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人才梯队管理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精编人才梯队管理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人才梯队管理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审批时间:
2013级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580202)
一、招生对象及学制
1.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2.学制:
三年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必备知识,具备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生产管理、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等专业能力,具有新产品初步开发能力和较强的创新能力,服务于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控制等行业的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
三、人才培养需求分析
为了使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能很快的适应社会的需求,进一步能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具有熟练技能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结合行业现状和我院实际情况,为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走访了一些企业和兄弟院校进行调研工作。
(一)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背景
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电气自动化专业老师先后到宇通客车、天煌科技、郑州污水处理厂、奥的斯电梯河南公司、同济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入调查,了解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听取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意见及建议。
2013年3月至2013年6月,我们对往届的毕业生进行调查和回防,收到的61份反馈调查表。
其中有国有企事业单位、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涉及的行业有电子电气、制造加工、电力系统等。
(二)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企业中具有高职及之上学历的职工比例
比例范围/%
100~80
80~50
50~30
30~5
5以下
有硕士
有博士
单位数/个
18
11
17
10
2
46
25
分布比例/%
31.0
19.0
29.3
17.2
3.5
79.3
43.1
企业单位的自动化水平
自动化水平
高
较高
一般
较低
低
7
26
1
13.7
51.0
33.3
2.0
企业单位的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
好
较好
较差
差
23
24
6
43.4
45.3
11.3
通过调查能够见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各企事业单位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程度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特别是近几年来,通过对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和引进,大大提高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程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善了员工的操作环境,降低了原材料消耗,节约了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为企业带来了大的经济效益。
反馈信息仍显示了企、事业单位使用的生产设备和主要技术大多采用引进和自行开发相结合的方式。
(三)企事业单位对自动化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
统计表明,企事业单位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较高,按需求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是:
①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相关的技术基础理论水平。
②电气自动化设备维护、改造能力。
③计算机控制技术能力。
④外语综合能力及科技写作能力。
⑤组织管理能力。
⑥人际交往能力。
⑦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基础等。
企事业单位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培养有待加强的方面的建议主要有:
①专业面要进一步拓宽,要有一定的机械加工、生产工艺、设备、电气技术及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了解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背景和主要领域控制对象的基本知识。
②介绍最新的自动化技术和自动化产品。
③加强基础课程教学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场调试和操作的能力。
⑤增加工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增强市场意识方面的知识教育。
⑥跟踪新技术的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
⑦适应环境的能力,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敬业和拼搏精神,合作精神。
⑧对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度,沟通和协调能力等。
⑨文字及表达能力。
(四)近5年各单位录用的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情况及今后5年左右的需求状况
由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的工作领域也非常广,因而所有回函单位在过去的五年里都录用了一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学生,根据行业性质和企事业单位的规模不同,录用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数(高职、本科、硕士、博士)从几人到1000多人不等。
近5年各单位录用的高职及之上电气自动化技术类毕业生占总录用人数的百分比
录取人数
≥80
20~80
15~20
10~15
5~10
4
20
9
6.9
34.5
15.5
调查显示,这些学生知识面广,对不同岗位的适应能力较强。
特别是有较强的系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了解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国内外先进的仪器仪表,能够围绕企业的要求开展工作。
目前企业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学生大多为本科和高职,主要从事研发、生产、管理、营销等工作。
