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化学真题解析.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0882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化学真题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化学真题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化学真题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化学真题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化学真题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化学真题解析.doc

《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化学真题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化学真题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化学真题解析.doc

海文专业课09年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化学冲刺班讲义(七)答题技巧

一、名解

一般要求答到以下几点:

基本概念、意义或者举例。

如果是一名词,则解释结构、功能、(特点)。

如G-蛋白:

在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的GTP结合蛋白,由αβγ三个亚基组成。

激素与激素受体结合诱导GTP与G蛋白结合的GDP进行交换,结果激活了位于信号途径中下游的腺苷酸环化酶。

G蛋白将细胞外的第一信使(肾上腺素等激素)和细胞内的腺苷酸环化酶催化的腺苷酸环化生成的第二信使cAMP联系起来。

G蛋白具有内源GTP酶活性。

  如果是一过程,则解释过程和意义即可。

如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指丙氨酸和葡萄糖在肌肉和肝脏之间进行氨转运的过程。

其具体过程是:

肌肉中的氨基酸经转氨基作用将氨基转给丙酮酸生成丙氨酸,丙氨酸经血液循环运到肝脏。

在肝脏内丙氨酸通过联合脱氨基作用释放氨基用于合成尿素,转氨基生成的丙酮可经糖异生作用生成葡萄糖,后者经血液循环到达肌肉组织,通过糖酵解途径再生成丙酮酸,再接受氨基生成丙氨酸,丙氨酸和葡萄糖在肌肉和肝脏之间反复进行氨的转运的过程称为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二、填空

遇到不会的,先跳过。

一般,北师考研填空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要酶,尤其是限速酶。

E.g.脂肪酸β氧化的限速酶是,它存在于细胞的

E.g.催化乙醛酸循环途径的特有酶是和。

(08真题)

2.重要代谢产物。

e.g.由尿素循环过程中产生的两种氨基酸和不参与人体蛋白质的合成。

(06真题)

3.重要的基本概念。

如根据酶催化的反应类型,可以把酶分为6大类,它们分别是、、、、和。

  

  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化学2005年真题解析

一.名词解释

1.等电点和等离子点:

等电点,对于某一种蛋白质在某一pH,他所带的正电荷与负电荷恰好相等,也即净电荷为零,这一pH值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蛋白质的等电点和它所含的酸性氨基酸和碱性氨基酸的数目比例有关。

  等离子点:

没有其它盐类干扰时,蛋白质质子供体解离出的质子数与质子受体结合的质子数相等时的pH值称等离子点,是每种蛋白质的特征常数。

在等电点条件下,蛋白质的电导性、溶解度最小,粘度最大。

  2.氢键的方向性和饱和性:

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它是由已经与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与另一分子中电负性很强的原子之间的作用力。

氢键不属于化学键,是介于范德华力和化学键之间的一种较弱的作用力。

一般表示为X—H------Y。

氢键的方向性是指Y原子与X—H形成氢键时,将尽可能使氢键与X—H键轴在同一方向,即X—H…Y三个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这样,X与Y之间距离最远,两原子电子云之间排斥力最小,所形成的氢键最强,体系更稳定。

氢键的饱和性是指每一个X—H只能与一个Y原子形成氢键。

  3.合成酶和合酶:

酶是生物催化剂,除少数RNA外几乎都是蛋白质。

酶不改变反应的平衡,只是通过降低活化能加快反应的速度。

其中催化有ATP参加的合成反应,即由两种物质合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的酶叫做合成酶;而催化合成反应并且不需要ATP的酶叫合酶。

  4.氨基酸臂和反密码子环:

生物的tRNA的顺序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形成三叶草结构,其5’端总是配对的,这与tRNA的稳定性有关。

5’端和3’端配对形成茎区,称为受体臂或氨基酸臂。

在3’端永远是4个碱基的单链区,在其末端有2’-OH或3’-OH,是被氨基酰化位点,此臂负责携带特异的氨基酸。

反密码子环常是由5bp的茎区和7nt的环区组成,在环区的中央总存在着反密码子三联体,他负责对mRNA上的密码子的识别与配对。

  5.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

这是DNA变复性过程中发生的现象。

当双螺旋DNA熔解(解链)时,260nm处紫外吸收增加的现象叫做增色效应,增色效应与DNA解链程度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是观察DNA是否发生变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随着核酸复性,紫外吸收降低的现象叫做减色效应,这是因为双螺旋结构使碱基对的π电子云发生重叠,因而减少了对紫外光的吸收。

