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献学PPT资料.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00311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PPT 页数:996 大小:30.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献学PPT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96页
中国古代文献学PPT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96页
中国古代文献学PPT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96页
中国古代文献学PPT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96页
中国古代文献学PPT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献学PPT资料.ppt

《中国古代文献学PPT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献学PPT资料.ppt(99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文献学PPT资料.ppt

(张之洞论读书),二、考核方式,考查课1、平时成绩35%:

课堂点名10%、课堂参与度(提问)5%、小测验20%2、期中成绩25%3、期末成绩40%,三、学习方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y)勤动手、广阅读、细考究,四、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1、张三夕中国古典文献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杜泽逊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20083、王欣夫文献学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4、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三、参考书目,1、古籍版本学,黄永年,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2、校雠广义(版本编、校勘编、目录编、典藏编),程千帆、徐有富,齐鲁书社,19983、校雠通义通解,章学诚著,王重民通解,傅杰导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4、中国目录学史,姚名达著,严佐之导读,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5、目录学发微古书通例,余嘉锡,中华书局,20096、古书疑义举例五种,俞樾,中华书局,20057、书目答问补正,张之洞著,反洗增补正,徐鹏导读,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不窃窃私语尊重他人不抄袭尊重自己,中国古代文献学,绪论第一章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第二章古典文献的目录第三章古典文献的版本第四章古典文献的校勘第五章古典文献的辨伪第六章古典文献的辑佚第七章古典文献的标点第八章古典文献的注译第九章古典文献的检索第十章出土文献的整理,本节内容绪论,一、文献释义二、古代文献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三、中国古代文献学发展概况重点:

“文献”的由来,“文献”含义的演变。

难点:

中国古典文献学发展概况。

一、文献释义,

(一)“文献”含义之演变1、“文献”一词,现存最早见于论语八佾(y)子曰:

“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

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一、文献释义,

(一)“文献”含义之演变子曰:

”魏何晏论语集解引郑玄注:

“献,贤也。

我不以礼成之者,以此二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

”宋朱熹论语集注:

“杞,夏之后。

宋,殷之后。

征,证也。

文,典籍也。

献,贤也。

言二代之礼,我能言之,而二国不足取以为证,以其文献不足故也。

文献若足,则我能取之,以证吾言也。

”,

(一)“文献”含义之演变文,指典籍,即书面材料。

献,指贤才,博学多闻、娴熟掌故之人,约相当于今日之谓“活字典”,即贤人所讲述的口头材料。

一、文献释义,

(一)“文献”含义之演变2、“文献”由“典籍和贤才”向“典籍、文字材料”侧重。

宋马端临文献通考,是第一部以“文献”命名的著作,其自序:

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

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一、文献释义,

(一)“文献”含义之演变3、“文献”专指“典籍和文字资料”元杨维桢送僧归日本末二句:

我欲东夷访文献,归来东土校全经。

此处“文献”指典籍,专指那批被徐福带到日本,在中国早已佚失的经籍。

明永乐年间编纂了一部大类书,初名文献大成,后改名永乐大典。

一、文献释义,

(一)“文献”含义之演变4、目前常用的文献概念我国现行国家标准“GB3792.183文献著录总则”:

“文献:

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即凡使用文字、图画、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的知识,包括图书、期刊、报纸,及各种视听资料,如胶片、录音带、录相带、幻灯片、影片、唱片、磁带、光盘等都可称之为“文献”。

关键词一:

知识。

提供知识是文献的本质属性。

关键词二:

一切。

文献的物质载体丰富多样。

关键词三:

记录。

文献记录知识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

一、文献释义,一、文献释义,

(二)文献学即研究文献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的专门学科。

在我国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指传统意义上的文献学(或称古典文献学),另指现代文献学。

(三)中国古典文献学由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所开创、又为历代学者不断发展扩充的,以研究古代典籍的分类、编目、版本、校勘、辨伪、辑佚、注释、编纂、校点、翻译和流通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我们所讲授的主要为古典文献学。

