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样本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76063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5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样本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样本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样本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样本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样本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样本文档格式.docx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样本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样本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样本文档格式.docx

,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446.4亿元,财政收入466.5亿元,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7亿吨,居全国第二,集装箱吞吐量520.8万标箱。

随着北仑深水良港的开发建设,宁波城市空间由河口向滨海演进,形成了三江、镇海、北仑三片临江、滨海发展的空间格局。

城市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十强,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首批文明城市。

区位图

2、宁波社会经济及城市发展的趋势与要求

”十五”时期是我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在城市化稳步推进和长三角区域格局重组的大背景下,宁波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面临新的发展趋势和要求:

首先,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宁波提出了新的要求。

浙江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城市化作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必须建设几个具有国际性功能、跨省域影响力与较强创新能力的城市,以强化我省在全国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战略地位。

据此,宁波作为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拥有深水港优势,将大力发展港口海运业、临港型工业和出口加工业,完善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辐射与集聚功能。

其次,《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对宁波都市区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

国务院批准的《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中明确提出了发展三个都市区的目标,其中宁波都市区由宁波市区、舟山市区、奉化市区组成,实现甬—舟港口整体开发。

由此,宁波城市将突破现有的城市格局框架和城市形态,城市规划要从更大的空间范围内考虑设施的配置、交通的联系和产业的联动。

第三,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了宁波区位条件,进一步强化宁波在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的地位。

杭州湾跨海大桥、沿海国道主干线、沿海铁路、甬金高速公路、甬金铁路的建设将使宁波由一个交通末端城市变成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特别是杭州湾大桥的建设,给宁波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将进一步影响宁波城市发展的格局,强化宁波中心城市地位。

第四,宁波城市自身功能提升、港口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完善也给宁波城市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城市功能需进一步提升和优化,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需进一步改进;

另一方面北仑港口如何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努力实现国务院提出的东北亚航运中心深水枢纽港的目标,已成为我市港口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另外,鄞县行政区划的调整,也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宁波整体的发展。

二、规划指导思想及规划特点

本次规划立足长江三角洲区域整体发展战略,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城乡区域统筹,合理安排城乡空间;

坚持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使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防灾减灾能力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坚持现代化和适度超前的原则,建立相应的现代化设施建设标准;

处理好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营造兼具江南水乡与现代港城的城市个性,形成江、河、湖、港、桥融为一体的城市风貌特色。

三、规划主要内容

1、城市发展目标

到2020年,经济和社会保持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城乡发展协调,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现代化都市格局基本形成,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地位牢固确立。

力争在2020年前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和社会发展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

经济发展目标:

到2020年,综合经济实力和城市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成为东北亚航运中心深水枢纽港,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浙江省对外开放窗口。

社会发展目标:

到2020年,建成社会风尚良好、环境优美、文化繁荣、社保健全、人民生活安康的现代文明城市,确立浙江省高教和科研副中心的地位,更好地体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

建设发展目标:

有序推进城市化进程,形成完善的城镇体系结构,拥有先进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城市管理规范有序。

经过20年左右时间,把宁波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兼具国际港口和江南水乡特色的生态型现代化城市。

2、城市性质及城市规模

城市性质:

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主要职能:

东北亚航运中心深水枢纽港,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

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对外贸易口岸;

浙江省对外开放窗口和高教、科研副中心;

东南沿海重要风景旅游城市。

到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810万,中心城实际居住人口250万,城市化水平70%以上。

中心城建设用地311.9平方公里,其中三江片185.1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94.9平方米,北仑片94.7平方公里,镇海片32.08平方公里。

市域职能结构规划图

3、市域

因地制宜,高效利用市域空间资源,引导人口、产业适度向中心城市、二级中心城市、中心镇集聚,引导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空间协调、有序发展。

重点发展北部都市区,扶植和培育区域二级中心城市,加强中心城镇建设。

规划形成以宁波中心城为中心,二区、T轴为主体的面向杭州湾的开放式空间布局结构。

二区即以余姚南部四明山麓前沿至东钱湖、穿山半岛为分界线,形成北部都市区、南部生态发展区。

T轴为杭州湾南岸滨海线与沿海国道等交通干线构成的T字型发展带。

北部都市区是宁波城市化发展的重点地区,重点发展港口、制造业、物流及金融、商贸、信息、科技、风景旅游等第三产业。

规划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沿杭州湾南岸及滨海线形成带形组团城市结构。

以高速公路、轨道交通为纽带,卫星状小城镇为组团,实现网络互动,整体发展。

南部生态发展区是城市水源涵养地,重要的生态生产基地。

重点发展风景旅游、水产养殖加工和机械电子等与生态环境、风景旅游无矛盾产业。

规划以宁海县城、象山县城为中心,西店—宁海县城—岔路,象山县城—石浦两条城镇发展纵轴及象山县城—宁海县城发展横轴组成点轴型结构。

按宁波城镇发展的特点,城镇职能等级分都市区核心(中心城)、都市区外部组团(余慈地区、奉化—鄞南)、二级中心城市(宁海、象山)、中心镇(13个)、一般建制镇(41个)5级。

