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开创农垦发展新局面农业部总经济师农垦局局长朱秀岩同志在农垦系统农业工作会上的讲话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111644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开创农垦发展新局面农业部总经济师农垦局局长朱秀岩同志在农垦系统农业工作会上的讲话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开创农垦发展新局面农业部总经济师农垦局局长朱秀岩同志在农垦系统农业工作会上的讲话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开创农垦发展新局面农业部总经济师农垦局局长朱秀岩同志在农垦系统农业工作会上的讲话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开创农垦发展新局面农业部总经济师农垦局局长朱秀岩同志在农垦系统农业工作会上的讲话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开创农垦发展新局面农业部总经济师农垦局局长朱秀岩同志在农垦系统农业工作会上的讲话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开创农垦发展新局面农业部总经济师农垦局局长朱秀岩同志在农垦系统农业工作会上的讲话文档格式.docx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开创农垦发展新局面农业部总经济师农垦局局长朱秀岩同志在农垦系统农业工作会上的讲话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开创农垦发展新局面农业部总经济师农垦局局长朱秀岩同志在农垦系统农业工作会上的讲话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开创农垦发展新局面农业部总经济师农垦局局长朱秀岩同志在农垦系统农业工作会上的讲话文档格式.docx

从一定意义上说,农垦农业发展史就是探索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历史。

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这种探索更加富有成效。

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农垦农业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9年到1991年。

主要是突破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以家庭农场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实行农工商综合经营,解放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快速增长。

第二阶段从1992年到1998年。

主要是适应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第三阶段从1999年到现在。

主要是适应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要求,按照十五届三中全会部署,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并适应入世后的新形势,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提高农垦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

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农垦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也积累了丰富经验。

(一)主要成绩

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从主要农产品产量来看,2002年,粮豆总产1500万吨,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500-1600万吨的水平;

棉花产量近100万吨,比1998年增长%;

干胶38万吨,增长%。

肉类总产量万吨,牛奶总产量160万吨,水产品产量63万吨,分别比1998年增长%、%和%。

主要农产品产量的提高使其占全国的份额也保持较高水平。

如以棉花生产为主的新疆兵团、湖北等垦区棉花产量达到83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20%左右;

以天然橡胶生产为主的海南、云南垦区年产干胶35万多吨,占全国天然橡胶总产量的75%;

以乳业生产为主的京津沪渝及其他大中城市垦区年提供液体奶75万吨,成为大中城市供奶的主力军。

  --结构进一步优化。

1998年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来,农业结构向现代农业方向发生了积极变化。

种植业比重下降,养殖业比重持续上升。

2002年养殖业在整个农业中的比重为%,比1998年上升4个百分点。

同时,大宗农产品的专用优质品率大幅度提高。

到2002年底,全国农垦系统主要作物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农产品认证数达208个,绿色A级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千公顷。

农业区域布局结构日趋合理,具有各自比较优势和特色的区域化格局正在形成。

如京津沪渝等城郊垦区的都市农业、观光农业、精品农业;

黑龙江、内蒙等东北垦区以优质小麦、水稻、大豆、双低油菜、饲料为主的粮豆生产和奶业生产;

新疆兵团、宁夏、甘肃等西北垦区的棉花、油料、啤酒大麦、酱用番茄、中药材和瓜果生产,以及生态农业、特色农业;

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垦区的橡胶、剑麻、蔗糖、茶叶和热带稀有果品生产;

江苏、安徽、河南、湖南、湖北等中部垦区的粮食、棉花、饲料生产和种业,等等。

--科技水平明显提高。

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科技在农垦农业中的应用不断增加,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

在良种繁育普及方面,近几年选育、推广农畜新品种上千个,使农垦系统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大幅度增加和提高了农产品产量与质量。

在新技术推广方面,大批先进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新技术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农业新技术的覆盖率达到70%。

在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方面,一些垦区引入工业园区理念发展农业,利用现代科技示范园区引导、示范、带动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这些园区不仅成为农场职工技术培训的基地,而且也成为带动农村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科技产业化的基地。

如新疆兵团、黑龙江、广东、海南、云南、江苏、宁夏、湖北、河北、辽宁、北京、上海、浙江等垦区都有一批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成为所在省(市、区)的示范基地。

在农机装备方面,农垦机耕率、机播率、机收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作物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0%以上。

--经济效益大幅度增加。

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结构的优化,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农垦农业的经济效益也在不断提高。

根据财务核算资料,2002年,农垦农业实现利润亿元,是1998年倍。

在农业增效的同时,家庭农场也实现了增收。

2002年,家庭农场的经营利润高达81亿元、人均收入达元,分别比1998年增长%和%。

各垦区根据自身优势,积极发展高效农业,取得成效。

如海南垦区把发展非胶农业作为增加职工收入的重要途径来抓,2002年非胶农业收入达到亿元,劳均纯收入达4943元,已经成为农场职工增收的主要来源;

江苏垦区实施“商品粮转为商品种”的战略,2002年全垦区种子销售量达到1.2亿公斤,实现种子销售产值亿元,仅此一项,全垦区增加效益1500万元。

农业发展的另一个突出成绩,就是有力地支持了农垦工业的发展,为整个农垦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据测算,“九五”以来,农垦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为%,其中来自第一产业的贡献率为个百分点。