二、中国古典文献学的范围,目录、版本、校勘、(典藏)辨伪、辑佚、标点、注释、翻译、检索、出土文献,三、中国古代文献学发展概况,1、先秦两汉古典文献学的主要成就古典文献学的历史几乎与文字的历史同样久远。

甲骨文为现今所见之最早出土文献。

尚书、易经、诗经为最早之传世文献。

正考夫为见诸史籍的最早一位文献学家。

国语鲁语:

“昔正考夫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大师,以那为首。

”,三、中国古代文献学发展概况,1、先秦两汉古典文献学的主要成就先秦诸子对文献的整理、引用孔子:

诗、书、礼、乐、易、春秋。

韩非子:

解老、注老目录、校勘、注释、辨伪、训诂各方面的贡献刘向、歆父子:

别录、七略郑玄:

遍注群经,毛诗笺、三礼注王充:

论衡:

“就世俗之书,订其真伪,辨其虚实。

”许慎:

说文解字注,2、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古典文献学主要成就经书、史书、子书的注释繁荣何晏论语集解、王弼老子注、刘孝标世说新语注、裴松之三国志注、郦道元水经注、孔颖达五经正义、颜师古汉书注、李善、五臣的文选注本四部分类法的确立校勘与训诂:

陆德明经典释文五代的雕版印刷,三、中国古代文献学发展概况,3、宋辽金元古典文献学主要成就大型图书的编纂(类书、诗文集、史书)李昉、徐铉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王钦若、杨亿册府元龟司马光资治通鉴集部的注释金石考据:

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公私目录学王尧臣崇文总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尤袤遂初堂书目郑樵、朱熹、王应麟、马端临等人对古典文献学的开拓,三、中国古代文献学发展概况,4、明清古典文献学成就:

集大成最大类书的编纂:

永乐大典佛经编纂:

大藏经刻书业的发达毛晋汲古阁藏书、刻书清朝官修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提要,目录学最高峰,三、中国古代文献学发展概况,4、明清古典文献学成就:

集大成清人考据学(朴学)对古籍的校勘、注释、考辨之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刘宝楠论语正义、焦循孟子正义、王鸣盛十七史商榷、赵翼廿二史札记、王先谦庄子集释古典文献学理论方面的贡献章学诚“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王国维“二重证据法”,三、中国古代文献学发展概况,本节小结,导入新课:

一、课程介绍(性质、内容、目的、意义)二、考核方式三、学习方法四、参考书目绪论:

一、文献释义二、古代文献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三、中国古代文献学发展概况,下节展望,第一章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上节回顾,导入新课:

一、文献释义(重点)二、古代文献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三、中国古代文献学发展概况,本节内容第一章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一、古典文献的载体形式二、古典文献的类型重点、难点:

古典文献的类型及其区别。

总集、别集、丛书、工具书(类书、字书、方志)等,一、古典文献的载体形式

(一)甲骨1、何谓甲骨龟甲和兽骨:

龟甲的腹部、牛的肩胛骨和胫骨,本节内容第一章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龟甲,其内槽有凿穴及灼烧痕迹,2、甲骨的用途,1.钻孔。

2.孔的一侧凿槽。

3.在钻凿处灼烧,甲骨就会爆裂,出现兆纹“卜”形裂纹。

“卜”字就是裂纹之状。

4.根据兆纹判断吉凶,把卜辞刻在兆纹附近。

(包括时间、事件、占卜人、占卜结果。

事后,还要记上灵验与否,叫验词。

),2、甲骨的用途-占卜,1,2,3,4,1898年以前,中药“龙骨”。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王懿荣偶然发现甲骨上竟然刻有古文字,遂四处搜求,得1500片。