  6.磷氧比值:

电子经过呼吸链的传递作用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在此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用于ADP磷酸化生成ATP。

经此过程消耗一个原子的氧所要消耗的无机磷酸的分子数(也是生成ATP的分子数)称为磷氧比值(P/O)。

如NADH的磷氧比值是3,FADH2的磷氧比值是2。

  7.脂肪酸的β氧化:

是脂肪酸氧化分解的方式,因为其降解始于羧基端的第二位(β位)的碳原子,在这一处断裂切掉两个碳原子,因此被称为β氧化。

其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共包括5个步骤:

即活化、氧化、水合、氧化、断裂。

每轮循环切掉两个碳原子逐步把脂肪酸完全降解成两个碳的乙酰辅酶A,在进入以后的氧化分解过程。

  8.衰减子:

是原核基因调控过程中的一种位于结构基因上游的终止子,用以终止和减弱转录。

前导区编码mRNA的前导序列,该序列可合成一段小肽,他在翻译水平上控制前导区转录的终止。

是一种控制转录后是否继续下去的调控机制,其调节比之阻遏作用更为精细。

  9.RAPD:

是建立在PCR(PolymeraseChainReaction)基础之上的一种可对整个未知序列的基因组进行多态性分析的分子技术。

其以基因组DNA为模板,以单个人工合成的随机多态核苷酸序列(通常为10个碱基对)为引物,在热稳定的DNA聚合酶(Taq酶)作用下,进行PCR扩增[1]。

扩增产物经琼脂糖或聚丙烯酰胺电泳分离、溴化乙锭染色后,在紫外透视仪上检测多态性。

扩增产物的多态性反映了基因组的多态性。

RAPD技术现已广泛的应用于生物的品种鉴定、系谱分析及进化关系的研究上。

  10.Westernblot:

与Southern或Northern杂交方法类似,但WesternBlot采用的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被检测物是蛋白质,“探针”是抗体,“显色”用标记的二抗。

经过PAGE分离的蛋白质样品,转移到固相载体(例如硝酸纤维素薄膜)上,固相载体以非共价键形式吸附蛋白质,且能保持电泳分离的多肽类型及其生物学活性不变。

以固相载体上的蛋白质或多肽作为抗原,与对应的抗体起免疫反应,再与酶或同位素标记的第二抗体起反应,经过底物显色或放射自显影以检测电泳分离的特异性目的基因表达的蛋白成分。

该技术也广泛应用于检测蛋白水平的表达。

(以上是部分真题解析)

查看详情:

二.填空

  1、脯氨酸α脯氨酸2、3.83、溴化氢4、胶原5、负6、结合部位

  7、02.[s]8、竞争、非竞争10、C-C11、维生素12、高13、G、A

  14、RNA、逆转录15、GCU、GCA、GCC16、热变性、酸碱变形17、H、基因调控

  18、甘油醛-3-磷酸、1,3-二磷酸甘油酸19、葡萄糖-6-磷酸、EMP、HMP20、线粒体、生物素21、氧化、还原22、细胞色素C、细胞色素氧化酶23、脂酰肉碱转移酶24、甘油-3-磷酸、脂酰-CoA25、乙酰-CoAHMG-CoA还原酶26、乙酰-CoA27、胸腺嘧啶核苷酸合酶、四氢叶酸、甲基28、非编码区、内含子29、解链30、低温退火

三.问答题

1、略

2、结构式

  它是维生素PP的衍生物;它主要作为脱氢酶的辅酶;在催化反应中起传递电子(氢原子)的作用。

3、【参考答案】核酸是一种线形多聚核苷酸,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

  DNA的结构:

一级:

脱氧核苷酸分子间连接方式及排列顺序。

DNA的一级结构是4种脱氧核苷酸(dAMP、dGMP、dCMP、dTMP)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的线形多聚体。

3/、5/-磷酸二酯键是DNA、RNA的主链结构

  二级:

DNA的两条多聚核苷酸链间通过氢键形成的双螺旋结构。

Watson-Crick双螺旋结构模型a.两条反平行的多核苷酸链绕同一中心轴相缠绕,形成右手双股螺旋,一条5’→3’,另一条3’→5’b.嘌呤与嘧啶碱位于双螺旋的内侧,磷酸与脱氧核糖在外侧。

磷酸与脱氧核糖彼此通过3/、5/-磷酸二酯键相连接,构成DNA分子的骨架。

c.螺旋平均直径2nm,每圈螺旋含10个核苷酸,碱基堆积距离:

0.34nm,螺距:

3.4nmd.两条核苷酸链,依靠彼此碱基间形成的氢链结合在一起。

碱基平面垂直于螺旋轴。

A=T、G=C。

  三级:

DNA双链进一步折叠卷曲形成的构象。

形成正超螺旋与负超螺旋DNARNA的结构:

RNA是AMP、GMP、CMP、UMP通过3/、5/磷酸二酯键形成的线形多聚体。

(1)组成RNA的戊糖是核糖

(2)碱基中RNA的U替代DNA中的T,此外,RNA中还有一些稀有碱基。

(3)天然RNA分子都是单链线形分子,只有部分区域是A-型双螺旋结构。

双螺旋区一般占RNA分子的50%左右。

  tRNA形成了特殊的高级结构—三叶草结构,其结构特点是①分子量在25kd左右,70-90b,沉降系数4S左右。

②碱基组成中有较多稀有碱基。

③3’末端为…CpCpA-OH,用来接受活化的氨基酸,此末端称接受末端。

④5’末端大多为pG…或pC…。

⑤二级结构是三叶草形。

mRNA和rRNA结构没有复杂的高级结构,但在真核和原核生物中其结果有差别。

4、【参考答案】

  

(一)代谢途径交叉形成网络

  细胞内有数百种小分子在代谢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由它们构成了成千上万种生物大分子,其代谢有着密切的联系。

细胞代谢的原则和方略:

将各类物质分别纳入各自的共同代谢途径,以少数种类的反应(氧化还原、基团转移、水解合成、基团脱加、异构反应),转化种类繁多的分子。

不同的代谢途径可通过交叉点上关键的中间代谢物而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这些共同的中间代谢物使各代谢途径得以沟通,形成经济有效、运作良好的代谢网络。

  生物体内的糖、脂、蛋白质与核酸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构成了代谢的网络。

  

(二)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单向性

  分解代谢与相应的合成代谢途径通常是不重合的,存在重要差别。

差别方式有两种:

  1.部分代谢途径相同,个别或少数过程不相同,并由不同的酶催化;

  2.合成和分解途径完全不相同,由不同酶催化。

  (三)ATP是能量的通用载体

  分解代谢过程如葡萄糖和其它燃料分子降解,所释放的能量通过ADP-->ATP过程被贮存,然后再经过ATP的水解释放可作功的自由能,做四种功:

  1.驱动合成反应;2.细胞运动或肌肉收缩;3.跨膜逆浓度梯度主动运输营养物质;4.DNA、RNA、Protein生物合成过程中参与遗传信息传递。

  (四)NADPH以还原力携带能量

  NADPH系携带分解代谢释放能量的另一种形式,NADP+是一些分解代谢中脱氢酶辅酶,结合释放的高能原子转化为NADPH再通过其氧化,将能量转移到需能的合成反应,提供还原力。

生物合成过程系一还原反应过程,需要氢原子或电子形式的还原力,通过NADPH将分解代谢释放部分能量供给生物合成需要,从而实现能量的传递,在此过程中NADP++H++e←→NADPH实现自身循环。

  (五)代谢的基本要略在于形成ATP、还原力和构造单元以用于生物合成

  代谢途径是由一系列的酶促反应驱动;代谢的总轮廓特征为:

分解代谢汇聚到少数几个终产物,各成代谢分叉产生许多产物;代谢的基本要略在于形成ATP、还原力和构造单元,以用于生物合成。

分解代谢产生能量和构造材料,再由ATP、NADPH和构造单元合成各类生物分子,并进而装配成生物不同层次的结构。

5、【参考答案】

  

(一)氨基端和羧基端的修饰

  在原核生物中几乎所有蛋白质都是从N-甲酰蛋氨酸开始,真核生物从蛋氨酸开始。

甲酰基经酶水介而除去,蛋氨酸或者氨基端的一些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