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农家书屋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079766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云港农家书屋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连云港农家书屋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连云港农家书屋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连云港农家书屋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连云港农家书屋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连云港农家书屋Word格式.docx

《连云港农家书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云港农家书屋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连云港农家书屋Word格式.docx

  “农家书屋”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一项受到广大农民欢迎、利国惠民的德政工程和民生工程。

它由政府规划主导、社会各方参与、农民自主管理,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看书难、借书难、看报难的问题,满足农民求知成才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愿望,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连丢港市积极开展这一工程,出现了红红火火的“农家书屋”兴办热潮。

论文百事通目前连云港市“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已初见成效,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然而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与不足,制约着农家书屋工程的持续发展。

  一、连云港市“农家书屋”工程的现状

  从2006年国家新闻出版署提出试点“农家书屋”的要求后,连云港市委、市政府就高度重视,自2008年开始,“农家书屋”工程连续两年被列入全市民生工程项目的实事之一。

江苏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经费划拨到位后,市财政立即全额安排了配套资金。

为了扎实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市政府还将“农家书屋”建设纳人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考核体系,下发了相关配套文件,并对目标进行分解,将任务落实到各县区和相关部门,建立了自上而下的目标考核体系,从而增强了各县区建设“农家书屋”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特别是2008年江苏省“农家书屋”建设经验交流会在连云港市召开后,该市以此为契机积极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现场会,市新闻出版局定期对各地建设情况进行指导、督查和检查考核。

各县区也制定了“农家书屋”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采取各种举措促进“农家书屋”建设。

比如,东海县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制定了《2008年度乡镇文化工作考核办法》,并安排专项资金80余万元用于“农家书屋”建设;

赣榆县、海州区等县区采取共建、捐建等方式,多渠道筹建“农家书屋”。

仅2008年全市共投入资金300余万元,有效保障了“农家书屋”建设的顺利进行。

目前,在全市的1439个行政村中,已建成“农家书屋”636个,占总数的44.2%;

“农家书屋”基本都设在行政村村部,面积均能达到20平方米左右。

仅2008年就建成书屋474个,其中,东海县299个,赣榆县37个,灌云县6o个,灌南县29个,新浦区15个,连云区9个,海州区25个。

按照总体规划,到2010年全市行政村将实现“农家书屋”的全覆盖。

从书屋的资源利用来看,书屋多依托村文化中心、村文化室所提供的阵地并实行设施共享,既能解决绝大部分农家书屋的阵地问题,又充实了新农村服务中心、村文化室的活动内容,达到了优势互补、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为节约资源,有的村还将“农家书屋”建立在有条件且热衷图书事业的农户家里,这样既避免重复投资、资源浪费,又达到合理规划、统一管理的目的。

总体看来,连云港市的“农家书屋”建设已初见成效,并在逐步规模化、上层次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二、“农家书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农家书屋”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涉及管理体制、人员素质、书屋活动安排以及资源整合运用、社会文化氛围等多个方面。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束缚了书屋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1.管理体制尚不完善,工作效率较低

  受到农村地区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这一现实情况的制约,目前农家书屋在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方面还有待进一步规范。

由于缺乏实利性和可显示性,目前的基层组织对于农家书屋建设和管理并不很热衷。

不少村镇的农家书屋缺乏专人管理,名义上的“专人”往往是兼职、代管。

有些农家书屋虽有专人管理,但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管理人员往往文化层次较低,事业心、责任感不强,工作上缺乏亲和力。

  虽有现实文化条件薄弱的因素以及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重经济、轻文化的不利氛围,也有形象工程、敷衍心态的因素,但在普遍层面上,反映出部分基层组织文化觉醒意识的淡薄。

管理人员和管理体制上具有的不完备和不确定性,必然制约其他管理层面工作的开展。

相关培训制度有时流于形式,对管理员的培训不够具体、专业,必要的图书分类、登记、保管和借阅等方面的培训并不到位。

在此背景下,农村书屋的开放时间得不到有效保证,农民借阅图书不便,图书损毁和丢失的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只有充分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通过专业化管理机制约束,问题才有可能得以解决。

  2.书屋内涵建设不够,图书覆盖面较窄,文化品味不高

  目前的农村书屋的图书结构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民的接受实际和现实心理需求等复杂因素,和农民的阅读能力、阅读需求之间还存在着差距。

大部分书屋图书种类偏少,内容广度不够,图书风格不够多元化;

图书更新速度慢,层次普遍不高,和农民现实境况对接度不足,对农村读者缺乏持续的吸引力。

  有些情况下,农家书屋工程甚至转化为消化行业库存的工程,被当成一些出版发行单位既甩包袱又买名声的工具和途径。

因此,农村书屋要想充分谋划好图书工程,就必须充分照顾到农民读者的不同文化和生活需求,选配的出版物要注重兼容知识性、实用性、娱乐性和趣味性等多元风格,既要能满足农民的基本需求,还要能满足他们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

  3.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且长期得不到改善

  人的问题是书屋建设、管理的根本问题。

由于农村书屋的现实空间和地域的乡村特性,决定了它的人力资源必然是以农村人员为主。

而在目前情况下,由于有学历、有知识的年轻农民多已离乡外出打工,使得管理人员队伍只能“就地取才”。

文化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动员、组织一些老村干部、老党员、中小学校退休教师、老复员退伍军人和有一技之长的老农民做专职或兼职的图书室管理员。

他们有着政治优势、威望优势、经验优势、亲情优势,在当前情况下无疑是较好的选择。

然而大部分地区并不具备这一条件,只能以一些难以外出打工而滞留乡村的人员为主,多数人的素质偏低,难以在管好图书、用好图书、培养新型农民、弘扬新型农村文化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如果不能对他们进行有效培训,管理水平也就难以提高。

