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屏手机市场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08139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全屏手机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国全屏手机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国全屏手机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国全屏手机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国全屏手机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全屏手机市场分析报告.docx

《中国全屏手机市场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全屏手机市场分析报告.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全屏手机市场分析报告.docx

中国全屏手机市场分析报告

 

2017年全屏手机市场分析报告

 

2017年7月出版

 

1、全面屏优势明显,下半年即将爆发4

1.1、全面屏是手机外观创新巅峰之作4

1.2、三星、苹果引领潮流,全面屏手机即将爆发7

2、全面屏将带动手机零组件发生巨变9

2.1、面板:

OLED加速替代LTPS液晶面板10

2.2、指纹识别:

UnderDisplay将是未来主流15

2.3、声学:

优化开槽是受话器升级的最好选择17

2.4、前置摄像头:

异形切割保证摄像头功能18

2.5、天线:

需要重新优化设计19

3、重点公司分析20

3.1、信维通信:

手机天线领域龙头,技术储备雄厚20

3.2、大族激光:

多业务开花,业绩全面向好21

3.3、欧菲光:

业务迎来新动力,电子龙头再起航22

3.4、深天马A:

率先卡位全面屏,产品受到市场热捧22

3.5、汇顶科技:

发布屏内指纹识别,未来大有可期23

3.6、歌尔股份:

全球领先声学企业,积极多元化布局24

图表1;小米MIX的全面屏令人惊艳4

图表2:

三星GalaxyS8的全面屏极具视觉冲击力4

图表3:

乐视的乐1手机具有超窄左右边框5

图表4:

全面屏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5

图表5:

手机尺寸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6

图表6:

华为大屏手机的单手模式体验糟糕7

图表7:

此前已有多款全面屏手机发布7

图表8:

配备全面屏的三星GalaxyS8打破销量纪录8

图表9:

iPhone8很可能采用全面屏9

图表10:

小米MIX的正面零组件都经过重新设计9

图表11:

LTPS-LCD多应用于高端手机10

图表12:

TDDI芯片不适用于全面屏11

图表13:

COF与COG的封装示意图12

图表14:

导光板在背光模组中起着重要作用12

图表15:

非全面屏手机面板是直角切割13

图表16:

EssentialPhone的面板采用了R角切割13

图表17:

三星在OLED面板中使用Out-Cell触控方案14

图表18:

OLED面板薄膜外挂式触控方案示意图14

图表20:

三星S8采用的后置指纹识别方案16

图表21:

UnderDisplay指纹识别是最合适全面屏的17

图表22:

小米MIX使用的是压电陶瓷方案17

图表23:

下一代iPhone的受话器很可能使用优化开槽方案18

图表24:

EssentialPhone的前置摄像头也是异形切割18

图表25:

手机天线需要一定的“净空”区域19

图表26:

三星GalaxyS8将天线与扬声器、NFC结合在一起20

 

1、全面屏优势明显,下半年即将爆发

1.1、全面屏是手机外观创新巅峰之作

全面屏手机是指正面屏占比达到80%以上的手机,其采用极限超窄边框屏幕,相比普通手机,具备更窄的顶部和尾部区域,边框也更窄。

目前最典型的全面屏手机是小米MIX和三星GalaxyS8,前者屏占比达到91.3%,后者屏占比也达到了83%。

图表1;小米MIX的全面屏令人惊艳

 

图表2:

三星GalaxyS8的全面屏极具视觉冲击力

 

全面屏并不是横空出世的全新概念,而是窄边框这一设计理念达到极致的必然结果。

窄边框、高屏占比可以实现更好的显示效果,所以窄边框一直是手机外观创新的重点。

但是此前的窄边框一直是在尽力缩窄左右边框,而避开缩窄上下边框。

这是因

为缩窄左右边框只需要改进显示面板的布线设计和点胶,而缩窄上下边框则需要对整

个手机的正面部件全部重新设计,难度太大。

图表3:

乐视的乐1手机具有超窄左右边框

 

