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审计师考试科目《理论与实务》重要知识点考点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091219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审计师考试科目《理论与实务》重要知识点考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级审计师考试科目《理论与实务》重要知识点考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级审计师考试科目《理论与实务》重要知识点考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级审计师考试科目《理论与实务》重要知识点考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级审计师考试科目《理论与实务》重要知识点考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级审计师考试科目《理论与实务》重要知识点考点Word文档格式.docx

《初级审计师考试科目《理论与实务》重要知识点考点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审计师考试科目《理论与实务》重要知识点考点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级审计师考试科目《理论与实务》重要知识点考点Word文档格式.docx

避免损害审计独立性的措施:

(1)依法要求相关审计人员回避;

(2)对相关审计人员执行具体审计业务的范围做出限制;

(3)对相关审计人员的工作追加必要的复核程序;

(4)其他措施。

2.专业胜任能力

审计机关应当合理配备审计人员,组成审计组,确保其在整体上具备与审计项目相适应的职业胜任能力。

3.职业判断和职业谨慎

4.保持与被审计单位的良好工作关系(独特)

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时,应当从下列方面保持与被审计单位的良好工作关系:

(1)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并听取其意见;

(2)客观公正地做出审计结论,尊重并维护被审计单位的合法权益;

(3)严格执行审计纪律;

(4)坚持文明审计,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

三、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1201号——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1.内部审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和一般原则;

2.诚信正直;

3.客观性;

可能影响客观性的因素:

(1)审计本人曾经参与过的业务活动;

(2)与被审计单位存在直接利益关系;

(3)与被审计单位存在长期合作关系;

(4)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有密切私人关系;

(5)遭受来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压力;

(6)内部审计范围受到限制;

(7)其他。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采取下列措施保障内部审计客观性:

(1)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

(2)选派适当的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审计项目,并进行适当的分工;

(3)采用工作轮换的方式安排审计项目及审计组;

(4)建立适当、有效的激励机制;

(5)制定并实施系统、有效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程序和方法;

(6)当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受到严重影响,且无法采取适当措施降低影响时,停止实施有关业务,并及时向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报告。

4.专业胜任能力和后续教育

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

通过后续教育和职业实践途径,保持和提升专业胜任能力。

5.保密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对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所获取的信息保密,非因有效授权、法律规定或其他合法事由不得披露。

四、社会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一)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框架

《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

(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诚信、独立性(审计、审阅、其他鉴证业务)、客观和公正、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良好职业行为。

(三)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概念框架

解决职业道德问题的思路:

识别——评价不利影响——采取措施消除或降低至可接受水平

(四)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具体要求(2020新增)

1.可能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1)自身利益。

例如,鉴证业务项目组成员在鉴证客户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

(2)自我评价。

例如,会计师事务所在对客户提供财务系统的设计或操作服务后又对系统的运行有效性出具鉴证报告。

(3)过度推介。

例如,注册会计师担任该客户的辩护人。

(4)密切关系。

例如,项目组成员的近亲属担任客户的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

(5)外在压力。

例如,会计师事务所受到客户解除业务关系的威胁。

(五)审计业务对独立性的要求(2020新增)

这里审计=鉴证业务

独立性包括实质上的独立性和形式上的独立性。

审计目标

一、审计目标概述

(一)审计目标的含义

审计目标是审计行为的出发点,是审计活动要达到的境地,是目的的具体化。

审计目的取决于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

审计目标的确定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社会的需求,二是审计界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目标可以多样化。

(二)审计目标在审计项目中的指导作用

审计目标是审计的方向。

不仅影响审计方案的制定,还影响审计的实施和报告。

二、国家审计的审计目标

按层次不同:

根本目标,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最高层次目标)

现实目标,是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直接目标,监督和评价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

三、内部审计的审计目标

(一)总目标

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

(二)具体审计目标

合规审计的具体目标:

是确定组织各部门是否遵循了现行法律和法规,以及专业和行业标准或合同责任的要求,是否遵循了组织制定的章程、特定的程序或规则。

财务审计的具体目标:

是通过实施审计程序以确定财务部门出具的财务报表中确认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披露层次认定是否恰当。

绩效审计目标是评价组织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评价组织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组织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履行状况,有助于组织增加价值。

四、社会审计的审计目标

(一)总目标:

是指注册会计师为完成整体审计工作而达到的预期目的。

财务报表审计总目标:

一是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

二是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二)具体审计目标:

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实施审计程序以确定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确认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披露层次认定是否恰当。

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密切相关。

审计的过程就是获取支持管理层财务报表认定的审计证据的过程。

例如,管理层在资产负债表中列报存货及其金额100万,意味着管理层做出了下列明确的认定:

(1)记录的存货是存在的;

(存在)

(2)存货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计价和分摊)

同时,管理层也做出下列隐含的认定:

(1)所有应当记录的存货均已记录;

(完整性)

(2)记录的存货都由被审计单位拥有。

(权利和义务)

1.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

(1)发生:

由发生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

(2)完整性:

由完整性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

(3)准确性:

由准确性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

(4)截止:

由截止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录于恰当的期间。

(5)分类:

由分类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

(1)存在:

由存在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记录的金额确认存在。

(2)权利和义务:

出权利和义务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

(3)完整性:

由完整性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

(4)计价和分摊: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和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3.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审计目标

(1)发生及权利和义务:

将没有发生的交易、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的交易和事项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

如果应当披露的事项没有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了该目标。

(3)分类和可理解性:

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达清楚。

(4)准确性和计价:

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审计实施和报告

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

1.组成审计组,送达审计通知书

应当在实施项目审计前组成审计组。

审计组实行审计组组长负责制。

审计组组长由审计机关确定,审计组组长可以根据需要在审计组成员中确定主审。

成立审计组考虑三方面问题:

(1)人员素质;

(2)保持连续性,必要时也需要轮换;

(3)严格遵守回避制度。

2.进行调查了解

审计组应当调查:

(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

(2)评估被审计单位存在重要问题及其可能性;

(3)确定审计应对措施;

(4)编制审计实施方案。

(风险导向审计的思路)

第一,调查的内容

审计人员可以从下列方面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

(内部和外部的总体情况)

(1)单位性质、组织结构;

(2)职责范围或者经营范围、业务活动及其目标;

(3)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其执行情况;

(4)财政财务管理体制和业务管理体制;

(5)适用的业绩指标体系以及业绩评价情况;

(6)相关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

(第七章)

(7)相关信息系统及其电子数据情况;

(8)经济环境、行业状况及其他外部因素;

(9)以往接受审计和监管及其整改情况;

(10)需要了解的其他情况。

第二,调查的方法:

(1)书面或者口头询问被审计单位内部和外部相关人员;

(2)检查有关文件、报告、内部管理手册、信息系统的技术文档和操作手册;

(3)观察有关业务活动及其场所、设施和有关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

(4)追踪有关业务的处理过程(穿行测试);

(5)分析相关数据。

第三,调查的范围

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目标和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运用职业判断确定调查了解的范围和程度,重点调查了解已经发生变化的情况。

第四,判断标准(如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

职业判断所选择的标准应当具有客观性、适用性、相关性、公认性。

(第五章)

第五,如何判断“重要问题”

审计人员应当运用职业判断,根据可能存在问题的性质、数额及其发生的具体环境,判断其重要性。

(在调查阶段需要做的)

审计人员判断重要性时,应关注:

性质严重,金额大。

审计人员判断重要性时,可以关注下列因素:

(性质、金额)

(1)是否属于涉嫌犯罪的问题;

(2)是否属于法律法规和政策禁止的问题;

(3)是否属于故意行为所产生的问题;

(4)可能存在问题涉及的数量或者金额;

(5)是否涉及政策、体制或者机制的严重缺陷;

(6)是否属于信息系统设计缺陷;

(7)政府行政首长和相关领导机关及公众的关注程度;

(8)需要关注的其他因素。

审计组应当评估被审计单位存在重要问题的可能性,以确定审计事项和审计应对措施。

审计人员认为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测试相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2020新增)

(1)某项内部控制设计合理且预期运行有效,能够防止重要问题的发生。

(2)仅实施实质性审查不足以为发现重要问题提供适当、充分的审计证据。

审计人员决定不依赖某项内部控制的,可以对审计事项直接进行实质性审查。

被审计单位规模较小、业务比较简单的,审计人员可以对审计事项直接进行实质性审查。

审计人员认为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检查相关信息系统的有效性、安全性:

(1)仅审计电子数据不足以为发现重要问题提供适当、充分的审计证据。

(2)电子数据中频繁出现某类差异。

3.编制审计实施方案

编制和调整审计实施方案可以采取文字、表格或者两者相结合的形式。

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时,应当持续关注已做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