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127840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8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二、解课题,学习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隐藏着许许多多的科学秘密,科学家们在研究、探索,为我们揭开了一个又一个科学之谜。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天文学家——张衡。

2、板书课题,揭示课题

3、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默读边思考:

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了张衡的?

(2)说一说课文大意。

①张衡是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

②地震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张衡发明了地动仪。

③地动仪构造精巧,能预测地震。

④公元138年发生了一次地震,地动仪做出了准确的预测和报告。

⑤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预测仪器,他的发明创造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3)自己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从几方面来介绍张衡的?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小组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2、全班交流生字学习情况。

(1)请学生提出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

(2)重点指导学生易读混,易写错的生字。

(3)出示生字卡,检查学习情况。

(指名读、自由读)

(4)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语句中读一读。

(5)理解词语意思

6、小结: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生字的读音,写法,理解了部分词语的意思,希望在课文的学习中,不仅能掌握字的读音,写法,还要进一步深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作用。

三、再次读书,理清课文顺序。

1、指名读。

2、自己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从几方面来介绍张衡的?

3、学生汇报,教师进行梳理。

4、在书中画出不懂的地方。

四、学习课文第一——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读三个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理解词语:

“杰出”。

东汉时期,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名叫张衡。

(1)你能把“杰出”,换意思相近的词吗?

(著名、有名)

(2)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是一名杰出的科学家?

(3)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4)体会小泡泡“不吉利的说法”。

(5)理解“发明”的意思,说说它和“发现”有什么不同?

3、小结: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构造怎样?

是怎样准确预测地震的呢?

我们下节课接着探讨。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结识了杰出的科学家张衡,他经过研究发明了地动仪,地动仪是什么样?

它能不能准确地预测地震呢?

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汇报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张衡的?

依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二、读中感悟,体验情感

1、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己默读课文,思考:

①地动仪是什么样的?

它怎样测定地震?

②请看图介绍地动仪的样子,讲一讲它是怎样预测地震的?

③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地动仪的样子介绍清楚的?

(2)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①指名指图说说。

②评价说的是否清楚明白。

③再指名说一说,教师随机板书。

板书:

大酒坛秃起铸对准蹲仰对准

④你觉得地动仪的构造怎样?

(造型精巧、精致、造型别致)

⑤同桌看图说一说。

闭上眼睛,想想一下地动仪是什么样的,这样造型美观、精巧、灵敏的仪器,让我们介绍给别人吧。

⑥你觉得张衡是怎样的人?

(3)教师小结:

作者首先介绍了地动仪像一个大酒坛,然后具体地介绍了每一部分的构造特点,准确地运用了动词,把地动仪的外形特点形象地展示在我们眼前了,我们可以学习这种写法,写写自己喜欢的小物品。

(4)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有什么作用呢?

谁来说说?

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

如果——————(9什么方向)发生地震,地动仪的————————。

(5)张衡的地动仪到底能不能预测地震呢?

我们继续学习。

2、学习第五-七自然段:

(1)自学提示:

①默读课文,想想地动仪是怎样预测地震?

②用自己的话讲讲地动仪预测地震过程。

③这件事是按什么顺序记述的?

(事情的发展顺序)

④你觉得张衡是怎样的人?

(2)全班交流,说说事情的全过程。

(3)体会词语:

议论纷纷。

①议论纷纷什么意思?

②人们会议论什么?

假若你就在这里,你会说什么?

③看来人们对张衡的地动仪持怀疑的态度?

什么改变了他们的看法?

④读读第七自然段。

大伙儿这才心信服。

⑤读读,你有什么感受?

理解“才”的意思。

⑥对比第六自然段,再来读一读。

你觉得张衡是一个怎样的人?

(4)同桌的两名学生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叙述这件事。

3、学习第八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感受?