从农业与工业的关系看,农业的发展为工业提供了资金、原料、出口创汇等方面的重要支持,保证了农垦工业的快速成长。

2002年农垦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份额为%。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垦工业的发展,目前位居农垦工业十大支柱产业前4位的均是农产品加工业,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

(二)基本经验

总结过去一个时期特别是十五届三中全会以来农垦农业的发展历程,主要有四条基本经验。

--坚持以发展优势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在农工商综合经营的基础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发展优势产业为重点,围绕优势产业培育龙头企业,是农垦产业化经营的一个重要特点。

这些年来,各垦区从资源条件、产业基础、科技水平、劳动者素质等情况出发,以市场为导向,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实行调整产业结构与开拓市场、优化产业布局与资源开发利用、培育主导产业与发展名优产品等方面的有机结合,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并在发展中全面整合产业体系的各个环节,使垦区的优质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

特别是从2002年开始农垦系统重点实施五大优势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为优势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也进一步增强了优势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并使农垦在优势产业领域的现代农业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提高农业增长质量和效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的作用要求供给必须不断适应需求。

农业结构的调整是使农产品供给适应市场需要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提高农业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为此,农垦农业进行了战略性结构调整。

各垦区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围绕市场抓调整,跳出农业抓调整,跳出农垦抓调整。

通过调整,经济作物比重明显增加,畜牧业迅速发展;

安全优质农产品的比重增加,农产品专业化水平提高;

农产品附加值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通过结构调整,把农业的发展引导到面向市场、依靠科技、着眼于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较好地实现了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

--坚持以家庭农场为生产经营主体,积极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建立和完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推进规模经营,是农垦农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农垦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经过多年的改革,农垦系统以职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不断完善。

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家庭农场全面实行“两自理、四到户”,其生产经营主体地位逐步确立;

十五届三中全会后,通过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延长土地承包期,扩大家庭农场经营自主权,加强服务体系建设等手段,家庭农场的土地承包权、生产自主权和经营收益权基本得到保障,进一步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近年来,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家庭农场规模化、专业化提出更高的要求,许多垦区采取少数人种多数地实行大户专业户经营的措施,一批具有相当经营规模、以现代科技和装备武装的家庭农场已经在垦区出现。

家庭农场经营规模的扩大,为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供了有利条件。

--坚持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不断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农业最终要靠科技解决问题。

只有重视农业科技,依靠科技进步并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农业发展才有后劲,农业的现代化才能真正实现。

多年来,农垦始终坚持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促进了农业的稳定发展,也为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各垦区积极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面向生产实践主战场,通过科技攻关,研究、引进、推广了一大批优良新品种和新技术,特别是在专用动植物优良品种培育、农业标准化和食品安全、农产品精深加工、保鲜储运包装、农业信息化和现代营销网络技术等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

不少垦区从自身实际出发,开展不同层次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形成了常规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

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教育和培训工作,每年都对各级农业技术人员和农业职工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既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又有力地促进了农产品产量、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应当说我们的基本经验不只这四条。

但是,我认为回顾农垦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历史,正是由于有这四条基本的经验,农垦才有今天的发展和成绩,这是我们农垦发展的基础,也是需要继续借鉴和今后农垦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四条基本经验,三条讲的是生产力,一条讲的是生产关系。

从生产力角度来讲,首先一个是要发展优势产业为重点,特别是在农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农垦农业就是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下大力气,抓住我们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只有抓住这个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才能在规模上、效益上取得明显的成效。

同时,也能进一步地整合资源,使主导产业在市场上立得住,真正地产生效益。

另一方面,根据主导产业的发展要求,在科技、品种、其他相应的配套技术,以及与主导产业相关的加工、销售,延长产业链条上,都可以充分发挥作用。

这就是农垦的优势,是农村所做不到的。

这一条经验对我们来讲十分重要。

关于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这一点,在农村也是做不到的。

而只有适度规模经营才是走向现代化的重要的必然的途径。

现在我们的一个农工管30亩或60亩棉花,和美国的一个农工管200亩棉花相比,效益必然会有很大的差异,如果我们的一个农工也管200亩棉花的话,经济效益肯定比美国农民的效益高的多。

所以要引导职工,逐步地将土地集中,提高生产效率,有了适度规模经营,我们的农业现代化才有希望。

在科技上,我们这几年体会是最深的,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农产品极大地丰富,主要在于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使我们的土地产出率,使我们的粮食单产成倍地增加。

科技的使用,是我们生产发展的关键,也是今后建设农业现代化的一个主要措施。

这几年新疆兵团仅推广膜下滴灌技术,就使兵团的棉花生产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它不仅节水、节肥、提高产量,而且保持了棉花生产的稳定性,实现了规模经营的效益。

所以说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推广和应用,在我们农垦现代化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过去我们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在农业上的这四条是我们各个垦区全体农垦人经过20多年改革探索的成果,也是今后值得发扬的重要的经验。

二、农垦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党的十六大把建设现代农业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