此后,人们就把1899年作为甲骨文发现的年份。

1903,刘鹗出版铁云藏龟,这是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专书。

次年,孙诒让据此写成契文举例二卷,这是我国学者从事甲骨文研究的开始。

王国维、罗振玉、郭沫若1959,中科院历史研究所,甲骨文合集,3、甲骨的发现与研究,4、周代甲骨,1977年,陕西岐山县凤邹周原遗址出土1000多件甲骨甲骨并非殷商专有,

(二)金,1、何谓金指青铜器,铜和锡的合金(一般铜占80%-85%,锡占15-20%)。

在商代至秦汉的青铜器上面,常常铸刻上文字,这就是常说的“金文”。

三代时,钟、鼎为最重之器,金文所刻的器具以钟鼎居多,故又称金文为“钟鼎文”。

钟鼎之家、问鼎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

“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

”左传:

鲁宣公三年,楚子(楚庄王)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今洛阳市),观兵于周疆。

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

在德不在鼎。

2、青铜器的种类与用途,

(1)礼器统称尊彝,或彝器,又称吉金主要用于宗庙祭祀及随葬,其次为诸侯旅行祭告之用,再次为媵器(陪嫁之物),四羊方尊,莲鹤方壶,散氏盘,秦公簋,2、青铜器的种类与用途,

(2)乐器除用于祭祀、宴飨、随葬外,还用于征战,2、青铜器的种类与用途,(3)兵器鸣金收兵?

刀、剑、戈、矛、钺、戟、甲胄,(4)符玺符,亦称兵符,发兵用,分为两半,如虎符、鹰符玺,印章,天子的印章称为玺,民间的印章称为印阳陵虎符“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

”,2、青铜器的种类与用途,(5)日用器铜镜、铜灯“大乐未央,长相思,慎勿相忘。

”“相思愿勿绝,愁思悲,顾见怨,君不说。

”,2、青铜器的种类与用途,(三)石,1、石刻源起石头作为文献载体在历史上可能同青铜器一样早。

墨子明鬼:

“铸之盘盂,镂之金石。

”由于在铜器上刻铸文字较在石器上刻铸要难,所以自秦代以后,石刻渐渐取代了金刻。

2、石刻种类主要分为三种:

碣、碑、摩崖。

(1)碣,特立之石,为高的圆柱。

有碣圆碑方之说。

(2)摩崖。

刻于崖壁,为天然之石。

(3)碑。

西汉时,碑刻文字出现,但极少。

东汉大规模出现,现在所说的汉碑,一般都是指东汉碑。

琅琊台刻石,

(1)碣石,

(2)摩崖,(3)碑,蔡邕熹平石经,秦始皇石刻臣去疾臣请矣臣斯昧死,3、石刻用途记载国家大事歌功颂德校正经书树碑立传(墓碑)保留名人书法、手迹,3、石刻用途,烈士纪念碑塔里木沙漠公路碑导航碑,(四)竹木1、指竹简和木牍将竹劈成长而窄的竹片,叫竹简;

木之劈成长而窄的木片者,叫木简,做成较宽的木版者,叫木牍。

简牍的使用,集中在汉晋,东晋后,纸张取代简牍,居延汉简,郭店楚简老子,2、简的编联成册,每一枝竹片之城的简叫做简把若干简编在一起成为册(册)“汗青”“韦编三绝”: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读易,韦编三绝。

”韦:

熟牛皮三:

概数,表示多次绝:

断。

云梦睡虎地秦简,甘肃武威汉简,竹书,3、牍,用来书写的木片、木版百字以内通常不用简策,而用牍。

仪礼聘礼:

“百名以上书于策,不及百名,书于方。

”一尺见方的称为“方”。

如果再大些,称为“业”。

(肄业,原指读大版子书,毕业指大版子书读完了),木牍主要用来上奏,史记滑稽列传东方朔传:

“至公车上书,用三千奏牍。

”写信也用版牍,一般一尺长,故称“尺牍”。

即丝织品,类似的织物还有“素”(白娟)。

帛质轻薄柔软,可以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