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结婚后,祥子不愿闲着,还想拉车,虎妞非常支持祥子的想法,并拿出自己的积蓄帮他买了辆人力车。
3.下列文学常识搭配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戏》——《呐喊》——鲁迅——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桃花源记》——《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诗人
C.《小石潭记》——《柳河东集》——柳宗元——唐代文学家
D.《大雁归来》——《沙乡年鉴》——利奥波德——英国生态学家
4.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赫拉(hè
)
添头(tiān)
B.庇护(pì
雕像(diāo)
C.喇叭(lǎ)
粘住(zhān)
D.凯歌(kǎi)
爱慕(mù
)
5.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道德
味觉
春天
草甸
解说:
这四个词的词性不完全相同。
B.愉快—快乐
觉察—察觉
热忱—热情
疲倦不堪—疲惫不堪
这四组词语都是近义词。
C.2017年中国国民经济延续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D.《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十五(郭茂倩编,中华书局1979年版)。
这句话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6.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脸上直往下落。
这句话的主干是“汗珠落”。
B.除非你亲自去解释,否则别指望得到原谅。
这句话是条件关系的复句。
C.高兴起来
会议结束
坚持真理
科学技术
这四个短语的结构全不相同。
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句诗兼用了对偶和对比的修辞。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孤灯小巷
①我记得小时候,总停电,那时就喜欢看书。
常常在晚上,在自己住的小屋里点一根蜡烛,然后捧一本薄薄的书,倚在枕上看。
或者是课外的作文书,或者是借来的小人书,虽然没有什么厚重的名著,可是在摇曳着微黄的烛光里,每一个字都生动得像要开出花来。
②仿佛在那样的夜里,只剩下一盏灯,一本书,还有我明亮的眼睛。
不同于普通夜读的意味,这里夜只是一个背景,读也只是一种状态,多年回望而落于心底柔软处的,却是那盏灯,那本已不记得内容的薄册。
③大学时读的书就多起来,中外名著开始大量阅读。
可是在夜里,我依然喜欢拿一本薄薄的书,并不一定是名著,总之是在夜色里能入我心的。
宿舍里到时间就停电,起初我们都是拿个小手电,用被子蒙头盖脸,在被窝里看书。
后来我就觉得没有感觉,而且很难受,再好的书也读不进去。
于是在一个夏夜里,熄灯很久之后,我偷偷溜出宿舍楼,拿着一本书。
最后看到宿舍后面的路边有一盏路灯,对面是女生宿舍,灯下是一个台阶,我就坐在那里。
④已记不清有多少个那样的夜晚了,头顶孤灯相伴,洒下一片柔和的光,长长的风偶尔飘来一丝,吹得身旁的草叶细细地响,星光月色都被身后的楼房阻挡了,只有这一盏灯还亮着,只有这本书还翻开着,只有我还醒着。
⑤后来毕业,然后就是辗辗转转,在世事的风尘劳碌中,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仿佛心境全然改变。
可是每到睡前,还是习惯性地拿本书,心思却不知飘忽到何处。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住在工厂的宿舍里,很大的一个屋子,三个人。
我的床在一个角落,每到夜深,当室友的鼾声响起,我便拧亮床头那盏小小的台灯,让它只照着我的那一角黑暗。
那时看的多是薄薄的杂志,看那些小小的文章。
在文中那些寻常的烟火人生里,努力去找寻能贴进我心灵的东西。
⑥有时候会遥思古人灯下读书,月影小窗,一灯如豆,那一幅读书的剪影该会有直入人心的魅力。
虽然已无复古人之风,可在属于我属于书的那些夜里,总会有一些心绪是与古人相通的吧。
就像一个朋友曾给我讲,他在工地上当力工的时候,每天都干活到很晚,匆匆吃过饭,别的工友或鼾声如雷或出去游荡,他就躺在大通铺上,借着一点灯光看一本从家里带的书。
他说多年以后,那些苦那些累都已淡忘,只有那看书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柔柔在心。
我想,那样时刻那样的一个身影,也应是有着一种魅力吧。
⑦在一人一灯一书的夜里,别的都会悄然隐退,世界上只有那一点光、一卷丰盈和一缕思绪。
那样的晚上,放下书,熄了灯,便会有一枕恬然而带着书香和希望的梦在等候。
⑧在学校的网站论坛上,有个男生发贴说:
我记得那时,在深夜里,总有个人在楼后的路灯下看书,我每次站在窗前就能看见。
也不知是哪个年级的同学,也不知看的是什么,总之很专注的样子。
那个身影,曾给了我许多感动和力量。
⑨下面不少人跟贴,也有人说一样注意过那个身影。
一个女生说:
是啊是啊,我也看到过,一盏路灯,一个坐在台阶上的读书人,像一幅剪影,真是美极了!
7.阅读全文,文章写了哪几个“孤灯”夜读的的片段?
请用简洁语言分别概括。
8.结合文章内容,赏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虽然没有什么厚重的名著,可是在摇曳着微黄的烛光里,每一个字都生动得像要开出花来。
9.文章第④段划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
有何作用?