(2)“卓越”是什么意思?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回顾全文,从哪里看出他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2、总结全文,出示古观象台的图片,介绍浑天仪,阅读“学习链接”。

张衡研究出了地动仪,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能学科学、用科学也能成为一名发明家,造福人类。

3、请你对张衡说一、两句话。

赞美他为人类做出的贡献或谈自己的感受。

四、指导仿写,写一件自己熟悉的物品。

1、再次读读第四自然段。

2、学生自己总结写法。

3、说说你打算写什么小物件?

它有什么特点?

(笔袋、铅笔盒、芭芘娃娃……)

4、指名说,同桌说,再写一写。

1、读句子,选择词语填空。

2、完成选做题。

3、积累词语。

板书设计:

发明地动仪最早

杰出地动仪的构造功能大酒坛(秃起铸对准蹲仰对准)造型美观

卓越准确地预测地震

六、教学后记:

10捞铁牛

教学目标: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词.

4.朗读课文.能简述捞铁牛的经过.

教学重点:

1.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

媒体设计:

字卡,浮力实验器具,字幕.资源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捞铁牛》,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谁捞铁牛?

为什么捞铁牛?

怎么捞的?

结果怎样?

二.看书听朗读录音.

三.布置自学.(字幕出示自学要求)

1.初读课文,看拼音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学习

3.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卡,认读生字。

2.汇报弄懂了那些词语,重点检查以下词语:

浮桥、淤泥、宋朝、熟悉、出色。

3.分段,讲段意。

(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继续的。

先讲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在淤泥里,一个和尚主动提出捞铁牛:

再讲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接着讲怎样捞起一只只铁牛:

最后讲这个和尚的名字和身份。

可分四段。

4.朗读课文(四人,每人一段)

5.学生质疑。

6.五.作业:

读熟课文.

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

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捞铁牛》,大家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怀丙和尚捞铁牛的事。

)他是怎样捞铁牛的?

这节课我们深入讨论学习。

二.出示思考讨论题。

(字幕)

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

说明了什么?

2.怀丙为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你觉得怎样?

3.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

4.为什么说怀丙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家?

三.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导拨。

1.第一个问题,抓住“议论纷纷”这个词进行导拨。

(议论纷纷,是说许多人在一起各说各的办法,这里有困难大、无计可施的意思。

在这种情况下,怀丙和尚说:

“让我来试试。

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他们送回来。

”这说明他有心信,而且说话留有余地,并且已经想好了捞铁牛的办法。

2.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这段共有四句话,按顺序讲了四项准备工作:

(1)摸清铁牛沉在哪;

(2)两只装满泥沙的大船驶到铁牛沉没的地方;

(3)拴船搭好架子;

(4)下水把铁牛拴住。

这四项工作都说明怀丙是针对铁牛笨重的特点,进行了细致周密的安排。

3.第三个问题,引导读4—6自然段。

(分三步:

(1)把船上的泥沙铲到河里;

(2)水手们使劲划桨,用船把铁牛拖到岸边;

(3)把水里的铁牛拖上岸。

再用同样的办法把其余的铁牛捞上来。

追问:

运回行吗?

说明怀丙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4.第四个问题,引导学生从怀丙指挥捞铁牛的过程理解。

四.动手实验,加深理解。

1.实验准备工作:

(1)在一个装上水的玻璃缸里,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铁块表示铁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两个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装满沙子。

(4)用一根细绳,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在缸底的小铁块上,让绳子绷紧。

2、学生演示怎样捞牛。

(1)要求:

一个学生一边动手演示,一边叙述怎增捞铁牛,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评议演示和讲解的情况。

五.总结课文

1、怀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当时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什么?

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

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

我们这一代更应该爱科学,用科学。

2、谁能说说其他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五.作业。

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17.捞铁牛

铁牛被水冲走--------------怀丙叫水送回

摸清地点备船装沙

准备工作并船搭架两头拴牢

打捞铁牛铲沙划桨拖上岸

六、教学后记:

11寓言两则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的含义,培养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