重点城镇为宁海县城、象山县城以及13个中心镇,各城镇实现分类指导、差异发展,明确市域内各级城镇公共设施、基础设施配置标准及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

市域交通规划图

4、市区

市区包括海曙、江东、江北、鄞州、镇海、北仑六个行政区,面积2560平方公里。

规划确定市区为城市规划区范围,该区域的建设和发展实行统一规划与管理。

郊区城镇:

2020年市区范围内的城镇共有11座,规划形成五片城镇组群:

以慈城为中心的甬西北城镇组群;

以集士港为中心,包括高桥、古林、横街等镇的鄞西城镇组群;

以咸祥为中心,包括瞻岐、塘溪等镇的鄞东南城镇组群;

以姜山为中心,包括横溪、云龙等镇的鄞南城镇组群;

以鄞江为中心,包括洞桥、章水等镇的鄞西南城镇组群。

重点发展区为慈城、集士港(古林、横街)、咸祥(瞻岐、塘溪)、高桥、姜山;

适度发展区为鄞江(洞桥、龙观)、五乡、春晓、九龙湖;

生态环境保护区为章水、横溪等乡镇的山区。

郊区绿色空间:

结合风景林地、蔬菜、果园、苗圃等基地建设,构筑城市外围生态圈,城市外圈生态绿地严禁开发建设。

郊区风景林地主要有东钱湖风景名胜区、天童风景名胜区、九龙湖度假区、慈城——保国寺历史文化游览区、穿山半岛滨海风情游览区及其它山林湖泊。

蔬菜基地主要分布在近郊乡镇,包括慈城、姜山、云龙、五乡。

规划苗圃结合城市绿地系统,大都分布在城市边缘、铁路沿线、山体边缘等。

其它:

危险品仓库布置在穿山北东端。

保留龙山的火葬场和墓地,保留戚家山、灵峰山、陈山墓地。

保留北仑枫林垃圾处理厂,新建医疗垃圾处理厂。

新建大岙、鄞州裴岙、镇海多元垃圾填理场,在宁波市化工区及北仑郭巨镇各设置一处固体废弃物处理站。

5、中心城

发展方向和分片职能:

三江片近期重点向东发展,中远期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和庄桥机场外迁,重点发展北部,适度发展西部和南部,镇海片、北仑片沿海岸线发展。

中心城的城市功能由各片区组成的,其中三江片是全市的政治和文化中心,金融、商贸、信息、科技、教育、旅游基地,以三产和生活居住用地为主,适当发展高科技或无污染的工业;

北仑片是东北亚航运中心深水枢纽港,东南沿海以大型临港工业和出口加工工业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和现代化滨海新城区;

 

镇海片作为近海物资中转基地,大型临港工业区和滨海、滨江的现代化生活区。

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

规划中心城呈”两带三片双心”组团式的结构。

两带即滨海布置产业带,沿三江安排生活带;

三片即三江片、镇海片、北仑片,各片相对独立兼以生态绿地作隔离,以快速交通相连接,以保持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双心即三江片三江口中心和东部新城中心。

三江片以余姚江、奉化江、甬江为发展轴,形成以三江口为商业中心、东部地区为行政商务中心的双核空间结构。

依江形成以水和绿地为主的生态轴,梯度配置公建、居住、交通用地,呈层状发展态势。

城市的三圈环线构成三江片的交通骨架,内环以内以古城保护和旧城改造为主,中环以内发展第三产业及生活居住为主,外环与中环之间发展无污染的城市工业及生活居住。

北仑片形成中片区、东片区、西片区和大榭岛”三区一岛”组团式布局,各片区以生态带、海岸线分隔,以便捷的交通体系相联系。

北仑片规划期内重点建设三片区北部滨海地带及大榭岛。

穿山半岛南岸及梅山岛作为生态发展地区,适宜发展生态型建设项目。

镇海片用地布局由居住和工业两大部分组成,其中滨江为居住生活用地;

工业用地由后海塘工业区、镇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宁波市化工区组成;

居住和工业之间以防护绿带作为隔离。

中心城道路交通规划图

6、综合交通规划

宁波城市对外交通由公路、铁路、航空、海港和内河航运构成。

市域公路网以中心城为中心形成”一环六射”高速公路骨架网络,且形成”213”高速公路交通圈,即至上海、杭州、金华、温州的2小时交通圈,市域1小时交通圈,都市区30分钟交通圈。

对外铁路通道由萧甬铁路、杭州湾跨海铁路、甬金铁路、甬温铁路组成;

中心城形成铁路环线,北环以货运为主,南环以客运为主。

栎社机场按飞行区指标4E、两条远距平行跑道规划,控制用地1025公顷。

中远期考虑庄桥机场搬迁,在慈溪观海卫东北高背山村外侧预留新机场用地,控制用地1000公顷。

整合宁波港与舟山港资源,形成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