但是随着面板、指纹识别、受话器、前置摄像头、天线等零组件技术与工艺的不断改进,实现超窄上下边框已经成为了可能,这样具有超窄四边框、超高屏占比的屏幕就是全面屏。

所以全面屏是窄边框极致追求的结果,是手机外观创新的巅峰之作。

总结而言,全面屏具有两大核心优势:

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极佳的大屏操作体验。

全面屏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

由于全面屏手机具有极高的屏占比,使得屏幕所呈现的图像极具视觉冲击力。

在拍摄照片时,手机屏幕所呈现的图像甚至与背景融为一体,展现了高屏占比的独特魅力。

当全面屏手机配备玻璃或者陶瓷后盖,整个手机几乎成为一个整体,更为简洁漂亮,是极简主义设计风格的终极追求。

 

图表4:

全面屏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

 

大屏手机相对小屏手机视觉效果更好,同时还可以更好地实现玩游戏、看视频等功能。

从三星推出大屏手机奠定安卓旗舰地位,到iPhone6全面拥抱大屏实现创纪录销量增幅,充分证明了大屏手机的魅力。

但是大屏手机却因为屏幕太大而难以单手操作,所以华为等手机厂商专门设计了单手操作模式,即把操作区域缩小为屏幕的一部分。

这样虽然可以解决单手操作的痛点,但是体验依然是非常糟糕。

全面屏手机可以非常好地兼顾大屏的优势和完美的操作体验。

由于全面屏手机具有超窄边框,所以整个手机的实际尺寸是变小了,可以更利于单手操作。

尽管手机正面实际尺寸变小,但是显示区域的尺寸没有变化,依然可以拥有大屏手机所有的优势。

所以全面屏完美兼顾了大屏和单手操作两大矛盾。

 

图表5:

手机尺寸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图表6:

华为大屏手机的单手模式体验糟糕

 

1.2、三星、苹果引领潮流,全面屏手机即将爆发

全面屏手机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夏普早在2014年就发布过第一款全面屏手机

AQUOSCrystal,其采用5寸显示屏,1280*720分辨率,同时取消受话器而配备了骨传导方案,实现了手机正面开孔的最少化。

在夏普之后还有努比亚、小米、LG和联想发布过全面屏手机,但除了小米MIX外均没有引起较大的反响。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是这些手机厂商的市场号召力过小,尽管全面屏是一项令人惊艳的创新,但限于影响力而无法使全面屏普及。

但在今天这个时点,三星、苹果两大巨头引领全面屏潮流,各大厂商对全面屏趋之若鹜,全面屏已成爆发之势。

 

图表7:

此前已有多款全面屏手机发布

 

三星在今年3月发布旗舰机S8/S8+,抢先苹果采用全面屏设计,左右窄边框1.82mm,指纹识别后移,上下也做成窄边框,屏占比高达84.2%,希望引领手机ID设计潮流。

截至4月25日,S8系列预定量超过S7系列30%,上市三周销量更是破1000万(还未在中国市场发售),全面屏的吸引力可见一斑,有望打破去年S7系列近5000万的销量记录。

图表8:

配备全面屏的三星GalaxyS8打破销量纪录

 

根据目前产业链反馈的情况,今年苹果的iPhone8也大概率将配备全面屏。

苹果已经向三星显示下单订购7000万片柔性OLED显示屏,而OLED屏十分适合于全面屏设计。

苹果手机的边框一向饱受诟病,iPhone7Plus的左右边框都有4.71mm,宽于市场上大多数高端机,今年配置OLED屏后有望改善,并且取消正面Home键,采用光学

 

指纹识别,改进上方的摄像头、受话器等部件,将上下边框也收窄,十分值得期待。

图表9:

iPhone8很可能采用全面屏

 

苹果和三星是智能手机行业的标杆,它们的创新都会引发大陆手机厂商的跟随。

根据目前已经掌握的情况,包括华为、OPPO、小米、努比亚、魅族、金立等手机大厂在内,大陆厂商会在下半年大量推出全面屏手机。

因此,我们认为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全面屏将确立为高端智能手机的标配,即将迎来全面爆发。

