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7教育学专业综合考研大纲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06786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2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大学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7教育学专业综合考研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江苏大学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7教育学专业综合考研大纲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江苏大学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7教育学专业综合考研大纲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江苏大学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7教育学专业综合考研大纲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江苏大学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7教育学专业综合考研大纲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大学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7教育学专业综合考研大纲Word下载.docx

《江苏大学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7教育学专业综合考研大纲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大学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7教育学专业综合考研大纲Word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大学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7教育学专业综合考研大纲Word下载.docx

教育学原理

【考查目标】

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1.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1.教育的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

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三)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 

教育是上层建筑;

教育是生产力;

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

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四)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 

1.生物起源说

2.心理起源说

3.劳动起源说

(五)教育的发展 

1.古代教育的特征

2.近代教育的特征

3.现代教育的特征

三、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

教育独立论;

教育万能论;

人力资本论;

筛选假设理论;

劳动力市场理论

(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3.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4.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

l.教育的经济功能

2.教育的政治功能

3.教育的文化功能

4.教育的人口功能

(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现代化与教育变革;

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1.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

发展的顺序性;

发展的阶段性;

发展的差异性;

发展的不平衡性。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l.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

内发论与外铄论;

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2.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3.环境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有效发挥的条件

五、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一)教育目的

l.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的定义;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培养目标的定义;

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2.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

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

教育准备生活说,教育适应生活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4.我国的教育目的

1949年以来各个时期的教育目的;

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5.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六、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二)现代教育制度改革

1.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

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七、课程 

(一)课程与课程理论

1.课程的概念

课程的定义;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二)课程类型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三)课程编制

1.泰勒原理

2.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材

3.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概念;

课程目标的来源;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4.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的取向;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5.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的含义;

课程评价的模式与功能;

课程评价的主要范围。

(四)课程改革

1.影响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

政治因素;

经济囚素;

文化因素;

科技革新;

学生发展。

2.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八、教学 

(一)教学概述

l.教学的概念与任务

教学的定义;

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学过程

1.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观点

2.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

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四)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概述

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的特点;

教学模式的结构。

2.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

程序教学模式;

发现教学模式;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暗示教学模式;

范例教学模式;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3.当代我国主要教学模式

(五)教学原则

1.教学原则的概念及确立依据

2.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直观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

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六)教学组织形式

1.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

2.班级授课制

3.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七)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谈话法;

讨论法;

实验法;

实习作业法;

演示法;

练习法;

参观法:

自学辅导法

(八)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

上课;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课外辅导;

学业考评。

(九)教学评价及其改革

1.教学评价的含义及其功能

2.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3.学业成就评价

九、德育 

(一)德育概述

1.德育概念

2.德育任务

(二)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

1.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

(三)德育过程

1.德育过程的要素

2.德育过程的规律

(四)德育原则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知行统一;

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照顾年龄特点与照顾个别特点相结合;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教育影响的连续性。

(五)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

情感陶冶;

实践锻炼;

自我教育;

榜样示范;

品德评价。

(六)德育途径

直接的道德教学;

间接的道德教育。

(七)德育模式

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体谅模式;

价值澄清模式;

社会学习模式;

集体教育模式。

十、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

1.教师的概念与类别

2.教师劳动的特点

3.教师的专业素养

4.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

5.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二)学生

1.学生及学生观

2.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三)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的特点与类型

学生中心论;

教师中心论。

2.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良好师生关系的标准;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与方法。

中外教育史

1.系统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2.准确理解有关中外教育史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

3.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中外教育史实,总结经验与教训,为现实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启示。

—、中国古代教育

(一)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 

1.两周的教育制度

“学在官府”;

大学与小学:

国学与乡学;

家庭教育。

2.“六艺”教育

(二)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1.私人讲学的兴起与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

2.齐国的稷下学宫

3.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

“庶、富、教”、“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与教育作用和地位;

“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

“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的;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并重;

道德教育;

论教师;

历史影响。

4.孟轲的教育思想

思孟学派;

“性善论”与教育作用;

“明人伦”与教育目的;

“大丈夫”的人格理想;

“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

5.荀况的教育思想

荀况与“六经”的传授;

“性恶论”与教育作用;

以“大儒”为培养目标;

以儒经为教学内容;

“闻见知行”结合的学习过程与方法;

论教师。

6.道家的教育思想

“法自然”与教育作用;

“逍遥”的人格理想;

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

7.法家的教育实践与思想

“人性利己说”与教育作用;

禁诗书与“以法为教”;

禁私学与“以吏为师”

8.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

《大学》;

《中庸》;

《学记》;

《乐记》。

(三)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的初步形成 

1.“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

2.太学、郡国学与鸿都门学

3.察举制度

4.董仲舒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

论人性与教育作用;

论道德教育。

5.王充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对谶纬神学的批判;

关于教育作用与培养目标;

论学习。

(四)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善 

1.隋唐时期教育体系的完备

文教政策的探索与稳定;

政府教育管理机构和体制的确立;

中央和地方官学体系的完备;

私学发展;

学校教育发展的特点。

2.科举制度的建立

科举制度的萌芽与确立;

科举考试的程序、科目与方法:

科举制度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科举制度的影响。

3.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颜之推与《颜氏家训》;

论士大夫教育;

论家庭教育。

4.韩愈的教育思想

“性三品”说与教育作用;

关于人才培养和选拔的思想;

论尊师重道。

(五)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1.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官学的改革

科举制度的演变;

学校沦为科举附庸;

宋代“兴文教”政策;

北宋三次兴学与“三舍法”;

“苏湖教法”;

积分法;

“六等黜陟法”;

“监生历事”;

社学。

2.书院的发展

书院的产生与发展;

《白鹿洞书院揭示》与书院教育宗旨;

东林书院与书院讲会;

诂经精舍、学海堂与书院学术研究;

书院教育的特点。

3.朱熹的教育思想

朱熹与《四书章句集注》;

“明天理,灭人欲”与教育作用;

论“大学”和“小学”教育;

“朱子读书法”。

4.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致良知”与教育作用;

“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

论教学;

论儿童教育。

(六)理学教育思想的批判与反思 

1.理学教育思想的批判

2.黄宗羲的“公其非是于学校”

3.颜元的教育思想

颜元与漳南书院;

“实德实才”的培养目标;

“六斋”与“实学”的教育内容;

“习行”的教学方法。

二、中国近代教育

(一)近代教育的起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