事实上,目前对于相关人员的培训还缺乏机制、效率等方面的有效保证,管理队伍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变,基本上还处在一种相对松散、低效的状态。

既便已经开展的一些培训,由于存在投入经费较少、培训时间和个人生活冲突等方面的问题也难尽如人意。

因此要切实改变人员素质的问题,需要长期努力,探索出真正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论文百事通

  4.资源利用创新意识薄弱,缺乏整合意识和整体观念

  农村书屋无论在物质还是在精神文化层面,目前还处于一种比较薄弱、落后的状态之中。

如果不能充分整合资源,走创新管理之路,书屋建设就会受到资源有限性的限制。

从现状来看,相对分散、各自为政一直是目前农村书屋建设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的农村书屋还存在着局限于一地一村的地域化封闭倾向。

自我管理的惯性和保守性质,使得它们缺乏资源整合意识和管理的创新意识。

这里既有农村书屋管理体制不完善的制度原因,也有乡土农村文化心理的深层次原因。

从体制上来看,由于制度上的不完备制约着书屋的日常管理、人员素质、图书建设的专业性和规范性,最终必然制约运行的有效性。

  而在文化心理上,中国农村长期的小农经济意识也是一种重要原因。

长期以来,小农经济的封闭、稳定、固守乡村的保守特性在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层面影响着人们的文化行为,使得人们习惯于以乡土村落的封闭性眼光行事,文化的惰性影响到眼界的开放和管理的创新。

农村书屋的建设无疑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力求突破地域、文化的惯性和惰性限制,尽快融入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走资源整合、创新之路。

  当然,作为一种尚处于发生期的农村文化事业,农村书屋建设中还存在着其他一些问题。

比如,部分地区仍对农村书屋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认识,担心该工程为“一阵风、不长久”,存在消极应付思想;

一些地区协调力度不够,部门之间相互扯皮和推诿,导致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进展缓慢;

一些地区急于求成,只重数量不重质量,难以达到最低标准。

部分地区仍存在重建不重管,忽视书屋可持续发展的现象。

在文化品位上,由于中国农村乡土社会的边缘性和民间性,文化品味相对不高,具有朴实和粗鄙、健康和落后并存的状况,在现代大众传媒的影响下,文化的感官化、娱乐化、浅显甚至庸俗化对农村书屋建设也有着现实的影响。

这些都需要引起管理部门、建设部门等行政和社会力量的足够重视。

  三、关于实施“农家书屋”工程的策略与建议

  “农家书屋”工程是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是一项服务广大农村和农民的长期任务。

面对该地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以及地理人文环境的差异性和复杂性等情况,相关管理部门需要深入农村开展摸底调研工作,理性认识和对待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合理规划、建设,尝试采取多种手段加强规范管理,从而争取工程能在短期内上层次、成规模。

  1.加强文化宣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由于农村书屋建设中存在着人们对相关政策、现实认识不够或误解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加强针对性宣传,力求使广大民众了解相关政策、文件精神,打消他们的疑虑,引导观念和社会风气的转变。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促使民众走出认识误区,并逐步摆脱传统文化惰性的影响,进而培育出有利于推行农村书屋工程的正面舆情和良好的社会氛围。

在当前情况下,要使农村地区充分认识到农村书屋的建设是一项重大的文化提升工程,对于解决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薄弱局面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行为,还要把农家书屋工程放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来认识,彰显其作为新时代创举的历史意义,积极动员社会各界来帮扶书屋建设,促进整体意识转变,营造社会性的文化传播氛围。

  2.规范运作,从管理机制上形成有效保障

  发挥“农家书屋”作用,关键要靠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

参照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实践经验,当前连云港市农家书屋的管理体制建设水平的提升有必要依托于专业的图书管理机构,规范自身管理,构建专业化管理体制上的保障。

这就要求农村书屋建设注重以具有专业管理能力、拥有大量人力物力资源和图书储备的市县图书馆为依托,以乡镇文化站为中转管理平台,把“农家书屋”纳入公共图书馆辐射服务体系,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图书服务点。

充分利用好各级图书馆的人才、管理和业务优势,把市县级图书馆与农家书屋建设相结合,既有利于形成地区农家书屋的藏书特色,解决农民群众借书难、看书难的实际问题,又能丰富县级图书馆藏书。

比如,近年来东海县在参与农家书屋建设过程中,尝试把农家书屋办成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分馆,实行县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三者之间图书借阅的“通借通还”,使农民一卡在手就能便捷地借阅到更多想看到的书刊杂志,充分满足了农民的阅读需求。

同时,为了提升管理层次与水平,各级“农家书屋”还应多聘请一些热心公益事业、工作责任心强的管理员,统一制订农家书屋管理规定、书刊借阅规定、管理员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设置规范管理台帐,掌控好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尽量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阅读需求。

  3.拓展外延,提升内涵和品位,以活动助推书屋建设

  要想建设好“农家书屋”,切实发挥“农家书屋”的有效作用,需要以“农家书屋”为阵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农村读者的文化素质,也有利于扩大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培育文化氛围。

鉴于农村地区文化的实际情况,各级文化部门需要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活动内容在不失品位的同时要力求通俗化和大众化,贴近民众,彰显其激发农民的阅读热情、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作用。

各种活动的举办,既要有利于农民的广泛参与,使读书活动深入到千家万户,又要能使“农家书屋”在读书活动中不断增强影响力和凝聚力,有利于将农村书屋打造成一个具有普遍社会效力的文化平台。

另外,助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