 

2、全面屏将带动手机零组件发生巨变

全面屏可以实现显示效果的极大提升,可以保持大屏优势的同时提供更好的手感,

将受到各大手机厂商的热捧。

但实现全面屏不是更换一块更大的显示面板那么简单,

而是对面板、指纹识别、受话器、前置摄像头、天线等零组件重新设计的系统工程,将带动手机零组件发生巨变。

 

图表10:

小米MIX的正面零组件都经过重新设计

 

全面屏将使OLED加速替代LTPS液晶面板。

LTPS液晶面板是目前主流的显示面板,但应用在全面屏上面临四大困难:

需要重回双电芯控制、芯片封装需要用COF代替COG、背光模组的导光板需要重新设计、异形切割时良率有限,而使用OLED面板则没有这些困难,可以较为容易地实现全面屏。

全面屏大规模普及已经是确定的趋势,而OLED相

比LTPS在全面屏中有非常多的优势,所以我们认为全面屏将使OLED加速替代LTPS液晶面板。

而对于除面板之外的其他手机正面零组件,则主要面临是否需要开孔的抉择。

在非全面屏手机中,指纹识别、受话器、前置摄像头等部件都是通过开孔的方式实现功能的。

但在全面屏手机中,开孔则会使全面屏的强烈视觉效果大打折扣,所以隐藏式成为理论上最好的选择。

但隐藏式的技术并不成熟,所以异形切割、优化开孔成为可以实际运用的次优选择。

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在全面屏时代,Under-Display将是未来主流的指纹识别方案,而受话器和前置摄像头将采用异形切割、优化开孔的方案,天线也需要重新设计以适应更严格的“净空”要求。

 

2.1、面板:

OLED加速替代LTPS液晶面板

LTPS(低温多晶硅技术)LCD面板具有超薄、质量轻、低功耗等特点,是目前高端手机首选的LCD显示面板。

但是LTPS应用于全面屏具有多项工艺困难,限制了其在全面屏中的使用。

 

图表11:

LTPS-LCD多应用于高端手机

 

LTPS全面屏需要重回双芯片控制。

传统手机的触控和显示功能是由TouchIC和DriverIC两块芯片独立控制,分别与主板相连,即双芯片解决方案。

但当成本低、占用空间小、性能良好的集成型触控显示驱动芯片(TDDI)研发成功之后,迅速成为业界追逐的目标,被大量运用于高端手机之中。

但是因为全面屏采用超窄边框设计,而TDDI芯片对窄边框的屏幕边缘识别较差,所以LTPS全面屏必须重回TouchIC+DriverIC的双芯片方案。

重回双芯片控制会增加手机内部的空间占用,增加FPC和bonding成本,并且需要改进技术防止噪声引起的性能下降。

 

图表12:

TDDI芯片不适用于全面屏

LTPS的芯片封装需要用COF代替COG。

显示驱动芯片封装主要有CO(F

ChiponFilm)

和COG(ChiponGlass),COF是将驱动芯片绑定在软板上,而COG是将芯片直接绑定

在玻璃面板上。

COF的优势是可以实现窄边框,这是因为芯片绑定在FPC上而减少了玻璃基板的占用。

COG的优势是轻薄,这是因为其不用增加FPC的封装厚度。

 

此前手机为了追求轻薄化,主要采用COG封装。

但是全面屏为了实现窄边框,则

必须用COF替代COG。

COF需要增加使用FPC,将增加手机的成本。

同时COF封装的温度较高,而FPC膨胀系数较大,易受热变形,所以对bonding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表13:

COF与COG的封装示意图

 

LTPS背光模组的导光板需要重新设计。

LCD面板自身不发光,需要使用LED光源作为背光源。

目前常用的是侧光型背光模组,当LED背光灯从侧面发光,导光板可以将平行光变成散射光,往上下方向行进,从而提高面板辉度和控制亮度均匀。

侧光型背光模组的LED背光灯位于边框的位置,其发射的光线到导光板需要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