关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及能力表现的统计结果如下。
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及能力表现
从事工作性质
所占比例/%
工作能力
强/%
较强/%
一般/%
研发
24.6
49.6
15.9
管理
7.7
33.6
56.8
9.6
营销
25.3
15.4
67.2
17.4
生产
29.1
30.6
54.1
15.3
售后服务
13.3
52.5
37.5
10.1
在对今后5年各单位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的调查结果显示,约有70%左右的企事业单位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呈上升趋势,另外30%左右和过去5年持平,且对高职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有所增长。
(五)调查反映的问题及几点认识
1.专业教育的面偏窄,需要进一步拓宽
不少企业提出学校的专业教育除了要学习自动化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外,仍应学习有一定的机械加工、生产工艺、设备、电气技术及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了解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背景和主要应用领域,这样能够发挥出更好的作用,否则,培养的学生需要较长的适应时间,甚至仍要经过专门知识的培训和学习。
2.学生缺乏市场意识,市场需求分析能力不足,常常就技术论技术
在工程教育中,缺乏基本的经济分析和市场需求预测分析,因此,绝大多数工程技术人员的市场需求知识、市场需求分析能力都十分不足。
另外,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工程技术人员的创新源主要来自市场需求,而相当一部分工程技术人员对此尚未形成强烈、迫切的认识。
学校理应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和指导。
3.“创新意识和策划能力”不足
调查中企事业单位认为学生普遍“创新意识和策划能力”不足,说明我们培养的学生原始创新活动少,模仿性创新不多,高水平的创新成果更少。
为此,我国拥有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产品少,造成企业参和国际技术的竞争力低,经济效益低。
从教育的角度见,问题出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上。
学生知识面狭窄,课程内容落后于时代,缺乏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新学科、新技术和新思维的知识,从而不能激发学生思考新问题、探讨新知识的创新欲望。
教学方法呆板,过于重视考试和成绩,缺乏启发式、研究式的学习氛围;
重理论、轻实践,重计算推理,轻实验论证,理论脱离实际,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众多企业家强调,高职高专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学校教育应注意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应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是企事业单位对大学教育提出的又一点建议。
当下的学生虽然高考作文好、计算机应用熟练、外语通过等级考试,但自然科学的文字功底浅,表现出归纳总结能力差、对事件或具体的工程技术状况表述不清,甚至词不达意。
虽然素质教育、文化氛围在高校也提了不少年,也加强了这方面的建设,但如何实际的用在生产、开发和科学技术研究中的交流、总结中,仍明显不足。
5.非智力品质有待提高
调查告诉我们,所有的企事业单位对学生的非智力品质都有强烈要求,它们都要求学生具有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敬业和拼搏精神,合作精神,甚至要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
只有能够战胜困难和失败,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才可能赢得创新成果。
而目前,工程技术人员的创新动力、创新目标和百折不挠的创新毅力都较缺乏,我们的社会、家庭及学校教育对此都未能给予足够重视。
通过广泛的社会调研、和企业的交流和讨论,我们强烈感受到社会对电气自动化类应用型人才的强烈需求,见到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和市场所需求的人才之间仍存在不相适应的方面。
电气自动化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仅势在必行,而且非常迫切。
(六)电气自动化类企业对专业人才培养环节的意见和建议
在走访和调查中,企业老总认为电气自动化类企业的发展需要更高层次的技能型人才。
1.电气自动化类企业的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
电气自动化随着国家对机电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信息技术作用于生产的各个分支引起传统理论的根本变化,新的概念和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系统工程理论、计算机技术和现代设计方法等学科高度综合交叉,使自动化技术开始脱离经验的、感性的、偏重于技术的模式,向着自觉的、理性的,逻辑的偏重于功能目标的设计理念发展。
企业对这种复合型的人才需求很大。
2.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三段式框架是否能够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
自动化类人才培养一般模式具有工程高等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
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构成三段式框架。
基于这一框架,由主干课构成自动化技术类人才培养的主要知识系统,由其他课程构成关联知识系统和辅助知识系统。
教育实践证明,三段式框架是符合工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律的教育结构。
可是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在这一基本框架下,如何认识现代的思想和方法类人才培养中主要知识系统,关联知识系统和辅助知识系统;
处理专业和课程建设、基础理论和专业教育的关系是在培养模式层面进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规划的重点。
由于原有一般模式的自动化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于新的工业时代,在信息技术的注入和冲击下自动化类人才培养的模式也不断的进行适应性调整,由于强调的特色和专业建设的重点不同,相同专业的培养模式知识结构具有一定的差别。
可是,由于系统的自动化专业教学和满足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和有限的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矛盾。
和对于自动化工程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模式专业改革方向把握不准,或担心增加信息技术教育内容会冲淡原有专业属性,都可能导致从比较保守的角度规划的教学体系,不能突破以原有学科教育进行规划的思维定式。
而仍然强调保持体系的完整性、理论的系统性和严密性。
不能突破在课程设置上围绕专业技术的内容多,技能教育内内容少的的课程设置。
不能突破主干课不包含信息技术领域的课程的专业思想。
而只是在原有教育框架上,增加一部分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
经过对于传统的、经典的理论教学内容反复研讨形成对于原有的体系的微调和课程内容的压缩,一方面原有的东