10.文章第⑥段写到“有时候会遥思古人灯下读书,月影小窗,一灯如豆,那一幅读书的剪影该会有直入人心的魅力。
”请结合自己读书的感受谈谈理解。
11.试分析文章第⑧⑨段在结构和内容有何作用?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孤独者爱因斯坦
爱国斯坦曾说:
“我实在是个孤独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属于我的国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亲近的亲人。
在所有这些关系面前,我总是感到一定距离并且需要保持孤独。
”
由于相对论的创立触动了占统治地位的经典物理学,引起传统观念和势力的阻挠。
先是物理学界和哲学界,后来又加上政治势力,都对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进行排斥和反对。
科学被卷进了政治。
在普鲁士科学院的会议厅里,爱因斯坦身旁的两把椅子是空的,没有人敢靠近他。
他这样一个物理学家,被视为危险分子,他的周围充满了敌意。
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国家元首,从此,德国反对相对论的运动更加气势汹汹。
正在美国的爱因斯坦对德国的最后一线希望破灭了,他公开宣布终生不再回德国。
爱因斯坦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保持了自己的操守。
在一个为军国主义的暴行辩护的《文明世界的宣言》上,有93个科学家签名,另一个反战宣言《告欧洲人书》,只有4个人签名,其中之一,就有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的家庭和朋友也并不能成为他心灵的栖息地。
爱因斯坦从不按传统习俗行事。
传统习俗很浪费时间和精力,而爱因斯坦的工作首先要求他的却是时间和精力的付出。
所以,他身上有许多不为人理解的怪癖:
他常常忘记带家里的钥匙,即使在结婚当天,婚礼结束后,他和新娘返回住所也不得不喊房东开门。
在生活上,他不修边幅,头发蓬乱,以致来求见他的年轻人不敢相信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
移居美国后,生活有了很大改观,但是装束依然不变:
一件浅灰色的毛衣,衣领上别着一支钢笔,甚至连面见罗斯福总统时也不穿袜子。
爱因斯坦永远不能理解的一个难题是他的名声。
他创立的理论十分深奥,只能使当时很有限的少教科学家感到激动,但是他的名字却在文明世界家喻户晓。
他对自己造成的这种现象困惑不解。
他说:
“我有过好主意,其他人也有过。
但是我的幸运在于被接受了。
社会公众如同洪水暴雨似的对他表示关注使他感到困惑。
人们想会见他,陌生人在大街上会停步向他凝视和微笑,科学家、政治家、学生和家庭主妇写信给他,甚至他身上的东西,哪怕一颗扣子,也成了别人的圣物。
以色列人民还请他去当总统。
他永远不能理解为什么他受到这种关注,为什么要把他作为与众不同的人突出出来。
一头卷曲的白发,一件普通毛衫加一只烟斗,加州理工学院人人都知道这个形象是谁。
由于要求他写自传的人络绎不绝,爱因斯坦只好要求冯·
卡门想个办法让他避开。
卡门为他在洛杉矶奥列薇拉大街安排了一个住处,那是条艺术街,街上行人以留长胡子、穿羊毛衫而远近闻名,因此,他走在大街上从未碰上过麻烦。
结果谁也没有认出这个人就是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
后来他同爱尔莎结婚。
她喜欢招待朋友到家里来喝茶,有时为了让爱因斯坦休息一下也会叫他下楼和他们一起聊天。
他的回答往往是粗暴的声音:
“不!
不!
我不!
再这样打扰我,我简直受不了了!
”爱因斯坦并不需要这些,他需要的是宁静的思考,而不是丰富多彩的生活。
他差不多独自生活在小阁楼里,那才是他自己的天地,他在那里几乎与世隔绝,全身心地和他研究的宇宙结合为一体。
1955年4月18日,76岁的爱因斯坦与世长辞。
弥留之际,他在昏迷中含糊又痛苦地用他的母语急促地说着什么,这是他最熟悉最自然的语言,也是心底里最感温暖和痛苦的东西。
12.如何理解“爱因斯坦永远不能理解的一个难题是他的名声”?
13.作者为什么花了不少笔墨描写爱因斯坦“许多不为人理解的怪癖”?
14.简述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爱因斯坦的“孤独”的。
15.交章结尾写爱因斯坦在弥留之际所说的心重“最感温暖和痛苦的东西”指的是什么?
“温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乙
齐有甄彬①者,有器业②。
尝以一束苎③,于荆州长沙西库质钱。
后赎苎于束中得金五两以手巾裹之。
彬得金,送还西库。
道人大惊曰:
“近有人以金质钱,时忽遽④不记录。
檀越⑤乃能见归,恐古今未之有也。
”辄以金之半仰酬,往复十余,坚然不受。
(注释)①甄(zhēn)彬:
南北朝时齐朝人。
②器业:
高尚的品质和出色的才能。
③苎(zhù
):
即苎麻,多年生草本植物。
④遽(jù
匆忙。
⑤檀越:
指“施主”,即施与僧众衣食。
16.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后赎苎于束中得金五两以手巾裹之
17.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
B.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越过)
C.于荆州长沙西库质钱(抵押)
D.辄以金之半仰酬(酬金)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②檀越乃能见归,恐古今未之有也。
19.甑彬具有怎样的品德?
请结合文中事例作简要分析。
四、情景默写
20.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2)《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__________。
(3)《峨眉山月歌》:
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
(4)《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__________。
(5)《夜上受降城闻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