蔬菜、花卉为主。

结合所学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决定作物种类和规模的是市场需求量的变化。

故选A。

5.超级稻是利用杂交优势和野生水稻的增产基因培育的高产水稻。

2011年9月18日,袁隆平院士指导的超级稻项目获得成功,试验田的平均亩产达到926.6千克。

该现象说明,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

A.生物资源的多样性B.国家的政策和措施

C.市场需求D.农业技术的进步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据题中信息可知:

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技术进步。

自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温州的一些瓜农到海南岛承包土地,种植西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他们每年8月底到海南岛种西瓜,次年5月中旬返回温州。

据此完成6~7题。

6.温州瓜农选择在海南岛种植西瓜,是因为海南岛(  )

A.西瓜品种优B.种植成本低

C.种植利润高D.市场需求大

7.温州瓜农每年5~8月离开海南岛,主要原因是此期间(  )

A.温州正值农忙季节B.海南岛不宜种植西瓜

C.瓜地休耕以恢复肥力D.海南岛西瓜竞争力弱

答案 6.C 7.D

解析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明确温州和海南岛的地域差异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6题,温州瓜农到海南岛种植西瓜的时间段是冬半年,该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因气温低而无法种植西瓜,因而海南岛生产的西瓜上市后利润很高,故选C项。

瓜农到海南岛种植西瓜是由于其冬季气温高,适合西瓜生长,而非海南岛西瓜品种优、种植成本低,故排除A、B两项。

海南岛冬季生产的西瓜销往全国各地而非主要在海南岛销售,故D项错误。

第7题,温州瓜农5~8月离开海南岛,是由于该时期全国普遍高温,大部分地区都能够生产西瓜,而海南岛远离消费市场,运价高,且地租高,因而西瓜的市场竞争力弱。

故D项正确。

8.我国宁夏某著名葡萄酒企业拥有集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研发、生态旅游、文化展示等为一体的六大酒庄。

宁夏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打造西部“葡萄酒都”的战略目标,与山东相比,在宁夏兴建酒庄的明显优势条件是(  )

A.水热充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